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肖申克的救贖》有感(精選15篇)

來源:才華庫 1.32W

當品味完一部影視作品後,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寫一份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快來參考觀後感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觀《肖申克的救贖》有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觀《肖申克的救贖》有感(精選15篇)

觀《肖申克的救贖》有感1

影片主要是圍繞著“自由,友誼,希望”。主人公ANDY有著顆非常堅強的心,更有著堅毅的信念和永恆不變的對自由的嚮往追求,無論是獄中的惡劣的生活環境,孤獨寂寞的精神折磨,時間的消磨都未曾讓他放棄過追求自由的信念,片中典獄長曾對他說:“把你的信念交給聖經,把你的賤命交給我”而安迪一直堅信救贖之法就在其中,他把信念交給了非形式化的聖經而是其表現的一種精神上給予萬物的救贖,就是靠一把別人眼裡要鑿600年的錘子,鑿通了整堵牆面,挖出了一條隧道通向自由。但是他並沒有急於逃離,相信機會有很多,但是他留了下來是為了給整個鯊堡的每個人帶來一點精神上的東西,那就是希望,通過幫助別人通過考試,圖書館,等等無不看出他所做的努力。

或許你可以禁錮我的軀體,但你不可能給我的靈魂套上枷鎖,它嚮往自由,懷揣這夢想是你永遠無法毀滅的。

其實影片不在於他的佈局越獄有多精密,他有多智慧,而是這些表層之後的東西一個人為了自由的活著,為了給人帶來希望所能迸發出來的勇氣和忍耐。

對於一個人來說,實際空間上的大小並非所謂自由的定義,真正的自由在你的心裡,在於你敢去想敢有夢,有了希望就有你生存的空間,所以對於安迪來說心靈的自由讓他無論身處何地都有追求的動力。而像老布,即使出了獄,但是長時間的囚禁讓他徹底的絕望——那是用了一個人大半輩子的時間換來的絕望,一切服從制度不再敢想,甚至不再有自己的想法沒有了夢想沒有了追求沒有了希望,這樣的人即使已不禁錮住你的身軀,也已經沒有了靈魂,所以他的心難以得到真正的救贖。

所以感悟就是雖然我們一無所有,對未來的不確定有著莫名的恐懼,但即使這樣我們都未曾絕望,未曾沮喪,因為我們有夢想,因為每個清晨醒來我們都會懷著憧憬去面對接下來的生活,一切皆於金錢……無關,所以在任何情況下不能犯罪,不能放棄,不能沒有希望。

觀《肖申克的救贖》有感2

能夠擁有知識,哪怕是最困難的處境,也能夠通往成功。——題記

眾所周知,《肖申克的救贖》這部美國大片是經典。於是,我帶著好奇心進入影片之中。

一開始,安迪被指控作為殺妻的銀行家,而進入了肖申克監獄判了無期徒刑。但是作為一位有才華的銀行家,怎麼能夠屈身於此呢?於是乎,因為他的才華,然後幫助了一位又一位監獄裡的監獄官,最後做到了能夠幫助監獄長做內賬。但在之前,他託瑞德給他帶一把鶴嘴鋤,當然,如果想用這個小小小的鶴嘴鋤挖穿十幾米厚的監獄牆,完全是不可靠的。而在平常,他也經常在操場上到處走,彷彿一個自由人。後來,他託瑞德搞到一張大的海報,貼在了牆上。最後,在二十年內,他逃獄了。

許多人感到不可思議,當然我也不例外。

平時夜晚,他就用鶴嘴鋤在牆上鑿字,偶然間發現有塊地方很脆皮,他就夜晚每天挖,並且那張海報就是用來掩飾的。而平時在操場隨便走動,就是為了把牆上挖出的碎石,通過褲腳散落在地上。最終,他依靠知識得到了廣泛的人際關係與金錢。最終成為了自由人。

正如影片中的安迪,若是擁有了知識,那麼就可以擁有巨大的“財富”,我們更加應該好好學習,為以後鋪墊更好的道路。

觀《肖申克的救贖》有感3

小有成就的青年銀行家安迪因涉嫌殺害妻子及她的情人而鋃鐺入獄。在這座名為肖申克的監獄內,希望似乎虛無縹緲,終身監禁的懲罰無疑註定了安迪接下來灰暗絕望的人生。可有些鳥只屬於天空,安迪也是如此。

