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觀長征五號發射有感

來源:才華庫 2.73W

中國火箭家族中,個頭最大、推力最大、設計可靠性最高的長征五號運載火箭發射成功。下面是長征五號發射成功觀後感範文,快來圍觀吧。

  2016年觀長征五號發射有感一:

11月3日訊息,我國新一代大型運載火箭——長征五號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順利完成了從總裝測試廠房到發射塔架的垂直轉運。現在,“大火箭”首飛已經進入了倒計時階段,各項準備工作已經就緒。

長征五號的芯級,也就是中間的主體部分直徑達5米,比一般的火箭主體直徑大了50%,體格壯實,綽號“胖五”。這次發射任務主要是檢驗“胖五”設計的正確性、飛行的可靠性,以及發射場和火箭之間的匹配性。作為運載火箭的“重中之重”,“胖五”究竟意味著什麼呢?

從1970年長征一號運載火箭發射至今,我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共實施了237次發射,發射成功率高達97%左右。從國際上來看,從1957年到2015年,全球共發射5400多次,平均發射成功率是91.5%。

如果將長征系列運載火箭比作一個大家族,現在其家庭成員已經有17個了,實現了從常溫推進到低溫推進、從串聯到捆綁、從一箭單星到一箭多星,運載能力覆蓋高、中、低各種軌道,能夠滿足不同載荷的發射要求。

但是,隨著火箭發動機技術的日益成熟和人類對宇宙空間的不斷探索,世界主要航天強國紛紛推出新一代大型運載火箭,比如歐洲的阿里安5、美國的德爾塔4和宇宙神5。而中國現有的長征家族原有的成員在面對未來載人太空站、探月和探火工程等一系列重大航天工程任務,有些心有餘而力不足。長征家族迫切需要新引入一位“大塊頭”成員扛起重擔。

哪怕不算前20年的研製期,僅僅是立項後的礪“箭”,“胖五”就花了10年時間。按說在新一代成員裡,“老大哥”“胖五”是最先啟動研製的,但是卻比長征六號和長征七號這些“兄弟們”更晚“成家立業”,足見其難度之大、風險之高。

雖然一路走來道路並不平坦,堅韌不拔的“胖五”卻比現役火箭的運載能力提升2.5倍以上,還能夠與其他家族新成員共享其研製過程中產生的創新成果。

“新一代運載火箭按照系列化、組合化、模組化思想進行設計,從國家最高層面規劃我國運載火箭的整體發展,儘可能多地採用通用技術,降低研製成本。”長征五號總設計師李東說。

比如,“胖五”用到的推力大、比衝高的120噸液氧煤油發動機,曾被外國專家認為“(中國)能設計出來,也不可能製造出來”,現在已經成為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各個不同構型火箭共用的基礎動力裝置,在之前長征六號、長征七號火箭首飛任務中,都有過出色表現。再比如,“胖五”先進的“新三垂”測發模式和全三維數字化設計也都率先在長征七號上進行了成功應用。

  2016年觀長征五號發射有感二:

11月3日20時43分,我國最大推力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征五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載荷組合體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長征五號運載火箭首次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此次發射成功,標誌著我國運載火箭實現升級換代,運載能力進入國際先進行列,是由航天大國邁向航天強國的關鍵一步。

長征五號還推動了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產業化基地和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等配套設施的建設,促進了我國相關技術領域的科技進步,為我國航天運載技術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長征五號的`研製不僅標誌著長征系列火箭的升級換代,而且帶動了整個研製平臺和產業鏈的更新,對構建我國新一代無毒、無汙染運載火箭的型譜發揮牽引和輻射作用,使中國運載火箭的整體技術水平向前邁進了一大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副總經理楊保華說。

更為寶貴的是,通過新一代運載火箭這樣重大工程的歷練,以年輕的長五研製團隊為代表的新一代航天人才也成長起來。這是中國航天最大的財富。

  2016年觀長征五號發射有感三:

長征五號運載火箭於九月上旬運抵文昌航天發射場後,按照飛行任務測試發射流程,陸續完成了總裝、測試等各項準備工作。後續,完成火箭功能檢查和聯合測試工作,並確認最終狀態後,火箭加註推進劑,按計劃實施發射。

今年6月,長征七號在相同的軌道上垂直轉運成功,與長征五號垂直轉運相比,長征七號還經過了4個60度的彎道。它所採用的“單軌差速轉 彎行走技術”,目前除日本外,我國是第2個掌握的國家。

長征五號是我國目前運載能力最大的新一代運載火箭,也是我國迄今為止研製的最大推力運載火箭,因此之前都被簡稱為“大火箭”。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