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爸爸》觀後感(通用10篇)

來源:才華庫 1.7W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吧,為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觀後感。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觀後感頭疼,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摔跤吧!爸爸》觀後感(通用10篇),歡迎大家分享。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通用10篇)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1

很久不寫影評了,懶是一個原因,最主要的還是沒有看完很想寫的慾望。昨晚看完《摔跤吧,爸爸》,回到家,特別想寫點什麼。

《摔跤吧,爸爸》講的是印度一個全國摔跤冠軍爸爸,畢生的夢想就是為國爭光,站到世界冠軍的領獎臺上,然而他因生活所迫放棄摔跤。他希望兒子可以幫他完成夢想——為印度贏得世界級金牌。不料命運捉弄讓他生了四個女兒,偶然的機會他發現女兒有摔跤的天賦,於是開始訓練女兒摔跤,努力使女兒變成世界級的摔跤手。在男權社會的印度女孩子練習摔跤,引來了全村人的譏諷和嘲笑,吉塔姐妹倆也受到了同學們的冷嘲熱諷,他們排除所有的困難,最終,女兒終於達成了爸爸的夢想。

這部片子中的爸爸,褒貶不一,很多人認為爸爸過於專治,為了完成自己的夢想,把願望強加於女兒身上,並對女兒進行了慘無人道的訓練,有觀眾甚至認為這是一部家庭暴力片。可是我卻不認同這個觀點。

我們在羨慕郎朗高超的琴藝、某某又被清華北大錄取的同時,只看到了他們的光鮮,殊不知背後他們同樣付出了無數的汗水和努力。沒有一個孩子不喜歡玩耍,沒有一個孩子喜歡天天坐在琴凳上練琴,如果沒有家長的嚴格要求,哪來的成功。所謂的天賦和神童,那只是傳說而已,再大的天賦,再神奇的神童,如果沒有後天的努力,也不可能取得最後的成功。永遠都要記住“沒有人可以隨隨便便成功”。

小的時候,我們往往責怪父母,管的太嚴,管的太寬,可是長大後,往往會感謝自己的嚴父厲母。影片中的女兒開始也對爸爸充滿了抱怨和不解,當大女兒吉塔取得全國冠軍離開爸爸,前往國家體育學院學習之後,脫離了爸爸的管理,她放鬆了對自己的要求,甚至不屑於爸爸的教學方式,最終在世界賽中完敗。她懊悔的同時開始理解爸爸,在撥通爸爸電話的那一刻,她泣不成聲,電話那頭的爸爸也淚流滿面,而熒屏前的觀眾更是熱淚盈眶。

覺悟之後的吉塔,再一次開始按照爸爸的指導刻苦訓練,最終,終於在父親的不懈教導下站在了世界最高領獎臺上。那一刻,爸爸的一句“你是我的驕傲”,再一次把劇情推向高潮。

一部主色調本該暖心、幽默、勵志的片子,除了影片本該有的特色外,卻幾度讓人有落淚的衝動。面對質疑,父親不為外界所擾,堅持給姐妹倆訓練時的偉岸形象出現時;為去除長髮干擾,清晨減掉姐妹倆作為女性特徵的長髮,剪動、發落,吉塔絕望落淚時;在只有男孩的摔跤場,經過惡鬥取得勝利,裁判舉起已是灰頭土臉的吉塔的手臂時;在為女兒與體制內國家體校的不公進行抗爭,父親含淚舉起並一頁頁翻過悉心珍藏的女兒所取得的榮譽時。太多讓人因愛而產生感動的片斷不能一一歷數。

影片快結束時,父女對話的場景,揭示了影片的主旨。在決賽的前一晚,父親對吉塔說,只有你取得了勝利,你才將作為榜樣被人們永遠記住,你才能通過自己改變印度所有本來註定要與鍋碗瓢盆,相夫教子過一生女孩兒的命運!這一番話,再一次觸動了人內心最柔軟的地方,又讓人熱淚盈眶!

