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孔雀舞觀後感

來源:才華庫 1.87W

傣族民間舞蹈風格濃郁,特點突出,優美、靈活、樸實、矯健,感情內在含蓄,舞姿富於雕塑性,下面是傣族孔雀舞觀後感,歡迎閱讀。

傣族孔雀舞觀後感

每當人們一提起中國西南部的西雙版納,總難免使人聯想到掩映在翠竹中,並被溪流環繞著的傣族村寨、涼爽宜人的傣家竹樓、充滿聖潔光環的小乘佛教的各式佛塔,以及雕塑精美的寺廟(俗稱緬寺)和飛跨江河的懸吊竹橋。以紅、黃、銀白三色為主的色塊搭配,以及以竹木翠綠重疊結構而成的世界,不僅能使人深深折服於傣族人民的聰明智慧和美學追求。的確,西雙版納被公認為是雲南這個植物王國“王冠上的綠寶石”,名副其實。在這一望無際的原始森林裡,不僅生息繁殖著野象、犀牛、金絲猴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同時還棲息著大量的犀鳥、孔雀等珍禽異獸。因此,西雙版納又被人們譽為“動物王國”和“孔雀之鄉”。

一、舞蹈中的孔雀舞

舞蹈,傣語稱為“凡”,主要有凡喃諾、凡光罕、凡光、凡正、哈凡諸種。凡喃諾,直譯為孔雀公主舞,以模仿禽類動作為主要特徵。而孔雀舞風格輕盈靈秀,情感表達細膩,舞姿婀娜優美,是傣族人民智慧的結晶,有較高的審美價值。楠木諾娜的舞就是最早的孔雀舞。民間孔雀舞的表演形式比較簡單,一般只由一人或兩三人跳,舞者居中表演,眾人在四面觀看,無論是草坪上,院子裡,大路邊,田間地頭均可表演。傳統的孔雀舞,過去都由男子頭戴金盔、假面,身穿有支撐架子外罩孔雀羽翼的表演裝束,在象腳鼓、鑼、鑔等樂器伴奏下進行舞蹈。舞蹈有嚴格的程式,其中有豐富多樣、帶有寓意的手形與各種跳躍、轉動等舞姿,伴隨著優美的“三道彎”軀體造型,塑造孔雀“林中窺看”、“漫步森林”、“飲泉戲水”和“追逐嬉戲”等神態和自然情景。雖然由男子表演的傳統孔雀舞動作偏於剛健、挺拔少有陰柔之美,但流暢的舞姿與模擬孔雀的優美造型往往令觀者沉醉,而忽略了表演者的性別。舞蹈時,又以鳥羽模具作為道具,讓舞蹈者帶模具而舞,擊鼓伴奏。

二、傣族舞蹈的優美展現

傣族不僅有自己的語言、文字、宗教、曆法,還有大量與之密切相關的文學藝術,如敘事詩《蘭嘎西賀》、《孔雀公主》,還有贊哈、孔雀舞、光舞,以及敘事歌、悲歌等歌舞藝術形式。在節日、慶祝豐收或其他集會的日子,傣家人往往踏著起伏的節奏翩翩起舞。傣族舞蹈優美恬靜,感情內在含蓄,手的動作豐富有致、縱橫開闔。傣族民間舞蹈風格濃郁,特點突出,優美、靈活、樸實、矯健,感情內在含蓄,舞姿富於雕塑性,下體多保持半蹲姿態上,重拍向下的均勻顫動為其基本動力特徵和節奏的特徵。舞動時一般全腳掌著地,但不強調有力的踏和跺,相反落地時要輕輕放下。傣族舞蹈除下肢有豐富的步伐外,手和上身舞姿的豐富也是其特色之一。傣族舞蹈中有多種手勢,同一姿勢、同一動作,手勢不同,就有不同的舞蹈形象和含義。“三道彎”是傣族舞蹈富有雕塑美的典型特徵。從立起的腳掌至彎曲的膝部,從膝部到胯部,從胯部到傾斜的上身是三道彎。手臂的動作也是三道彎:指尖至手腕,手腕至肘,肘至臂。這種體態造型是與他們生活在亞熱帶地域,與姑娘著緊身上衣、長筒裙與他們視孔雀為聖鳥而極為喜愛等頗有關係。體態的婀娜優美在曼妙的葫蘆絲和巴烏中淋漓盡現。所以,傣族舞蹈既有韻律美又有造型美;既有動態美又有靜態美。具有豐富的表現力和較高的審美價值。傣族舞蹈的這些內涵及其形式風格特徵,是和該民族居住在河谷坪壩的臨水地區,海拔平均在500至1300米之間,風光麗、土地肥沃,人民的生活和心態都比較安恬平穩,所居竹樓空間有限,加之長期以來小乘佛教對其政治、經濟、文化思想的影響甚大,所以,表現在人體動態的一面就是柔美、輕盈、平穩,這也就形成了該民族舞蹈的'基本特徵。從我國西南所表現的各種舞蹈形式來看,目前流傳最廣的傣族民間舞要算是孔雀舞和象腳鼓舞了。

