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長津湖》的觀後感(通用20篇)

來源:才華庫 2.52W

看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觀後感了。觀後感你想好怎麼寫了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看完《長津湖》的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看完《長津湖》的觀後感(通用20篇)

看完《長津湖》的觀後感 篇1

今天,爸爸媽媽帶我去電影院看了《長津湖》這部電影。看完後,我的心情洶湧澎湃,久久不能平靜。

《長津湖》這部電影描述了抗美援朝時的故事,劇中有一句話對我觸動很深。他是這樣說的:如果我們這一代不打這個勝仗,那麼我們的下一代也會接著打的。我覺得這種精神值得所有華夏兒女敬仰學習。還有那支悲壯的“冰雕連”,讓我瞬間淚流滿面,一直在腦海裡揮之不去,沒有打不死的英雄,也沒有凍不死的英雄,但他們選擇了犧牲自己,保衛家園。

我國志願軍在缺吃少穿,物資裝備極度匱乏的情況下,冒著零下三四十度的極寒天氣,在荒山野嶺裡艱苦奮鬥,面對美軍先進的武器戰備和強大的空軍力量,絲毫不畏懼、頑強作戰,直到取得最終的勝利。

它不僅僅是一部電影,更是歷史的真實寫照,我們要時刻銘記,發憤圖強,好好學習,報效祖國,對得起英雄先輩用生命換來的和平戰爭。

看完《長津湖》的觀後感 篇2

《長津湖》讓人看得熱血沸騰,激動人心,熱淚盈眶。電影《長津湖》,真實的還原了抗美援朝的那段激動人心的歷史。

最讓人震憾的是“冰雕連”由於戰事緊急,棉衣數量嚴重不足,第九兵團在缺衣少吃的情況下,長途奔波最寒冷地區作戰,在挨餓受凍的情況下,戰士們吃凍土豆,以雪充飢爬冰臥雪衣服單薄在冰天雪地埋伏十個晝夜,長津湖的寒冷是你想像不到的,連隊為了堵住逃走的敵人,潛伏雪地裡整個連都凍死在了陣地上,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英雄還依然保持著緊握武器的戰姿態。

如今山河無恙,國泰民安;那些最可愛的人;將生命留在了那片冰天雪地,才有了我們今天幸福生活,作為新時代的我們,我們應銘記歷史,不忘英雄,好好為祖國奮鬥,為中華民族的繁榮富強貢獻自己的力量。

看,我們能國慶長假,我們能開開心心的過每一天,是我們的先烈們自己的血肉之軀築成的,他們的努力成就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願我們的後代都生活在和平年代!”他們的願望實現了,我們之所以能幸福生活,因為他們曾經的負重前行!如他們的願,我們生在了一個和平的國家,我們的幸福生活,是老一輩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賦予的,感恩那些先烈,他們用鮮血和生命賦予了我們一個幸福偉大的國家!

看完《長津湖》的觀後感 篇3

國慶假期,媽媽帶我去電影院看電影,電影的名字叫長津湖。

電影講的是一個震撼人心的故事——抗美援朝。此時電影院人山人海,座無虛席。我和媽媽直接被觀眾“擠”到了角落裡的座位上,看來,這部電影很受歡迎。現在來比一比美國軍隊和志願軍軍隊。當時,美國的鋼產量是中國的140倍,美國的戰鬥機密密麻麻地在空中飛行,像一排排巨型的大雁,讓人看了膽戰心驚。坦克就很霸道了,在凹凸不平的路上橫衝直撞,像一個個龐大的推土機。這麼厲害的武器最終卻輸給了武器落後只有小米加步槍和幾十門大炮的中國志願軍。

電影中有不少讓我感動的畫面。比如,戰士們為了躲避美國的飛機,躺在死人堆中裝死人,不料美國的戰鬥機在空中幾個來回找不到一個活人,竟然打賭比誰射擊的死人多,這下子可犧牲了不少戰士,真是令人又氣又恨。還有戰士們被凍成了“冰雕”,在雪地裡一動不動。他們的臉上、眉毛上、帽簷上都是冰雪,直到生命結束的時候都依然保持著戰鬥姿勢。