用愛心、努力和熱情去澆灌希望。當結尾振奮人心且歡快的音樂響起時,我還沉浸在那個真實勵志的故事中不忍離場。

一部好劇,推薦你去看,定會不負期待!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2

“你是我的驕傲!”隨著末尾的結束,我的淚水也跟著落了下來。

父親節的那天,爸爸帶著我去看了最近比較火的一部電影,叫《摔跤吧!爸爸》,看完了,讓我感動無比。

這個電影主要講的是在印度的一個落後的小農村裡。一個叫馬哈維亞,曾經在印度拿下了全國冠軍,因生活所迫,不得不放棄摔跤這個行業,後來他妻子一連生了四個孩子都是女孩,馬哈維亞絕望了。

有一次,他的大女兒吉塔在學校裡把別人給打傷了,馬哈維亞發現了女兒的天賦,就對吉塔進行了魔鬼摔跤訓練。吉塔因反抗被爸爸剪掉了那美麗的長髮,吉塔就更努力訓練了。她從村比賽打到了區比賽,從區比賽打到市比賽,再從市比賽打到省比賽……每一個比賽都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吉塔到體育學校去學習,教練給了她錯誤的指導,使吉塔越學越差,輸了四場國際比賽。經過爸爸的精心指導,終於為印度拿到了第一塊奧運獎牌。

我很熟悉電影中的爸爸,因為他跟我的父親真的是一模一樣,都很嚴格。

我寫作業快,字寫得不好,有一次被爸爸發現我糊亂作業,大發雷霆,讓我重寫,我只好按他的要求來。

爸爸不僅對我學習方面要求很高,還對我做事要求也很高。有一次,我洗碗不小心把一個碗打碎了,爸爸看見了用戒尺打了我的手五下,我被打哭了,再也不敢打破碗了。

雖然我的爸爸對我幹什麼都很嚴厲,但是,還沒有電影中的爸爸嚴格,而我也比不上吉塔,他是一位非常成功的人。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3

《摔跤吧,爸爸》這部我笑著流淚看完的電影觸動了我太多太多。

當爸爸讓兩位女兒每天早上五點開始練習後,雖然兩位聰明的小鬼也反抗也耍小聰明,但是也一直在堅持訓練。從剛開始的父親鞭策監督到兩個人自動跑步鍛鍊,這個過程中的變化是質的飛躍。從這個變化中我看到了習慣對一個人的影響,每天早上被叫醒到自己自動起床這就是習慣的力量。

我從電影中的父親身上看到了我爸的影,是的,看電影的股喲城中,我有好幾次都從電影中的父親身上看到了我爸的影子,感覺好多我經歷過的東西與電影重合在一塊,眼淚不自覺的落下來。

我爸之前對我也非常嚴苛,但是當時的我並不懂事,經常惹他生氣,現在想想覺得自己當時真是幼稚無知,更加覺得自己不懂事,不會體諒父母,不夠自律。

同時,我也明白了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其實是非常高的,看電影之前的我還不理解父母對我的愛,總覺得他們在一直限制我的成長與發展,我不管他們的任何感受,只想著去做我想做的,追求我想追求的,殊不知我的這些言行對他們的傷害是很大的,對於我的反抗他們很無奈也不知所措,甚至為我擔驚受怕,我當時還特別自以為是的認為就算跟他們吵架我也應該把我自己的想法表現出來。其實跟父母好好說話的力量比我跟他們吵架大太多了。

這部電影其實讓我看清了很多我之前的額錯誤做法,隱形中幫助我成長了。

電影中大女兒在收穫了一個接著一個的金牌之後開始自滿,吃高熱量食物,開始各種吃喝玩樂,不聽父親的勸告,與父親疏遠,久而久之開始體力下降,撲面而來的是接二連三的失敗。從這點上看不自律對一個人的毀滅性力量。

從這點上我審視了自己的行為,一次一次的拖延,一次一次的做不到,這背後其實暴露出的是我的不自律不嚴謹不上進,是的嗎,用勸誡自己的話寬慰自己的話不停的說服自己,其實是自我麻痺,自我欺騙。

這樣的行為其實是成癮的,慢慢的就會開始降低要求,開始退步,這部電影讓我意識到這點很慶幸。

另外一點是主演為演這個角色增重28公斤,之後又成功減重練出一身肌肉,這麼強大的毅力這是令人折服。

身邊的那些成功人之所以成功其實是有其原因的,要麼專注,要麼毅力驚人,同時也應該反思自己的失敗自己的碌碌無為實則是自己的懶自己的言行造成的。

無關他人,自己應該為自己的言行負責,學會承擔,這就是電影帶給我的感受感想。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4

我和孩子一起去觀看的這部電影,整場電影兩個半小時,孩子始終專心致志,隨著故事情節時而笑出聲,時而流出淚......