三、孔雀舞的影響與特點

孔雀舞是凡喃諾中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舞蹈。舞者身著飾有孔雀美麗的翅膀、尾羽、雀身的服裝道具,模擬孔雀展翅、理翅、搖身、開屏、游泳等各種動作,展示孔雀的美麗。西雙版納歷來被譽為“孔雀之鄉”、“白象的樂園”,這裡生長著許許多多羽毛絢麗的綠孔雀,成群結隊的野象。在傣族人民的心目中,孔雀性情溫和,是美麗、善良、吉祥,是幸福美好和愛情的象徵,對它懷有特別崇敬的感情。人和自然、人類和動物的長期和諧共存,孔雀那美麗的羽衣,優美的舞姿,高雅的體態,逐漸就成了民間藝人學習和模仿的物件。傣族人民以跳孔雀舞來表達自己的感情和理想,歌頌美好的生活。孔雀舞成為傣家各類活動不可缺少的表演性舞蹈。在種類繁多的傣族舞蹈中,《孔雀舞》是人們最喜愛,最熟悉,也是變化和發展幅度最大的舞蹈之一。傣族民間傳統的《孔雀舞》有著很長曆史,並被納入了宗教的禮儀之中。因此,每年的佛教節日和迎接新年時,都一定要表演《孔雀舞》。孔雀舞是傣族人們最喜愛的民間舞蹈,在傣族聚居的壩區,幾乎月月有“擺”(節日),年年有歌舞。在傣族一年一度的“潑水節”、“關門節”、“開門節”、“趕擺”等民俗節日,只要是盡興歡樂的場所,傣族人民都會聚集在一起,敲響大鑼,打起象腳鼓,跳起姿態優美的“孔雀舞”,歌舞聲中呈現出豐收的喜慶氣氛和民族團結的美好景象。

孔雀舞是傣族具有代表性的一種民間舞蹈。傣族的許多村寨都有擅長於跳孔雀舞的人。由於代代相傳及民間藝人的精心創造,形成了各具特色,不同流派的孔雀舞。孔雀舞的內容,多為表現孔雀飛跑下山、漫步森林、飲泉戲水、追逐嬉戲、拖翅、晒翅、展翅、抖翅、亮翅、點水、蹬枝、歇枝、開屏、飛翔等。感情內在含蓄、舞蹈語言豐富,舞姿富於雕塑性,舞蹈動作多保持在半蹲姿勢上均勻的顫動,身體及手臂的每個關節都有彎曲,形成了特有的三道彎舞姿造型,手形及手的動作也比較多,同一個舞姿和步伐,不同的手形和手的動作,就有不同的手感和意境。孔雀舞有嚴格的程式和要求,有規範化的地點陣圖和步伐,每個動作有相應的鼓語伴奏。除模擬孔雀生活的各種動作外,也表現神話故事。流傳於雲南得巨集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和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的《孔雀舞》,歷史最為悠久。在明代的《南詔野史》上,就有“婚取長幼跳蹈,吹笙為孔雀為雀舞”的記載。民間傳統的《孔雀舞》,傣語稱作“嘎洛湧”和“嘎楠洛”,可以獨舞,雙人舞或三人舞進行表演。孔雀舞多表現一隻孔雀在森林裡被惡魔或國王搶走,另一隻飛跑找尋的情景,西雙版納的孔雀舞則多取材於民間傳說《如召樹屯與楠木諾娜》中王子與孔雀公主再次相會的情節。表現神話故事的舞蹈中,即有金鹿、猴子、大象、獵人等出場。傣族群眾常把孔雀作為自己民族精神的象徵,並以跳孔雀舞來表達自己的願望和理想,歌頌美好的生活。孔雀舞的動作優美曲雅、柔韌內在而又輕盈敏捷。其中又包含以下幾個特點: 其一,表現在膝部柔韌的起伏。這是傣族民間舞蹈的共同特點,也是孔雀舞的特點,在變化萬千的動作過程中,膝部始終是帶韌性的起伏,但這種起伏又不是機械的平均起伏,而是隨著內在和外在的感情變化而變化的。如主力腿立直時稍快,而下蹲時期稍慢;在膝部稍直和半蹲的起伏中是帶韌性的。這樣,使孔雀舞顯得非常優美內在。