安迪用一把小鋤頭用了二十年挖了別人說需要六百年的時間的通道,逃出了肖申克,飛回屬於自己的天空。

肖申克里所有的人都習慣了這監獄裡的體制化,習慣了不期待不寄託任何希望,瑞德是如此,布魯斯也是如此。當安迪對瑞德說自己要在墨西哥的海灣租一間房子自己建一艘小船在那過一生。瑞德卻對他說我勸你不要想,墨西哥在那而你在這,你在這裡,這只是你的夢想而已。

他們被這堵高牆所困著,困著的不止只是他的肉體,還有他們的靈魂。瑞德不帶有希望地活著,因為帶有希望讓他覺得好累。安迪說過:“不要忘了這個世界上還有可以穿透一切高牆的東西,它就在我們內心深處,他們無法達到,也觸碰不到,那就是希望。”

其實希望是一個好東西,它隱藏在你的內心深處,別人看不到也觸及不到的地方。你能默默地守護它,希望的那道光是屬於你的,只屬於你的,希望會不會實現在於你不在與別人。

鳥只要想飛,天空永遠屬於它。夢想、生活、愛好……一切所有喜愛的都是我們的希望。為希望,我們付出太多。可是現實總是那麼殘酷,希望的光可能根本就照不進生活裡,有人選擇放棄隨波逐流聽從命運,有人選擇對抗命運聽從內心。前者過得並不快樂但很輕鬆,後者快樂但很累。我們都能擁有選擇的權利,你要怎樣活著完全是取決於你,你要飛向天空還是待在籠裡都是你的決定!

“你知道的,有些鳥兒是註定不被關在牢籠裡的,它們的每一片羽毛都閃耀著自由的光輝。”

但願你能與你的希望,一同飛向屬於你的那片天空……

觀《肖申克的救贖》有感4

《肖申克的救贖》是一部經典之作,不知道你有沒有看過。雖然我只看過電影。但是卻依舊很受感觸。

“要麼忙著活,要麼忙著死。”這句話觸動我許久。是啊,人生不就是這麼殘忍嘛。人生就是生與死的決擇。也許這句話只是想讓我們堅定活著吧。

我不知道如果自己在電影中的情況下,是否有信心活下來。可生活也不是小說或電影,也還好不是。但是我們有時,也會有置身其中的感覺。生活不易,我們總會遇到,那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從作品上講,主要想要表達的是希望,作品中形容希望是美好的,也是人間至善的,而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

而在現實中,希望,真的是一種很好的東西。放在現實裡,我們要有把現狀變得更好的希望,不是嗎?如果不去往自己想要的地方走,又怎麼能到達目的地呢?如果我們連相信到達的勇氣都沒有,又怎麼能夠前行呢?

所以我相信,只要我們帶著希望活下去,總會變好的。

觀《肖申克的救贖》有感5

"這些牆很有趣,剛入獄的時候,你痛恨周圍的高牆;慢慢地,你習慣了生活在其中;最終你會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這就叫體制化。"

整部電影將我們帶到1947年肖申克監獄,以名叫Red的囚犯用他的視角向我們敘述了一個殺害妻子的銀行家被判入獄的故事,是一個充滿自由,希望,救贖的故事。而在我眼中,我看到的不僅僅是困境中關於自由的鬥爭、永不熄滅的希望,壓抑下的友誼以及善惡的歸宿。"體制化"這三個字,就是這部電影帶給我的思考。

面對無法逾越的高牆,是選擇反抗,還是選擇適應。我想這不僅僅是監獄中的犯人面對的問題,也是現實生活中每個人所面對的問題。肖生克監獄,它不僅代表一座監獄,它反映了我們的現實生活。在這座監獄裡,有著對聖經倒背如流,口中宣傳著拯救之道,實際上卻濫用職權,為了利益不擇手段的典獄長諾頓,以及他的打手們,海利以及其他警官,他們凶狠殘暴,不把囚犯生命放在眼裡。他們就是肖申克監獄的統治者。而統治者的工具就是博格斯三姐妹,他們威脅著其他囚犯。剩下的就是大多數逆來順受的囚犯們,也有為數不多像Red這樣,監獄中的強者,他已經摸透了規則所在。睿智老練,在肖生克監獄中混的如魚得水的人。最後就是主人公安迪,他是聖者,因為他不僅完成了自我的救贖,還救贖了監獄中的其他囚犯。這些個體不正是對應了我們現實生活中,廣大的市民,惡霸,當道者等等?我想這也是為什麼這部電影叫做《肖生克的救贖》而不是《安迪的救贖》的原因。

什麼是體制化?一開始你抵抗它,然後你接受它,慢慢習慣他,最後你離不開它。它可以是肖生克監獄的高牆,亦可以是我們生活中的各種體制。最後不僅是行為被體制化,你的思維方式也會被體制化。

