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村居》改寫(通用15篇)

來源:才華庫 8.15K

《清平樂·村居》改寫1

有一天,宋代大詩人辛棄疾去農村旅遊看到了這樣的情景。

茅屋的屋簷又低又小,房上還長滿了爬山虎。溪邊還長了許多青青的草,草的裡面插滿了小花,顯得格外美麗。突然又看到了一對老翁、老婦喝了點兒酒帶著點微微的醉意用吳地的方言互相逗趣、取樂。

辛棄疾又觀察外面看到了三個男孩。大兒子在小溪東邊鋤豆,中兒子正在織著雞籠,織的還挺好。突然又看到了最討人喜歡的調皮可愛的小兒子正趴在地上翹著腿兒剝蓮蓬。“呵呵!”辛棄疾笑了,很是喜歡小兒子這樣的一舉一動。

這樣幸福、和諧的大家庭怎能不能讓辛棄疾嚮往和喜愛呢?

從而,辛棄疾編了一首詞叫《清平樂·村居》。

《清平樂·村居》改寫2

春日的午後,風和日麗,幾杯酒下肚的辛棄疾從小酒館裡走出來,想到自己壯志未酬,不禁悲從中來,長聲念道:“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

微微有些醉意的辛棄疾走在回家的路上,居然迷了路,來到一條小溪邊。小溪兩岸綠草如茵,水裡一群小魚兒在歡快地游來游去。陽光下,微風一吹,水面像魔鏡,泛起了漣漪。溪旁有一座茅屋,雖然簡陋,但風情依依,屋後是連綿起伏的山丘,左邊是一片小竹林,一座小橋橫跨在小溪上。

突然,從茅屋裡傳出的吳膿軟語打斷了辛棄疾的沉思。雖然他聽不懂,但是也不願去打擾他們。透過窗戶,可以看到,屋內是一對白髮夫婦,他們兩頰有些紅暈。也許,他們午飯飲了酒,現在正在談論家常之事。看他們打趣逗樂的樣子,辛棄疾多麼羨慕啊!這是誰家的老翁、老太太呢?他們為什麼這麼自在悠閒呢?

抬眼望去,溪頭的東邊,他們的大兒子正在豆田鋤草。看他那認真的樣子,似乎很怕把野草當成豆苗留下,把豆苗當野草鋤掉。

二兒子正在樹蔭下織雞籠,那“唰唰”的聲音似乎在演奏樂曲。

最可愛的是小兒子,他趴在溪邊剝著吃蓮蓬,兩腳不停地晃來晃去,嘴裡還哼著兒歌。

此情此景,辛棄疾感慨萬千,這不就是我抗金的目的嗎?

辛棄疾的酒忽然醒了,他飛奔回家,寫下:

清平樂·村居

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裡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

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清平樂·村居》改寫3

夏日的午後,知了不停地鳴叫,從窗邊吹來一股又一股的熱風,讓人心煩意亂,辛棄疾決定去小溪邊散散心。

這條小溪清澈見底,彎彎曲曲地環繞著村莊,潺潺地向東流去,溪水裡片片碧綠的荷葉像一把把撐開的小傘,上面佈滿了晶瑩的水珠。溪邊青青的草地上有幾隻小雞正在覓食。

不知不覺,辛棄疾來到了一座又矮又小的茅草屋旁,只見屋簷下坐著一對夫妻,頭髮花白,手中握著酒杯,臉上露出幸福的笑容。

“夫人,看看咱們的兒子多孝順啊!我們兩個什麼都不用做,坐在這裡喝著小酒。”“是啊,兒子們都很孝順,而且勤勞能幹。”夫妻倆越說越開心。

“看看咱們的大兒子,一刻也不閒著,這麼熱的天,他還在豆地裡鋤草呢!”順著老翁的手勢,辛棄疾看到一個光著膀子的年輕人,頭戴草帽,雙手不停地揮動著鋤頭,鋤著地裡的雜草呢!“這麼熱的天,也不休息一下,喝點茶水。”老婦人心疼地說。

