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崛起德國觀後感彙總

來源:才華庫 1.72W

它曾以戰敗國的身份失去土地、財富、以及應有的尊嚴;它曾以民主、和平的方式來實施統一;它曾以鐵和血的手段來實現統一;它曾以工業革命技術的先進來證明自己的強大;它曾以武力的方式來征服整個世界;它曾以下跪的姿態來懇求世界的原諒。它就是充滿傳奇色彩的德意志羅馬帝國,一個不可征服的,強大的日耳曼民族。

 大國崛起德國觀後感第一篇

看完紀錄片德國崛起,感觸最深的有四點:(1)科教興邦,(2)經濟統一促進政治統一,(3)民族魂,(4)經濟學家是偉大的。

科教興邦。紀錄片中有這樣兩句句話:“德國能夠打敗法國這件事早在德國國小課本上就已經決定了、國小自然課本上畫有中國的長城和埃及的金字塔”。十九世紀的德國還處在四分五裂的狀態,但是教育依然受得十分的重視,在德國受教育作為一項義務被寫入法律。這必將會使全民素質提高。德國洪堡大學裡同時存在著幾種相背離的理論,這所大學出過29名諾貝爾獎獲得者,而這所大學是在德國經濟相當不景氣的情況下,由德皇掏自己腰包建立的,可見整個民族對教育的重視程度!我們說戰爭是殘酷的,德國發起了一戰、二戰,我們自然不會認同他的做法,但是換個方式想一想他那裡來的這麼大的實力呢;二戰過後短短几十年,如今的德國又讓人們望塵莫及。我認為教育在這其中是佔很大分量的。

經濟的力量。十九世紀的德國政治上分崩離析,小小的`一片土地上竟出現了幾十個邦國。這嚴重影響了國家民族的崛起與發展。經濟學家李斯特遊說各邦國國王。最終,實現了各邦國的經濟聯盟,並最終推動了政治的統一。現在的歐盟已初步實現了經濟聯盟,以史為鑑,最終目的是否正是政治的統一呢?再看寶島臺灣,何時能夠迴歸母親的懷抱呢?

民族魂。日本錯了,既不認也不改,鄙視;美國錯了,不認但改了,有腦袋;德國錯了,認錯並誠心悔過,有風度。勃朗特在受欺凌的猶太人墓碑前深深一跪,觸動了所有人的心。(勃朗特是個出色的政治家!)

經濟學家是偉大的。一個偉大的經濟學家不一定會有多麼高的收入,有的甚至一貧如洗,但是他們對社會的貢獻一定是相當豐厚的。片中出現的經濟學家李斯特,他的兒子因患病沒錢得到良好的救治而死去,他本人最終自殺身亡。就是在這樣的生活狀況下,他幾乎窮其後半生致力於遊說推行貨幣統一、經濟統一。睿智的頭腦使他預見到了社會科學的奧祕,偉大的心靈支援他勇敢的前行。

我立志成為一名優秀的經濟學家。

 大國崛起德國觀後感第二篇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歐洲中部最大的國家,這片土地飽受古典音樂的浸潤滋養,散發著古典哲學的理性光芒。這裡曾經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發祥地,以現代大學和科技發明聞名於世,也曾經是兩次世界大戰的策源地,以驚人的破壞力,傷害了世界,也傷害了自己。

勃蘭登堡門,德國的國門,它見證了德國跌宕起伏的坎坷命運。守護著這扇國家命運之門的女神,德國人稱她為和平女神。但是,在過去的幾百年間,這塊被稱為歐洲走廊的土地,一直就是整個歐洲的戰場。德意志人經常成為環伺在周圍的歐洲列強的僱傭軍,在自己的土地上自相殘殺。

當這片土地上連一個名義上的國家都不復存在時,人們想起了德意志詩人席勒的一聲感嘆:“德意志?它在哪裡?我找不到那塊地方。” 席勒的朋友歌德則乾脆地說道,沒有一個城市,甚至沒有一塊地方,使我們堅定地指出,這就是德國。

德國的歷史幾經波折,它的崛起姍姍來遲,可結果剛一亮相就令全世界大吃一驚。因為它在人口總量、國民生產總值、鋼鐵產量、煤產量以及鐵路線里程等等方面,都遠遠超過了法國,在歐洲僅次於稱霸了一個世紀之久的英國。德意志從瀕臨亡國的絕境發展成一個令人矚目的強國,採取了種種的措施,這些措施當中,其中最為重要的一條,就是它高度地重視對國民素質的培養,並以此作為它國家振興的基礎。戰勝法國並俘虜法國皇帝的元帥毛奇就曾經說過:“普魯士的勝利早就在國小教師的講臺上決定了。”

而最叫我感慨的是,1820年,德國的孩子們已經可以在教室裡面學習自然知識。他們知道了五大洲的人和事情,他們知道世界的格局。才特爾鎮位於德國最北部,臨近丹麥。180年前,這裡是普魯士王國最偏遠最落後的鄉村。今天的才特爾國小依然是小鎮孩子們讀書的地方,同時,它也是全德國最完整地保留了普魯士時期原貌的國小博物館。當時的孩子們已經瞭解到,距離他們上萬公里之遙的中國長城是什麼樣子。孩子們也可以瞭解到在五大洲居住的不同人種和不同的生活環境;在國小實驗室裡,他們可以接觸到最新的自然科學知識。這張課程表記錄了當時給國小生們開設的課程:世界地理、自然、算術以及德語、書法、宗教和體操。學生們上學幾乎是免費的,主要是以實物的形式來支付,不上學卻要受到處罰,學校裡還儲存著當年的罰款登記簿。

更令人驚訝的是,1850年,德國就建立了免費義務教育制度。在普魯士,受教育和服兵役一樣被視為公民必須的義務,而國家則必須為它的公民提供受教育的機會。免費教育從19世紀中期就已開始,德意志統一前夕,適齡兒童入學率已經達到97.5%。

年輕一代從一開始就要學會不僅僅只為自己活著,而是為整個民族。早在拿破崙的軍隊入侵的時候,普魯士國王威廉三世就指出了德意志的出路。他說:“這個國家必須以精神的力量來彌補軀體的損失。正是由於窮困,所以要辦教育。我從未聽過一個國家辦教育辦窮了,辦亡國了。”

在普及全民教育的同時,普魯士建立起教學與科研並重的現代大學。當普魯士還在向拿破崙支付鉅額的戰爭賠款時,柏林洪堡大學誕生了。國王拿出了最後一點家底,並把豪華的王子宮捐獻出來作為大學校舍。與此同時,他還接受了大學提出的一個要求,那就是:國家必須對教學和科研活動給予物質支援,但是不得干涉教育和學術活動,同時擁有國家的保障和充分的自由,成就了德意志的科學家。我現在理解了為什麼德國有世界上最多的哲學家和科學家。在柏林洪堡大學主樓的長廊裡,掛著許多黑白照片,他們都是在各個領域裡取得了重要成就的本校教授,其中的29位擁有一個共同的身份:諾貝爾獎得主。這些德國大學的科學家,都把自己視作“德意志科學家”。這一概念的意義,正如著名作曲家瓦格納所說:科學家出於自我意志,獻身於科學研究工作,參與這一工作,把自己所有的個人利益都置之度外。這一獻身精神是德國崛起為世界大國的非常關鍵的一個原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