其二,孔雀舞的特點還通過手臂手腕、手指柔軟剛韌的運用而表現出來,上述三個部位的動作柔軟而不鬆軟,具有剛韌的內在力量。手上每個舞姿的變化柔軟而剛韌。這樣的動作韻律,把孔雀溫順、善良、穩重的性格牲表現得十分完美。

其三,孔雀舞的特點還通過小腿動作的快速、敏捷、眼睛的靈活運用而充分表現出來。

其四,孔雀舞以表演者的身體各部位組成優美曲雅的三道彎造型。如:右五位側提腕立掌手,加拾左勾腳旁掖腿,那彎曲的膝部、肘部、,提起的腕部,送出的胯部,稍彎的腰部,微倒的頭部等,這種別具一格的曲線形圖案,再現了孔雀窈窕的體態。孔雀舞三道彎的造型與其他民間舞稍有區別。一般送出的胯部與傾斜的上身方向是相反的,關部多用順倒,即倒向上身傾斜的方向。

孔雀舞的語彙也是非常豐富的。摹仿孔雀的一舉一動,真是千姿百態。如手上的動作有:五位提腕手,四位攤掌立掌手、一七位按掌手,等等。手勢可用掌式、孔雀手式、腿式、嘴半握拳式、扇形手式等。腳下的動作有踮步、起伏步、矮步、點步、頓錯步,還有很多的抬前、旁、後曲腿等優美的典雅的舞姿。肩部往往配合手腳用柔肩、拼肩、拱肩、碎抖肩、聳肩等等。豐富的舞蹈語彙,描繪出孔雀的活潑、靈利、美麗。

世界上能有什麼動物能用嫵媚、婀娜、千嬌百媚和目眩神迷來形容呢?也許一千個人會有一千種答案,而我的答案是傣族舞蹈。舞蹈之美,美在盡力展示了人身體形態之美、意境之美,可謂指間傳情、步步留意。傣家人歷來女性窈窕、男子健美,加之傣族服飾表達美的天然條件。而傣家的舞蹈,瑣碎的現實和凡俗的表情都被剪裁掉了,只剩下了美麗、純淨。人在舞蹈中可以是一棵樹、一尾魚、一隻鳥、一條蛇,在與表現出自然的一點滄桑,憑空創造出一個深化世界,有鳥語花香,有飛禽走獸……它像天宇下的一叢花,在野地裡自自然然的生長著,微笑著。

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華夏文明源遠流長,孔雀舞只是這文明之河中一朵小小的浪花。然而即使之於滄海,每一滴水都有其閃閃發光的寶貴价值。如何使這朵浪花不致湮滅、如何使這一滴文化之水不會消亡,同樣需要每一箇中國人的共同努力。只有根植於華夏文明積澱的歷史土壤,以民族文化的核心價值觀、審美觀和世界觀為理想和意境,以保護、揚棄和創新為手段,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人類文明與科技的最新成果,才能使祖國的文明、文化和藝術之樹萬古長青,並綻放出最鮮豔的花朵,結出更加豐碩的果實。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