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我的姐姐》觀後感(精選5篇)

來源:才華庫 1.2W

當看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增長不少見聞吧,是時候寫一篇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現在你是否對觀後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電影《我的姐姐》觀後感(精選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電影《我的姐姐》觀後感1

電影《我的姐姐》由殷若聽執導,遊曉穎編劇,張子楓領銜主演,肖央特別主演,朱媛媛、段博文、樑靖康主演,金遙源、王聖迪特別介紹出演,於4月2日全國上映。

這是一部現實題材的親情電影,電影《我的姐姐》講述成長於重男輕女家庭環境中的姐弟倆,原本關係冷漠疏離,但在父母車禍離世後,面臨撫養弟弟還是追求個人獨立生活抉擇的姐姐,重新意識到了親情深處血濃於水的意義。

張子楓在劇中飾演安然,受原生家庭影響,帶著情感創傷,性格獨立且強勢,渴望走出去,闖出去,生活中面對不公平時,她直來直往,勇敢說不。即使含著淚,也會也會大口吃飯,她說“一個從小不在父母身邊長大的女孩子,當她被人欺負的時候,她打的贏要打,打不贏也要打”這句話給我很深的印象,也使我相信她在將來面對任何困難中也能夠有這份勇氣與信心,成長為更好的自己。

同時電影故事題材新穎吸引人,也是國內市場很少的家庭女性題材電影,可能很多人一想到女人就應該坐在家裡帶孩子,幹家務。這部電影所呈現出來姐姐性格獨立且強勢,想走出去,闖出去。不甘於現在的狀態,這恰恰與中國式獨立女性相呼應,心中有自己的追求,做事情偏向於強勢。

電影中的一處弟弟和姐姐的對話,使我印象非常深刻:你等等我不行嗎;我的人生不是隻有你一個啊;我只有你了。面對二胎弟弟,弟弟從出生,姐姐就沒有被當成自己人,這也反映從中國式傳統思想重男輕女的思想觀,為了延續香火,不惜使孩子生活存在不公平。但是面對父母離世,只剩姐姐和弟弟相依為命。人類之間,有著連綿的情感,但是深刻,有凝聚力的,是親,是愛,是親情。親情人類永恆的話題,影片圍繞姐弟兩展開了中國式親情深處的普遍矛盾與溫暖。

電影《我的姐姐》觀後感2

生活影響著人,改變著人,也成長著每一個人。

這部電影值得一觀!

沒有華麗的煽情,卻讓你的眼淚忍不住迸發。沒有明星的站臺,卻吸引你的視線目不轉睛。沒有生搬硬套的做作表演,卻在娓娓道來中讓你感到情不自禁。一個真實簡單的故事背後,反映出一個深刻的社會道理,“兩代姐姐”在面臨現實抉擇面前不一樣的掙扎。整部影片真實感人,直刺人心,讓你在欣賞的過程中淚腺分泌,引發共鳴。

作為現實主義題材的影片,這部片子反映了二胎政策後家庭出現的矛盾以及女性在家庭和社會中遇到的困境。

在父母發生車禍,雙雙亡故的情況下,是撫養弟弟還是追求個人生活獨立,從而演繹出一系列的親情故事。這是這部電影所要講述的主旨。

女主角張子楓是北京電影學院的在校學生,去年暑假出演這部片子時只有十九歲,但她確實將姐姐這個角色演活了,影片中她是一個桀驁不馴,追求自我,最初甚至有點不通人情,冷漠疏離的獨立女性。父母重男輕女,傳統思想根深蒂固,為了想生一個男孩,硬是騙街道說女兒腿有殘疾,希望獲得一個二胎的生育指標。最後終於心想事成,生了一個兒子,兩個孩子之間的年齡相差十幾歲。在女兒大學聯考畢業時,本來她可以考上北京的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將來出來當醫生。父親卻偷偷地改變女兒的志願,讓她最後上了四川當地的一個醫學院護理專業,結果女兒大學畢業當了護士,所有目的就是想讓她不遠離家鄉,早點工作,賺錢養家。

從姐姐和弟弟的回憶對話中也可以看出父母對兩個孩子的偏愛,弟弟想念爸爸做的紅燒肉,姐姐想起的卻是爸爸的“竹筍燒肉”,在街道辦工作人員來家瞭解姐姐是否真有殘疾時,爸爸對女兒不願意裝瘸子被揭穿而表現的憤怒至極,進而狠狠地教訓女兒。這種家庭境遇也培養了姐姐從小就追求生活獨立的基因。

