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津湖觀後感作文(精選12篇)

來源:才華庫 3.17W

長津湖觀後感作文

一、什麼是觀後感

觀後感是指觀看影片、連續劇或參觀展覽等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其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於議論範疇,但寫法不同於一般議論文

二、長津湖觀後感作文(精選12篇)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後,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吧,是時候寫一篇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麼你真的會寫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長津湖觀後感作文(精選12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長津湖觀後感作文1

9月30日,我觀看了《長津湖》,它不僅是一部反映抗美援朝題材的故事片,也是歷史和藝術的高度融合的成果。它將愛國主義精神、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以及國際主義精神都完美展現。

1950年6月,中國正面臨著鞏固政權、恢復經濟的緊急任務,但應朝鮮的請求,中共中央多次召開會議,經過反覆權衡,在10月上旬做出了抗美援朝的歷史性決策。1950年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奉命開赴朝鮮戰場。經過不懈努力,交戰雙方於1953年7月簽署停戰協定,抗美援朝戰爭取得偉大勝利。

為了朝鮮人民,為了履行國際主義義務,許多的英雄,長眠在了朝鮮的土地上。你聽,他們說:我們把仗打完了,你們就不用打仗了;我真的有點疼;我想家了。如今綿延的長白山腳下,這些聲音已然消散在朝鮮半島的上空。但那一聲聲低喃依舊在我們心中迴盪,這是中國對世界發出的怒吼,是革命先烈對戰爭發出的譴責,更是中國人民對和平的禮讚。

70年後的今天,中國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創造了世界經濟的奇蹟。“神舟”系列宇宙飛船的成功發射、天宮計劃順利實施、人民群眾生活水平不斷提升,綜合國力的進一步增強。

作為一名90後,在今後的工作中,要始終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忠誠、乾淨、擔當,真正做到幹在實處、走在前列,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中切實發揮好表率示範作用。

長津湖觀後感作文2

這幾天,電影《長津湖》在全國熱映,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在新中國剛剛成立的第二年,國家百廢待興、百業待舉。在朝鮮處於生死存亡、我國安全面臨嚴重威脅的緊要關頭,黨中央政府應朝鮮政府要求,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戰略。電影看完以後,內心久久不能平靜,一幀幀不怕犧牲、奮勇抗敵的畫面浮向在我眼前,讓我再次感受到我們生活在和平年代,是用他們的鮮血築建的。作為黨員幹部,追片之餘,我們也應該從《長津湖》電影中汲取精神食糧,提升定力、能力、毅力,為國家和平安寧貢獻力量。

影片中伍萬里和伍千里的一番猛打猛衝,終於衝進美軍號稱“北極熊團”的指揮部,為戰爭勝利作出了突出貢獻。而這英雄舉動的背後,是無數個日夜訓練出來的尖兵本領。面對今日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的世界大勢,面對前進道路上各種困難風險,我們肩負的任務艱鉅而繁重,我們面臨的考驗複雜而嚴峻,作為黨員幹部,要勤學善思、學以致用,提高鬥爭本領,敢於啃“硬骨頭”,敢於蹚“地雷陣”,高標準、嚴要求推進各項工作,不斷探索新方法新思路,進一步提升“踏平坎坷成大道”的工作能力。

祖國和人民利益高於一切、為了祖國和民族的尊嚴而奮不顧身的愛國主義精神,英勇頑強、捨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不畏艱難困苦、始終保持高昂士氣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為完成祖國和人民賦予的使命、慷慨奉獻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誠精神,以及為了人類和平與正義事業而奮鬥的國際主義精神。

如今我們生活在國泰民安的和平年代,但永遠不能忘記我們的祖國是那些先輩們用甘於奉獻、無所畏懼的勇氣,拋頭顱、灑熱血替我們打下的。就像影片中毛澤東同志所說:“這仗真不想打,但為了未來百年的發展,這仗不得不打。打的一拳來,免的百拳來。”所以,那些為了保衛祖國未來拼死戰鬥的戰士,才是我們心中真正的英雄。何其有幸生於華夏、國家繁榮昌盛,在祖國發展的今天,我們更要勿忘過去、銘記歷史、珍惜今天的來之不易,用我們的決心和努力獻出自己力量,維護祖國美好的未來。