這部電影可以用六個字來形容:感動、震撼人心。電影長津湖真是一部值得觀看的好電影。

看完《長津湖》的觀後感 篇4

國慶期間,我和媽媽共同觀看了《長津湖》這部戰爭歷史影片,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當年中國人民抗美援朝的困苦。

慘烈的戰鬥讓無數的無名英雄倒下了。志願軍們吃著凍得堅硬的土豆,穿著薄薄的棉衣,吃不飽,穿不暖,在條件那麼惡劣的情況下,我們的戰士也毫不畏懼。而我們的敵人——美國大兵,他們喝著咖啡,吃著牛肉罐頭,咬著巧克力,穿著暖和的棉衣,用著先進的武器來對付我們,他們狂妄地計劃著要剷除我們,萬萬沒想到,我們的戰士是那麼的勇敢、強大、戰無不勝。我們的戰士憑藉著驚人的執著精神以及不怕犧牲、不怕困難、勇於鬥爭的奮鬥精神,讓美國大兵鬥志全無,最後,我們勝利了。

現在,我們生活在和平年代,有充足的生活來源,有良好的生活環境,我們必須要好好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生活。歷史已經過去了,但我們必須銘記歷史,不忘恥辱。我們要好好學習,長大後努力工作,為建設現代化的和諧社會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看完《長津湖》的觀後感 篇5

今天晚上,爸爸媽媽帶我去看了《長津湖》,看完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復。

這是一部抗美援朝的電影,裡面有這樣一句話讓我很觸動。他是這樣說的“如果我們不打這一仗,就要讓我們的下一代來打。”我們把該打的仗都打了,我們的後代就不用再打了。這種精神值得我們每個中國人敬仰我們的烈士們。讓我影響深刻的是我們中國軍人在冰天雪地裡吃土豆,挨餓受凍,而美國軍人在軍營裡大口吃肉。在這樣條件惡劣的情況下,我們的中國軍人依然堅守陣地,抗戰到底。

讓我非常感動的是雷公勇敢地轉移標識彈,犧牲在敵人的炮火中。最後說著“我好疼,我要回家。”是怎樣的精神讓他義無反顧衝向戰場?

讓我久久不能忘懷的是一排排志願軍戰士在零下四十度的陣地上,保持著戰鬥姿態成為了一個個永不傾倒的“冰雕”。

沒有先輩們的浴血奮戰,就沒有如今的繁榮昌盛!我們要時刻銘記,永世不忘,好好學習,報效祖國。

看完《長津湖》的觀後感 篇6

今天,爸爸帶我到電影院觀看了電影《長津湖》。

電影講述了志願軍“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英勇事蹟。電影看完之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有兩個片段:一個是志願軍受到美國飛機轟炸時,雷公把美軍投下的標識彈抬到吉普車上,冒著危險把美國的飛機吸引走了,最終他犧牲了。伍千里把雷公從吉普車下拉出來的時候,雷公說:“好痛!不要把我一個人留在這”。說完,他失去了生命。

還有一個片段是,美國軍隊在撤退的時候發現一隊志願軍戰士被凍成了冰雕,但他們死前還保留著戰鬥的姿態。美軍的師長向他們行了軍禮,還說:“面對如此有決心的敵人,我們永遠無法戰勝”。

我們的先烈說:“這仗我們不打,就得我們的下一代去打”。革命烈士為了讓我們得到現在的幸福生活,願意犧牲自己,我們一定不能忘記他們。

看完《長津湖》的觀後感 篇7

電影《長津湖》以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中的長津湖為背景,講述了中國志願軍在極其惡劣的情況下,憑藉鋼鐵般的意志、英勇無畏的鬥爭精神,狠狠地滅了敵軍的氣焰,擊碎了美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通過這部電影,我感受到了先輩為保家衛國,為下一代不再繼續戰鬥而奮鬥的決心,他們中的許多人甚至為此獻出了生命,我們後輩要始終銘記現在的和平盛世是他們用巨大的代價換來的,我們應當向他們致敬。