辛棄疾走了過去,老夫婦倆連忙搬來板凳,邀請他同飲幾杯。老翁指著一棵大樹,說:“別看我們二兒子身子瘦弱,力氣不大,但他擔起了家裡所有雜事。”辛棄疾向那邊瞧去,果然一個十一二歲的男孩子正盤腿坐著,手飛快地上下舞動。密密麻麻的竹條,跟隨著二兒子靈巧的雙手,很快變成了一個雞籠。“我們的雞可以住進新家了。”老婦人語氣裡充滿幸福的味道。

“唉!我們的小淘氣到哪裡去了?”老婦人站起來,四處張望。辛棄疾指了指溪邊,說:“那個孩子是不是?”夫婦倆一看,笑了。那個孩子正橫臥在溪邊,兩條腿有力地蹬著,一邊剝著蓮蓬,一邊跟溪中的魚兒嬉戲,與青蛙比賽歌喉。“我們的小兒子確實很調皮。”

這時,小兒子用荷葉包著什麼走過來,開啟一看,原來是一顆顆雪白的蓮子。辛棄疾也拿起一顆嚐了嚐,看到了夫妻二人眼裡盪漾著的幸福。

回去的路上,辛棄疾滿心歡喜,手裡還捏著一顆蓮子,好像捏著世間最珍貴的東西。

《清平樂·村居》改寫4

茅屋後面一排排嫩綠挺拔的竹子,一座座連綿起伏的山巒,透露出鄉村恬靜的氣息。

茅屋旁邊有一條彎彎曲曲的小溪,河水清澈見底,河底的小魚小蝦正在快活的玩耍。在陽光的照射下,河面顯得波關粼粼。一陣微風吹過,河岸柳歡快的擺動著枝條。荷葉上的青蛙呱呱的叫著,蜻蜓停留在荷花上,欣賞著一道道美麗的風景。小溪旁有一叢叢青翠欲滴的小草,長得非常茂盛,在小溪的襯托下,更顯得碧青可愛。

一對老夫妻,剛剛喝了點小酒,臉上微紅,用家鄉的口音一起親熱的交談,旁邊的二兒子還時不時的插上幾句嘴哩!

老夫妻的大兒子在豆地裡,辛勤地鋤豆,幹得非常賣力。二兒子也沒有閒著,正在用乾草細心地編織著雞籠,十分認真。而小兒子什麼也幹不了,就在小溪邊,調皮地逗著魚,一邊剝著蓮蓬吃,搖著兩隻小腳丫的樣子真可愛。

看著這個家庭,我深深地陶醉了,祝福這一家人幸福地生活下去。

《清平樂·村居》改寫5

漫步在一條小溪邊,樹木鬱鬱蔥蔥,鮮花爭奇鬥豔,溪水嘩嘩的流向遠方,使人陶醉在這大自然中。突然,遠方出現了一間又小又矮的茅草屋,不時聞到一陣酒香味。原來是兩位白髮蒼蒼的老人,一個老翁和一個老婦,他們在喝酒聊呢?“老伴啊,不知不覺中,咱們生了仨兒子,好不容易把他們拉扯大了,卻不知咱們已經變老了。”老婦一邊說,一邊指了指自己的皺紋和老翁的頭髮,“可不是嗎,這仨兒子對咱們十分孝順啊!咱們活了大半輩子了,也該享福了。”老翁笑了起來,“那仨兒啊,可真像咱們,大的想你一樣勤勤懇懇,二的像你一樣心靈手巧,仨雖然調皮了點,但是也很可愛。”說完,老婦便大笑起來。

大兒子正在溪邊鋤豆田裡的草,二兒子正在編織雞籠,他正準備明天在集市出售,最可愛的小兒子正在溪頭臥剝蓮蓬嗎,你瞧,這一家人生活得多麼樸實,多麼簡單,多麼幸福啊!