長津湖觀後感作文3

2021年10月2日,我觀看了講述中國人民志願軍從入朝到第二次戰役獲勝的歷史的電影——長津湖。雖然電影選拍的歷史很長,場面也很恢巨集,但是在拍攝過程中並未選擇大場面,而是以五千裡(吳京飾)所在的七連以切入點來描寫戰爭的全過程。

第一點是令人難忘的畫面的場面,電影中也對這些做了深刻的刻畫。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就是電影中有一段志願軍和美軍吃食的對比,和雷公在最後不惜自己犧牲,拉著彈飛奔這兩個場景。在第一段場景中,美軍為了慶祝聖誕節的到來,在吃著熱乎乎的飯菜,還聊著戰爭後要到對方家裡做客,與此形成對比的是志願軍在冰天雪地中吃著凍硬的土豆,五千裡和伍萬里(易烊千璽飾)在聊著兄弟倆的往事。這一幕凸顯出了當時志願軍戰士們的艱難,但更為可貴的是他們沒有抱怨,反而更加努力的想要取得勝利。在第二個當中,雷公身上體現出來的則是志願軍戰士不怕犧牲,艱苦卓越的精神。這兩幕體現出來了我們志願軍戰士所具有的優秀品質。也令我們這些後輩所動容。

第二點是劇組的認真。這部電影總體來說非常好,在這部電影中還原度也較高,體現了戰士們的真實生活。裡面有很多的小細節,例如,雷公剛開始騙伍萬里,不給他帶彈頭的子彈,戰士們在休息的時間玩鬧,以及5萬里在第一次殺人時的糾結和猶豫等等,這些都是非常真實的小細節,對於生動戰士的形象很有幫助。這對近年來的戰爭片是很有啟發的,以往的戰爭片,新兵一上戰場,這時候編劇往往會讓新兵所在連裡的一個熟人死去,然後新兵就會聽從長官的命令衝上去與敵人搏殺,完全沒有第一次殺人的心理活動。而電影中就很好的表現了出來;除此之外還有一點很棒的也與以往不同,就是在以前的戰爭片中,在最後決戰的時候,有人會拿著一把輕機槍直接站起來掃射,除非劇情需要,否則很少中彈;但電影中卻是需要小心翼翼的隱蔽。這也是一個點,雖然比較小,但集合起來卻可以體現劇組的認真程度,這一點上值得中國的演藝圈認真思考。

第三點則是愛國主義,在劇中伍千里是在探親途中被宣佈要打仗的,二塔的母親只是淚別他送戰場,而其他的人也是保家衛國,讓自己把所有的仗都打完,這樣自己的家人就可以不用過在硝煙之中,可以和平地建設祖國,他們死是為了讓更多的人活下去。尤其是開頭的一段演講,老百姓為了保衛新中國,把自己的孩子主動送到志願軍當中,這就是愛國。而在歷史上,這段歷史也同樣感人,為了保衛自己剛剛誕生於硝煙與戰火中的祖國,滿心以為可以休戰的解放軍戰士在得知國家又面臨新的戰爭時,沒有一絲猶豫直接又上了戰場,拿起槍,保衛自己身後的百姓和祖國,而在後方的人民也是竭盡所能的支援前線,正是因為有這樣樣的戰士和人民,我們才能取得勝利。在這一方面長津湖不僅僅是電影,也是一節生動的愛國主義課程。

最後總的來說長津湖是一部值得一看,同時也是一座里程碑式的電影,假如中國影壇對待每部電影都可以如此用心,不論題材,用心拍攝,那麼,我相信不說打壓國外電影,起碼抗衡是沒問題的。希望以後可以多一點這種電影。

長津湖觀後感作文4

最冷的夜,最熱的血。最可愛的人們,最堅毅的軍魂。時間回撥70餘年,那場冰天雪地裡的血淚之戰,依舊讓人不忍回憶。這是永遠的傷痛,也是永恆的榮耀。歷史不容忘卻,英雄必須銘記。即將上映的《長津湖》,復刻了這驚心動魄的一戰。但,再高明的電影敘事,終究也說不盡這段史詩的波瀾壯闊與沉雄悲壯。

