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漫畫有感(合集15篇)

來源:才華庫 3.07W

當認真看完一部作品後,相信你會有不少感想吧,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觀後感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觀漫畫有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觀漫畫有感1

每當我開啟書本,一幅漫畫展現在我眼前,每每觀之,總讓我受益匪淺。

漫畫的故事是這樣的:一個自稱是“小神仙算命”的中年人戴著一副墨鏡,坐在一棵大樹下,聲稱“當場顯靈”!一個迷信的年輕人好奇地過來,要求看看這幾天之內,會不會一帆風順,那個中年人裝模作樣地掐指一算,胡亂地說:“幾天之內,你必有災禍!”把那個年輕人嚇得不輕,而他自己則悄悄把手伸進年輕人的口袋拿錢……

漫畫到這裡就結束了,可是我卻意猶未盡,每次看完漫畫,我總不禁同情和嘲笑那個年輕人。人的命運,總是由自己控制,就像你的想法,不受他人的約束一樣,如果連這個道理也不懂,卻盲目地相信“算命”的,難道不值得嘲笑嗎?“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不光損失了錢財,還在心裡留下了陰影。人的命運,總是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要你有正確向上的志向,也為之付出行動,你也可以成為一個人生途中的成功者。發明大王愛迪生小時候反應奇慢,他的老師們都認為他沒有學習的能力,可是他在人生中,與命運拼搏,用自己的辛勤努力,反駁了老師對他的看法;王羲之並不是一生下來就是“書聖”,但他刻苦勤奮地鍛鍊,於是有了“入木三分”的故事和“書聖”的美譽。你看,命運的改變需要的是人自生的努力,是用辛勤的汗水換來的。相反,雖然你努力學習工作了,卻單純的只相信自己的才華和算命先生的“判斷”,那麼就算你學富五車,滿腹經綸,以後也一定會碌碌無為吧。

命運總在自己手中,從來不與算命先生搭邊,你想想,如果算命先生真的能預測命運,那麼他為何還在街頭賣藝,而不去幹一番大事業呢?所以,我們只要努力學習,謹慎的為人處事,辦事小心,你就能在人生中有所收穫,有所成就。

命運總是要自己手中,只要你懂得如何去掌控他。我們要努力學習,拒絕迷信行為。

觀漫畫有感2

今天,我在語文書上看了一副極具諷刺的幽默漫畫,畫的是:在車站寫有“母子上車處”的候車處,拉滿了幾位身強力壯的男子。有闊氣的大老闆,有威嚴的軍人,有教書育人的老師,有治病救人的醫生……一位懷抱嬰兒的母子被他們擠到“母子上車處”的站道外,臉上露出無助的表情。

看了這幅漫畫讓我感觸很深。漫畫中的老闆,身著洋裝,理應是品德高尚、謙讓他人的人;軍人理應處處嚴格遵守紀律,為群眾著想;老師理應為人師表;醫生理應富有愛心。但是,他們都對“母子上車處”視而不見,他們的舉止與他們的身份太不符合了吧!

而這種人在我們身邊也不少。

學校規定,每個國小生都要嚴格遵守《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做一名好學生。但真正做到的又有幾名學生?

上學,依然有同學遲到;課間,依然有同學瘋狂打鬧;上課,依然有同學做小動作,和同桌說話;放學,依然有同學騎飛車;假期,依然有同學偷偷進網咖……他們無視《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的要求,為所欲為,這與那群假文盲也何不一樣呢?

我在想:如果車站裡的工作人員加大監管力度,每天派人監視,還會有不識“母子上車處”這樣的文盲嗎?如果學校每天都告誡學生遵守《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每星期揭擺這些不良現象,還會有不識《國小生日行為規範》的小文盲嗎?

這幅漫畫給了我們一個啟示:加強道德精神文明建設對每個公民來說太重要了。

觀漫畫有感3

看了《好的草地也有瘦馬》這幅漫畫,我不禁思緒萬千。

圖中的草原一望無際,綠油油的。這裡好似馬兒們的天堂,自由自在,無拘無束,還有吃不盡的嫩草。馬兒們悠然自得,過著讓人羨慕的生活。然而,就在這裡,躺著一匹奄奄一息,皮包骨頭的瘦馬。而遠處的馬兒匹匹膘肥體壯,這個草原似乎歸他們所有,它們正玩得不亦樂乎。

這匹馬為什麼會落到如此的地步?是因為其他馬兒搶奪了它的食物?還是草地不好?都不是。不是外界的原因,真正的罪魁禍首是他自己。誰曾能想到,一匹馬的不上進竟能到懶得吃?