但所有的一切因為一場車禍而改變。影片伊始,就是災難現場,告知觀眾故事的背景。這時的姐姐已經是醫院的護士,正在和男朋友積極準備考研,希望一起到北京去讀研究生。禍從天降,父母雙亡。一個並不十分熟悉的弟弟一下子推到她的面前。這裡也可看出成年後的姐姐與這個原生家庭的疏離,父母更愛這個弟弟,對姐姐就有些淡漠。其實影片裡也有一些暗示,說明他們對姐姐的“關懷”,譬如將那個房產寫在姐姐名下,母親給姐姐洗頭的畫面,以及在車禍發生前夕不停的打電話給姐姐,雖然這十幾個電話,姐姐最終都沒有看到。

姐姐一下子無法接受撫養弟弟的現實,她最初的想法就是找個好人家把弟弟送走,然後自己和男友考研出去生活。姐姐和弟弟相差十幾歲,除了那一層同父同母的親情紐帶,實際上真正的感情卻並不多。現實生活裡因為年齡代溝,他們之間難有交集和共同語言。這也反映出當下二胎政策後許多中國家庭正在面臨的現實,兩個孩子間的年齡差和相處問題。當國家允許放開二胎政策之後,許多家庭的大孩子都已經十多歲了。

影片裡姑媽和舅舅是兩個性格反差較大的人,也是姐姐和弟弟可以依賴為數不多的親人,但是他們也無法給予姐弟更多實質性幫助。姑媽是中國傳統女性的代表,她逆來順受,任勞任怨,吃苦耐勞。影片名稱是《我的姐姐》,看似指張子楓扮演的二代姐姐,其實還包括著朱媛媛扮演的一代姐姐。當年她與霞姐去俄羅斯紅場打工,想掙幾個錢時,接到母親電話,說弟弟孩子即將出生,讓她回國幫忙。她二話不說,回到國內。後來,二代姐姐就在她家裡長大,是他這個姑媽幫襯著弟弟一家養育孩子,而她自己也有孩子,她的丈夫還半身不遂癱在輪椅上常年需要她的照顧。當弟弟夫妻遭遇不幸,她希望年輕的姐姐,也就是她的侄女也能像她一樣肩負起照顧年幼弟弟的重任,可是兩代人價值觀明顯不同,因此發生了許多碰撞。

肖央扮演的舅舅是一個不靠譜的人,吊兒郎當,喜歡打麻將,也沒有成家,彷彿鑽到錢眼裡。譬如,從車禍“肇事者”那裡騙來兩萬元;提出他來照顧年幼的弟弟,從而要從賣掉老屋子分到一杯羹等等。其實他是在生活的角落裡一直默默關心外甥子女,也是這一對姐弟的親人。有一場戲,姐姐第一次去男友家裡吃飯,在宴席結束走出家門時,弟弟突然出現,面向姐姐和男友一家大聲喊媽媽,這讓姐姐非常難堪,在男友家人面前很是丟臉。舅舅是這場戲的始作俑者,他其實也害怕弟弟從此無家可歸吧。

姐姐心理上潛移默化的變化是這部電影的看頭,也是電影蒙太奇的神奇。首先我們看姐姐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她有個性,在男友家的廚房她不吃男友遞過來的蛋糕導致碟子被打碎。她勇敢,在醫院看到醫生下錯了方子就大膽指出來,沒有因為那個醫生背景強硬而屈服。她善良,看到高齡孕婦冒著生命危險還要生第三胎,她追在車後的大聲疾呼就是醫生的良知。她溫柔,特別是當弟弟趴在她的背上說,你身上有媽媽的味道時,所有的觀影人從心底深處都會有一絲顫抖,伴隨著影片的節奏跌宕起伏。

最初,姐姐似乎“拒絕”照顧這一個“從天而降”的弟弟,她忙著為弟弟找寄養家庭,為此多次與姑媽發生衝突。兩代姐姐對弟弟的愛在這裡交集併發生碰撞個差異,但這所有的一切都隨著生活的點點滴滴在慢慢地發生著改變。弟弟要吃肉包子的故事;弟弟坐在窗外說著“本是同根生......”的詩句;姐姐的內心從“不情願”到“冰雪融化”有一個過程,這也反映出當代女性在現實面前的抉擇。最後姐姐給弟弟洗澡,雷雨天弟弟害怕時,兩姐弟共睡一床,到影片最後,在寄養家庭那裡,對方提出要姐姐簽字承諾姐弟永不相見時,姐姐終於義無反顧拉起弟弟的手,開啟他們的生活。