每個人心中都有美好的事物存在,也有陰暗的一面。監獄是約束了犯人的行為,但約束不了他們的心。但他們為什麼不抵抗,不僅僅是體制的力量。其實他們內心也有一座肖生克監獄,約束著他們的思想與情感。所以當老布和Red出獄後才會如此惶恐不安,RED甚至連上廁所都要經過別人同意。反觀現實中的我們,其實我們每個人也生活在"肖生克監獄"。教育制度,社會保障,婚姻制度,政治體制,這些制度都在無形中束縛每一個人,誰都要面臨工作壓力和生存壓力,也有少數人例外,但也僅僅是少數。

隨著我們年齡成長,每個人對應試體制化的感受日益加深。考好大學,上好大學的觀念從小就植根每個人心中。在這個體制下,有些人只是盲目的學著,每天都是同樣的內容,上課,下課,學習,吃飯……形同機器人,有些人有目標,卻沒法實現。

記得高二初,我曾經問過一個朋友關於他的方向,他說他想當體育生。我絲毫不覺得驚訝,以他的毅力和身體素質,體育專業的確很適合他。但是他沒有,因為他的家人沒有同意他這麼做,認為和其他人一樣做普通考生,考個大學就好。我一直覺得挺可惜。"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在這樣的環境中,他不過是許許多多人的一個縮影而已,我見過太多。

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不過是理想罷了,有多少人能夠將自己喜歡做的事變成走出社會後的職業?並不是他們缺什麼,而是在應試教育下,那些很美好很單純的夢想都被磨滅的一乾二淨。我還記得我剛開始打球那份純真,那是每個熱愛籃球的人都共有的東西。那種夢想很美好,就像安迪說的這個世界上有一些東西,高牆無法阻擋,惡人無法觸碰到的,內心深處的東西。而現在的我們,是否已經被時間磨平了稜角,沖淡了曾經的激情,曾經的夢想早就被丟棄到某個角落,是否自甘這樣的平庸?我們都平凡,但平凡不等同平庸,是什麼導致了這樣的結果?

另一方面,為什麼人們越來越不願意將最真實的自己展現出來,為什麼與人交往各自心懷鬼胎,而不是真誠相待。那是因為我們將自我封鎖了,將內心深處最美好的東西鎖在了"監獄"中,才能在這個體制的社會中自保。那是無形的枷鎖,我們何嘗不想衝破枷鎖,實現自己的夢想。找回最初那份感情,最真實的自己?

整部影片中Red和安迪的友誼就是最大的閃光點,那份情誼不是監獄能夠困住的。不論何處,即使是最黑暗的監獄中也會發光,他將原本沒有關係的兩個人聯絡在一起,最終成為一生的摯友,那就是友情。二十年的監獄生活中,他們互相幫助,以心交心,影片最後一幕他們兩在太平洋一個小島見面。兩個舊知己相擁,那是電影中最溫暖的一幕。那一刻安迪和Red才是真正完成了各自的救贖,擁抱自由。

安迪在一開始入獄時是不愛與任何人交往的,也許是他內心認為自己是無罪的,他不願意與這些監獄中犯下滔天大罪的犯人交往。RED剛剛接觸安迪曾跟他說過一句話:"肖生克監獄中的犯人都是無罪的,除了我"。在我的理解中,這句話說的是,也許每個人因各種原因入獄,他們違反了法律,他們有罪,但在人性上他們無罪。隨著安迪與RED交往,他也發現安迪這群人並不是窮凶惡極的犯人,他們人性深處也是有好的一面,甚至比那道貌岸然的典獄長和警官更加可愛。這才是他為什麼要苦盡心思寫信,為監獄求得援款,建立圖書館。因為每個人內心都有美好的一面,都有被救贖的機會。只不過在法律的體制下,他們認為有罪的人,人格也不完整,而且為大眾所接受,這就是體制對人性的誤解。在這樣體制下,所有人都會有這樣的慣性思維。難道一個人做錯了事他就一定是惡人?或者說一個人做好事他就是好人?好壞、善惡原本難分,我們都被表面現象又或者說在體制影響下的思維所禁錮。在我看來RED即使身為一名囚犯卻也比那典獄長要好得多。

我們都需要救贖,找回最初的自己,還有那些被埋葬的夢想和希望。這就是為什麼《肖生克的救贖》這部經典的電影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被人遺忘,因為它反映的就是現實。