看完《長津湖》的觀後感 篇8

10月9日晚,我跟隨學院觀看新上映的以抗美援朝為主題的電影《長津湖》。電影中音效與場景緊密配合,表演動作精彩刺激,電影講述的故事讓人無比感動,傳遞的時代精神更讓人原地振奮。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長津湖》電影傳遞的時代主題激勵著我們不斷努力,讓我們不忘英雄的奉獻,更不忘英勇先輩們保家衛國、匍匐雪地時的決心和信念。

中華民族一直是一個砥礪奮進的民族,我們必須努力維護大國尊嚴,提升國家硬核,不斷奮進!

看完《長津湖》的觀後感 篇9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

這是一首在抗美援朝戰爭的戰歌,1950年,美國的戰火燒到了我國東北邊境的鴨綠江,中國人民志願軍在司令員彭德懷的帶領下來到了朝鮮戰場,那兒天寒地凍,我們剛剛成立的新中國要面對的是號稱全世界無法被打敗的美國。影片為我們展示了當時抗美援朝初期戰士們激烈的戰鬥,把美國打的節節敗退的故事。

抗美援朝戰爭是一場對新中國來說首次出國的戰役。當時的中國一無所有,也沒有出境作戰的經驗,而且對手是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長津湖》這部影片把我們和美國激烈的戰鬥表現的淋漓盡致。

影片中的一段場景讓我印象深刻。在長津湖阻截美國軍隊時,軍人們身處零下三十度的低溫,身上穿的也是薄棉衣,一天連個土豆都吃不上,可是為了這場戰鬥的勝利,他們仍然堅持戰鬥,他們的精神讓我感慨不已。在戰役的過程中,軍人寧可凍死,也不後退半步,當美軍走到我們的陣地前時,看見了那些持著槍被凍死的冰雕般的戰士遺體時,都行了一個軍禮。

“這一仗我們不打,就是我們的晚輩打。”在極寒的天氣下,擁有堅強毅力的我國志願軍在幾乎沒有補給的情況下隱蔽了整整十天,只有這樣的軍隊,才能讓敵人震驚。

為了祖國的利益而在戰場上英勇奮戰的每一位志願軍烈士,都值得我們致敬。先輩所經的這些磨難,讓我們難以忘懷。

看完《長津湖》的觀後感 篇10

《長津湖》拍出了中國人的智慧和膽識!志願軍取勝靠的是發揚自己的優長專找敵人的弱點來打,靠的是勇敢加戰術、勇敢加智慧。朝鮮戰場上的美軍“鋼多氣少”,步兵怕近戰、夜戰,他們離開飛機大炮的支援,戰鬥意志就會大減。志願軍則大膽地實施近戰、夜戰,大膽地實施穿插、迂迴和包圍,經常將美軍步兵和坦克的聯絡割斷,經常組織小分隊直搗敵人指揮所和炮兵陣地。《長津湖》藝術化再現了作戰過程,塑造的人物形象有血有肉、有膽有識,令人印象深刻。

伍千里、雷公排長等基層指揮員貫徹“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作戰指導思想,指揮機動靈活。新兵伍萬里,在老兵們的言傳身教下,在激烈的戰鬥中迅速成長,勇敢又靈光。伍百里、伍千里、伍萬里,伍家三兄弟象徵著紅色基因在中國軍人中永續傳承。

看完《長津湖》的觀後感 篇11

在我國第八個烈士紀念日,《長津湖》的上映,無疑是對抗美援朝英雄最美的讚歌!