看完電影他和我興奮地討論了好久,對電影中的爸爸和女兒都佩服不已。我也藉機適時地教育他:要成功就要堅持自己的信念,如果目標正確,只要足夠堅持,一切不利條件慢慢都會轉變成有利條件,從而幫助你獲得成功。平時不愛聽大道理的孩子這時候也聽得頻頻點頭。

這部電影對我的觸動也很大,反思自己平時對孩子的教育和影響,有許多不良習慣都是我們家長造成的:孩子不能吃苦總是怕累偷懶,不正映射出我們家長從小對孩子無比呵護,遇到困難就擋在孩子身前?就是缺乏電影中的父親對孩子的那種充滿愛的“狠勁”。

孩子不自信,唯唯諾諾,遇事不能擔當,不正映射出我們家長對孩子沒有給予足夠的信任和鼓勵?就是缺乏電影中父親對女兒的能力給予百分百的信任。

孩子做事沒有長性,不能堅持,輕易放棄,不正映射出我們家長一次次在孩子討價還價中步步後退,沒有堅持?就是缺乏電影中父親令人敬佩的堅持。

最後,建議大家週末有空帶孩子去看這部電影《摔跤吧,爸爸》,希望大家都能同我和兒子一樣收穫良多!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5

作為寶萊塢最知名的印度男星,阿米爾—汗享譽國際,佳作無數。而過去阿米爾—汗也憑藉著《三傻大鬧寶萊塢》、《我的個神啊》等影片在國內的廣泛流傳而打下了深厚的群眾基礎,其中《我的個神啊》更是以近1.2億人民幣創下了寶萊塢電影在中國內地的最高票房記錄。

《摔跤吧!爸爸》是阿米爾—汗的最新力作,該片根據印度著名摔跤手馬哈維亞—辛格—珀尕的真實事蹟改編,是一部講述女性為自己爭取命運自主權並贏得尊嚴的勵志喜劇電影:印度摔跤手冠軍馬哈維亞—辛格—珀尕因生活所迫放棄摔跤之後,希望兒子可以幫他完成夢想——為印度贏得世界級金牌。不料命運的捉弄讓他連生了四個女兒,偶然的機會他開始教授女兒摔跤,期間趣事多多,但也由此引發了一連串有關輿論、宗教等的社會話題事件。

阿米爾—汗在電影中飾演主角馬哈維亞—辛格—珀尕,並經歷了該角色的19歲、29歲和55歲三個年齡段。為此,阿米爾—汗先是完成了角色19歲的青年戲份;隨後在短時間內增肥28公斤,以演出該角色55歲時發福的狀態,此時阿米爾—汗的體重已達到了100公斤,儼然一位大腹便便的中年胖子,最後為了貼合該角色29歲摔跤手生涯黃金時期的.體型,阿米爾—汗又用了五個月的時間,在健身房揮汗如雨,不僅減掉了25公斤的贅肉,更學習摔跤技巧,練就了擁有八塊腹肌的魔鬼身材,他的敬業精神也贏得了大批觀眾和粉絲的高度讚揚。

映後,有觀眾稱讚該片幽默詼諧又不乏深意的劇情所感染,“這是一部非常鼓舞人心的勵志影片,不僅有濃濃的喜劇效果,還非常的勵志感人。”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6

《摔跤吧,爸爸》這部我笑著流淚看完的電影觸動了我太多太多。

習慣的力量。

當爸爸讓兩位女兒每天早上五點開始練習後,雖然兩位聰明的小鬼也反抗也耍小聰明,但是也一直在堅持訓練。從剛開始的父親鞭策監督到兩個人自動跑步鍛鍊,這個過程中的變化是質的飛躍。從這個變化中我看到了習慣對一個人的影響,每天早上被叫醒到自己自動起床這就是習慣的力量。

我從電影中的父親身上看到了我爸的影子。

是的,看電影的股喲城中,我有好幾次都從電影中的父親身上看到了我爸的影子,感覺好多我經歷過的東西與電影重合在一塊,眼淚不自覺的落下來。

我爸之前對我也非常嚴苛,但是當時的我並不懂事,經常惹他生氣,現在想想覺得自己當時真是幼稚無知,更加覺得自己不懂事,不會體諒父母,不夠自律。

同時,我也明白了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其實是非常高的,看電影之前的我還不理解父母對我的愛,總覺得他們在一直限制我的成長與發展,我不管他們的任何感受,只想著去做我想做的,追求我想追求的,殊不知我的這些言行對他們的傷害是很大的,對於我的反抗他們很無奈也不知所措,甚至為我擔驚受怕,我當時還特別自以為是的認為就算跟他們吵架我也應該把我自己的想法表現出來。其實跟父母好好說話的力量比我跟他們吵架大太多了。