《清平樂·村居》改寫6

在一個山清水秀、空氣清新的偏僻鄉村裡,住著一戶幸福美滿的人家。他們家的茅草房很小,屋簷也很低。屋邊的溪水旁長滿了綠綠的野草,還開滿了五顏六色的野花,一家人在這裡生活得十分快樂。

一對滿頭白髮的老夫妻,正親熱地坐在一起,話著家常:今天摘的菜新不新鮮啦?明兒是不是得修籬笆啦?劉大媽家做的豌豆十分好吃,我明天學來做給你吃。……黃昏映在他們臉上,紅撲撲的,恰似喝醉了一樣,其樂融觸。

他們勤勞的大兒子在小溪的東邊的豌豆地裡鋤草,他一邊鋤草一邊自言自語地說:“我一定要好好幹,來年才有個好收成。”二兒子則在家中的桑樹底下編織著雞籠,他心裡想:我一定要多編一些雞籠,拿到集市上去賣個好價錢,給我父親母親買幾件新衣裳,讓他們安心度晚年。最淘氣的就數小兒子啦,他趴在綠油油的草地上,正在剝著剛摘下的蓮蓬吃呢!

這家人雖然過得清貧了些,但他們生活得很幸福!很快樂!

《清平樂·村居》改寫7

辛棄疾靜靜地走在田野上散心。前幾天遭到了別人的暗算而貶為下官,妻子又因平日為這個貧窮的家庭日夜操勞而一病不起。面對一隻只“攔路虎”的襲擊,他感到十分鬱悶。

走著走著,他來到了一戶人家旁。一座矮小簡陋的茅草屋,屋旁草木繁茂,幽靜的竹林照出勃勃的生機。屋前還有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溪,溪裡的魚蝦正歡快地竄出水面。溪邊還有一片如綠毯般青翠的草地。

辛棄疾被這一美景給吸引住了,望著這恬靜安詳的美麗畫卷。忽然,他的耳邊傳來一陣若隱若現的聲音。是誰呢?辛棄疾正疑惑不解地想著,忽然定睛一看,望見一對老翁老婦滿臉通紅,正舉杯對酒。只見老翁搖搖晃晃地站起身來,顫顫巍巍地說:“如今孩兒都長大了,也懂得幫咱們幹些活了,真感到欣慰啊!”“是啊!咱們的大兒子、二兒子對咱們都孝順,小兒子也很乖巧可愛。真幸福啊!”那老婦也露出了笑容,望望門口那三個兒子,“看來咱們能安享天年了!”

辛棄疾望了望屋前的三個兒子。夏日炎炎,身為家裡頂樑柱的長子承擔起在豆地裡除草的重擔,只見他頭戴斗笠,拿起鋤頭吃力地幹活。二兒子則盤腿在陰涼的竹林中坐下,專心致志地編織雞籠。可最讓他喜愛的還是那個小兒子。他一會兒逗逗溪裡的魚蝦,一會兒又來到溪裡戲水,一會兒又坐在岸上剝蓮蓬吃,無拘無束,盡顯一番童趣。

望著這幅美麗的田園風光圖,辛棄疾的心情也豁然開朗。是啊!為什麼總是要悶悶不樂的呢?讓我們拋開所有的煩惱,來一起領略美麗的田園風光吧!

《清平樂·村居》改寫8

在夏天的某一箇中午,詩人辛棄疾信步來到一個村莊。這是一座美麗的'村莊,村莊四周綠樹環繞,旁邊有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溪潺潺地流著。不遠處的荷花池裡一張張荷葉挨挨擠擠,輕輕地浮在水面上。一朵朵荷花亭亭玉立,婀娜多姿。一陣微風吹來,空氣中散發著陣陣清香,真是美不勝收。辛棄疾不由地陶醉在這美麗的景色中。

這時從一所房子裡傳出一陣陣爽朗的笑聲。辛棄疾順著笑聲望去,只見一對白髮蒼蒼的老夫婦正在一邊喝酒,一邊用南方的方言說說笑笑。辛棄疾走過去與兩位老人交談:“你們好啊!老人家,我路過此地,你們能不能給我一口水喝