觀《肖申克的救贖》有感6

自由——人類生活永恆的主題。動物園裡的動物渴望自由,籠子裡的小鳥渴望自由,監獄裡的犯人渴望自由……總之,人們用話語肯定自由,用行動證明自由,用電影感受自由,例如《肖申克的救贖》。這是美國1994年蒂姆·羅賓斯拍的一代紅片。導演是弗蘭克·德拉邦特。

本片講述了大銀行家安迪被誣陷殺害了他的妻子及其情夫,從而進了監獄,他在這個名叫“肖申克”的監獄裡經歷及他越獄後的生活,從而表達了自由對人生的重要性。安迪初入獄後,很快和瑞德成為了好朋友。瑞德已經在牢裡呆了20年,他是監獄裡的重要人物。他能搞到任何他們想要的東西。安迪向他買了一個小石錘和一張海報。他用那個小石錘挖地道,並用海報封住洞口,二十年來沒有人發現它。雖然,他很快有了新朋友。但是和他作對的人還是會有的,他們經常把他打得半死半活,在醫務室裡呆上好幾個月。以後,他藉機幫典獄長,從而得到了保護。他漸漸的在監獄裡有了地位。幾年後,來了一個叫湯米的年輕人,他知道安迪的案子的實情,卻被典獄長無情地殺害了,只為了安迪繼續幫他,而剝奪了他獲得自由的權利。後來,安迪逃走了,逃出去的晚上,安迪站在雨中大笑,開心地笑,酣暢淋漓地笑。後來,瑞德被假釋,兩個好朋友在海灘上快樂地度過餘生。

小鳥希望在更藍的天空中飛翔。人的一生不能沒有自由和希望。沒有希望的人生太悲慘,只要懷抱著希望追求自由,人生便是有意義的。安迪會和朋友一起喝酒,聽音樂重溫一下自由的感覺。那種自由的感覺可以使我們感受到人生的快樂。這部片子最令人震撼之處在於安迪對自由的強烈渴望和堅持,20年的牢獄之苦,讓他的頭髮變白了。可高大的石牆卻關不住他那顆嚮往自由的心。人性的黑暗和歲月的打磨仍舊擋不住他追求自由的衝動。長期呆在監獄裡的人會體制化,剛開始討厭它,然後習慣它,到最後就離不開它了。剛出監獄的人需要更多的社會的關愛來幫助他們生存。安迪越獄後,在瑞德收到安迪的信後,他說:“有的鳥畢竟是關不住的,它們的羽翼太光輝了,當它們飛走,你會由衷慶祝它獲得自由。”高大的石牆關不住安迪,因為他懷抱希望,希望有天能離開這個地方,去他想去的地方。最讓我有感觸的是安迪逃出來後在雨中大笑的場景。重獲自由的快樂是無與倫比的。在人的一生中,自由是不可或缺的。

嚮往自由的花在我們心有萌發,追求自由的路指向更美好的未來。我們在這條光明大道上大步向前……

觀《肖申克的救贖》有感7

這部電影,我看了10遍。

上高中的時候,老師在教室裡放過一遍;

上大學的時候,老師在教室裡放過一遍。

但是這兩遍對我來說,對我的影響只有一點,讓我記得了有一部經典的影片叫:肖申克的救贖。

其餘的內容一點印象都沒有。畢業了四五年之間又連續看了幾遍,才慢慢感受到這部影片的魅力。

這部影片,網上和身邊的人都說是經典,我嘴上從眾的說是一個好影片,我的內心缺不認可。因為我和這部影片沒有產生共情。

直到我經歷的多了,我才看懂這部影片。

通過前後的對比,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很多大坑,即使別人提醒你,你也會掉進去。因為你雖然嘴上說明白了,其實內心不一定真的明白。

我也在想為什麼,我對這部影片沒有產生共情呢?我個人認為是我之前的經歷太少。

對我來說,要想產生共情,只能是這樣類似的事曾經發生在我的身上。

發生在我身上之後,我看了影片才會勾起我以前的經歷,讓我對於影片有了深的理解。

影片打動我的的四點:

1、瑞德說的:在這裡被體制化

2、圖書管理員出獄之後上吊死亡

3、安迪在監獄播放的一曲歌曲

4、安迪數十年如一日的挖洞最後逃亡成功

在我心中肖申克的監獄就是我們一如既往的.生活。對於一些人來說,比如圖書管理員,他已經習慣這樣平淡的人生,如果把他放到一個不一樣生活中,他會極度的不適應,如果他沒法去適應這樣的生活,他就會走向極端。

