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長津湖優秀的觀後感(精選5篇)

來源:才華庫 2.21W

認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後,這次觀看讓你有什麼體會呢?寫一份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千萬不能認為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1年長津湖優秀的觀後感(精選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2021年長津湖優秀的觀後感(精選5篇)

長津湖優秀的觀後感1

十一間期,電影《長津湖》正在全國熱映,日前票房已突破20億。該片以抗美援朝戰爭中的長津湖之戰為背景,講述了人民志願軍7連官兵為了爭取勝利,用生命和熱血捍衛國家主權的感人故事

“抗美援朝,保家衛國。”通過觀影,我們不僅能清晰感受到71年前長津湖戰役的血與淚、痛與恨,更能深刻理解這一場“氣多”戰勝“鋼多”的戰爭。廣大黨員幹部應當從長津湖之戰中感悟視死如歸、保家衛國的長津湖精神,探尋戰鬥勝利的“密碼”,鑑古知今,繼往開來,克服艱難險阻,為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斷努力奮鬥。

“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屍還”,我們應有矢志不渝的鬥爭意志。“冰雪啊!我決不屈服於你。哪怕是凍死,我也要高傲地聳立在我的陣地上。”這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戰士宋阿毛用生命和信仰寫下的絕筆詩。鬥爭意志不是與生俱來的,必須要經受思想淬鍊、政治歷練、專業訓練,一步步鍛鍊而成。“狹路相逢勇者勝,亮劍精神就是我們這支軍隊的軍魂!劍鋒所指,所向披靡!”儘管當時中國經濟發展緩慢、軍事力量薄弱,面對裝備精良、人數眾多的聯合國軍,卻敢集中全國之力越過鴨綠江支援朝鮮,保家衛國並戰而勝之,這就是中國志願隊敢鬥爭、善鬥爭的表現。廣大黨員幹部要時刻保持鬥爭意志,不畏強權,敢於同不正之風、不良行為做鬥爭,主動去困難大、矛盾多的地方,才能磨練戰鬥意志、提升攻堅精神。從自身做起,堅定政治立場,把牢前進方向,在生活上發聲、在工作上亮劍,把黨和國家事業放在第一位,把解民憂、紓民困、暖民心的事情作為做好鬥爭工作的第一步。

“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也”,我們應有精誠所至的合作精神。在抗美援朝期間,無論是在重重包圍的上甘嶺、還是在零下40度的長津湖,在敵我力量十分懸殊的情況下,中國人民志願軍同仇敵愾,頑強不屈,戰至最後一人,仍不放棄。正是以鮮血和生命熔鑄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以及中華兒女勠力同心、眾志成城,才譜寫了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雄渾史詩。“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華民族之所以能經歷無數災難卻還能不斷髮展壯大,立足於世界之林,不是因為個人英雄主義,而是有千千萬萬箇中國人民團結起來挺身而出、直面困難。在重返聯合國時我們據理力爭堅決維護國家權益,在建設新絲綢之路上我們團結一心努力爭取共同發展,在新冠疫情期間,全體人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能發聲的發聲、能出力的出力,這就是每個中國人的團結精神、家國情懷,雖深藏於心卻付諸行動。黨員幹部要團結一切力量,匯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浪潮,用汗水續寫中國輝煌,以雙手托起中國夢想,讓行動堅實中國底氣。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我們應有堅定不移的理想信念。為什麼我們能打敗號稱160年未有敗績的美國軍隊、為什麼“鋼少氣多”竟打贏了“鋼多氣少”,一切都源於中國人民志願軍不怕犧牲、砥礪前行的理想信念。“身後就是祖國,我們無路可退。”“我們把該打的仗都打完了,我們的後輩就不用打了。”高舉信仰之旗,心懷家國大義,這就是71年前我們父輩達成的共識、喊出的口號,從古至今,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從未更改,從抗美援朝戰爭中湧現出的黃繼光、楊根思等戰鬥英雄,再到喀喇崑崙的祁發寶、陳祥榕等戍邊英雄,再到新冠疫情中逆行前進的鐘南山、李蘭娟等白衣天使……正是因為他們,我們的祖國才不斷髮展、越發強盛。雖然我們現在身處一個和平的年代,但也不能耽於逸樂,黨員幹部必須時刻牢記自己的初心使命,堅定理想信念。只有始終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把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思想之舵,才能克險摧難、奮力進取、不負時代和歷史的選擇。

長津湖優秀的觀後感2

近日,電影《長津湖》在全國熱映,該片以長津湖戰役為背景,講述了一個志願軍連隊在極度嚴酷環境下堅守陣地奮勇殺敵,為長津湖戰役勝利作出重要貢獻的感人故事。作為黨員幹部,追片之餘,我們也應該從劇中汲取精神食糧,提升定力、能力、毅力,為國家和平安寧貢獻力量。