在很長一段歲月裡,“長津湖戰役”,已成戰爭的傳奇,已是信仰的圖騰。縱使冰身凍骨,也不退讓一分。就算凝成“塑像”,也不動搖分毫。在這次戰役中,中國人民志願軍憑著驚人意念和英勇無畏的戰鬥精神,征服了極度惡劣的環境,打退了美軍最精銳的王牌部隊,收復了“三八線”以北的東部廣大地區,扭轉了戰場態勢。此一戰役,也就此成為朝鮮戰爭的拐點。

一邊是志願軍的寸土不讓,另一邊是敵軍“路程最長的退卻”,戰爭的天平就此逆轉。而在這卓絕戰功的背後,代價沉重。1081高地上的志願軍官兵們,冒著零下40度的極寒溫度,頑強地堅守陣地。最後全連以俯臥戰壕的戰鬥姿勢壯烈犧牲,成為一個個永不傾倒、巍然屹立的冰雕。鋼鐵一般的意識,鑄成鋼鐵一般的防線。這是血肉之軀在苦寒之地立起的偉岸“長城”,禦敵於外、退敵千里,守住家國安寧,守來長久和平。

凜冬已至,激情燃燒的青春捨生赴死。血戰之後,終於殺出一條血路,終於搶回一線生機。冰雪凍住了戰士們的軀體,卻封不住他們不朽的軍魂。這軍魂,是對國家和民族最澄澈的愛;這軍魂,是軍紀如山,是鐵流浩蕩。“冰雪啊!我決不屈服於你,哪怕是凍死,我也要高傲地聳立在我的陣地上!”長津湖,也曾綿延冰封,也曾靜水流深。歲月可證,流水有聲。那是偉大斗士的號角,那是鐵血軍魂的咆哮。

長津湖一役,雄渾蒼涼、動人心魄。縱使七十一年過去了,這場慘烈的、英勇的血戰化作豐碑,愈發迸發出著澎湃的力量。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是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崇尚英雄才會產生英雄,爭做英雄才能英雄輩出。永記長津湖的冰雪,永記冰雪裡那最可愛的人和他們的不朽軍魂。

長津湖觀後感作文5

昨晚與學生共同觀看了《長津湖》這部戰爭史詩般的影片,感觸頗深。這場規模巨集大的戰役真實、客觀地再現了當年中國人民抗美援朝的戰爭史實。

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在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彭德懷率領下,跨過鴨綠江,開赴朝鮮戰場。這場出征對新中國來說是首次出境作戰,但卻並非是中國人第一次入朝作戰。縱觀中國歷史,能夠基本實現統一的朝代大都會在朝鮮半島打一仗,但這一次的出境作戰卻那麼地特殊,不論是毛澤東還是任何中國領導人事前大概都不會想到,新中國剛剛建立便要經受如此嚴峻的考驗。當時的中國軍隊從未有出境作戰的經驗,更遑論需要面對的對手是以美國為首的所謂“聯合國”軍,這幾乎意味著要同大半個世界進行戰鬥!即便如此,中國人民志願軍還是唱著“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的歌聲出發了,雖然在當時人的眼中,這歌聲更帶有“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的悲壯。

六十三年轉瞬即逝,人們對朝鮮戰爭的瞭解也與日俱增。鬆骨峰戰鬥、上甘嶺戰役等等都因各種文學或影視作品而為人所熟知,但論艱苦之殘酷,論敵人之強大絲毫不在它們之下的長津湖之戰卻鮮為人知。如今這個遺憾終於被《最寒冷的冬天Ⅲ :血戰長津湖》所彌補,它將六十三年前那場超越人類想象的殘酷戰役展現在了所有讀者的面前,讓人唏噓不已。