一部影片,一個道理。影片通過姐弟之間的真實情感,還原女性走出原生家庭傷痛的成長過程,深刻揭示出女性在抉擇中自我覺醒,將女性在家庭、社會中面臨的困境等的現實話題拋給觀眾,發人深思。

電影《我的姐姐》觀後感3

《我的姐姐》是一個好電影,概括起來就是一對年齡跨度18歲的姐弟倆因為父母發生意外從陌生、相互嫌棄到彼此接納的故事。而姐姐到底應該服從自己的內心去追求個人夢想還是承擔起撫養弟弟的責任就是這部電影的主題。

每個人一生都會面臨這樣的價值觀抉擇:到底以個人價值為核心還是以家庭價值為核心。套在電影中,如果姐姐以家庭價值為核心,那麼撫養弟弟就責無旁貸。但姐姐卻是典型的現代年輕人,她的價值觀和世界觀也隨著飛速發展的社會一起成長著,她有明確的夢想,她迫切希望實現個人價值,不願以犧牲個人價值為前提去成就家庭責任。

作為觀眾,我也隨著情節很糾結。同樣是二十多歲的女孩子,我能與姐姐共情,我能理解在寡不敵眾的眾多親戚的圍攻中她的不易,不希望她就此妥協,支援她說不。但看到那麼小的弟弟,一次一次的說“姐姐我只有你了”的時候,又何其不忍的希望姐姐迴應他“姐姐不會離開你,我們永遠在一起”。幸好,電影是開放式結局,留給觀眾的不是任何一種“殘忍”,而是任何可能都有可能存在的希望。

毋庸置疑,影片還想討論一種帶有中國傳統特色的“重男輕女”文化。片中的父母為了要個男孩讓姐姐假裝殘疾獲取二胎指標,偷偷改填女兒的志願想讓女兒早日賺錢養家。無獨有偶,姑媽也曾為了成全她的弟弟,也就是片中姐弟倆的爸爸犧牲了自己的學業、事業,而且覺得這一切是理所應當的,因為自己生來就是姐姐。但幸運的是,“套娃不是非要裝在一個套子裡”,姐姐不是姑媽。姐姐的變化,姐姐對個人價值的追求正是我們現代社會變化的縮影,是當今社會價值觀、世界觀現代化程序的縮影。每個人都能真切的感受到,一個平等的社會秩序正在形成。

如果你去看這部電影,可能你也會為它流上許多淚。但我更願相信那不是悲情,是正能量。你我都能感覺到,我們的這個世界正在越變越好。

電影《我的姐姐》觀後感4

看完了電影《我的姐姐》,感觸頗深,現實,值得人思考,不知道電影的原型人物現在過得麼樣,有沒有後悔自己曾經的選擇…

你是姐姐,長姐如母,這個說法真的框定住了好多好多女性,不知道應該為此悲哀,還是為此欣慰,說一下這部電影吧。

剛開始,車禍、一地雞毛、各有心思。對於一個剛剛因車禍失去雙親的女孩,生活沒有給予她太多的時間去悲傷和哀悼,她不能躺在任何人懷裡肆無忌憚的大哭一場,還要揹負上親戚們的逼迫與職責。

辦理後事、車禍事故處理簽字、因為單位公房回收所以要搬家、扛著某些親戚對“學區房”的覬覦、揹負自己剋死父母的非議、考慮自己和弟弟的未來、聯絡人收養弟弟、聯絡人賣房子……這一樁樁一件件,都像石頭一樣壓在一個瘦弱的.女孩肩上,真不知道她是怎麼抗過來的,大概也得虧於父母不重視而培養出來的獨立吧。

“長姐如母,你現在首要的任務就是把你弟弟好好養大”

“我爸媽死了,所有人都覺得他是我的責任,明明做錯事的不是我,憑什麼你們都衝我來”

一邊是自己不熟且父母偏心的弟弟,一邊是自己的夢想、愛情與未來,身為一個姐姐,該怎麼選擇?

劇中的姑媽剛開始一直在勸導姐姐好好把弟弟養大,畢竟這是父母最後的“根”,在得知姐姐想把弟弟送養後,甚至說出“你要是敢賣了你弟弟,我就去法院告你”這樣的話,但姑媽是個好人,看見別人欺負自己的侄女,她會毫不猶豫地衝上去保護侄女,切西瓜時會把最中心最甜的部分用勺子挖出來給侄女吃,自己吃西瓜邊邊,姑媽更是一個好姐姐,她曾經為了自己的弟弟妹妹放棄了自己學習,去俄羅斯進修的機會,最後自己潦草的過了一生,何其悲哀啊。

所以,在面對和自己有相似遭遇的侄女時,姑媽的第一想法是讓侄女“順受”,承擔起作為一個姐姐的責任。

“我是一個姐姐,從生下來那天起就是,一直都是!”

