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紀錄片蒼狼之決戰野狐嶺的觀後感

來源:才華庫 2.11W

“野狐勝地古今傳,路險山高雲漢邊,莫怪兵家爭此地,長驅直搗控幽燕。”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積蓄了巨大的力量,從渤海灣邁步向西,翻山越嶺,一路狂奔,趕赴一個千年的預約,直到河北省張北縣與內蒙古的交界處,與“野狐嶺”一番纏綿。因為自古以來,這裡就是重要的軍事要隘,兵家相爭,幾無寧日。

野狐嶺,古時候因野狐成群而得名。海拔一千六百米的陡峭山峰,壩上、壩下從東北向西南形成一道天然的分界線——“十五英寸等雨線”。它是農耕文明與遊牧文明的分水嶺,南面,雨量充沛,物產茂盛,人口繁密,金色的麥穗在暖風中輕輕地搖曳,遠處的農家炊煙裊裊,雞鳴犬吠。北面,則是戈壁荒灘,廣漠的平原遼闊無垠,蒼天如蓋,白雲飛瀉,地面綠草如茵,牛羊在散落大地的灰白的蒙古包四周貪婪地尋覓水草。

1211年,統一了蒙古各部落的領袖成吉思汗正式結束了向金朝進貢稱臣的歷史。兩年前,他曾親自率隊前往金朝進貢,最後一次站在衛紹王完顏永濟的面前,他揚起桀驁的頭顱,拒絕向金帝行臣服之禮,他的腦海裡浮現著一幕幕金兵名為減丁而射殺無辜蒙古牧民的血腥場景,仇恨的種子由此種下。看著這個昔日的臣子今天高傲離去的身影,完顏永濟真切地感覺到這個傲氣沖天的漠北漢子的威脅,眼中射出陰鷙的光芒。激烈爭戰的慘象在兩個高貴的大腦裡翻騰,戰爭成了解決問題的最後抉擇。

當年4月,成吉思汗在怯綠連河把酒誓師,率軍南下,拉開了決戰野狐嶺的序幕。北方的天際一道閃電劃過,第一聲春天的驚雷隱約傳來,遠處的地平線上,天空開始微微發白,新的一天即將來臨,野狐嶺山影的輪廓約隱約現,它的上空,一股令人窒息的殺氣正悄然升騰,喪鐘將為金人而鳴。

秋天到了,凜冽的肅殺籠罩邊塞,冰霜覆地,百草凋零,濃黑的烏雲急急地翻滾著,湧上了高高的野狐嶺,肆虐的北風呼嘯而來。蒙古大軍在連克張北縣撫、昌、桓三州之後,乘勝向野狐嶺挺進,面對宿命的決戰終於來臨了。號稱四十萬大軍的金兵,在嶺北佈防拒守,依仗堅固的城牆,試圖阻擋蒙古軍前進的步伐,然而蒙古鐵軍的戰鼓鏗鏘有力,復仇的火焰熊熊燃燒,他們憑藉高昂的鬥志和銳氣,以一當十,勇猛衝殺;金軍頓時亂了陳腳,節節敗退。野狐嶺上,殺聲震天,劍戟相搏,聲聞四野。在經歷了仇恨的對峙與激烈的廝殺之後,金軍守將完顏承裕慘遭失敗,落荒而逃。

攻下野狐嶺,蒙古大軍乘勝追擊,跨過高峻的長城,長驅直入,越過居庸關,直抵中都城,完成了中國歷史的一個重要轉折。大金皇帝帶著他的後宮妃嬪,帶著失望,倉皇逃離中都,最終走向悲慘的滅亡。軍都山上,天空掠過矯健的雄鷹,遙遠的.地平線那邊,夕陽落在中都城之上,閃爍著淡黃色的光芒,很快暗淡下去了。

鐵木真,這位射鵰英雄,三歲學騎馬,五歲持弓箭的天之驕子,爭強稱雄是他堅守的信念。少年時,為了一具風乾的狼屍,他射殺了同父異母的弟弟;長大後,在血腥的殺戮中被迫與共度患難的結拜兄弟札木合分道揚鑣。強大起來的成吉思汗在草原旋起了一股颶風,滌盡了草原一切的抗拒。風過野狐嶺,狂飆突進,以排山倒海之勢,摧枯拉朽,橫掃了半個地球;蒙古大軍用疾馳在亞歐大陸的鐵蹄,圈定了中國歷史上最大的疆域,締造了蒙古民族亙古垂芳的神話。

千年的爭戰隨著千年的煙塵消散殆盡了,馬蹄響處又見嫋嫋的炊煙。險峻的野狐嶺依然碧草連天,褪去了往日的刀光劍影,呼倫河的流水緩緩盪漾,它的兩岸仍是草原最豐盛的糧倉。在藍天、白雲、綠草的映襯下,矗立在成吉思汗廣場的鐵木真銅像顯得更加高大雄偉。歷史在這兒定格,在這兒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