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起風了》有感2篇

來源:才華庫 1.01W

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後,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需要寫一篇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但是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觀《起風了》有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觀《起風了》有感1

《起風了》是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的收筆之作。它講述了一個飛機師的夢想,一段令人動容的愛情,還有一場毀滅這一切的戰爭。

掘越二郎是第二次大戰中設計零件的真實人員。他在片中從小痴迷飛機設計而與義大利著名飛機設計師卡普羅尼建立一段跨越時空的友情。

卡普羅尼對二郎有深深的影響,對我也是一樣。他說:飛機不是戰爭的工具,也不是經商的手段,飛機可是一個美麗的夢想。是啊,飛機在白雲間“翱翔”,它承載著各種不可小瞧的夢想——一名飛機駕駛員的夢想、一群年輕人的夢想。飛機把夢想帶到他們想去的地方,讓這些夢生根發芽,長成參天大樹。如果不是他的一番話,我從未想過飛機這麼美,讓每個人都有機會觸碰夢想的形狀。

如果說飛機是造夢者,那麼戰爭就是殘忍的毀滅者,明明二郎研發出了年少夢中的飛機,可是戰爭卻讓所有飛機都一去不復返。而飛機上那麼多人的夢想、生活、家庭也一併破碎。這是多麼不甘的無奈。對於人民,他們只想好好生活,在一片和祥安樂中,而不是在每天都有戰機飛過,在冒著槍火中生活。戰爭中的人們怎會記得微笑的模樣?

戰爭是無情的儈子手,少一點戰爭,不要讓鮮血染紅綠葉,不要讓那麼多色彩繽紛的夢想被戰火摧毀。

觀《起風了》有感2

想你想到花兒飛,愛你愛到無所謂。

一萬一千公里以外,我對你的愛,變的稀薄,卻放不下來。

--------------《一萬一千公里》那英

20xx年7月20日,《起風了》在日本上映,因為白天要參加考試,所以訂了午夜場,當天晚上11點鐘開始放映。

電影院裡坐滿了人,有情侶,但是更多的是40歲左右的中年人,大部分都是獨自一人,而最讓我意外的是,這其中夾雜著些許形單影隻的老年觀眾。人越來越多,最後--滿席。

放映室裡漸漸地充滿了爆米花和可樂的味道,總覺得,這部電影,這樣的氣氛是不對的。非常不對。

螢幕亮了起來,清晨的陽光掠過農田,鏡頭定格在了熟睡的少年的臉上。這一瞬間,突然鼻子有點酸酸的。一種莫名的感傷湧了上來。平素我一直不喜歡宮崎吾朗還有他的作品,沒有什麼特殊的原因,莫名的',抗拒他。平日裡,除了一遍又一遍不斷翻看的《龍貓》《千與千尋》《哈爾的移動城堡》外,似乎沒有其他的東西可以讓我感受到。但就是這一瞬間,我好像跟這個日本的少年一起,乘坐著飛機,翱翔在天空,然後,被擊落,再然後,狠狠地,沉向宮崎駿的世界裡。一切都是那麼熟悉,那麼美好,那麼純潔。懷揣夢想的日本少年,彷彿就在我的眼前。

雖然沒讀過原著,但是故事情節卻讓人的心情怎樣都輕鬆不起來。也許是這個原因,電影放到一半的時候,大家終於變得安靜了。

宮崎駿說:這是一部打破傳統動畫方程式的作品。人們再也不會同主人公共感,而是完全成了看客。

不知道是不是我沒看懂,還是這次嘗試是失敗的,我竟然在二郎與喬瓦尼?卡普羅尼(喬瓦尼?巴蒂斯塔?卡普羅尼)第二次夢中相會的時候有點打瞌睡。如果不是一直豎起的耳朵在聽,恐怕我真的要搞不清楚事件發生的順序了。

所以,鈴木敏夫也曾擔心過這部片子是否有些忽略了年幼的觀眾。

好吧。脫離開戰爭、關東震災、O號戰機,最令我感動的是二郎與菜穗子的感情故事,當二郎得知菜穗子突然病倒時,即使是前往東京的特急電車上也要流淚工作(這一段我一下沒忍住),當菜穗子從富士見高原療養院偷跑東京與二郎相見(也沒忍住),還有即便是深夜工作加班,也要牽著手,哪怕是要抽根菸也不想放手的兩個人。每一幕都讓走出影院的我還被深深地感動著。不時的讓我想起那英的那首《一萬一千公里》。

路一走就累 雨一碰就碎 只有你依然完美

----------《一萬一千公里》那英

另外,地震時的地鳴,以及飛機發動機啟動的聲音都是採用了人聲再現,這一點也是與現代音聲方式所不同的。每當耳邊響起這種突發的,荒誕的,令人恐懼的聲音,再加上當時沉重的時代背景-關東大震災,世界恐慌,貧困與結核病,接連不斷的戰爭。

「生きねば。」不斷地在心中響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