一如既往的生活,會把我們訓練成越來越符合這樣生活的樣子,就是被體制化。

而作為一個積極向上的人,就要小心這樣的生活。為什麼會出現上一段時間班想要跳槽,就是想要躲開被體制化。然而我們每到一個地方生活一段時間就會又會被體制化。

因此對我們來說,到了你認為舒適的地方被體制化也沒關係。

我們需要避免的是在不舒適的地方要注意不要被體制化,而是以不舒適為動力,脫離這個地方。

當然在很多時候會很難,如何做到呢,就是最後讓安迪逃離的東西:希望。

有了內心的追求,內心就會有了追求。就會真正的避免不舒適的體制化。

這就是我對影片的一點點理解吧。

觀《肖申克的救贖》有感8

想到安迪,一個異類,格格不入。

最後有漸漸適應這裡的生活,卻從來不會給予生活一種同化的機會。

堅持自己的信仰,堅持自己的方向。不會像體制妥協,不會像現有的生活妥協,耐心下的堅持,帶來的是對於現狀的改變。

二十年的鑿洞,最後的擊打。

幾百碼的爬行,沒有什麼能夠阻擋他對於自由的渴望。

暴雨下的洗刷,是對於二十年光陰的回答。

去到了自己一直想要去的地方,過上一種安寧的生活。

埋葬了自己的回憶,只是去開始了新的生活。

沒有多少人能夠做到,所以沒有多少人能夠擁有這樣的生活。

堅信自己,救贖給予別人,給予自己。

不能夠去說二十年光陰帶來的沒有什麼,至少對於自己歲月的妥協,至少對於自己人生正常的交代。

更好的認識到了自己,堅定了決心。或多或少的改變了一些人,二十年,他有好好地度過。

觀《肖申克的救贖》有感9

在西方文學和影視作品中,監獄似乎是一個比較常見的題材,而這個題材在我國卻並不多見。這一題材催生了大量名作,《肖申克的救贖》即其中之一。

與《基督山伯爵》中的大副埃德蒙一樣,銀行家安迪.杜佛蘭也遭人陷害。只是前者被關進伊夫堡,後者則是臭名昭著的鯊堡監獄。漫長的歲月裡,從精神和對外界的聯絡上看,安迪已經死了,就連他肉體的消亡也只是又一個時間問題。

時間是最狠的東西。若是自由之身, 十九年可以徹底改變一個人,或至少讓此人活得不凡。可安迪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幫獄警檢視稅款,幫獄友考取文憑,雖然也幫管理層逃稅、洗黑錢,卻讓自己生動地活在監獄裡。可見,一技之長在任何地方都是受用的。

方生方死,死生並非絕對。

在史蒂芬金的描寫中,安迪還是一個很能見縫插針,抓住機遇的人。正如他銀行家的本質。他能趁著獄警上廁所,播放流行音樂,能夠每天寫信申請圖書館經費,又能適當展示才能,讓自己得到“重用”我認為,這些表面現象所顯示的,正是安迪與其他罪犯的不同前(當然,他本無罪後),他始終懷有對自由生活的嚮往,正是這一對自由的嚮往,讓他不放過監獄裡一點自由的氣息,讓他在平時的精神裡輸入了生命的活力。

他時懷善心,助獄友考取文憑;他無比堅強,面對監獄中的不公和暴力奮起反抗;他善於籠絡人心……

可是,以上一切的一切只是一種表象,一層偽裝。他為了讓自己真正的活著,付出了十九年的每一夜,用一把小小的石垂,挖穿了監獄的牆壁。我認為,世人應該珍視黑暗,敬畏黑暗。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曾經在《鏡子》一文中寫到:“如果沒有社會的黑暗,人類社會的經濟和文化就會走向衰亡,因為無事可寫。”

不論是黑暗這一自然現象還是現實社會中的困難與磨折。沒有經歷黑暗,就不會嚮往光明;沒有經歷瀕死的絕境,就不會把生命看得無上珍貴。方生方死的境界,只有在生死之間徘徊,或是參透了生死的人才能達到。

安迪在獄中幾經磨折,令我最為震動的就是他爬出圓洞,藉著天空中的閃電砸開管道的一幕。黑夜給他提供了掩護,深夜中的霹靂又給了他一雙眼,讓他看見前方的通途。方生方死,方死方生,盡在一念之間。

當瑞德依照他的指引,在海島上與他相擁時,數十年,滄海桑田。

歷經了死亡威脅,相信安迪會更珍惜海島上的生活。當他拾起海灘上的沙礫,不知他是否會想起抖落在平面上的石塊。正如我們沐浴在晨光裡,也一定會想起曾經在黑暗裡上下求索。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心靈韌毅之錘鍊莫過於此。

觀《肖申克的救贖》有感10

“儒怯囚禁人的靈魂,希望可以令你感受自由。強者自救,聖者渡人。”這莫不是《肖申克的救贖》這部影片最真實的寫照?