長津湖發源於長津江,是朝鮮北部最大的人工蓄水湖。在這裡作戰的志願軍第九兵團是一支擁有超強戰鬥力的部隊,卻在戰役準備階段就遭到了讓人難以置信的後勤混亂。從戰役準備階段,到入朝作戰都可以說極不充分。對此書中是這樣形容的,“在1950年這個朝鮮50年間氣溫最低的冬天,9兵團每個班十多人只有一兩床棉被,夜間,戰士們將這一兩床棉被攤在雪地上,十多個人擠在棉被上互相摟抱取暖以抵禦零下30攝氏度的酷寒,入朝第一天,就凍傷800人。”以至於在這個零下三十多攝氏度的天氣中,很多戰士還未投入戰鬥就被活活凍死。這樣的極限嚴寒對於他們的對手--美國海軍陸戰隊第1師來說同樣印象深刻,書中引用的美軍士兵回憶錄形容道:“我們所到之處,冰天雪地,平均氣溫在零下20多華氏度。儘管有禦寒的大衣,可是仍然擋不住刺骨的寒風。直到今天,每當我回憶韓戰,總是想到那寒風刺骨的冬天。”但美軍畢竟是世界上最現代化的軍隊,當志願軍連吃個土豆都必須用腋窩暖化之後一層層地硬啃之時,美軍卻可以在感恩節肆意地吃火雞大餐。這樣後勤上的巨大差距換了其他任何一支軍隊來恐怕都會絕望。

哲學家薩特曾說過:“世界上有兩樣東西是亙古不變的,一是高懸在我們頭頂上的日月星辰,一是深藏在每個人心底的高貴信仰。”由此可知,信仰是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撐和力量源泉。一旦懷抱信仰,相信未來,就會無所畏懼,創造奇蹟。因此,擁有堅強信仰的志願軍創造了在幾乎沒有補給、嚴格進行隱蔽偽裝的情況下,在極寒的嚴酷境地中,連續行軍10天、平均日行軍30公里的偉大奇蹟。只有這樣的軍隊,才能在後來更為慘烈的戰鬥中讓世界震驚!

相對於志願軍,美國軍隊的戰鬥力往往被誤認為是現代化的科技和武器所帶來的,他們的自身的戰鬥力似乎不值一提,不過是一些少爺兵,怕死且膽小罷了。可事實卻並非如此,在書中我們似乎看到了一支與以往宣傳中截然不同的美國軍隊,在戰鬥中,美軍與志願軍一樣,都有著不顧一切的決心,令人難以置信的勇氣。他們陷入重圍卻並不慌亂,雖然在撤退卻井井有條。他們的殿後部隊盡職盡責的擋住了志願軍的追兵,摧毀了自己認為重要的軍事物資,他們的開路部隊按照命令,對每一個陣地發起凶猛的衝鋒。在一條橋邊,志願軍捨生忘死兩次炸掉了這座橋,但都被美軍修好。但沒成想,神一般的志願軍敵後偵察兵第三次炸燬了這座橋,這次連橋基都沒給美國人留下。可美國空軍居然從日本調來8套每套重達1.1噸的車轍橋元件空投到美軍陣地,然後在懸崖上僅用兩天不到的時間就架設了一座載重50噸、可以通過撤退部隊所有車輛的橋樑。記錄展示了這兩支軍隊的可敬可畏之處,一支部隊把人的能力發揮到了極致,另一支部隊則展現了赤裸裸的工業暴力之美。這兩支軍隊用鋼鐵一般的意志和精神,在這酷寒的冬天,迸發了一場足以閃耀整個世界戰爭史的戰鬥。

實際上,對這場戰鬥而言,窮究戰爭的勝負已毫無必要,不論是志願軍在極端劣勢的條件下擊退美軍還是美軍陸戰1師進行了一場成功地“敦刻爾克大撤退”,這都已經成為了過去,更值得我們深思的是雙方軍隊因為堅定的信仰而表現出的鋼鐵般的意志。唯有堅定的信仰,才能撐起民族的脊樑!