這個國慶節,我和王醫師帶著仙寶去電影院觀看了這部非常有教育意義的電影——《長津湖》。影片講述的是一個關於抗美援朝的真實故事。我已記不清被影片中的人物和事蹟,感動得流了多少次眼淚,擦眼淚用了多少紙巾……

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在朝鮮北部最苦寒之地,夜間最低溫度近零下40攝氏度的長津湖地區,中國人民志願軍與美軍精銳正面交鋒,殲滅美軍一整團,收復三八線以北的東部廣大地區,為朝鮮戰爭贏得了轉機。

影片中一個個血肉之軀,鐵骨錚錚的漢子,英勇果敢,衝鋒陷陣,他們來不及道別,更沒有時間感傷,負著傷,流著血,啃兩口饅頭,說兩句笑,一個電報來,目光堅定,鬥志昂揚,又匆匆奔赴下一場戰地……

最讓我感動的一個畫面是:志願軍在接受命令阻擊美軍撤退時,一排排志願軍戰士手握鋼槍、手榴彈俯臥在零下40度的陣地上,保持著整齊的戰鬥隊形和戰鬥姿態,成為了一個個永不傾倒的“冰雕”,他們誓死也要捍衛祖國的領土和人民。冰雪凍住了戰士們的身軀,卻封不住他們不朽的軍魂。

這部國產良心劇——《長津湖》,給我心靈重重的一擊,也給我上了一堂深刻的思政課:好的教育,不只在課堂裡,它可以在生活裡,在影視劇作品中,在任何,我們所能用心發現和感受的事物裡。

如果信仰有顏色,必定是中國紅——戰士們用獻血染成的顏色。和平年代沒有了戰爭,但是戰士們身上堅毅勇敢無畏的精神,需要我們永遠銘記、傳承,生生不息!

看完《長津湖》的觀後感 篇12

在國慶假期裡,我和爸爸媽媽一起看了電影《長津湖》,這部電影讓人熱血沸騰,卻也令人不禁潸然落淚。《長津湖》講述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赴朝作戰抗美援朝的故事,劇中以伍千里率領的穿插七連為例,講述一群戰士為了保家衛國而奉獻出自己的力量,甚至是生命的故事。

一群南方士兵勇敢的挑戰北方的嚴寒。當時正是冬天,一位位戰士趴在零下20度的冰面上伏擊敵人,儘管寒冷刺骨卻一動不動。戰士們的身上僅穿著厚不足3釐米的衣服,寒風和大雪把他們變成了一座座冰雕。志願軍戰士們吃的是一個個凍的發黑的土豆,硬的硌掉了小戰士的牙。當時的我們用的是兩條腿和八路軍時代使用的毛瑟98K,射程不超過300米的迫擊炮。而美軍一個個穿著厚厚的軍大衣和皮夾克,吃著熱乎乎的燒雞,開的是飛機和坦克,用的是M60式發射器配置,帶著雷達追蹤裝置的火箭彈及每分鐘發射過百發的馬克沁、加特林。從武器配置和後勤保障對比來看,美軍必勝。然而,中國人民志願軍就是憑著那一杆拉一下的三八大蓋硬生生的把美軍打過了三八線!

記得小時候,覺得鍋裡的熟土豆特難吃,但現在,我會仔細的品嚐每一個土豆。我覺得這一定比那一個個黑土豆美味很多,況且,我們現在能吃熟的土豆,是因為生的已經被吃完了。就如梅生所言:“仗被我們打了,我們的後代就不用打仗了”!

中國人民為什麼能打贏這場實力懸殊的戰爭,只因心中有二字:愛國!我們,也應心中有這二字,因為一個忘記戰爭的國家終將敗亡。72年前有一場戰爭,72年後不知是否會有新的戰事,所以,從今天起,我們更要好好學習,努力向上,將來為國家獻上我們的力量。加油吧,少年!

看完《長津湖》的觀後感 篇13

10月6日,隊裡組織集體觀看《長津湖》這部影片。該片以長津湖戰役為背景,講述了一箇中國人民志願軍連隊在極度嚴酷環境下堅守陣地奮勇殺敵,為長津湖戰役勝利做出重要貢獻的感人的歷史故事。