“這當然可以了,遠方的客人,您請坐。”老人一邊說,一邊從屋裡端出了茶。

《清平樂·村居》改寫9

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溪,終年潺潺地環繞著一個僻靜而又清新秀麗的小山村。碧波盪漾著的小溪兩旁,長滿了綠油油的青草和翠綠的荷葉。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碧綠的大玉盤。荷葉旁邊還開滿了顏色各異的荷花,白的似雪,黃的賽金,粉的似一張張少女的臉頰,茂密的小草鋪滿了大地,給這樣的小山村增添了無限生機。

小溪旁是一間茅草屋,草屋的茅簷又低又小。茅草屋裡,居住著一對白髮蒼蒼的老夫妻,剛剛飲完幾杯甜美的小酒,都略帶著一點酒意,用吳地的方言有說有笑起來。只見老翁笑著說:“如今我們三個兒子都懂事了,而我們又過上了美好、豐衣足食的生活,我們可以安享晚年了。”老婦答道:“是啊!你看,老大勤勞,老二手巧,老三乖巧可愛!”說完他們抬頭微笑地看著窗外的兒子們。

老大身為長子,力氣肯定要大些,他正在田裡賣力地幹活,他心想:要是早點把雜草鋤完,豆子就會長得好,到時候就會大豐收了。老二雖然力氣不如老大,但他卻有一雙巧手,只見他正坐在一棵蔥蘢的桂花樹下,專心用竹片編著筐,是給家裡即將孵出的小雞準備的呢!老三便是最淘氣的了,他臥躺在小溪邊,一會兒逗逗小魚,一會兒摘個蓮蓬,竟還捲起了褲角,露出的雙腿不停地晃著。這樣的情景,真令人羨慕,仿如一幅鄉村風景圖!

優美的田園生活場景,描繪出一家五口各具情態的形象,藉此來表現人情之美的生活之趣。

《清平樂·村居》改寫10

在一個炎熱的夏天,走進吳地的一座小山,沿著慢慢流淌的一條小溪水向上走,伴著溪水裡一群群歡快地遊著的魚兒,就看到了不遠處幾間房簷又低又小的茅屋。奧,到了,這就是我要說的村居里的一戶幸福的人家。

噓——輕點聲,聽,有兩個人喝醉了,正在愉快地聊天——帶著喝醉了酒的那種聲音聊天。他們在聊什麼呢?正在聊天氣的好壞?聊孩子們的懂事?還是在聊一會兒要到哪裡去遊玩呢?

輕輕走到茅屋的門前,只見一對老夫妻正躺在庭院裡的躺椅上,端著酒盅,晒著太陽,滿臉的愜意。再看,他們的兩鬢已經花白,在陽光下閃著光,是不是因為拉扯孩子和為他們操的心呢?不過,看兩位老人現在這麼得意自在,孩子們應該都已經懂事了,沒有讓這兩位老人家失望吧!

那孩子們都到哪裡去了呢?

撥開小路的雜草,只見老人家的大兒子和二兒子正在做農活呢。大兒子的農活最重,他正在小溪的東邊揮舞著鋤頭鋤豆子,滿臉的汗水從臉頰滴下來,可大兒子沒有半句怨言,他是大哥,大哥不會讓弟弟們乾重活的。這時候,他鋤一點就仔細檢查一點,這裡的土太硬,鬆鬆;那裡有雜草,拔拔;另一邊缺水,就澆澆。看著鋤好的豆田,大兒子快樂地放聲高歌。二兒子在一旁,正全神貫注地編織雞籠。這活兒是精細活兒,馬虎的人可做不了,織錯一步還得再把錯的那步拆下來,會浪費不少時間。所以,二兒子爭取一步不錯,正在專心致志地編他的雞籠。那小兒子在哪兒呢?看,他正躺在小溪邊,看著藍天白雲,聽著小溪潺潺的流水聲,手中不停地剝著蓮蓬,那蓮蓬一粒粒地蹦進身邊的五個小碗裡。奧,他應該是要分給一家人的吧?

看到這些,我也不禁幸福地笑了。大兒子勤勞,二兒子細心,小兒子可人,老人家開心,這就是一家人的幸福呀!