看著這匹馬,我陷入了沉思。生活中難道還缺少這樣的例子?不,並不缺少。在同樣的一個班裡,同樣的老師,同樣的作業,同樣的生活環境,卻有著天差地別的成績。有的人好似天生在智商這方面就高人一等,常常處於數一數二的位置;有的後來者居上,本來平平無奇,卻在某一時間段內突飛猛進;有的卻一落千丈,原本他人口中的“學霸”,如今卻只能和中游的孩子相提並論。這是為什麼,都是相同的條件,但成績卻天差地別。因為外界的影響?不!俗話說得好“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你的態度決定了你的成績。人們常說:“態度決定一切。”你偷懶,成績也會偷懶,你努力,成績就會向你加倍奉還。就比如我們班的宋同學,他之前可是平平無奇,同學間也很少提到他。可他最近發奮圖強,作文上有很大的成就。他的作文可不是隻修改一遍兩遍,而是三四次,五六次的修改。“文章不厭百回改”,和他比,我可就差遠了。

總而言之,統而言之,你付出多少,成功就會回報你多少,世界上的所有事都如此,不是嗎?

觀漫畫有感4

書中的這幅漫畫寓意深刻,看了並不令人發笑,而是令人深省、令人感到心痛。這幅漫畫便是由中國著名畫家周月泉所創作的一幅環保漫畫。畫中一個人正揮著磨得十分鋒利的斧頭,在叢林中拼命地砍著一棵樹。一隻啄木鳥好奇地站在伐木工的肩膀上用遺憾而又肯定的語調說:“這樹裡一定有蟲子,否則?”可惜啄木鳥想錯了,這個被金錢衝昏頭腦的人正在砍伐樹木,破壞森林,破壞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亂砍濫伐連鳥都不理解,難道我們人類連動物都不如麼?

被利慾衝昏頭腦的人們那該醒醒了,請看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就因為我們的亂砍濫伐,大自然已經向我們發起反擊。瞧,一次次的洪水肆虐,一次次的泥石流——這些血的教訓,難道還不足以給我們敲響金鐘麼?據有關資料顯示:中國市場每年消化一次性筷子450億雙,耗費木材166萬立方米,而且中國也是出口一次性筷子的大國,早有專家指出像中國這樣擁有13億人口的大國一次性木筷子是對林業資源的極大浪費。而且日本發明一次性筷子,但它們卻從不砍伐自己國土的樹木做筷子,全靠進口。所以每個中國人都應反思自己的行為,我們如果這樣做,會給我們的子孫後代留下什麼?我們只有一個家園,破壞了它,我們別無去處。

保護環境人人有責,讓我們快快行動起來,保護環境,保護我們自己的家園,讓所有的漫畫家都有筆畫出幽默有趣的漫畫,吧開心和笑聲留在人間。

教師評語:

小作者從這幅環保漫畫中領悟到這幅漫畫的真正寓意,用包含深情的語句號召人們保護環境。增強環保意識。語句樸實,寫出小作者的真情實感。

觀漫畫有感5

寒假時讀了《論語》,非常喜歡其中的一些話,至今還能背誦: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這段話的意思很簡單。一天,顏回問孔子什麼是“仁”。孔子說:“剋制自己,努力使自己的行為符合禮儀的要求就是“仁”。一旦你做到了這些,天下的人都會公認你是仁者的。做仁者由你,難道還由別人嗎?”顏回說:“那麼,具體該怎麼做呢?”孔子說:“不符合禮數的不要去聽、看、說、做。”顏回說:“我雖然不聰明,也要努力做到這些。”最終,“不聰明”的顏回憑藉自己的努力做到了這些,成為孔子最得意的門生。

然而,現實中,又有多少人能自律、自控做到這些呢?《假文盲》這幅漫畫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漫畫中,幾位身強體壯、衣服厚實的男人為了早點上車,公然地站在“母子上車處”,而將一旁衣著單薄、手抱孩子,在寒風中瑟瑟發抖的母親擠在一邊。再看那幾個人,表情輕蔑、冷漠,都本著一副對字牌熟視無睹、裝著看不見的可惡嘴臉,簡直是喪盡天良!尊老愛幼、助弱助殘的優良傳統去哪兒了?!晚一點兒車會死嗎?!你們還是人嗎?!此時的我,氣得血脈賁張,雙拳緊握,恨不得馬上衝上去給他們一個耳光!