在新中國剛剛成立,百廢待興、百業待舉。在朝鮮處於生死存亡、我國安全面臨嚴重威脅的危急關頭,黨中央應朝鮮黨和政府的請求,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戰略決策。中國人民志願軍奉命開赴朝鮮。歷經千難萬險,打敗了不可一世的美國侵略者。這次戰役收復了三八線以北的東部廣大地區,是扭轉局勢的關鍵一戰,而中國人民志願軍也付出了慘痛的犧牲,在零下三十多攝氏度的極端天氣中,很多先烈是以端著槍的姿勢被凍僵,體現了志願軍戰士服從命令視死如歸、凍成冰雕也不退縮的革命精神。

在電影中有一句話我讓我印象深刻“我們把該打的仗都打了,我們的後輩就不用打了。”我們現在生活在一個和平年代,吃的、穿的、用的都不用愁。這都是因為老一輩幫我們打了屬於我們的戰。如果他們沒有選擇上戰場,保家衛國,那有可能下一個上戰場的就是我們的父母,又或者會到我們。電影中有一個男孩他也才19歲,跟我年齡差不多,但是他都有為國捐軀的精神。而我們現在生活在這個沒有戰爭的和平年代,我們能做的只有好好訓練,為國爭光。

我們觀看完這部電影就離場了,我不知道有沒有彩蛋。但是當我走出電影院,看著路上車水馬龍,燈火闌珊的時候,我知道這應該就是這部電影的彩蛋了吧。那一刻,我知道沒有他們就沒有現在的新中國,沒有他們就沒有我們現在的生活環境,沒有他們我們現在可能也吃不飽,穿不暖,天天過著擔驚受怕的生活。既然他們給了我們這種生活環境,那我們就應該好好訓練,取得好成績來報效祖國。

在這裡我要致敬那些為建設祖國參與了各場戰爭又或犧牲在戰場上的那些英雄,謝謝你們,讓我們擁有現在的生活!我們也會努力訓練站在世界的賽場上為國爭光!

看完《長津湖》的觀後感 篇14

媽媽總是說:哪有什麼歲月靜好,是有人為我們負重前行。我一直不明白這句話是什麼意思。今天我看了《長津湖》的電影,我才明白了這句話的真正含義。

1950年,中國志願軍越過鴨綠江去抗美援朝,那時天氣十分寒冷,環境特別惡劣。戰士們吃不飽睡不好,他們在零下31度的環境下,一天只能吃一個凍土豆。但中國志願軍很團結,只要一個手勢或一聲哨響,他們就知道該隱蔽還是該進攻,他們在這樣的環境下依舊能取得勝利。可我們現在吃飯挑食,穿衣服挑三揀四,不好好睡覺,學習不用功,跟志願軍相比,我真的很慚愧,我有這樣的生活條件,應該要更加懂得好好珍惜。

電影裡讓我最感動的是,在長津湖的最後一場仗上,一架美國飛機上扔下了一顆標識彈,雷公不顧一切地抱起了標識彈,標識彈很燙,但雷公堅持著把標識彈抱起,放到美國軍隊剛丟失的車上,他拼盡全力把車開向沒有人的地方,讓美國的軍隊轉移了目標方向,子彈全在雷公身邊爆炸,他的臉已經被炸得模糊了,身上也沒有一片好的地方。就這樣,雷公倒下了。雷公犧牲前說:“不要把我留在這兒,帶我回家。”這時候,我的眼淚再也控制不住地流了下來,我想:這麼能勇敢而顧全大局的人就這樣犧牲了,我的心好痛啊!真想讓那些飛機墜毀,坦克消失啊!經過我們的努力,美國軍人也知難而退了。最後,中國志願軍吹起了勝利的號角。

看完電影,我覺得我為我是一名中國人,感到很驕傲。我們現在可以吃飽穿暖,都是因為前人付出了很大的犧牲。雖然我們生在新中國,但也不能忘記為我們付出的烈士們。我也終於理解了媽媽說的那句話:哪有什麼歲月靜好,是有人為我們負重前行。

看完《長津湖》的觀後感 篇15

電影《長津湖》主要以抗美援朝戰爭第二次戰役中的長津湖戰役為背景,講述了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71年前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在極寒嚴酷環境下,東線作戰部隊憑著鋼鐵意志和英勇無畏的戰鬥精神一路追擊,奮勇殺敵,扭轉了戰爭態勢,打出了軍威國威。

