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喜劇電影《摔跤吧!爸爸》觀後感

來源:才華庫 1.81W

"記著,爸爸不能時刻保護著你,爸爸只教你如何戰鬥,你要戰勝自己的恐懼,試著自己拯救自己。" ───《摔跤吧,爸爸》

勵志喜劇電影《摔跤吧!爸爸》觀後感

勵志喜劇電影《摔跤吧!爸爸》觀後感【篇一】

影片講述了前摔跤好手馬哈維亞訓練自己女兒成為優秀摔跤手的故事。在印度這個女性地位低下的國度裡,女人從事摔跤行業是一件非常“出格”的事情,於是作品很快就被打上了女權主義的標籤。

我們都期待,這是阿米爾·汗繼《芭薩提的顏色》、《地球上的星星》、《三傻大鬧寶萊塢》、《我的個神》之後,又一部探討社會現象的佳作,但整個故事看來,完全和簡介給人的印象不同。

沒錯,片中確實有兩個姑娘在父親的指點下,成為了優秀的摔跤手,並取得了世俗意義上的成功,但是這些內容在整個故事中,處於次要地位,甚至可以說是被弱化的。

我們不妨來理一理整個故事的脈絡。

故事一開始,馬哈維亞這個退役摔跤手就在辦公室裡,和同事進行了一場即興摔跤,不出意外他贏了,這叫英雄的亮相,隨後由旁人說起了他的過往輝煌戰績,這叫英雄過去的傳奇,然後迎來的就是英雄現在的傳奇,馬哈維亞如何頂住鄰居的非議和女兒的頑皮,突破傳統觀點的束縛,訓練兩個女兒成為優秀摔跤手,女兒進入國家隊之後,他又是如何證明自己的訓練方式和策略,要優於國家隊,最後順利護送女兒贏得金牌......

看見沒,影片的主題不是講兩個姑娘多勵志,而是講姑娘他爹有多牛!這其實,就是一個換湯不換藥的印度英雄主義故事,只不過,這次女人贏得了一席之地罷了,而背後籠罩著的是男性巨大的光環。

其實從中文譯名,已經能看出端倪,摔跤吧!爸爸,而不是,摔跤吧!女兒!

這樣的故事,要實現引發男女平等的思索,恐怕是力不從心,最可怕的是,影片中的兩個女兒,從沒有主動喜歡過摔跤,而是在父親的逼迫下,進行訓練,當然她們感悟父親的苦心後,從一種理解的角度,接受了父親為自己安排的人生。

女權主義,關鍵是女人自我意識的覺醒,而不是她被安排了怎樣的人生,我們從影片中看到的是一個能夠突破傳統思維束縛的高尚男人,而不是一個為自己命運抗爭的女性,這能算女權主義嗎?倒像是在歌頌男人的高瞻遠矚,批判女人的鼠目寸光。

同樣是打女權主義旗號的運動題材,《靈魂拳擊手》(Mary Kom)就顯得出彩的多,這部影片改編自真人真事,主角自己愛上了拳擊這項運動,勵志成為拳擊手,她不顧父親的激烈反對,一路艱辛走來,最後成功。這種女性對於傳統命運的反抗,才能體現女權主義。

由於《摔跤吧!爸爸》將於今年登陸中國,所以近期出現了一系列對影片進行宣傳的文章,隨便翻了幾篇,無一例外都是講述阿米爾汗如何敬業,為了影片又是增重又是減重,他是一個如何傑出的演員,基本沒有關注飾演兩個女兒的演員......

從這些宣傳文裡,我們已經能感受到,影片瀰漫著的濃重男性氣息,對於一部標榜女權主義的作品來說,這是很不正常的。

印度電影每年雖然產量巨大,但真正能獲利的,只有百分之十幾而已,大多製片公司也沒有好萊塢那樣雄厚的資金,一兩部片子的虧本,可能就會導致公司倒閉,所以,印度電影非常依賴明星效應,來保證票房收益,而印度社會男尊女卑的現狀,也讓這種明星效應主要針對男明星。

最著名的就是所謂“三大汗”制度,即影片從選角到劇本,都是圍繞阿米爾·汗、沙魯克·汗、薩爾曼·汗,這三個少數能在全印度受歡迎的男明星來製作,所以我們能想象,為什麼《摔跤吧!爸爸》會拍成這樣,因為沒有製作公司敢把寶壓在兩個名不見經傳的年輕女演員身上。

事情也有例外,去年的印度佳作《女生規則》(Pink)同樣是闡述女權主義,同樣是啟用了三個不知名的年輕女演員,同樣搭配了重量級的寶萊塢男星阿米特·巴強,卻在明星效應和意義深刻方面,做到了很好的平衡。

三個女演員體現出了強烈的女性意識,但由於能力有限陷入危機,隨後仰仗精通法律的律師(阿米特·巴強飾演)打贏官司,整部片子,既有對男性英雄式的刻畫,也有對女性反抗式的描述,法庭上,律師的義正言辭和女性受害者的激烈辯駁,相得益彰,誰也沒有蓋過誰。