再放眼社會,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這段時間鬧得沸沸揚揚的張藝謀超生案便是一例。無知狂妄的名人,以為自己成名了就可以為所欲為,無視任何法律和規定嗎?孔子“從心所欲”尚“不逾矩”,而現在的名人,哪個有孔子名大?這樣做可以嗎?對得起祖先嗎?這樣圖一時之利而貽害終生的事,必定得不償失,而且會受到法律的'制裁!!!

冷靜下來,我突然發現,一個我幾個月來冥思苦想的問題有了答案:

什麼是第一流人物?

第一流人物是能夠自控自律的人物!

第一流人物是有禮數的人物!!

第一流人物是遵紀守法的人物!!!

第一流人物也是尊重他人、尊重自己的人物……

還是先管好自己,從自控做起,努力向第一流人物的目標奮鬥吧!

觀漫畫有感6

看到一幅漫畫,一個人在向另一人大發雷霆,下面寫著一行文字:發怒一分鐘,便會影響60秒的幸福。這句話讓我感觸頗深。

現在的年輕人談戀愛時經常面臨著分手危機。這不,我的表哥也遇到了這種情況。

一天,在外國留學了幾年的表哥終於回家了。他告訴父母:我有物件了。沒過兩天,彷彿全地球的人都知道了,但第二年表哥回來,精神狀態大不如前了,家人都去詢問:你這是怎麼了?表哥只有淡淡地回了一句:和我物件分手了。過了沒幾天,全地球的人又都知道了這件事。當大家問起分手的原因時,表哥說全是他物件的錯,並且還有理有據。

其實,這絕不是一方的原因,每個人都有脾氣,加上小時候父母的溺愛,讓他們控制不好生氣的度,無法調整情緒,所以便會在發生矛盾時做出傷害對方的動作,說出辱罵對方的言語。雙方都認為是對方的錯,所以都不會主動道歉,最後才導致分手的結局。

從另一個角度想,他們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也就成了情緒的奴隸,惱火的僕人,這就是大家所說惱奴,如果不去改正這一點,那麼未來的路就難走了。

在生活中,一分鐘在我們的眼裡轉瞬即逝,但有時恰好是惱火來臨時,這一分鐘就十分關鍵了。我們要學會去面對,不然這短短的一分鐘就會讓你做出錯誤的決定,讓你後悔莫及。如果你習慣衝動,不能在一分鐘內止怒,讓它形成一種習慣,那麼對你的心態,對你的人生將是有弊無利的。嚴重的還將演化成戰爭,一次沒有硝煙的戰爭,一次足以毀掉你前程的戰爭。當你在未來面試工作時,也會對你影響極大。所以,抓住一分鐘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就抓住了你的人生。老話說得好:衝動是魔鬼。孔子也說過:三思而後行。在人生的舞臺上,我們不能衝動,要學會從長計議。

有人說:脾氣大不怕媳婦的才是男子漢。又有人說:打倒的媳婦揉倒的面。其實,這些話都是不正確的,曾經,有位哲學家說過:這世界上沒有‘害怕’‘脾氣大’這一說法,一個高素質的人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懂得尊重他人。

惱奴現象在現在年輕人之間很流行,弱者會千方百計地尋找他人的過錯和漏洞而發火,強者卻總是善於自我而反省。記住,對任何人生氣就是向世界宣告你的無能為力,就是正做著對他人不尊重的事情。所以,讓我們不做惱奴,擺脫惱奴,做好優秀的自己,做高素質的青年。