也許是自己知道身為姐姐的不易,也親身經歷了自己一地雞毛的生活,所以不忍心讓侄女也受同樣的苦,姑媽最終不再逼迫,而是心疼與諒解,“這是你自己的路,你自己走好咯!”這是影片第一個讓我深受感動的場景。

第二個讓我淚如雨下的場景是,姐姐把弟弟送給舅舅養之後,來到麻將館,卻發現弟弟耳朵上插著煙,手上打著牌,姐姐瞬間暴起,毫不客氣地訓斥了舅舅一頓,並帶著弟弟回家!

看著影片中姐弟倆一起回家的背影,我明白了,姐姐已經決定了,決定放棄自己的夢想,自己養弟弟了。

“我是一個女生,以後是要結婚生娃的”,影片中這句話彷彿還在耳邊迴響,但是卻只是過眼雲煙了。

為了弟弟放棄了自己的夢想,從此帶著一個“拖油瓶”生活,以後的路會更難走,就業難,戀愛難,婚姻更難!為姐姐感到悲哀,也為世間做出同樣選擇的姐姐們感到悲哀,也對她們表示敬佩!養或者不養,都是一個很難的選擇…

當然影片中還有其他很多讓人感動的場景,比如弟弟對姐姐說“你就不能等等我嗎,我的人生就只有你一個人了啊”、弟弟為了成全姐姐自願被別人領養、舅舅在墓園拿著花憐愛的看著姐姐等等,都讓人看著心酸又感動。

說說最後吧,姐姐又一次把弟弟接回家,在雨天裡,看著弟弟,姐姐哭了。我不知道這個哭是因為什麼?是因為重新接回弟弟高興嗎?還是為以後的困難生活而悲哭?還是二者皆有?我們不得而知。

對於姐弟倆,毋容置疑,以後的生活會更艱難,姐姐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弟弟的學習教育,都會是姐弟倆未來生活中的大難題。

亦舒曾經說過:我要很多很多的愛。如果沒有愛,那麼就要很多很多的錢。

目前姐弟倆是因為親情重新生活在了一起,但生活不只有親人的詞啊,還有很多很多雞毛蒜皮的煩心事,不知道在這些煩心事逐漸增多的過程中,親情會不會因此消耗殆盡?

也許在很多很多年後,姐姐會後悔說:為什麼當七年級時心軟把你接回來了,現在害的我生活如此艱難。

弟弟會後悔說:為什麼我要跟著你回家,如果當初我選擇待在那個有錢的養父家裡,現在我說不定有房有車,生活富裕無憂。

也也許,很多很多年後,姐姐會說:還好當初沒有放棄你,現在我才有弟弟可以依靠,而不是孑然獨行於世間。

弟弟會說:還好當初姐姐你沒有放棄我,我們姐弟倆才能這樣互相依靠,把握住這世間最深的血緣親情。

電影《我的姐姐》觀後感5

首先,《我的姐姐》是一部現實、女性題材影片,近年來現實題材影片越來越多,所表達的含義越來越深層次,所有的故事都不是完全架空於社會,正所謂藝術來源生活,但高於生活。

就影片本身來說,片中鏡頭語言很細膩,導演運用了大量特寫鏡頭來表達人物內心活動,有強調也有加重的意味,給觀眾以強烈直觀的視覺感受。

主演的演技就更不用說了,朱媛媛老師、子楓妹妹、金遙源弟弟、肖央等等,全員實力派!

在映後交流中,編劇和導演提到,影片所表達的是一種個體和中國式家庭間的無形羈絆,家庭可以是我們幸福的支撐,反之亦可以使我們痛苦,但打破性別偏見,努力探尋人生路,最終成為自己的領路人,才應該成為我們每個人所真正追尋的人生價值。

影片最後姐弟相擁,並不是相互妥協,也不是向命運低頭,而是彼此從內心真正認可了這般血肉親情,真正成為了彼此生命中最重要的存在,父母不在了,能夠長久彼此依偎陪伴的,就只有那個血脈相連的至親之人了。

電影並沒有結束,相信安然一定會將自己和弟弟的生活妥善安排,在那個虛幻的電影空間維度中,他們的生活會延續下去,相互鼓勵,相互陪伴,共同成為社會、親人、彼此的驕傲。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