《肖申克的救贖》是由斯蒂芬·金的小說進行改編,經弗蘭克·達拉邦特導演的一部好萊塢大片,於1995年公映。而在當年,這部經典影片因為種種原因輸給了《阿甘正傳》,未能獲得奧斯卡金像獎。

這部影片主要講述了主人公安迪因一起冤案而進了肖申克監獄,而後他結識了他一生中的摯友——瑞德,並在瑞德的幫助下逃離了肖申克監獄。

《肖申克的救贖》中緊湊而刺激的情節無疑是受人們喜愛的原因之一,而我認為,更重要的一點是這部影片是對當時社會和法律的一中理性的批判和嘲諷。

《肖申克的救贖》是一部文藝片眾所周知,毫不誇張的說,它也稱得上是一部懸疑片。從電影一開始,導演就在暗地裡,時時處處為他的人物佈陣擺局起來。剛開始那一副海華絲的海報正是一處十分絕妙的伏筆。當你剛開始看這個影片時,或許你會認為那僅是一個華麗的裝飾而已,不過能為安迪在獄中的生活打來一些慰藉。而那正是幫主安迪成功逃出肖申克的一件重要的東西,也一直激勵著安迪那追求自由的心。

這部電影忠中許多令人感動的瞬間,當他穿過地道後在地下水道中迎著暴雨緩緩地前進,我在他的臉上看到了對生命的希望以及對自由的渴望,我不禁會想起了他二十年追求自由和忍氣吞聲。而電影的結尾又給人們一種身心愉悅的感覺,監獄裡又何嘗不會有這時間最真摯的友誼呢?當兩個老朋友重相聚首,他們暢快的笑聲更是充滿了天地之間,充滿人們內心的無限希冀。

《肖申克的救贖》是一部充滿了希望、自由與友誼的經典影片,它值得你去細細品味。

觀《肖申克的救贖》有感11

人來到世界的目的是什麼?看了電影《肖申克的救贖》,我似乎找到了答案:人來世上的目的就是要讓你周圍的人因為你的存在而有所改變。

主人公安迪入獄前是一個銀行家,他因妻子與情夫被殺而被指控為殺人犯,判處終身監禁後被送往肖申克監獄。肖申克監獄是一個關押重刑犯的監獄,很多人進來之後一呆就是一輩子,所以,這裡的人們,根本不知道字典裡還有“希望”兩個字,很多人已經“被體制化”,即使被有幸釋放了出去,也會因為在監獄的時間太長而不再適應獄外的生活而選擇自殺。

但安迪的到來,在一點點改變著這些。他似乎不是一個囚犯,而是一個救贖者,在盡力挽救那些人的靈魂:他利用自己的特長為監獄長做事,只為了給囚犯們換回幾瓶啤酒喝,讓他們像個男人,享受享受自由的感覺;他從每週寫一封信到每週兩封信往外投遞,就是為了贏得些贊助建一個監獄圖書館,改變犯人們的閱讀情況;他教初入獄的、年齡最小的、人最聰明的湯米認字,幫助湯米考試,鼓勵他要有信心堅持下去;他利用監獄廣播播放《費加羅的婚禮》震撼犯人們的心靈,即使面臨著懲罰的威脅;他用20年的時間和一把小斧頭鑿透監獄厚厚的牆壁,打開了一條通往自由的路;在逃出監獄之前,他給瑞德的一番話,讓出獄後的瑞德沒有選擇自殺……

這樣的安迪,是囚犯嗎?不,他不是囚犯,而是上帝派來的救贖者,他來這裡就是要救贖這些要被關押一輩子的人們。給他們帶來希望,他給他們帶來靈魂的震撼,讓他們知道,在監獄裡,還可以過這樣一種生活,還可以這樣生活。

看到這裡,不由得聯想到我們的現實。多次在講座時我都會就“職業幸福感”做一小調查,但調查的結果並不如意,感受到職業幸福的人寥寥無幾,看得出,大多數教師僅僅為了“稻粱謀”才從事著這個工作,而不僅僅是因為喜歡和熱愛。有一個學校,120名教師中,只有8位是男教師,其中還有4位是領導。

為什麼那麼多男教師選擇了逃離?真的是教師這一工作沒有意義不能創造價值嗎?看看電影,身處監獄中的安迪為了救贖監獄中的人們,還在盡最大努力做著什麼,還在盡力用自身的能力影響著別人改變著別人,那麼,我們這些做教師的,是否真的要自問自己一點什麼了?

