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利機長觀後感「推薦」

來源:才華庫 1.18W

2009年1月15日,全美航空由拉瓜迪亞機場飛往夏洛特的1549航班在起飛僅兩分鐘後就意外遭到飛鳥撞擊,在兩部發動機都已停止工作的情況下,薩利機長憑藉40多年的駕駛經驗成功將飛機迫降在紐約哈德遜河上,未造成一人傷亡。

薩利機長觀後感「推薦」

  薩利機長觀後感一:

好久沒有看2D電影了,沒有了3D的視覺效果,反而感覺更真實。大概是年紀大了容易有感觸,看這樣一部小人物英雄的電影,居然落淚好多次。飛機迫降前和乘客感同深受面臨死亡危機的惶恐,感觸無論我們如何說自己看淡生死,死亡當前,一樣恐懼無助。

機長副機長面臨苛刻審查時,感嘆40年的飛行業績,卻要由這次事件中的208秒做總結。想到人們喜歡用一次對一個人做判斷,而不是一直或一貫,你我是否都經歷過這樣的委屈?敬佩在巨大壓力下,Sully機長依然冷靜地指出模擬飛行中忽略了人性的影響,在關鍵時刻扭轉局面,最終得到公正的對待。可是有多少人有能力有信心多到這樣?如果當時Sully機長在巨大壓力之下失去信心,任由模擬飛行和沒有經驗的聽證會做出判斷,那豈不是成就人間冤案?在聽完黑匣子錄音後,機長副機長激動地要求退場休息,他們驕傲在關鍵時刻一起努力,做了準確的決定,拯救了包括他們自己155個鮮活的生命。一直覺得職業生涯最重要的不是有多少成就,不是爬到什麼位置,而是你是不是會有這樣一起同心,一起努力,危難時刻會和你站在一起,熱血的兄弟姐妹。審查委員會看似苛刻不近人情,但實際上,只有他們這樣嚴謹認真地遵守流程監管,才可以避免將來的僥倖和因此帶來的災難。不僅僅是他們,飛機迫降後,20分鐘內,紐約有2000名救援人員達到現場參與救援,避免倖存的乘客被冰冷的河水凍死,這個不是簡單的個人善意行為,而是社會背後強大的國家機器系統在起作用。然而,無論是國家機器如何強大,還是科技如何先進,在人性的社會裡,總有系統和科技無法控制或解決的個案,這個時候也就需要Sully機長這樣的超級英雄。可是,超級英雄有他多年的經驗和專業素養,以及背後團隊的`支援,如果你沒有卻要亂逞英雄,那結果恐怕是混蛋的下場。

總之,值得一看的電影。推薦。

  薩利機長觀後感二:

《薩利機長》電影有導演優秀的編導才能,也有演員精湛的演技,更有空難逼真的情景再現,但我更希望我們民航人去看卻是電影中一直強調的以薩利機長為首的全部民航人在工作中恪盡職守的職業精神,他們在工作中全神貫注的專業精神,對安全對旅客高度的責任感,一種應該被我們所有民航人學**的最高職責:我們民航人最高責任和義務就是保證安全。

電影中的幾處情節讓人動容,薩利機長在飛機馬上沉沒,冰涼刺骨的河水淹沒了半個飛機後還要再次檢查,確保沒有遺漏乘客,才最後一個撤離。在離開飛機的時候,連錢包都沒有拿,但專門回駕駛艙拿了旅客名單,回到岸上不肯換下溼衣服或去醫院,只想第一時間證實所有乘客都已生還。

薩利機長在飛機馬上要水上迫降,高度只有500英尺的時候,用旅客廣播系統向自己的機組和旅客宣佈“抱緊防撞”,本來毫無準備的乘務員開始用最響亮的聲音嘶喊:“抱緊防撞“,當飛機因為兩個發動機停車,原本落地前喧囂噪音的駕駛艙在整個落地過程中都充斥著乘務員響亮的口令。飛機接水,一個乘務員腿部嚴重受傷,但依然指揮旅客撤離,開啟撤離滑梯。

當年輕的管制員竭盡全力的幫助機組,當看見飛機的應答機訊號在雷達螢幕消失的時候,口裡雖然堅持說著沒有回覆的飛機也不一定會墜落,但一顆眼淚已經不知不覺流在他的臉上。他離開工作崗位,卻一直為自己不能為機組提供更多的幫助而深深的自責。

電影中,當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委員感謝薩利機長為這次飛行奇蹟做出的貢獻時,他謙遜的說自己只是做了自己的本職,這次水上迫降的成功,首先要感謝自己的機組配合默契的精誠協作,還有那些自發第一時間趕到的哈德遜河上的渡輪水手,從直升機上跳入冰水中的警察,立即到位的消防員和醫務人員,感謝和這次空難有關的人都果斷、有力、毫無猶豫的投入營救。

電影中讓人感到的人物還有那些迫降後剛開始慌亂但後面一直有序互助的旅客,擁抱機長英雄的酒店員工,幫助媽媽親吻機長的化妝師,和用英雄名字命名的酒吧酒保。導演伊斯特伍德在處理這些人物拿捏的相當好,他讓那些飛行員機長,飛行機組,管制員參與救援的人以及圍觀的民眾都那麼有個性、充滿自信,溫和而體貼,在一次空難中處處展現出人性的溫暖。一次飛機因為意外原因嚴重故障但全部旅客生還的飛行奇蹟,保證飛行安全是所有感情的基石。

  薩利機長觀後感三:

影片講述了在飛機失去動力時薩利機長當機立斷將飛機於河上迫降並使155人全部獲救卻不斷遭受調查質疑,最後證明薩利機長是一個完完全全英雄的故事

影片寓意深刻,我只想淺談一點關於一些我所注意到的細節問題。首先是空姐,給人的印象是訓練有素,在有了飛鳥撞擊的猜測以後,絲毫沒有顯示出慌亂,而是面帶微笑,鎮定自若,安撫乘客,冷靜的告訴乘客要怎麼做,給人以信任感。不同於國內空姐是吃青春飯,挑選空姐的要求是"瘦、高、白、秀、美",美國更注重的是體貼的服務與經驗老道的緊急情況的應急反應,所以在美國,我們在飛機上看到最多的,是空媽,而不是空姐,與美好的外表相比,作為機組成員,我想更重要的是什麼,不言而喻。

還有一點我想說的是美國的救援體系,這一點十分令我感動。就是在事故發生後,可以立即、機動的調配有關力量,迅速完成救援。包括船隻,軍隊,直升機等救援部分,紅十字會等災後後勤援助,及維持秩序的警察等,全部有效到位。不論隨後的後續工作有何問題,起碼在保證人的生命,即救援工作上,美國做的相當不錯。當然,美國的援助體制也不是一開始就十分完善,在一開始,美國的救援體制十分拖沓,無效,機動性差,軍隊也是重反恐而輕賑災,更不用說與紅十字等各部門之間的協調問題了,可以說,在卡特里娜颶風之後,美國的救援體制才漸驅完善,而期根本原因,就在於其有制度化的批評機制促使救災體制不斷地更新、調整,而我國我國尚缺乏這樣的制度化的、有效的批評機制,網路批評也處於無序狀態。我們要走的路,還有很長。

馬雲說過 "中國最大的危險不是GDP跑7還是跑8,跑6又怎麼樣?只要我們喝的水是乾淨的,空氣是好的,食品是安全的。窮一點還能活得長一點。"同樣,,我們不應純粹注重中國人的"面子問題",更重要的是"裡子",才是衣服是否舒適的關鍵。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