我們來到電影院,媽媽排隊去買票,我看看四周看到這個影廳的人座無虛席,我和爸爸媽媽還有弟弟坐到影廳的正中間,這可是個好位置啊!電影開始了,首先出場的是一名軍人叔叔,他打完仗回到了家鄉探親,見到了爸爸媽媽,他的名字叫伍千里,他還有一個弟弟叫伍萬里,他的弟弟伍萬里想當兵,為了讓他哥哥瞧得起他,他們一家正吃著飯,伍千里的軍隊收到了資訊,美國要搶我們的土地,於是他帶著弟弟伍萬里出發了,到了火車上,伍萬里看著周圍的軍人們,說了一句:“要殺幾個美國人才算英雄呢?”其中一個人說:“上了戰場就是英雄!”到了地方,美國人開了幾架戰機,投擲炸彈,把我們中國的'橋給炸了,軍人們來到有死人的地方隱蔽,不讓美國軍隊發現他們,可是美國人們還是想比試比試,一槍一個,幾乎全死光了,其中一個說我們不能死在這裡,我們要戰鬥。

他們來到了朝鮮,這裡是這個季節最冷的時候,他們藏在雪地裡,等著美國軍隊的到來,有幾個人都被凍死了,美國軍隊在撤退的路上看到了這些被凍死的解放軍,表情很嚴肅的給他們敬禮。

電影時間很長,我從頭看到尾,看完了,我流下了眼淚,解放軍叔叔為了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付出了寶貴的生命,他們是我們的榜樣,再看看我們現在的生活,我們一定要珍惜眼前的美好時光。

看完《長津湖》的觀後感 篇16

《長津湖》這部電影講得就是抗美援朝中的一小部分,卻又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寶貴精神。

美軍故意越過三八線,進攻朝鮮,主席願出兵援朝,避免導致脣亡齒寒的後果。伍千里是一名七連連長,他有個弟弟叫伍萬里,失去了大哥伍百里後,兩位弟弟也參與了戰鬥。美軍有坦克和飛機,而中國沒有,每一次飛機的偵察和攻擊對中國軍隊的威力都很大,迫不得已趴在一堆死人旁邊,想到躲過美軍從天而降的炮彈,事與願違,死傷無數。弟弟伍萬里看到了戰爭,第一次因失去好朋友而哭泣,第一次在死亡邊緣垂死掙扎,但這才剛剛開始。

長津湖戰役,處處充滿血腥,美軍機槍的掃射無情,也別怪中國人民無義,伍千里作為連長,凡事都要衝在最前面。美軍增援不斷,我們只能對著坦克硬拼,中國軍隊英勇無畏,冒著槍林彈雨身中數彈卻不倒下。伍千里手持步槍進入美軍部隊,與美軍開始正面對抗,沒有絲毫的懼怕和膽怯,因為背後是更多的中國軍隊,一把彎刀殺死了一個又一個美軍(此場面過於血腥),消除了後患。

其中一個經典的片段是,一個位識彈給美軍打開了進攻的路線和位置,此時一位老兵在這時候開著卡車裝著位識彈向前開去,真是英勇啊!有過炸藥在他身上爆開,也有玻璃片滑破他的身體和臉部,更有子彈將其打中,下車後已是血肉模糊的樣子了,為了更多人的生命讓自己冒著必死的狀況去抵抗,此真英雄也。

最後臨近結尾時,美軍軍長對我們這批中國軍隊在寒風中凍死的場面上敬了軍禮,並稱“這樣意志堅定的中國軍人,我們永遠也打不勝他們”。今天的美好時光是過去無數名烈士用生命換來的,感謝每一位捨己為人的英雄,為你們的應用英勇無畏點贊。