長津湖觀後感作文6

今天全家人一起去看了電影《長津湖》。這個電影用一句話來概括:“太感人啦!” 幸虧我隨身帶了一包紙巾。

這場電影主要是講抗美援朝時候,我軍如何在長津湖一帶阻擊美軍。故事情節感人至深,電影場面巨集偉壯觀,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回來的路上,爸爸說,現在我們國家的電影拍得越來越像美國大片啦,我回應到“那是因為我們國家越來越強大了,各個方面,當然也包括影視方面!” 是的,確實是這樣,這樣一個和平的國家,繁榮昌盛的時代,都是革命先烈們用血肉之軀換來的,

我輩當自強。正如片中指導員所說“我們這一代打仗是為了我們的下一代不再打仗,如果這一仗我們不打,那以後就得我們的下一代來打!”

現如今,我們依然在和老美打仗,從未停止,不是用槍彈,而是用科技,經濟等 。當然,我們的國家現在的地位,更加不會對老美做出讓步和妥協,必要時候,即使使用武力,我們也有這個資本。希望能夠影響我們的孩子們,讓孩子們明白只有自己強大,才能讓國家更強大,少年強則國強。

回想自己過去的三十幾年,彷彿沒有那麼強烈的要為了國家如何如何的感覺,即使有,可能也是口號之類的,心裡的觸動並沒有那麼的強烈。可是最近幾年,心裡的觸動和感動特別的頻繁。也特別希望孩子能夠比我提前懂得這些道理,這也是為什麼最近總想著帶孩子看這一型別的內容的原因。

去年我和我的祖國,我和我的家鄉,今年我和我的父輩,長津湖,峰爆,一系列的愛國主題的電影,是應該要帶孩子好好了解。讓娃娃們從小就知道一些以前的事情。

長津湖觀後感作文7

和朋友約了《長津湖》,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有三個場景:火車開過長城,晨光照耀在火車上時;雷公開車那一幕;還有電影最後戰士們被凍在雪地裡的那個鏡頭。

我一直是個感性的人,看紅海的時候流淚,看戰狼的時候也流淚,甚至一度拒絕電影院裡的戰爭片或者苦情電視劇。這幾個場景更是眼淚止都止不住。

《長津湖》比較突出的是群像戲,雷公那場算是為數不多的單人戲,也拍攝的很好。很多小細節都被給到了鏡頭,值得第二遍觀看挖掘。大場景拍得很漂亮,尤其是埋伏那一塊。鏡頭轉換自然,電影整體完成度很高。

當然也不是說這部電影沒有缺點,因為群像又是電影因此在人物飽滿度上有所欠缺,有些場面太晃眼看不清,有幾位去世的戰士沒記住名字。有好多鏡頭給到美方戰士被槍打中死去,卻很少單獨給到我方被打中的戰士,其實也應該多拍一點,畢竟我國軍人也並不是鐵打的,他們被子彈打中被炮火擊中也是會死的…

電影還有一個特點是拍攝了美國下層軍人的日常,比如海報歌曲食物…這大概表示大家都不想打仗,只想和平安穩地生活吧。

拋開這部電影,抗美援朝勝利真的真的很不容易,不是所有戰士都是主角,有靈光一閃有突出的投擲技能可以大命不死。他們都只是血肉之軀,抗美援朝的勝利,不,應該說中國所有為獨立自主和平進行勝利戰勝,都是人民英雄用筋骨鮮血鋪就的。

所有的勝利都來之不易,他們打仗是為了讓下一代人能生活在和平時代。

長津湖觀後感作文8

《長津湖》的上映也將抗美援朝戰爭片創作推到了新的高點。作為第一部表現長津湖戰役的戰爭片,《長津湖》填補了一個題材空白。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東線作戰中,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九兵團憑藉鋼鐵意志和頑強的戰鬥精神,擊敗了美軍最精銳的部隊,收復了“三八線”以北的東部地區,打出了令世界矚目的國威軍威,一舉扭轉了戰爭局勢。這段令人蕩氣迴腸的歷史首登銀幕,無疑具有特殊而重大的意義。

《長津湖》的史詩性敘事實現了抗美援朝戰爭片的一次重要突破。該片在同題材創作中首次採用了全景式、文獻式的“正史化”敘事方式,建構了由決策指揮的高層視點、基層連隊的微觀視點以及美軍的他者視點“三線並行”的敘事結構,展現了從作戰決策至長津湖戰役這一段波瀾壯闊的抗美援朝歷史。影片嘗試以客觀、理性的方式回顧歷史,揭示了抗美援朝戰爭的正義性和勝利的必然性,反映了作為勝利者敘事的高度文化自信。