觀漫畫有感7

有位名人曾經說過: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是的,生活中走自己的路。

有些難度,有時候,我們很難選擇。

漫畫是用誇張的方式讚美或諷刺生活中人們的行為及現象。

漫畫《公雞下蛋》就讓我想起這句名言。

你看,這是多麼滑稽的一幕啊:在一間公司裡,像往常一樣,開著大型例會。

領導在主席臺上講話,下屬們則坐在臺下一幅沒精打采的樣子,幾千名員工坐在底下昏昏欲睡。

忽然,領導的一句話如炸雷般響起:“公雞能下蛋!”下屬們精神為之一振,“嗖”地一聲站起來,異口同聲地說:“我們親眼看見的!”於是,在場的所有人一起鼓掌。

人們會問:他們腦袋有問題麼?是精神病院的病人麼?否則他們怎麼會說出這樣離奇的話?不,不是的。

那麼,他們為什麼會附和領導說的“公雞能下蛋呢”?我不由得想到了親身經歷:每次幾個朋友在一起玩,幾個領頭的夥伴就會揹著某個朋友說她的不好,而另幾個朋友則是在一旁附和著,頻頻點頭,也不知他們心裡到底怎麼想?但是生活中也有與這相反的人。

比如伽利略,推翻大哲學家亞里士多德的說法:他頂著多方壓力,經過多次試驗,證明兩個鐵球儘管重量不同,可從相同的高度落下結果是同時著地,推翻了專家和權威。

還有《國王的新裝》中,那個誠實的小男孩,在別人都沒把國王沒穿衣服的事實告訴國王的情況下,就是他告訴了國王,將那兩個騙子繩之以法的…… 正是因為那一類見風使舵的人,才讓生活中許多事顛倒了黑白。

我希望能多出現像伽利略和小男孩那樣的人,他們有自己的見解,及時地指出問題!那麼,我們的生活中就會出現更多的和諧、真實、美好!

觀漫畫有感8

地球,這個人類的母親,生命的搖籃,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我們的子孫萬代,它的外表是多麼美麗可愛。而現在呢,人們為了金錢不斷的開採自然資源,使大地母親的頭髮不斷掉落。使地球上的自然資源正面臨將要枯竭的危機。

“嘟嘟嘟……”一輛卡車開進了蜿蜒盤旋的山路,向村口直奔而去,剛到村口,卡車就被一個年輕的小夥子給攔住了,這時車裡出來一個人——光頭張,小夥子對他說:“大哥,幫個忙,事萬之後,你的報酬一定少不了。”光頭張連忙說:“好,好。我一定辦到。”說完小夥子就帶著光頭張一起來到了一片樹林裡。

到達目的地後,光頭張抽著煙,立刻換上了工作服,他一想到那50元的酬勞就興奮不已,臉上露出滿滿的笑。只見光頭張從車裡拿出一把鋒利的斧頭,很快來到一棵樹下,很熟練的開始砍樹,“吐“的一聲,樹木裂開了,一隻啄木鳥振動翅膀的聲音打破了這林中的安靜,然後這隻啄木鳥飛到了光頭張的肩膀上,一邊用嘴鑿他的頭,一邊憤怒地說:“這裡面有蟲子。”

這真是一幅簡單的漫畫嗎?難道光頭張的腦子裡真的有蟲嗎?一定是他心中的貪婪蟲、自私蟲在作怪,讓他成為了森林殺手。我想像光頭張一樣的人一定還有很多,如果人們一直砍伐樹木就會引來沙塵暴和水土流失,到時人類就無路可走了。

地球是我們的家園,自然資源是我們生存的根本,為了守護我們的家園,我們一起來節約資源,珍惜資源吧!

觀漫畫有感9

由漫畫想到的這是一幅名為《假文盲》的漫畫,帶有強烈的諷刺性。

漫畫畫了一個叫做“母子上車處”的地方,一個婦女抱著一個小孩走過“母子上車處”,而後面跟著幾個大男人,準備從這個地方上車,婦女和孩子的眼睛直望著後邊跟著的大男人。

那幾個人難道是文盲嗎?當然不是。

他們幾個人為了貪圖一時的方便,竟佔用了母子上車處,這是多麼可恥,這些人是多麼沒有公德心呀!這一幅漫畫不正諷刺了那些沒有公德心,貪一時方便的人嗎?這些不文明的現象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也不少:“禁止在此倒垃圾”的告示牌前堆滿了垃圾;禁止吸菸的電梯裡有人拿著一根香菸;“請節約用水”告示牌前的水龍頭“嘩啦啦”地流著水……這些現象太多了,構成了社會上一道極不美麗的“風景線”。

讓我們一起從身邊做起,保持那一顆純潔的道德心靈,把街上那不美麗的“風景”,變成一個個出自於文明社會的舉動。

讓我們一起發自內心地呼籲周邊的人做文明事,做文明人,建立文明社會。

不要像圖中的那幾個假文盲一樣,值貪圖一時方便與利益,而忘了做一個有善良心靈的人。

保持自己的公德心,擺脫方便、利益的誘惑,去創造文明的美好的社會。

讓不文明的那道“風景線”不再出現在我們眼前,因為每個人的本質是善良的,不會去追求利益。

讓我們生活的社會處處都散發著文明的氣息。

來批評那些只圖一時利益,散失善良本質的人,爭取上進,把我們的社會創造成美麗、文明、和諧的世界吧!

