《女媧補天》讀書筆記

來源:才華庫 1.12W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書筆記了。那麼如何寫讀書筆記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女媧補天》讀書筆記,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女媧補天》讀書筆記

《女媧補天》讀書筆記1

《女媧補天》是三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講的是我國古代流傳已久的神話故事。本文自然災害場面描寫生動逼真,全文條理清楚,層次分明,想象奇特豐富。學習本文的目的,一是讓學生通過閱讀受到我國曆史文化的薰陶,感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豐富的想象力。二是感受女媧為了拯救受苦受難的人民大眾不怕危險、不怕困難的精神。要求學生能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讀邊想象畫面。瞭解女媧為什麼要補天以及補天的過程,體會女媧為了拯救勞苦大眾,不怕危險、勇於奉獻的精神。

回憶整堂課的教學過程,感慨頗多:

一、質疑問難,引出精彩

在學生讀課題後,我問他們想知道什麼。學生的問題提的很好,提出了兩個中心問題“女媧為什麼補天”和“女媧怎樣補天”。在第一課時教學中我就緊緊抓住神話故事的特點,以“女媧為什麼要補天?”為主線展開教學,在引讀、想象、體驗中感受災難來臨前人們幸福的生活和災難來臨後可怕的情景。在學習災難來臨後的可怕這一自然段時,學生又出乎我意料地質疑“為什麼天會塌下一個大窟窿”。這時,我正遲疑要不要給他們講講共公怒觸不周山的故事時,沒想到班裡又小手如林,“老師,我知道為什麼天會塌下一個大窟窿,那時因為水神和火神打架時……”“老師我也知道這個故事叫《共公怒觸不周山》,我也看到過的。”我感嘆孩子們豐富的課外知識,這是課外書給他們帶來的知識,正是他們質疑問難的精神,才使他們的這一課外知識得以展示,也使課堂出現了精彩的亮點。

二、以讀為本,讀中感悟。

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現”。“讀”應該是閱讀教學的永恆主題,“以讀為本”應該是閱讀教學的基本理念。在這節課上,“讀”貫穿始終,對學生讀課文除了每次都有要求外,讀的方式也有所不同:集體讀,個別讀;大聲讀、默讀……等等。不同形式的讀也是有不同的功能。默讀有利於對文字的揣摩;出聲朗讀能加強感受、增強記憶;指名朗讀可以給對文字有不同感悟的學生施展個性的空間;自由朗讀可以讓學生很好地感受文字,品味語言。集體朗讀有增強氣勢、激發共鳴的功能……同時,為了更深入、準確地體驗情感,我指導學生抓重點詞句來做文章,通過細心揣摩,入情入境地朗讀,使學生獲得情感、昇華情感。

三、挖掘課文的空白點,發展學生的想象力。

課文的文字淺顯易懂,表現人物精神的關鍵語言文字也是不難理解的,但如何從淺顯的文字中挖掘出深刻的情感來,確實需要利用想象挖掘文字的空白點,將文字再創造,以充實內容,使人物形象飽滿,從而發展學生的語言,培養豐富的想象力。所以在課堂上我設計了補白想象:讓他們說說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學生說得很好。有的說:“我彷彿看到洪水衝來,房屋倒塌,人也被沖走。”有的說:“我彷彿看到孩子們在哭著尋找爸爸媽媽。”在這些補白想象中,進一步體會到神話的神奇,同時也訓練了學生的想象力,積累並運用了語言。

《女媧補天》讀書筆記2

《女媧補天》是一個流傳千古的神話故事,教材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了解神話傳說的特點,感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豐富的想象力;二是體會女媧為了拯救受苦受難的人們不怕危險,不怕困難,甘於奉獻的精神。我有幸聽到劉靜靜老師和王娜娜老師執教這篇文章,她們在課堂中巧妙地引導學生入情、入境、用情,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覺得兩位老師在執教這節課時有如下幾個共同的亮點:

一、激趣匯入,喚起熱情

不論是劉靜靜老師採用的“看圖片,說神話故事名稱的方式”,還是王娜娜老師設計的“有獎競答”遊戲,都是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緊密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了生動有趣的課文情境,有效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喚起了學生高漲的學習熱情。

二、重視朗讀,讀中感悟

兩位老師都注重採用“讀”的藝術,無論從讀的形式還是讀的次數,該什麼時候讀到該怎樣讀都把握得當,行雲流水。調動了學生的思維和情感參與到讀中,實現讀和思考的有機結合,使學生親近文字,走入文字,進而對文字產生富有“個人意義”的理解感悟,自然地達到“一個文字,多種聲音”的個性化朗讀的境界。