該片也是具有強烈藝術感染力的英雄主義敘事。千里刀光影,萬里赴戎機,從解放戰爭到抗美援朝,主人公伍氏兄弟前赴後繼奔赴戰場,與雷公、餘從戎、平河等戰友用熱血與生命保家衛國,兄弟情、戰友情感人至深。與之呼應的是另一個並行故事:毛岸英向彭德懷主動請纓,毛澤東將兒子送上戰場,而岸英最終將熱血灑在了異國土地上。這些捨生忘死、為國捐軀的戰士們,都是共和國永遠銘記的英雄兒女。

長津湖戰役是抗美援朝最殘酷慘烈的戰鬥之一,志願軍將士在嚴酷的戰場環境中,書寫了驚天地、泣鬼神的雄壯史詩,創造了世界戰爭史上的奇蹟。影片《長津湖》藝術再現了這場戰役的殘酷悲壯:鐵道列車被炸的慘烈,亂石陣上的隱忍,通訊塔之戰緊張激烈,新興裡戰鬥氣壯山河,指導員梅生退伍了亦重返戰場,老兵雷公壯烈犧牲,楊根思抱起炸藥包與敵同歸於盡,片尾“冰雕連”令敵人亦為之動容……影片展現了中國人民志願軍不懼強敵、敢於戰鬥、敢於勝利的英雄氣概,英勇無畏、震撼天地的戰鬥精神,譜寫了一曲革命英雄主義的壯歌。值得注意的是,該片還是電視劇《士兵突擊》的前傳,伍六一向許三多講述的那個“九死一生”的抗美援朝故事,正是《長津湖》中第七穿插連的長津湖戰史,“不拋棄,不放棄”的經典名句也找到了源頭。新兵伍萬里與許三多之間的關聯,不僅是英雄鋼七連的傳承,也是中國軍隊的'精神傳承。

抗美援朝是中國人民站起來後屹立於世界東方的宣言書,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重要里程碑。從《上甘嶺》到《長津湖》,抗美援朝戰爭片始終有著鮮明的愛國主義主題、革命英雄主義的人物模式以及陽剛的崇高美學。在新的時代背景下,《長津湖》重述抗美援朝歷史,無疑有著鮮明的現實針對性和啟示意義,它們仍是作為民族意志、國家立場政治宣示的巨集大敘事,是反帝反霸思想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的迴響,發揮的是凝聚人心的精神激勵功能。《長津湖》的上映說明,這段非凡的歷史,祖國不會忘記,人民不會忘記。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將永遠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路上的精神財富。

長津湖觀後感作文9

看完國慶檔《長津湖》電影后,心裡有許多的感想。

長津湖戰役發生在19世紀50年代,當時,陸戰一師前進到長津湖西側,這裡連綿的山地。他們並不知道,自己已經陷入了十萬大軍的包圍中。影片中一張戰場形勢圖,顯示了雙方戰場態勢。藍色為陸戰一師的位置和突圍路線。湖東側是陸戰一師的1團和5團共8000人,湖的南頭是陸戰一師師部和部分工兵,有3000人。湖東側是陸軍第7師31團在擔任右翼掩護,有4000人。合計總兵力有18000人左右。另外,在戰鬥中陸戰一師還得到第一航空聯隊的空中支援。紅色為另一方部隊,形成一個包圍圏,最終投入兵力計15萬人。中間淺藍色是長津湖,它是截流長津江的水庫,長津江流入鴨綠江。

《長津湖》這部影片,以老兵的視角回顧那場慘烈的戰鬥,無涉勝敗。零下40度的嚴寒,使戰鬥變得更加悲壯。健在的老兵在講述這個故事時,充滿感情。離開戰場就不再敵對,他們對敵方軍人流露同情和敬意。六,七十年過去了,當年愛吃冰激凌的年輕人,都垂垂老矣,但他們依然可愛。