觀漫畫有感10

前一個引人發笑,顧名思義,是人們的開心果。而後者,在令人開心的同時,給人以沉思,在理解的基礎上,再與實際聯絡起來,使之得到教育。今天,我就看了一幅漫畫。一個伐木人掄起斧頭瘋狂的濫砍樹木,他頭上的啄木鳥則用力地啄他。看完這幅漫畫,進而我又深思起來。那畫上的樹長得鬱鬱蔥蔥,粗壯的枝幹顯出它的挺拔,斑斑點點的樹皮是它歲月的痕跡……可是,突然來了個伐木人,他把痰吐在青草上,接著點了根菸叼在嘴裡,便毫不猶豫地拎起斧頭,貪婪地砍著,絲毫不留情。啄木鳥看見了,很是氣憤,又飛到伐木人頭上,狠狠地啄他,說:“這段木頭裡一定有蟲。”又嘆息道:“哎可悲的人們啊!

”其實這幅漫畫也放映了現實生活。在我生活的地方,這裡全是童裝廠,隨著進幾年來經濟的發達,外來的打工這日益增加,這使本擁擠的小鎮變得更加擁擠。每天深夜,一大群一大群的人在外灘上吃夜宵買夜宵,這又使路上的攤子數不勝數,光一次性筷子每天就幾萬雙,一個月就是幾十萬雙,加上週圍的人對樹木濫砍濫伐,毫無節制的使用,造成樹木日益減少,雖然人們的確知道要保護環境,維護生態平衡,但有的人為了眼前的利益,仍然……同學們,為了我們的地球媽媽,也為了自己和親人,呼籲大家一起保護環境好嗎?

觀漫畫有感11

今天我看了一幅漫畫,看了之後我覺得對待事物要有不同的看法。

漫畫上畫的是:在一張桌子上擺放著一張紙,上面寫著一個數字。一對父子分別站在桌子的兩端爭吵著,兒子把手指舉成了“6”,而父親卻把手指舉成了“9”。仔細一看,從父親這邊看是9,從兒子這邊看的確是6。

這幅漫畫剛映入我的眼簾是我還以為上面畫的數字是6,仔細看才知道,原來這個數字從不同的角度看,看到的都不一樣,一會看的是6,一會看的是9,我不禁思索起來了,這個數字到底是幾呢?答案是:不能確定。 我認為當我們看到一些東西的時候先不要說它是什麼,聽聽別人是怎麼說的,如果自己想的跟別人不一樣,也不能說別人的想法是錯的,要從別人的角度上想一想,這樣才會回答正確。那麼,怎樣才能做到回答正確呢?同樣,要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想想別人為什麼會那樣想,如果實在想不出,不妨問問別人,總之我們的思維不能僅僅陷在一個狹小的範圍裡。

曾經,我們學過一篇叫《畫楊桃》的課文,這篇課文就充分說明了對待事物要有不同的看法,從不同的角度看楊桃,畫出來的楊桃也就不一樣。再比如解答一道應用題,有人用算術方法,有人列方程,這也是經過每個人的不同思考想出來的;考試沒考好被家長批評了,我們不能怪家長,要從家長的角度想一想,體諒家長此時的心情,家長也是為我們好。