《清平樂·村居》改寫11

鄉野的清晨,格外寧靜。在遠處有一戶人家,小小的茅草屋屋頂上蓋著厚厚的茅草,牆壁被刷成了雪白,彷彿一枚精緻的別針別在了綠色渲染的布上。小溪邊,綠草油油的,時不時冒出一兩朵彩色的小花。

屋裡,一對白髮老夫妻正悠閒地坐在窗旁,老夫的手中端著一個白瓷杯,裡面是滿滿的甜酒,他一邊喝,一邊與身旁的老奶奶談論著今年的收成,臉上滿是幸福的表情。

大兒子是三個兒子當中最勤勞的,他早早地背起了鋤頭,來到不高的山丘上種地來了。滿地的豆苗一望無際,長勢甚。大兒子一邊掄起鋤頭一邊將田裡小小的雜草除。歇口氣後,遠遠望著自己用汗水種的豆芽,不禁心中愉快極了!

其他的二個兒子中,二兒子是最聰明絕頂的,他的心十分靜,還會編竹籠。你瞧!他現在正盤腿坐在樹蔭下,為自家養的一對公雞、母雞加固雞籠呢!

最淘氣的要數小兒子了。他現在正偷偷趴在茅草屋下,從茂密的荷葉中摘下一個十分飽滿的蓮蓬,裡面的蓮子又大又圓,遠遠看去還以為是一顆顆打磨過的綠寶石呢!他抬起兩條腿,不停地搖晃著,涼風陣陣,舒服極了!可是他袋子裡採摘的蓮子並沒有增多,原來是這個小饞貓一邊剝一邊向嘴裡送呢!

怪不得許多著名詩人都喜歡田園生活,原來是因為田園生活是那麼的輕鬆快樂呀!

《清平樂·村居》改寫12

低低的屋簷,小小的茅舍。潺潺的小溪清澈見底,溪岸上長滿了綠色的青草,農村裡清新自然的氣息撲面而來,讓人神清氣爽。

茅屋裡忽然傳出了一陣吳音,絮絮叨叨地講著家裡的瑣事,時不時傳出一陣朗爽的笑聲,還隱隱帶著一絲的醉意。這是誰家白髮蒼蒼的公公、姥姥呀!

大兒子正在小溪東岸的豆地裡鋤草,他拿著鋤頭,費力地一下一下地鋤著草。呼,終於鋤好了!他的雙臉通紅,額頭上,鼻尖上,都沁出了細細密密的汗珠。大兒子卻滿不在乎地用手背擦了一把汗,靠在鋤頭上休息了。嗯,真是個勤勞的孩子!

二兒子正坐在一棵高大茂盛的樹底下,手指靈活地編織著雞籠。他的手指修長白皙,拿起一根竹條在雞籠中穿來穿去,顯得極為靈活。

最惹人喜歡的就是頑皮的小兒子了!他躺在地上,兩隻小腳不安分地搖來搖去。他正在剝蓮蓬,因為沒有經驗,他的小手到處亂扯,可還是沒有拿出蓮子,惱得他眉頭緊皺在了一起。過了一會兒,他像是摸索到了什麼方法似的,手指輕輕地在蓮蓬上一撕,嫩嫩的蓮子就掉下來了。終於剝完了蓮子,他從一小堆蓮子中拿出了一顆小小的,綠色的蓮子,大眼睛一動不動地盯著它,如同墨色寶石般的雙眸中滿是糾結。忽然,他抬起頭來,看了看他的哥哥們和父母,確定他們沒有注意到自己後,趕緊把蓮子放入口中,小臉上洋溢著開心的笑容。

清平樂。村居宋—辛棄疾

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裡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

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清平樂·村居》改寫13

今天天氣晴朗,在一個茅屋下住著一戶人家。屋前有條清澈見底的小溪,站在小溪邊都可以見到魚兒在水裡你追我趕,好像在游泳比賽。溪邊長滿了綠草,草叢中一朵朵小紅花吸引蜜蜂和蝴蝶的到來。蜜蜂忙著採蜜,蝴蝶翩翩起舞,這真是一副活的畫。