陸戰一師師長,作為主角,在影片中一帶而過。史密斯將軍是個富有經驗而且非常謹慎的指揮員。陸戰一師深陷重圍未被殲滅,很大程度得益於他的指揮。

陸戰一師最終突出重圍,一路撤到興南港,乘船離開了。同時帶走了9萬多北朝難民。此役美軍傷亡5000人,其中第7師31團佔到3000多人。戰役雙方共傷亡數萬人。

陸戰一師1941年2月1日成立,在太平洋戰爭中,參加了瓜達爾納爾島戰役、格洛斯特岬戰役、貝里琉島戰役‘沖繩島戰役,對日作戰屢建奇功。二戰後,參加了越南戰爭、海灣戰爭和在索馬利亞進行的“重建希望”人道主義救援行動。

這部影片中除了幾個歷史學家外,其他的解說都是老兵們的語言,即使他們不出現於畫面。他們心裡沒有仇恨,會擁抱昔日的對手。老兵們有自己對勝敗的詮釋他們覺得,雖然沒有勝利,但是南韓還在,值得去戰鬥 。此生無悔,一點也不!

長津湖觀後感作文10

昨天,剛上映一部電影《長津湖》,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在新中國剛剛成立的第二年,國家百廢待興、百業待舉。在朝鮮處於生死存亡、我國安全面臨嚴重威脅的緊要關頭,黨中央政府應朝鮮政府要求,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戰略。電影看完以後,內心久久不能平靜,一幀幀不怕犧牲、奮勇抗敵的畫面浮現在我眼前,讓我再次感受到我們生活在和平年代,是用他們的鮮血建築的。

電影開始,跟隨鏡頭來到伍千里(吳京飾)的家鄉,伍千里作為七連團長帶領剛打完勝仗的戰士回家探親,在和父母見完面後,當晚收到緊急通知停止探親,外出打仗,年邁的父母只能目送孩兒,希望他勝利歸來。為了不要美國軍隊越過“三八線”、跨過“鴨綠江”,伍千里帶領一百多名戰士奔赴朝鮮戰場。由於美軍飛機不停地在山間巡視,我們的軍隊火車被發現後不得不轉移陣地,保護電臺、背起裝備徒步前行。在前進的過程中,中國士兵不怕犧牲、不怕困難、忍飢挨餓,在嚴寒的冰雪天氣中紋絲不動,隨時觀察美軍的飛機,及時隱蔽,最終把電臺送往前線陣營並抵達戰場。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有兩個場景:一個是伍千里帶領百名士兵徒步前進到達戰場時,為了躲避美國的巡查飛機,他們在前後無草無樹無山遮擋的情況下,躺在一堆石頭上面,假裝"屍體"躺在上面紋絲不動。美國人的兩架飛機不停地在上方飛行巡視,由於沒有發現敵人,他們為了一己之樂,便在他們以為是“屍體”的地方投放炸彈。此時,伍千里眼看著身邊的戰士被炸死,內心十分難受,但為了以少保多不被全軍覆沒,安全抵達戰場,戰士們遵守紀律,只能預設忍受。另一個是最後的場景,在美國軍隊誤以為是敵人時,他們走近一看,竟然是凍死在山上潛伏的中國士兵。當我看到那一個個被凍僵的士兵端著步槍趴在雪地上時,在忍受著零下40多度的嚴寒天氣下,他們甘願化成冰雕,也絲毫不願退縮,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全部來自烈士們對於新中國的熱愛,和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因為他們相信中國一定會勝利。正如電影中美軍首領所說:“面對如此有決心的敵人,我們永遠無法打敗他們”。

如今我們生活在國泰民安的和平年代,但永遠不能忘記我們的祖國是那些先輩們用甘於奉獻、無所畏懼的勇氣,拋頭顱、灑熱血替我們打下的。就像影片中毛澤東同志所說:“這仗真不想打,但為了未來百年的發展,這仗不得不打。打的一拳來,免的百拳來。”所以,那些為了保衛祖國未來拼死戰鬥的戰士,才是我們心中真正的英雄。何其有幸生於華夏、國家繁榮昌盛,在祖國發展的今天,我們更要勿忘過去、銘記歷史、珍惜今天的來之不易,用我們的決心和努力獻出自己力量,維護祖國美好的未來。