這幅漫畫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對待事物要有不同的看法。

觀漫畫有感12

孟郊的一首詩裡這麼寫的: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小草怎麼能報答太陽媽媽對它的關愛呢?我們也一樣。漫畫大師華君武創作了一幅漫畫:一位母親慈愛的看著孩子,將魚身上最好的部位魚身、魚尾給了孩子吃,魚頭卻留給了自己,天真的孩子誤以為媽媽愛吃魚頭。長大後,孩子把魚頭給媽媽吃,母親雖然一臉詫異,可還是默默接受了。這幅漫畫裡的母親真的愛吃魚頭嗎?當然不是。這是母親對孩子無私的愛,為了孩子,母親吃多少苦也認為值,可無知的孩子卻感受不到,還以為母親愛吃魚頭。看到這,我想起了《感悟母愛》這本書上的一個故事:有一片森林在某一天燃起了大火,奪走了許多動物的生命,一個救援人員看到了一隻張開翅膀可全身已經燒焦了的鳥,為什麼它展翅欲飛卻又未飛?他感到很奇怪,便過去撥開了鳥的屍體,令人想不到的是有幾隻幼鳥在下面“咕咕”地叫著。

讓我們還原大火來臨時的情景:熊熊烈火中,鳥媽媽張開翅膀,用自己的生命保護了自己的孩子。動物媽媽都知道愛護孩子,何況是我們人類呢?我曾因為好奇媽媽為什麼也愛吃魚頭而自己嚐了一次,除了外面一層皮,更本沒有什麼肉。這時,我才恍然大悟,原來媽媽都將最好的東西留給了自己的孩子。一位名人說過:“母愛是世間最偉大的力量。”是啊,沒有母親十月辛苦懷胎,我們怎麼會誕生?沒有父母十八年苦心培養,我們怎麼會成長?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待。”讓我們儘自己所能去關心、關愛父母吧,不要等到未來,因為那時,已經為時晚矣。

觀漫畫有感13

我們常會從生活中獲得啟示,僅僅一幅漫畫,都能引起我們的思考。

一個晴朗的早晨,我隨意翻了一翻語文書,看了一幅簡簡單單的漫畫,卻給我留下了終身受益和深深悔恨。

在一個萬里無雲的下午,小冬同小紅結伴回家。他倆一路上歡蹦亂跳,可到了馬路邊的一個垃圾箱的身旁卻突然止步,小冬皺起了眉頭,手足無措。而小紅則捂起了鼻子。

只見垃圾箱內一點兒垃圾的蹤影都沒見著。本該在箱內垃圾卻紛紛堆在垃圾箱的旁邊。垃圾可謂是種類繁多,而且還臭氣熏天。有一個黃澄澄的香蕉皮懶洋洋地躺在垃圾箱的邊緣上,幾隻蒼蠅在上面歡快地唱著歌兒。

突然,小紅眼前一亮,一邊用手去拿臭烘烘的垃圾,一邊把頭歪過去對小冬說:“小冬,我們來做文明小衛士吧。我負責把垃圾重新投進垃圾箱內。你拿一張紙,寫一句文明標語,待會我們一起把它貼在垃圾箱外,好嗎?”小冬用手撓了撓頭,便愉快地答應了。

小紅不惜用自己白嫩乾淨的手去把垃圾投入箱內。小冬則費盡心思,在白紙上寫了一行工工整整的字。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倆終於幹完了各自的活。於是小紅和小冬一同把寫有標語的紙貼在垃圾箱上。小紅咧開了嘴,笑了起來,對著小冬豎起了大拇指。小冬微微一笑,說道:“文明——只差一步。是啊,如果全世界人人都做環保小衛士,那我們的明天就會更好。”

我伸了一個懶腰,迷茫地看著這幅漫畫,心想:如果大家把寫有“小草有生命,腳下請留情。”的牌子放在眼裡,小草就不會被人到處踐踏。如果大家謹記“講究公共衛生,愛護公共設施,維護公共秩序,遵守公共道德。”衛生間內就不會那麼臭,那麼噁心;公共設施就不會被人破壞;馬路上就不會擁擠。如果大家留意“垃圾不亂扔,舉止顯文明。”的標語,地面上便不會再出現堆積如山的垃圾。如果我們講文明,世界就會變得更美好。

說起了文明,有一件事,令我悔恨至極。

有一天傍晚,我準備出去吃飯,順便把家裡的垃圾拎了出去。

走出大門,我仰望著天空,只見天邊“塵土飛揚”,無數匹被晚霞染紅了的烈馬向前飛奔,隨著雲朵的移動,我彷彿還聽見了它們奔跑的聲音。

走著走著,我已經不知不覺地來到了距離垃圾箱還有兩米多的時候,我停了下來,把垃圾當作籃球,對準垃圾箱。然後輕輕一躍,一個漂亮的動作,“啪”,垃圾不偏不倚地落在了垃圾箱內。我興高采烈地說:“萬歲,投進去了,投進去了!”接著,我擺著一副大爺範兒,走出了小區。