我們就來問問自己吧:教師這一職業真的不能給自己帶來幸福嗎?先看看我們的工作物件,我們工作的物件是一群純真無邪、對生活充滿美好希望的孩子;再看看我們的工作內容,我們是要帶著這群純真無邪的孩子走向美好的未來。在和他們相遇的這段日子裡,他們要走什麼樣的路,看什麼樣的風景,在這條路上有什麼樣的感受和體會,都取決於教師。想想,比起那些囚犯來說,這群孩子該多麼可愛,看著他們一天天地成長,看著他們從懵懂無知到最終成為一個睿智聰慧的少年,甚至,有時候我們呢還能聽到他們成長的拔節聲,這樣的體驗,我們怎麼會沒有快樂感和成就感?

很多時候,有無成就感取決於我們的內心。肖申克的救贖,救贖的是靈魂,再次審視自己的工作,我一直想說:如果我們每一位教師都有了安迪的精神,我們都能很好地珍惜工作中的每一天,珍惜和孩子們相處的每一天,讓孩子們因為遇到你,而有一個健康幸福的童年,那麼,我們的內心,該是如何的富足?

做一個救贖者,做一個自救者,讓這個世界因為你的到來而有所不同,讓你周圍的人因為你的存在而有不一樣的感受。肖申克的救贖,救贖的是靈魂……

觀《肖申克的救贖》有感12

今天是週末,兒子在準備期末考試複習,我一個人安安靜靜地又觀看了一遍《肖申克的救贖》,每看一次,自己就被感動一次,等兒子考完試,我要帶他好好看一次。

《肖申克的救贖》共獲1994年第67屆奧斯卡: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音樂,最佳攝影,最佳改編劇本在內的共九項奧斯卡提名,然而一無所獲。而《阿甘正傳》卻囊括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導演、最佳劇本改編、最佳剪輯、最佳視覺效果六項大獎。但比較這兩部電影,我深深感覺到,《肖申克的救贖》是無冕之王,她要告訴我們的兩樣東西——希望和救贖,遠比《阿甘正傳》更深刻、更感動。

銀行家安迪被當作殺害妻子與情夫的凶手送上法庭,法官的誤判將安迪一下子從人生的巔峰推向了世間地獄。他被判無期徒刑,送進了固若金湯的肖申克監獄。

他睹了獄中腐敗,自知難以討回清白,只有越獄才是生路。於是他開始暗中實施自己的計劃,他結識了專在獄中從事黑市交易的罪犯瑞德,並從瑞德那裡弄來越獄工具——一把小鐵錘。他在金融方面的專業知識又使他成為眾獄警的得力幫手,甚至成為了典獄長的私人財務助理,如此的待遇讓安迪的越獄計劃有了實現的可能。

一個年輕的竊賊告訴安迪他真正凶手時,安迪希望典獄長能夠幫他沉冤昭雪。誰知典獄長因為安迪知悉他貪汙、受賄的內幕而決意不讓安迪重返人間,竟殺害了那個年輕竊賊,並再次將安迪關入黑牢。

忍無可忍的安迪終於在一個雷電交加的夜晚,19年後終於越獄成功,重獲自由。

肖申克事實上就存在於我們現實的生活中,其實救贖就在你我心中。現實中的每一個人,都在自覺不自覺的扮演著肖申克中囚徒或者獄方的角色。我們中的大部分人,都將淪為老布那樣的命運,逐漸地被體制化直到嚴重地依賴體制,終其一生不曾越規逾矩。任何一種組織、制度、社會都可以視肖申克為縮影。比如,我們的大學,某種程度上就是一個肖申克城堡,()當我們離開這座城堡時,我們中的絕大多數是註定要被體制化的,即使進入社會,體制對人的侵蝕也一刻沒有停止過,社會歷史就是在體制化和反抗體制化的迴圈中不斷前進的,然而救贖卻完全在於我們自己的選擇,正如安迪的選擇一樣,再強大的體制也永遠無法剝奪我們選擇救贖的權利,因為,救贖就存在於我們的心中,那是任何強權也無法到達的地方。to being,or not to being,選擇救贖還是選擇絕望,選擇英雄還是選擇大眾,選擇上帝還是選擇撒旦,這一切都在你我心中。