長津湖觀後感作文11

一部叫《長津湖》的電影,讓數億觀眾為之“入戲”,讓這個國慶節多了份“英雄氣”。

多年來,以《英雄兒女》《上甘嶺》為代表,抗美援朝主題的電影佳作迭出,成為一代代人的歷史記憶和精神食糧,鼓舞全國人民大力弘揚抗美援朝精神,投身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事業之中。

今天,《長津湖》站在一個新的視角,以一個志願軍連隊為人物群像,真實地再現了那場戰爭的細節,重新詮釋了戰爭的殘酷、軍人的勇敢和精神的偉大,在當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刻,這部作品顯示了特有的歷史意義和社會價值。

一個民族,不能沒有精神;一部電影,也不能缺少精神。《長津湖》所帶來的觀影熱潮,並不是單純依靠廣告宣傳力量,而是影片本身傳遞的情感力量,彰顯了藝術作品的巨大精神感召力,並轉化為票房資料、上座數量和好評度。

有位女觀眾說,昨晚看完了長津湖,出來之後,老公問她怎麼樣,她紅著眼圈說,深受震撼、深受教育。電影場裡,她的背後一直有抽泣聲……不少觀眾特意選擇國慶觀看,他們把觀影當作一次向祖國的“精神獻禮”,電影的真正價值就在於此。

精神是電影的“核心”,但也離不開技術的支撐。有人評價,這部電影戰鬥戲,無論是場面排程還是戰術指導,都堪稱國產戰爭片的新標杆,堪稱國產電影史詩級的戰爭片。電影藝術的境界,正是精神與技術的水乳交融,讓精神在藝術中得到倍增和昇華。

《長津湖》火了,精神的力量“無價”。對於電影人來說,拍出一部爆款“大片”,獲得更多的市場效益,是他們的夢想和追求。時下,有不少的所謂大片,並不缺少高技術、高投入,更不缺少大場面、大明星,但缺少了最關鍵的“精神”,一部沒有精神的影片,即使金玉其外也是敗絮其中,難以獲得觀眾的青睞和市場的認可。

長津湖觀後感作文12

《長津湖》這部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的電影一經上映就受到了無數人民的青睞。影片較真實的還原了當年發生在長津湖戰線的那場殘酷的戰爭。電影中既有緊張刺激的戰鬥情節,也有面臨著大國小家抉擇的艱難,還有父母情,兄弟情,戰友情的流露,更有著千千萬萬的平凡人的愛國之心。

片中,為了不被敵軍發現,一位位戰士躺在幹河裡,卻成了敵軍的賭注被射死;因為沒有制空權,我軍中心指揮所被炸,領袖的骨肉被炸死;補給線被炸斷,在零下四十度的冰天雪地,戰士們挨凍受餓,吃著那凍得磕掉牙的土豆。全連的戰友們倒在硝煙中,楊更思連長抱著炸藥包衝向敵軍 ,同歸於盡……影片的最後美軍指揮官在撤退的路途中面對那些被活活凍死卻依然手握鋼槍的志願軍戰士說:“ 像這樣有決心的民族,我們永遠都贏不了 ”。

是的,中國是一個有決心的民族,所以才在歷史長河中推開重重阻礙,站在了世界之巔。無數先烈們用一曲麴生命壯歌書寫了忠誠與奉獻。

一百年前,一群學生走上街頭,高舉科學的旗幟,將奄奄一息的中國救活。一百年後的今天,新的國際競爭出現,新的使命推到青年人面前,新時代的我們要時刻牢記擔當,扛起責任的大旗。

擔當,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沒有擔當,國家不能興旺,人們不能團結。

牢記擔當,是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牢記擔當,是對社會應盡的一份義務。社會是由一個個人構成的,每個人都對社會負有責任。

牢記擔當,是對國家的回饋。

先輩們用身軀為我們的幸福生活鋪開了一條路,我們將砥礪前行,挑起強國的重擔。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