這部電影其實讓我看清了很多我之前的額錯誤做法,隱形中幫助我成長了。

自律的力量。

電影中大女兒在收穫了一個接著一個的金牌之後開始自滿,吃高熱量食物,開始各種吃喝玩樂,不聽父親的勸告,與父親疏遠,久而久之開始體力下降,撲面而來的是接二連三的失敗。從這點上看不自律對一個人的毀滅性力量。

從這點上我審視了自己的行為,一次一次的拖延,一次一次的做不到,這背後其實暴露出的是我的不自律不嚴謹不上進,是的,用勸誡自己的話寬慰自己的話不停的說服自己,其實是自我麻痺,自我欺騙。

這樣的行為其實是成癮的,慢慢的就會開始降低要求,開始退步,這部電影讓我意識到這點很慶幸。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7

《摔跤吧,爸爸》根據真人真事改編,講述了曾經的摔跤冠軍辛格培養兩個女兒成為女子摔跤冠軍的勵志故事。在電影中,既有青春勵志元素,又有父女情深元素,更有為國為家的情懷,甚至還有爭取女性獨立的元素。在眾多元素中,任一元素都能夠成為一部精彩地電影故事。在尼特什.提瓦瑞的導演之下,眾多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得故事不但具有勵志效果,更有相當的內涵深度。

對於電影的眾多元素和內涵,已經有很多影評人和專家進行了深刻解讀,個人也不願拾人牙慧,錦上添花。換個角度,我們就能夠從電影故事中得到電影對人生意義的解讀。

人都有理想,想當醫生、當老師、當科學家。但是,理想是美好的,現實卻是骨感的。能夠夢想成真的畢竟還是少數,甚至大學畢業能夠從事本專業工作的,也為數不多。一方面是個人條件所限,另一方面是缺少正確的引導。阿米爾.汗飾演的父親發現自己的兩個女兒具備摔跤潛質的時候,欣喜若狂,頂著世俗的壓力,毅然決然地讓兩個女兒從事摔跤運動。這在當時的印度是絕無僅有的,是要被鄰居們嘲笑的。果不其然,不但村民恥笑,女兒的同學也投來異樣的目光。在這個階段,兩個女兒對摔跤運動是抗拒的,甚至採取了各種措施企圖矇混過關,但最終在父親的管束下繼續鍛鍊。對於這個階段,很多人認為是所謂的"父權主義"在作怪。在我看來,這是正當的、恰如其分的行為。"養不教、父之過"。子女能否成才,關鍵要看父母的態度。放之、任之、由之,勢必將一棵參天大樹培養成歪歪扭扭的小樹。所以,在人生的初級階段,有一個懂得發掘才能的人生導師極其重要。在這階段的訓練,完全是被動的,甚至消極的,但卻是必須的。

電影中,當兩個女兒真正理解父親時,消極被動的情緒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自發自願的訓練和學習。人,就是這樣,一旦內心的動力被激發,便會產生無窮的動力,強大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就會成為推向成功的內生動力,源源不斷,雖百苦而不覺。在大女兒吉塔首次作戰失利的時候,雖然贏得了人們的敬重,但失敗始終成為縈繞在吉塔心中的陰影。對於下一場戰鬥,吉塔其充滿期待的,期待用自己的行動來證明自己,證明實力。果然,吉塔不負眾望,在接下來的戰鬥中屢戰屢勝,一路殺過去,成為全國冠軍。對於我們來講,無論做什麼,是親力親為還是領導他人,最重要的就是要激發內心的那團火焰,讓目標和激情緊密結合,才能踏上成功之路。

當吉塔到國家級訓練中心訓練時,一切都好像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燈紅酒綠的誘惑不斷腐蝕著吉塔的心,甚至教練的訓練方法也都與父親的教育大相徑庭。吉塔沒能抵制住誘惑,訓練放鬆了,風格改變了,比賽成績也隨之改變了。於是,一連串的失敗接踵而來。在這個階段,便是人生中最重要的"行百里者半九十"階段。取得的成績很容易成為我們前進路上的絆腳石,讓我們放鬆警惕,忘記了目標,忽略了初心。幸而,父親的教誨從來都不會遲到。吉塔終於在父親的激勵下再次崛起。