永葆信仰之魂,堅定“任爾東西南北風”的定力。“沒有凍不死的英雄,也沒有打不死的英雄,有的只是軍人的榮耀”,“如果我們不打這一仗,我們的下一代就要打,我希望我們的下一代能生活在一個沒有硝煙的世界”,一句句臺詞震撼人心,引起共鳴。志願軍在沒有完整禦寒裝備的情況下毅然奔赴戰場,面對美軍最強悍的部隊,用血肉之軀作戰,最終取得勝利。感謝前人的犧牲付出,才換來沒有硝煙的和平年代。作為黨員幹部,要時刻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保持“任爾東西南北風”的戰略定力,錘鍊過硬政治能力,勇於探索實踐,敢闖敢幹,以實際行動踐行“對黨忠誠”的誓言。

築牢成事之基,提升“踏平坎坷成大道”的能力。影片中伍萬里和伍千里的一番猛打猛衝,終於衝進美軍號稱“北極熊團”的指揮部,為戰爭勝利作出了突出貢獻。而這英雄舉動的背後,是無數個日夜訓練出來的尖兵本領。面對今日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的世界大勢,面對前進道路上各種困難風險,我們肩負的任務艱鉅而繁重,我們面臨的考驗複雜而嚴峻,作為黨員幹部,要勤學善思、學以致用,提高鬥爭本領,敢於啃“硬骨頭”,敢於蹚“地雷陣”,高標準、嚴要求推進各項工作,不斷探索新方法新思路,進一步提升“踏平坎坷成大道”的工作能力。

堅定必勝之心,增強“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毅力。那些凍死在長津湖的潛伏隊伍“冰雕連”,即使天寒地凍,零下40度,他們依然在凍死的那一刻保持著戰鬥的隊形,時刻等待著衝鋒號的吹起。作為黨員幹部,要學習他們堅持不懈、持續鬥爭的毅力。鍥而不捨,金石可鏤。在幹事創業中,要有“滴水穿石、久久為功”的信念,又要有“肯幹苦幹、百折不撓”的堅毅,還要保持“招招求實、步步踏實”的態度,用“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執著和“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奮鬥擔當,不畏艱險、砥礪前行,立足崗位、胸懷大局,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徵程中書寫人生新畫卷。

長津湖優秀的觀後感3

今年國慶,以長津湖戰役為背景的電影《長津湖》上映,通過銀幕向我們講述了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中國人民志願軍第9兵團3個軍與武器裝備世界一流的美軍第10軍在朝鮮長津湖地區進行了直接較量,創造了抗美援朝戰爭中全殲美軍一個整團的紀錄。戰役中彰顯的“奉獻紅”“堅定黑”“無畏白”,讓我充滿敬意。

“蠟炬成灰淚始幹”的“奉獻紅”

“我們把該打的仗都打了,我們的後代就不用再打了。”從東南沿海緊急入朝,未能配備禦寒冬裝,志願軍第9兵團在長津湖戰役中傷亡19202人,凍傷28954人,凍死4000餘人,志願軍們用鮮血和生命為後代換來和平。很難想象,我們一點破皮就感到疼得不行,而戰士們流這麼多血、受那麼重的傷該有多疼,他們在戰場上時刻面臨的是生與死的挑戰。那抹“奉獻紅”是戰士們即使受傷流血也不掉一滴淚,只願“後代生活在一個沒有硝煙的年代”的信念,是“雷公”把訊號彈送出人多的區域,獨自吸引火力,最後血肉模糊壓在車下的壯烈,是即使面臨敵軍轟炸也紋絲不動避免暴露的氣概。“我們不是生活在一個和平的時代,只是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國家,但和平不會從天上掉下來,和平是先烈拿命換來的,需要我們來堅定捍衛。”

“任爾東西南北風”的“堅定黑”

“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務,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不相信有戰勝不了的敵人”,這是中國人民志願軍特等功臣、特級英雄楊根思寫下的“三個不相信”英雄宣言。中國人民志願軍第20軍58師172團3連連長楊根思在戰場上發現身邊戰友都已犧牲,抱起炸藥包,與40多個敵人同歸於盡,將生命永遠定格在了28歲。美軍聖誕節吃著美味的食物,而另一邊我們的志願軍戰士卻只能在零下40攝氏度的雪地裡啃著凍黑的土豆。一位網友看完電影后找來土豆煮熟凍在冰箱,想體驗英雄們在零下40攝氏度的天氣下啃凍土豆,卻發現根本咬不動,而這種“硬邦邦”的土豆卻是志願軍的“美味佳餚”。那抹“堅定黑”是楊根思舉起黑色炸藥包衝鋒的“沒有一絲遲疑”,是戰士們咬下凍黑土豆的“沒有一絲抱怨”,是他們黑色眼眸裡透露的“沒有一絲動搖”。

“粉身碎骨渾不怕”的“無畏白”