看完《長津湖》的觀後感 篇17

國慶假期觀影《長津湖》,走出放映廳,恍如隔世。我們的三小時,確是志願軍先輩們的一輩子!對抗美援朝那段歷史最初的瞭解還是在中學歷史課上知道的一些,後來參軍入伍有幸在原第九兵團20軍60師服役多年,更有幸的是2008年至2010年當連隊指導員的時候所帶的連隊曾經參加過抗美援朝最後一役(金城反擊戰),所以後來對那段歷史還是瞭解的深透一些。

一代人要做一代人的事,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為什麼要打仗,為的是下一輩的人不需要在炮灰硝煙中呼吸。古詩上說“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坼,寒光照鐵衣。”應在第九兵團恰如其分,從溫潤如玉的俏江南兵貴神速奔赴冰天雪地的高緯度東北。1950年的他們正年輕,1950年有些人也將不再老去。

邊境臨出發前追趕火車投擲棉衣暗示後面只有幾秒鏡頭的冰雕雪人,讓美軍脫帽致禮的無名英雄們,詮釋了雷睢生那句“讓敵人看得起才是真正的硬氣。”昏暗中不時聽到擤鼻涕的聲音,溫情嬉鬧的時光總是很短暫,更多是炮聲隆隆、血肉模糊、生離死別。粗獷卻又淳樸的雷公,五大三粗卻有孩子氣,在最後的最後說“別把我一個人留在這裡”,對應70多年來祖國一直進行的志願軍烈士遺骸歸國工作,崇高禮遇踐行兌現祖國與人民不會忘記這最可愛的人,這些為後世開太平拋頭顱撒熱血最可愛的人。英雄歸於凡人,也會喊痛,夢迴故土,再也唱不響沂蒙山上風光好。

一個個鮮活可愛的人就成了小本本上被框起來的人名。果然看這主旋律電影,鼻子會堵胸膛會熱。銘記歷史,感恩先輩,借用當下“生在國旗下,長在春風裡。”我們是幸福的人,而不再老去的他們永遠都是最可愛的人!

看完《長津湖》的觀後感 篇18

抗美援朝戰爭,打出了新中國的國威和人民軍隊的軍威,譜寫了一曲曲氣壯山河的英雄戰歌,湧現出邱少雲、黃繼光等30多萬名英雄功臣和近6000個功臣集體,他們不愧為中華民族的英雄兒女,不愧為祖國安全和平的堅強衛士,無愧於“最可愛的人”的光榮稱號。

長津湖戰役是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中發生在長津湖地區的一場戰役。

長津湖戰役中,中國人民志願軍第9兵團3個軍,在艱難困苦的條件下,與武器一流,戰功顯赫的美軍第10軍,於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14日在朝鮮開啟了直接較量,創造了抗美援朝中全殲美軍一個整團的記錄,這次戰役收復了三八線以北的東部廣大地區。志願軍在東西兩線同時告捷,一舉扭轉了戰場態勢,成為朝鮮戰爭的拐點為最終到來的停戰談判奠定了勝利基礎。

從南昌起義到井岡山會師,從紅軍長征到抗日勝利,從新中國成立到社會主義發展,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們偉大的志願軍戰士不愧是最可愛的人,他們圓滿完成了中國賦予的光榮而偉大的使命,建立了不朽的功勳,以寶貴的生命維護和平與安寧,以壯麗的青春譜寫了歷史的光輝篇章。

勿忘過去,珍惜今天,我們今天的一切來之不易,我們需時刻珍惜這一切。

有人說:“忘記歷史等於背叛!”雖然有些偏激但不無道理。那些歷史是由先輩們用鮮血白骨潑寫的,用他們的青春換來的,雖是保家衛國之戰,可誰都不能否認長津湖戰役對世界格局的影響,亞洲發展的作用,對朝鮮半島的作用。

如今無數的先輩長眠於長白山腳下,那號角之聲已經消散在朝鮮半島,但那聲聲號角不該在我們心中消散,那是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對世界發出的聲音,中國永遠不會低頭!