院子裡兩位白髮蒼蒼的老人在說點什麼呢?我走近一看,老爺爺鬍子白,頭髮白,可臉微紅。只見他舉起酒杯和老伴乾杯。老伴笑著說:“少喝點,醉了。”老爺爺幾杯酒下肚,聊起了自己的孩子。哦,原來他們有三個兒子,大兒子在河東豆地裡鋤草,可勤快了,二兒子正在忙著編織雞籠,手藝真巧,最令人喜歡的是頑皮淘氣的小兒子,正在小溪頭的草地上,剝蓮子吃。看著老爺爺一臉的幸福,相信他們是幸福的一家人。

《清平樂·村居》改寫14

辛棄疾被放逐到鄉村當官。

他一臉憂愁,來到一條小溪邊。溪水叮叮咚咚地流著,活潑可愛的小魚在玩耍。再向前望去,有一座低小的房子,房頂用茅草遮蓋著。房頂爬著幾條南瓜藤,南瓜又大又圓,風一吹南瓜的葉子就飛舞著,時而像個芭蕾舞演員一樣,不停地旋轉,時而像個沉思者一樣靜靜地停在那兒。房屋旁一棵樹上長滿了青蔥的樹葉。樹下幾隻肥壯的雞在覓食。

茅草屋裡有一位老翁一老婦在用濃重的鄉音說笑。老翁手裡拿著一小杯酒對老婦說:“你喝了酒臉紅裡透白勝過十八歲的少女!”老婦笑笑說:“你這個老頭兒,我都快八十了你還拿我取樂!”“也是呀!我們也都老了兒子們也能幫我的忙了。”老公公說道。老婦又品了一點兒小酒望著舉起鋤頭揮汗如雨邁力地幹活的大兒子說:“你看看,我們的大兒子真懂事!地種得挺棒!他也大了,等過年了,給他取個媳婦兒吧。” “你也瞧瞧我們的二兒子,孝順啊!你看他都把我的手藝全給學到了,織的籠子多結實。”老翁自豪地讚歎道。老婦連連說:“小兒子也招人喜歡呀!你瞧。”只見他們的小兒子正臥在溪邊。頭上織一個牛角辮,穿著一個紅色的小肚兜,手裡還不停地剝著荷塘邊的蓮蓬。真是個快樂無憂的小傢伙啊!

看到這,辛棄疾想,我為什麼一定要在宦海沉浮呢?這不正是我向往的生活嗎?

《清平樂·村居》改寫15

我慢慢地走進了鄉村。映入眼簾的是一些低矮的屋簷、寬闊的土地、藍藍的天空、清新的空氣,像一個純淨的少女一樣,沒有汙染,使人心曠神怡。

走著走著,我看見了一所屋簷低矮的茅草屋,緊靠著一條潺潺流淌的小溪。溪邊是一些好奇心很強的小草,急著看外面的世界。

屋裡,一對幸福恩愛的的白髮老夫妻很親熱的坐在一起,一邊喝酒、一邊聊天:你看我們一家五口多麼幸福、和睦、安逸啊。我們老了,孩子們就幫我們幹活!對了,老伴,我們的大兒子也老大不小了,是不是該找個媳婦了!雖然他們說的是吳地口音,但從語氣來聽,肯定是很幸福。

我從他們的對話中,聽到了他們是五口人,那麼,除了他們兩個人,他們應該還有三個兒子。我的目光再次開始尋找起來。

不一會兒,他們的三個兒子就被我找到了:大兒子在溪的東邊給豆子除草;二兒子坐在家門口編織雞籠;小兒子最可愛,正趴在地上,腳一動一動的剝蓮蓬呢!大兒子的一鋤頭,就是為了讓人們吃上更好的豆子;二兒子的每一步做的都很精細,旁邊的老母雞靜靜的看著二兒子,生怕打擾了二兒子;小兒子雖然很小,但他那可愛天真的模樣,誰看了,都會喜歡的。

這清新的鄉土氣息,濃郁的生活情趣、天真爛漫的孩童,我永遠也不會忘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