當一切都在父親的安排下順風順水時,吉塔又面臨了新的困境。在決賽的時候,父親被惡人設下圈套,不能現場指揮。在比賽之前,吉塔向父親詢問第二天決戰的策略時,父親回答沒有正面回答,而是以女性意識的崛起為目標,激勵吉塔。眾所周知,由於宗教、歷史和傳統文化等種種因素,印度女性在社會中處於極端弱勢的地位。吉塔的決戰,不僅代表了國家利益,更代表了廣大婦女的覺醒,更能夠為婦女們樹立標杆,爭取到更多公平的權益。於是,吉塔的自我意識終於覺醒,如願以償地取得了夢寐以求的冠軍。當我們拼搏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所要考慮的便不是自身的榮華富貴,而是更高的使命,為更多人謀取利益。這也正是人類不斷前進、不斷髮展的終極祕密。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8

昨日端午節,女兒和同伴一同去看《加勒比海盜五》,回來我問如何,她說就那樣,我說要不你寫個影評如何?她不答應,我說,這樣吧,你寫《加勒比海盜五》,我寫《摔跤吧,爸爸》。

我這樣與其說是套女兒寫影評,其實是逼自己寫,因為自從看了《摔跤吧,爸爸》受到感動後就想寫點文字,二十多天過去了,還沒動筆。

也是在女兒的帶動下,我先前陪她去看了《摔跤吧,爸爸》,她明年就要大學聯考了,學習這麼忙,還要閒心去看一部印度電影,我起了好奇心,問她為什麼,她說,她的同學都在談論這部電影好看,已經有很多同學看了,自己也想去看,我說,我陪你去看吧。

上週末,晚上十點多,正好和鄰居一家三口乘電梯,問他們為何這麼晚回家,是不是去培優了,他們回答說是看電影《摔跤吧,爸爸》,看樣子很滿意,熱情地介紹我去看,我笑說早看了。都過去這麼久了,電影還這麼賣座?好奇地回家上網搜尋,《摔跤吧,爸爸》的票房居然都上十億了,至今還在繼續熱播。

過去的不說,近些年,印度電影在中國如此賣座,還是頭一遭,在我看來,完全託阿米爾汗的功勞,年初,看過一部印度電影《三傻大鬧寶萊塢》,同樣是阿米爾汗的主演,看來,這個阿米爾汗了不得,我這個不愛看電影的人一年之內,就只看過兩部電影,都是印度的,又都是阿米爾汗主演的。

電影中見一個發福的中年男子,我問女兒,這是誰,是阿米爾汗嗎?她說是呀,我說不像呀,我記得《三傻》中的是一個瘦精的年輕人呀,女兒說,阿米爾汗很敬業,為了演戲,故意增肥的,戲演完後,又減肥減回去了,咋樣?衝著這點,就應該來看。

我不禁暗暗佩服,就是這樣一箇中年發福的形象,演盡了摔跤冠軍辛格遲暮之年的滄桑,壯心不已的情懷,培養女兒的辛勞,不滿印度體育現狀的憂心。

這是一個為體育強國夢而奮鬥的勵志片,故事把摔跤冠軍培養女兒的歷程放在一系列背景下,一個重男輕女落後又充滿偏見的鄉下,自私貪婪而又充滿惰性的體育官員面前,充斥庸才的體育學院裡,更充分詮釋了女兒冠軍獲得的艱辛,辛格矢志不渝的難能可貴。

雖然是真人真事改編,情節卻異常緊湊,富有戲劇性,充滿想象的張力和懸念,摔跤場面也具有很強的觀賞性,內容情緒飽滿,淚點很多,尤其是辛格在沒有獲得資金支援後的獨白,以及在體育官員面前為女兒爭取機會的據理力爭,充滿了對印度體育現實的不滿,發展的強烈願望和愛國情懷。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9

這是一個很勵志的故事。

一位摔跤慣手,因為失手而只得全國亞軍,又因為身體已老不能上場了。他把拿到世界冠軍的願望寄託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在這個國家――印度,是歧視女孩子的。摔跤比賽雖然沒有規定女子不能參加,但是在這裡沒有一個女子去摔跤。老天似乎並不眷顧這個年老的父親,一連四胎都是女孩子,後來,他心中的火苗漸漸漸漸的熄滅了。

可是最後他找到了救命稻草,開始訓練自己的大女兒與小女兒。經歷了重重的困難,大女兒和小女兒打破世界紀錄,連連奪冠成世界冠軍。

在這個國家印度,女子是不受重用的,甚至會被說成敗類,廢物。可是,大女兒小女兒都挺了過來。當她們面臨著不可反抗的命令,爸爸的命令――把頭髮剪光,也是從容不迫。她們受盡了冷嘲熱諷,指指點點,但也堅強。我們呢?或許我們面臨困難似乎不堪一擊,冷嘲熱諷都看不下去,只能脆弱的哭泣,我們比不上他的大女兒和小女兒,她們為我們樹立了榜樣。