“我愛親人,愛祖國,更愛我的榮譽——光榮的志願軍戰士!冰雪啊,我絕不屈服你,哪怕是凍傷與凍死,我也要高傲地聳立在陣地!”這是志願軍將士在被“凍成冰雕”的上海籍戰士宋阿毛的口袋中發現的絕筆。志願軍戰士們身穿單薄的棉衣,埋伏在天寒地凍的戰場上,一熬就是好幾個晝夜,哪怕又困又餓,也不敢閉上眼睛睡覺,三個連隊,一百多名士兵,就這樣全部凍死在那裡,化作了晶瑩的冰雕。當敵軍發現他們時,他們還手持武器緊緊盯著前方絲毫沒有鬆懈。美軍軍官說道:“面對有如此決心的敵人,我們永遠無法戰勝他們。”正是志願軍戰士們面對嚴寒毫不退縮的那抹“無畏白”,打退了美軍的精銳部隊,粉碎了麥克阿瑟聖誕前佔領整個朝鮮的狂妄計劃,為爭取抗美援朝戰爭的最終勝利奠定了基礎。

長津湖優秀的'觀後感4

觀看時,我的雙眼在頃刻間不知不覺地溼潤了——這許多鮮活的生命與靈魂,為什麼會無怨無悔地把自己奉獻給異國的災難?這種高尚又偉大的情懷,到底從何而來?“是的,中國與朝鮮是朋友啊!脣亡齒寒——朝鮮沒了,新中國能長久嗎?”爸爸笑著答道,看著五歲的我的好奇的眼睛。現在一想,一定是愛國的精神在支撐著烈士們奮勇殺敵。他們是真的深深地愛著自己的祖國啊!

1950年,中國第九兵團初入朝鮮。當這些英勇的戰士們正沉浸在新中國成立的喜訊中時,需要再一次踏入硝煙瀰漫的戰場的訊息又一次傳入了他們的耳邊。這些為我們擋風遮雨的烈士們,在當時,到底是抱著怎樣的心情步入異國他鄉的呢?我想不明白。但是,任何人都清楚,他們如此奮勇、如此拼命地戰鬥,是為了什麼。不是所有人都能夠忍受著寒冷,端著步槍,在凜冽的寒風中,甘願化為冰雕,也絲毫不願退縮的。這種極其偉大和樂觀的精神,這種無私的奉獻精神,全部來自於烈士們對於新中國的熱愛,和對於大家未來的美好生活的憧憬與渴望。

愛國。是的,就是這兩個偉大卻又十分平凡的字眼,在這些戰士們的心中紮了根。當那許多無名的烈士們,抱著炸藥包,與敵人同歸於盡時,當那許多無名的英雄們在雪地裡凍僵時,正是這兩個簡單的字在他們心中最柔軟的地方發揚壯大的時刻。愛國情懷支撐著他們已近奄奄一息的軀體,一次又一次地擊敗美國的王牌軍團,一次又一次取得近乎無人可及的勝利。

我們,作為新一代的接班人,同樣應當好好學習,奮勇拼搏,才能夠對得起七十年前逝去的烈士們的生命和鮮血。中華民族的崛起,已經成為了我們的任務。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是的,我們一定要如飢似渴地學,吃苦耐勞地做,才會使自己強大,才會使我們祖國的未來強大。身為學生的我們,其實也可以做到“精忠報國”。只要做好自己分內的事,就算是在為祖國分擔。未來的中國,就一定會強大!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已經寄託在了我們的身上。你,準備好為它而奮鬥了嗎?仗是為了讓下一代人能生活在和平時代。

長津湖優秀的觀後感5

長津湖講的是抗美援朝的故事,講述了在長津湖戰役的時候一個志願軍連在冰天雪地之下依舊鎮守陣地,為長津湖戰役做出了偉大貢獻的故事。整個電影非常的震撼,他們凍成冰雕的片段完美的展現了他們視死如歸的精神。

不只是在冰雪長津湖裡講的這些人。在歷史上中國從一個任人宰割的國家變化成了世界數一數二的國家,我認為轉變的重要節點是二戰時期一系列以弱勝強的戰役。沒錯的,在此之前歷史上也有很多以弱勝強的戰役,比如說赤壁之戰這種大家都耳熟能祥的戰役,這些戰役和二戰差了那些?眾所周知在世界大戰的那個年代最好的殺人利器就是火器,原本可以用火燒、刀砍、劍劈、射箭、草船借箭等一系列的高超戰略指揮來扭轉戰局可是在二戰時期可沒有聯營讓你燒、子彈不能重複利用、冷武器也漸漸的退出了歷史的舞臺,換成了一槍一個的火器,也就是槍。槍作為一種遠端武器同樣擁有超強的威力,有與沒有往往就代表了戰爭的走向。但是中國的大刀隊一樣能擊敗帶有槍的日本軍隊。

正如我們語文課本上的一篇文章裡說的一句話:“我在這裡吃雪,正是為了我們祖國的人民不吃雪。我在這裡蹲防空洞,祖國的人民就可以不蹲防空洞啊!”作為一個二十一世紀的年輕人。我無法想象他們的心情,也應該永遠也體驗不到。這也真是他們,也是歷史上許多一樣的人給我們帶來的安穩日子。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