觀《肖申克的救贖》有感13

作為敘事藝術的故事電影中,出現故事或被輕描淡寫,或被疏離、被傾覆的現象。一些導演害怕過分地注重敘事會削平人物形象,影響主題思想的傳達,降低作品的藝術品位,損害電影本身。其實應該正確評價這種新的電影觀念及其那些曾一度使我們無所適從的探索性電影作品。一方面,重造型、重表現、輕敘事的這些探索電影使電影呈現出了一派新的面貌,使電影藝術充滿了生機和活力。但另一方面,由於故事的缺失,由於表現手法上的過於新穎,造成了這些電影和廣大觀眾欣賞習慣之間的隔閡。我並不否認這些電影所作出的藝術貢獻,要振興民族電影,進行探索實驗也是必要的。

一個好故事,不僅體現在有新奇怪,而且體現在找到一條迴歸主流文化之路,那就是一個好故事。我覺得很多故事都能找到主流文化。我個人的理解,世界上所有的偶然性當中,都體現著必然性,都能夠找到一些價值共性,關鍵在於我們願不願意去解讀,因為我覺得有時候在中國理解娛樂性,會把它,自己把它等同於就是新、奇、怪,就是低俗,其實我始終我認為,好萊塢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最好的娛樂工廠,但是好萊塢所有的主流電影,在表現這種新奇怪,表現這種娛樂性釋放的時候,最終一定會找到一條迴歸之路,找不到這條迴歸之路都是獨立製作那種電影,就是小電影,但是主流的電影一定會找到一條迴歸之路,所以我覺得從這個意義上來講不乏新奇怪,怕的就是你只有新奇怪找不到把新奇怪帶回來的一個道路,我們覺得這是故事當中應該要解決的一個問題。

皮克斯動畫片的最大特色是對白較少,畫面感人,當然...這是他們的目的,因為動畫片娛樂感要讓儘可能多的觀眾感同身受,所以表情、動作甚至音樂,都比語言重要。

“無論技術發達到3D、4D,抑或8D、10D.....,故事始終是決定一部動畫片是否啟動的關鍵”。

觀《肖申克的救贖》有感14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是由美國作家斯蒂芬金的小說改編而來,這部作品英文版一經推出就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的冠軍之位,可見其影響之大,同樣的,這部電影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都說這是男人必看的一部電影,但單純從性別區分就會讓電影變得很狹隘。這部電影通篇充滿了令人難以置信的溫馨基調,《肖申克的救贖》的副標題為“春天的希望”,這一主題也在電影中很好的表達出來。

故事講述了一位年輕有為的銀行家安迪被懷疑殺害了自己的妻子及其情人而進了肖申克監獄—一個弱肉強食,強權統治的黑獄。終身監禁的註定了安迪灰暗絕望的人生,但是,安迪並沒有放棄希望:接近頗有聲望的瑞德,讓他幫自己搞來小錘子;精通稅務的他幫監獄長逃稅,,擴充套件圖書館等等。

後來在一名叫湯米的偷竊犯口中知道了真凶,去找監獄長卻被拒絕,導致湯米被殺害,這時他知道了只有越獄才能救自己。在一個風雨交加的晚上,安迪帶上監獄長的賬簿成功逃脫肖申克。聯邦警署根據安迪的賬簿粉碎了監獄長的勢力。

影片的最後,安迪在德州邊境的小鎮與好朋友瑞德相聚。鏡頭從空中升起,鳥瞰遠拍,他們的旁邊就是廣袤的太平洋,藍色的大海是多麼明亮,多麼的深沉,多麼的美麗!

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上帝,如果你自己都放棄你自己了,還有誰會救你?每個人都在忙,有的忙著生,有的忙著死,忙著柴米油鹽的你,停下來想一秒,你的大腦是不是已經被體制化了?你的上帝在哪裡?

觀《肖申克的救贖》有感15

今天,老師讓我們看了一部美國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使我明白了許多受益匪淺的道理。

下面由我來講講吧!

在肖申克里,獄警們就想判你一個終身監禁。隨便打死人、貪汙受賄的現象每時每刻都可能發生。可以這樣說:肖申克就是“地獄”。當你進入了一個地方,目睹了那裡的罪惡,你是否還有勇氣逃呢?我想許多人都會放棄,但主人公並沒有放棄,而是勇敢的去面對。並想盡一切辦法解決它。

這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並不是每一個堅持的人都能成功,但每一個成功的人都堅持過。就像安迪,他成功了!他始終相信自己能活著出去,他用小槌在厚厚的石牆中打開了通道,他爬過了狹長而骯髒的下水道。當大雨沖刷他身上的汙穢,剩下的便是一個解脫、自由的人。他十分聰明,在打雷的同時,來敲下水道,使人不覺得有動靜。這種智慧也是值得我們大家學習的。

也許我們並沒有經歷過,但我們一定品嚐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