在人生路上,誰不會遇到點坎坷與崎嶇?路很泥濘,非常的泥濘,但是隻要堅持走下去就可以。或許充滿了荊棘,更或許一路春光。但是我們同樣都要堅強的面對一切。正如《摔跤吧,爸爸》裡面的大女兒和小女兒,她們都扛了過去了,連連一舉奪下了無數枚金牌,我們也可以為我們自己的夢想而努力!旁人的指指點點,不管;旁人的譏諷,只要加油就會成功,哪怕失敗了,也已經成功了一半。

讓我們一同努力吧!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10

常言曾說:“子不教,父之過,”“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每個父母都希望子女們有出息,是啊,只有接受父母嚴厲的教育才可以成大器。曾經董卿是接受爸爸嚴厲的教育,變成了央視一姐,陳喬恩也是經歷過爸爸教育,成了好演員。

我在星期天,看過一部夏天最火熱的勵志片《摔跤吧,爸爸》講述的男主角馬哈維亞曾經是一名摔跤員,因生活所迫而退役,他最大的遺憾是未給自己的國家贏得金牌,他便想寄託在未出生的兒子,可誰知妻子生了四個女兒。摔跤員必須是男性,可在一次機會下,打破印度的傳統。大女兒吉塔和二女兒巴比塔在外打傷男同學,馬哈維亞一開始以為是哥哥的女兒打的,誰知妻子說出後。讓馬哈維亞有點震驚。鄰居礙於是馬哈維亞的女兒,這件事也就過去了。

而馬哈維亞卻開始為養女兒成摔跤員,每天早晨五點半起床鍛鍊,時間一久,吉他和巴比塔開始厭煩起來。向媽媽求助,她說:“這一年,你們就忘了我這個媽媽吧,”其實,她也曾勸過馬哈維亞,怕鄰居會嘲笑兩個女兒,可馬哈維亞並不在乎鄰居們的眼神。

本來吉塔和巴比塔留著長頭髮,他們卻為了躲避鍛鍊,找藉口說頭髮有蝨子,沒想到第二天早晨,卻被爸爸無情的剪下。

馬哈維亞又在草地上製造一個摔跤的場地,訓練時候趁馬哈維亞不注意拿土扔燈泡,並且把鬧鐘改過。

直到一次聚會,被爸爸發現打了一巴掌後,兩個姐妹向同學抱怨,。誰知,同學一句話讓兩個姐妹無話可說:“我倒希望能希望有這樣的爸爸。”並且喋喋不休的說出自己經歷,吉塔和巴比塔終於明白爸爸的苦心。

在第二天早晨,馬哈維亞還沒有叫,兩個人便去鍛鍊,而他卻始終沒有笑臉,我想:難道做得還不夠嗎?

當馬哈維亞第一次讓吉塔參加比賽時候,她第一局就贏了,我簡直不相信她身板那麼小力量卻是那麼大。

從那以後,吉塔參加各種各樣的比賽,冠軍次數越來越多,她卻要選擇去國家體育院。外面的世界那麼大,有很多誘惑,和同學出去聚餐看電影留長頭髮。並且不再聽爸爸的話,但在比賽時候,吉塔卻一次次輸掉。令馬哈維亞有些失望,直到巴比塔來到體育院,告訴姐姐,吉塔才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給爸爸打電話,哭著說:“對不起,爸爸。”

吉塔剪掉頭髮,一心一意訓練,而馬哈維亞為了讓女兒能贏,不惜在外面租房子,有時間便教導她們姐妹。參加比賽時候,馬哈維亞去助陣,並教她打敗對方的方法,教練也告訴她,但吉塔卻聽爸爸的,令教練很是不高興。

在參加國際比賽時候,教練卻派人在馬哈維亞提前入場時候被騙了,一局局來,吉塔沒有贏。最後一局時候,吉塔想起來爸爸教她方法,她在最後幾秒鐘,贏了。

而馬哈維亞也出來了,當吉塔準備接受採訪時候,看見了自己爸爸。

馬哈維亞也說了一句話,對吉塔說:“你是我的驕傲。”

看得感動極了,而這部電影也是真的事情改編。

吉塔的成功永遠少不了爸爸曾經對她的訓練。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