果然,影片不但獲得了強烈的社會反響,票房也一路走高。可見,環境限制的情況下,只要有巧思,電影不一定需要犧牲內涵。

只能說,阿米爾·汗實在太紅了,很難想象有他參演的片子,能允許別的演員在戲份上,與他分庭抗禮,但沒有阿米爾·汗,這部片子還會不會引起這麼多的關注?恐怕連在中國上映的機會也沒有,《女生規則》雖然獲得成功,但它的票房目前也只有《摔跤吧!爸爸》的六分之一都不到,隨著在中國的上映,這一比例無疑還會下降。

這就是成也蕭何敗蕭何。

有不少宣傳文說《摔跤吧!爸爸》好看到,讓印度觀眾最後起立看完......我必須闢謠,大家看奧運會就知道,印度人很少有機會拿金牌,甚至獎牌,而印度人又極其愛國,所以當熒幕上出現印度國旗和國歌時,他們的愛國熱情瞬間被點燃了,他們的確是起立了,但是向國家致敬,而不是向影片致敬。

我看的是槍版,國歌一響,畫面上就出現人頭,因為觀眾起立了。

不過話說回來,就故事而言,《摔跤吧!爸爸》還算是個可看的故事,製作上也遠超印度電影平均水平的,尤其是印度電影拖沓的毛病,在本片是沒有,讓人齣戲的歌舞MV也沒有,整個故事節奏很快,與去年薩爾曼·汗《蘇丹》這部同樣是摔跤題材的影片相比,本片在故事上已經是作出了很大的創新,它的票房能輕鬆超越《蘇丹》,成為去年印度電影第一賣座片,也是情理中的。

勵志喜劇電影《摔跤吧!爸爸》觀後感【篇二】

2016 年阿米爾·汗再拿金牌。繼馬諾傑·巴傑帕伊在《阿里格爾》中呈上精湛演技之後,阿米爾·汗也獻上了年度最佳表演及其職業生涯中的最好表現。雖然力求完美的奉獻精神已經成了他的代名詞,但他為了表現人物的人生經歷而在短時間內使體型發生巨大變化,在他這個年齡階段絕對值得稱道。堅定剛強、充滿激情、令人生畏、少言寡語的摔跤手馬哈維亞·辛格·珀尕(阿米爾·汗)夢想為祖國贏得金牌。他希望通過兒子幫他實現這個夢想。但生活另有安排。在一連生了四個女兒之後,他放棄了他的夢想。直到幾年後,珀尕再次看到了希望。他寄希望於讓兩個女兒吉塔和巴比塔來實現自己的夢想。《摔跤吧!爸爸》再現了這位父親和他的女兒們一起實現夢想的旅程。但這部電影的意義遠大於此。

主流的印地語電影普遍都是毫無意義的娛樂片。注重票房而輕視內容。所以當像阿米爾這樣少數極具號召力的寶萊塢超級巨星,想要拍一部不僅提供娛樂價值,同時也反映重要問題的影片時,觀眾應該明白這意味著印度電影向前進了一步。雖然阿米爾一直致力於製作有嚴肅意義的電影,但這次的`焦點是印度電影中很少談論而且需要注意的一個話題。《摔跤吧!爸爸》挑戰了印度社會看待婦女的落後心態,旗幟鮮明地揭示了這一事實。在一個男性主導的社會,它嘲弄了印度男性高高在上享有特權和婦女被貶低蔑視的地位之間的差距。

兩個女孩吉塔(由扎拉·沃西姆和薩那·紗卡扮演)和巴比塔(由 蘇哈尼·巴特那加爾和桑亞·瑪荷塔扮演)是一個令人欣喜的發現。這部電影的敘述者,她們的堂哥奧姆卡爾 (阿普沙堤·庫拉納),是一個完美的補充。他的畫外音彷彿也成了一個特立的角色,豐富了故事敘述的娛樂體驗。(大多數人應該都不知道他是一名電臺主持人,還是演員阿尤斯曼·庫拉納的弟弟)。阿普沙堤是一個非常好的專業演員,為影片帶來了必要的插科打諢。

導演尼特什·提瓦瑞完全控制了這部電影的基調與節奏。影片忠於其核心主題,並達到了預期設定的目標,絲毫沒有為了迎合觀眾而做出不必要的讓步。同時又具有極佳的娛樂效果。影片節奏輕快,完全沒有無聊的時候。《摔跤吧!爸爸》為印度體育電影制定了一個新的標杆。

大部分的動作戲都在後半部分,尤其能夠讓你的腎上腺素飆升。足以讓你忘了它是一部電影。雖然從始至終你都在為這兩個女孩加油,但後半部分尤其會不由自主地表現出來。甚至對於像我這樣的非體育愛好者,這部電影也讓我入迷地為印度女孩薩那·紗卡吶喊助威。她確實為這個角色經歷了八個月的訓練,但依舊讓我很難相信最後的比賽不是真實的。《摔跤吧!爸爸》(與《加油印度》一起)為印度體育影片設立了新的金牌標準。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