從上課伊始朗讀課文第一自然段第一句話,到最後誦讀女媧的讚歌,以“讀”貫穿始終,但又不是漫無目的地讀,每次讀都有具體的不同的目的。如:朗讀文字第一句話讓學生感悟“歡歌笑語”;女媧為什麼要補天?讓帶著學生帶著問題初讀課文,既避免了盲目氾濫地讀,又能使學生更快地圍繞問題理解課文,進而解決問題。又如:抓住“一大塊,黑黑的,轟隆隆”等詞語,通過課件,直接衝擊學生聽覺、視覺,讓學生真正感悟到了“山崩地裂”的可怕;抓住“圍困、掙扎”等關鍵詞引領學生一步一步體會人們在災難前的無奈與無助。通過指導學生抓重點詞來指導朗讀,更深入、準確地體驗情感,使學生在課堂上積累了更多的語言文字,學生也在細節中獲得情感、昇華情感,這才是真正的邊讀邊悟,邊悟邊讀。

同時,兩位老師對各種朗讀方法的運用指導得當,什麼時候該用什麼形式讀用得非常準確:如:“天哪,太可怕了!遠遠的天空塌下一大塊,露出一個黑黑的大窟窿。”採用了個性讀的方式,讓學生讀出害怕的感覺,幫助學生更深刻地體驗當時天塌時的可怕情形;“女媧的讚歌”採用了引讀的方式,老師提示學生接讀,引領學生在廣闊巨集偉的氣勢中再次體會女媧的博愛、勇敢和偉大,進一步昇華了文字主題。

三、問題設計具有開放性、發展性

在問題設計上,兩位老師注重對學生髮散思維的培養,摒棄了“答案唯一性”的限定性問題,設定了一些能促進學生多向思維、個性思考的開放性問題,為學生馳騁思維、放飛思想、張揚個性提供廣闊的時空,比如:王娜娜老師在引導學生體會女媧博愛無私的精神時,提問了:從描寫女媧補天的句子中,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女媧?這是個富有彈性的,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學生可以根據課文不同的句子和自身的'經驗、思維,從不同層次、不同角度作出回答。這樣巧妙的提問,讓學生思維的火花得以碰撞,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培養了學生多方面的素養。

四、重視對學生複述能力的訓練

兩位老師的課堂中,有多處讓學生進行文字訓練的活動。如:用“先…然後…最後”的句式來說說女媧補天的過程。這樣的訓練,能使學生學會如何有條理地把一件事說清楚,訓練了思維,同時也為學生能複述故事內容奠定了基礎。

總之,兩位老師執教的這堂課給我帶來了視覺上的養眼,聽覺上的動人和情感上的共鳴,讓我獲益頗多。但如果在課堂設計中再加上“寫作指導”這一環節就更完美了。比如:設計一個“說一說,寫一寫”的環節:天終於補好了,天地間怎麼樣?人們怎麼樣?展開合理想象,寫一段話。這樣的訓練,可以充分體現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既能幫助學生深刻理解課文主旨,又訓練了學生的表達、寫作能力,讓學生在讀、思和寫中獲得情感、昇華情感。

看過《女媧補天》讀書筆記的人還看了:

《女媧補天》讀書筆記3

今天,我讀了一個故事,名字叫女媧補天。這篇課文講的是: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女人叫女媧,就是她拯救了人類。有一天的黑夜,女媧被一陣巨大的雷聲震醒了,她趕緊起床,到外面一看,天哪,太可怕了

遠遠的天空塌下了一大塊,露出了一個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現了一道道深溝。山上燃燒著大火,田野裡,到處都是洪水。許多人被圍困在山頂上,也有的人在水裡掙扎。看到這些,女媧難過極了。她立刻去找雨神,求他下一場雨,把天火熄滅.又造了許多小船,救出掙扎在洪水中的人們。不久,天火熄滅了,洪水中的人們被救上來了。可是,天上的大窟窿還在冒火。女媧決定冒著生命危險,把天補上。於是,她跑到山上,尋找補天用的五彩石。她原以為這種石頭很多,用不著費多大力氣。可是,到山上一看,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小塊。她忙了幾天幾夜,找到了紅,黃,藍,白四種顏色的石頭,還缺少一種純青石.於是,她又找啊找啊,終於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五彩石找齊了。女媧先在地上挖個圓坑,把五彩石放在裡面,用神火進行冶煉。煉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體。女媧把它裝在一個大盆裡,端到天邊,對準那個大黑窟窿,往上一潑,只見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補好了。

讀了這篇課文,使我們懂得了,做人要做一個勇敢,向女媧那樣不怕犧牲的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