看完《長津湖》的觀後感 篇19

今天,媽媽帶著我去看了一場電影,電影的名字是《長津湖》。媽媽告訴我,這是一件真實的故事,是發生在中國抗美援朝的時候,一場真實的戰爭。

這是我第一次看,戰爭類的電影。他讓我太感動了,尤其看到我們的軍人從碎石路上穿過對岸的場景,看得我心裡既氣氛又難過。因為沒有別的路。戰士們只能一個個從碎石上穿過對岸。周圍沒有掩蓋物,美國的飛機從天空上飛過,戰士們趕緊躺下當死屍,可是這樣也沒有逃脫美國飛機的轟炸,好多戰士躺在那裡活生生地炸死。看得我心裡難過極了,看著那一個個美好的生命,就這樣消失了,全場的人們都發出了“哎呀”的聲音,我想這時候大家的心情是一樣的。

最精彩的一幕是我們的戰士接到命令和美國軍隊進行全力對抗的時候。雖然我們戰士們的武器和美國的坦克大炮沒法比,但是我們的戰士憑著頑強的毅力,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把美國人打得落花流水,落荒而逃。

看了這部電影我知道了,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是用無數先輩們的的鮮血換來的,他們是我們的民族英雄。同時媽媽告訴我,我們要好好學習,只有我們的科技發達了,武器先進了,才不會受別的國家的欺負。

看完這部電影后,我心裡有很多感想。這部電影講述了抗美援朝戰爭中的一次經典戰役——長津湖戰役。故事的背景是在1950年,新中國剛剛成立的時候。當時,陸戰一師潛到長津湖西側,這裡有連綿起伏的萬重山。志願軍們清楚地知道,前方的美軍有數十萬人,擁有著世界上最先進的裝備——陸戰一師師部和部分工兵有3000人,湖東側,陸軍第七師31團有4000人,陸戰一師的一團和五團共8000人,並且還有第一航空聯隊的空中支援。但我方誌願軍,裝備不好,只能“硬打”。

長津湖這部影片,一部分是通過採訪當年作戰老兵的回憶還原出來的。志願軍當時沒有多少棉套,可能是老天爺也在作怪,夜晚最低的溫度竟低達零下40度,讓志願軍的戰鬥雪上加霜。

電影裡有句話我印象深刻:這場戰如果我們不打,就是我們的下一代打。正是先輩們的無畏奉獻,才讓我們有了美好的今天,我們更要好好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努力奮鬥,為中華復興而讀書!

看完《長津湖》的觀後感 篇20

影片完全是奔著“想去看個電影”以及“聽說還不錯去的“,沒想到會讓自己思考思考再思考,終於寫下來這篇觀後感,以此為紀。

我是個感性卻又能控制自己感性的人,也就是沒那麼容易哭的人,可是看到雷公為了不暴露我軍的位置,自己徒手把美軍的標識彈從地裡拔出來,然後獨自駕車帶著標識彈,路向前引誘故人離開時。他身上被炸,臉上都著火,鮮血直流可他依舊一股勁兒的開著車,帶著標識彈遠離著眾人,在他最後倒下時說著“疼,疼死我了!”“別讓我一個人留在這”原來他也是害怕疼痛、也是害怕孤獨的啊!說起他們我們只會想到“烈士”“英雄”殊不知這些稱呼多麼來之不易!

課本中學過的“抗美援朝”是一個歷史事件,是時間、是地點、是人物同時它也是文字,不如眼見的來的更令人震撼。

“這一仗,我們不打,就是我們的下一輩要打。”“我們把該打的仗都打了,我們的後代就不用打了。“他們不是不害怕,而是為了後代的和平盛世而變得無所畏懼。而我們何其有幸生在這個太平盛世。

1950年離現在說遠不遠,再想到我們的爺爺奶奶那輩們都已經出生時更是覺得好近啊。如果沒有他們的犧牲。我們現在又會是什麼樣呢!

影片的最後,凍到僵硬卻依舊保持著瞄準姿勢,等待號令的戰士們。更使我淚目了。

最後,看到了影評了這樣的話:《長津湖》電影結束後乾等了十幾分鐘沒有彩蛋。走出電影院,看到外面燈火闌珊,高樓聳立,熱鬧非凡,想來便是最好的彩蛋。

山河已無恙,光影致英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