文明,看似簡單,其實很難。有些人存在著僥倖心理。比如:亂扔垃圾沒人會看見呀,在兩米多的地方扔垃圾呀……這個可能只有百分之一,有百分之九十九不可能。文明用語人人講,校園之內處處春。惡語一出話傷人,好話一句暖人心。共建美好環境,同創文明校園。

是啊,文明——只差一步。只要多走完這一步,相信你就能成為像小紅和小冬那樣的文明小衛士。

觀漫畫有感14

最近,我看了一組漫畫,它給了我一些啟示。

畫中畫的是兩個國小生上學時,路過一個垃圾箱,發現垃圾箱的口沿上搭滿了果皮,周圍堆滿了垃圾。於是,他們倆一個把垃圾收拾乾淨,另一個趴在地上,在一張紙上寫了幾個醒目的大字:文明——只差一步。然後貼在了垃圾箱上。

我想,這組漫畫表達了兩個意思。一是提醒人們不要只圖方便,扔垃圾應該扔進垃圾箱裡。二是讓大家記住保護環境,做好每一件事,做文明的公民。

聯絡這一組漫畫,想想我自己的所作所為,我認為我自己對保護環境、做文明的公民,這方面做得還蠻好的,不過還要再加一把勁兒。因為我對別人亂扔垃圾的行為袖手旁觀,不敢勸阻,結果環境一樣遭到破壞。以後我爭取做到好上加好。想了自己,再想想社會上的人,有的人做得好,有的人純粹是不文明的小人!昨天,我和父母去姜店河邊玩,我正望著清澈的河水歡快地流淌。突然,一隻破鞋飛進了我的視野,我扭頭一看,一位中年婦女正把破爛不堪的衣、褲、鞋、襪等砸向水中。我和我媽媽氣憤急了,叫了她好幾聲,她裝著聽不見,繼續扔,一麻袋的垃圾全給扔了進去。剎那間,水面上稀稀落落漂浮起了黃的、黑的、紅的…亂七八糟的東西,河水一下子變渾濁了。我真氣極了!她只圖自己的方便,卻毀了河水美麗的景緻。很多人都來這裡遊玩,如果被哪位遊客看見了這個場景一定會貶低綢都的形象。如果那裡的居民每人扔一袋垃圾,小河就變成“垃圾河”了。

阿姨,你只需把你舉著破爛衣物的手放下,水面上就不會漂著一件件垃圾了,清澈的河水就不會變得渾濁了。同樣,人人做好每一件事,走好每一步,我們的社會就真正的文明瞭。

觀漫畫有感15

聖誕節前夜,我又打開了關閉已久的《漫畫集》,漫畫中幽默、風趣的語言使我異常開心。漫畫中的一幅小插圖吸引了我的眼球:聖誕節那天,一位小朋友正微笑著坐在家門口,期待著聖誕老人來送禮物。不一會兒,只見聖誕老人背來一大袋禮物,大大的布袋沉甸甸的。小男孩彷彿猜到了一絲什麼,慢慢地皺起了眉頭。等聖誕老人來到跟前,聖誕老人說:“小男孩,這些作業是給你的禮物。”小男孩說:“聖誕老人,去年你給我的還沒做完呢!”

看到這裡,我百感交集,想到了現實生活中的自己……

每天,我揹著沉重的書包來到學校,從早晨琅琅的讀書聲到晚上成堆的作業,便是一天的校園生活。傍晚時分,回到家裡依然是埋頭“苦幹”。夜很晚了,人們早已沉浸在香甜的美夢中,只有我桌上的檯燈還亮著,只有我額頭上的汗水還在流淌著。第二天,我只好帶著蒙朧的睡眼去上學。6年了,每天都如此。我想說:“現在的我們好累啊!”

換位思考,站在老師的立場,他們這麼做是為了我們好,為了我們的前途著想。作為老師,只能如此。站在學生的立場,這或許太痛苦了,我們根本就沒有活動的時間。老師,請把雙休日還給我們吧!

21世紀,激烈的競爭促使我們好好學習。適者生存,這是硬道理,我們也一直在努力著。但勞逸結合是否會更加高效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