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工記憶觀後感1000字

來源:才華庫 7.41K

此次即將登陸央視紀錄片頻道的系列電視紀錄片《軍工記憶》講述了我國國防科技工業戰線幾代科研人員突破國防尖端科技,成功研製軍工重大型號裝備的精彩故事。該片的時間跨度從上世紀60年代至新世紀,內容上涵蓋了東方紅一號人造衛星、紅箭8反坦克導彈、殲-10戰鬥機、空警2000預警機等多項裝備的研發過程。

軍工記憶觀後感1000字

將有大量珍貴的歷史影像資料首次在紀錄片中公開。在談到拍攝影片的初衷時,國防科工局新聞宣傳中心黨委書記丁傑盔表示,軍工人為國家和民族做出了巨大貢獻,希望通過紀錄片的形式把他們的精神和功績傳承下去,“過去長期以來呢,由於保密的原因,我們軍工系統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有那麼一大批人長期為國家,為民族默默地奉獻,但是不為人所知,那麼現在隨著時間的.推移,有一部分人漸漸地老去,一些歷史的遺蹟也在慢慢地消失。一方面我們想通過這種形式。記述他們對國家和民族做出的巨大貢獻,傳承他們的精神;另一方面,通過這種形式,搶救歷史,把他們的精神財富挖掘出來,激勵我們的後人。”

與以往的巨集大敘事方式有所不同,該片不但將生動展現催人奮進的重大武器裝備研製程序,還將深刻勾畫感人至深的人物故事。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副總監史巖介紹說,紀錄片《軍工記憶》中的每一集都會通過鮮活的人物和故事來呈現軍工人的執著與堅守,“《軍工記憶》這套片子呢,每一集講一個具體的型號的尖端武器的研製過程,它是通過一個一個鮮活的人物和故事來體現中國夢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以它的故事性也非常強。最重要的我還是認為這個行業幾百萬人默默地奉獻,確實他們的所有努力都是我們應該抒寫的。”

紀錄片拍攝歷時兩年,攝製組行程數萬公里,走訪了30多家軍工科研生產廠所,採訪了包括兩院院士在內的132位長久以來默默無聞的軍工科研專家。

在《軍工記憶》攝製組總撰稿人許丁心女士看來,軍工人既特殊,又樸實,他們之所以能突破一道道技術難關,完成一項項攻堅任務,是由於他們專注於科研超越了自我,“這些人非常值得我們尊敬,這兩年我們一直在走近這樣一群特殊的人,你們去翻翻他們的簡歷,那絕對都是高智商的人。他們很樸實,包括我們去採訪052艦船的總師潘勁夫院士,他們看到我們拿著攝像機就問,到這裡來幹什麼?我們說我們來採訪你們這裡的一個院士,我們這裡還住著院士呢?不聽說過。當我們問潘院士的時候,他只是笑著擺擺手。他就住著一個老式三居室的房子。我想這些人就是一生都專注於一件事情,而這件事情在某種意義上與小我無關,因為他們超越了自我,所以他能夠專注於某些更大的事情。”

勿忘初心,方得始終,執著探索,堅守夢想,這是一代代中國軍工人的真實寫照,也是中國軍工人的風骨與脊樑。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