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俠觀後感

來源:才華庫 2.91W

《太極俠》的賣點在哪裡?有人說是好萊塢影星基努·裡維斯的名字,而且自導自演,尚且能吸引從《生死時速》、《黑客帝國》一路走來的粉絲們。然而在功夫迷看來,觀看這部電影的最大的賣點不是基努·裡維斯,更不是陳虎,而是電影裡的真功夫格鬥,說到底,是他們之間的友誼催生出的《太極俠》。孤獨的人在可恥的,儘管在很多媒體的描寫中,基努還是孤獨,然而他的心火熱在音樂和功夫,正是《黑客帝國》時代陳虎對他的訓練,令他們彼此感念。《太極俠》沒有能走出功夫片的一般架構,這沒有什麼大不了的,有真功夫就夠了。

太極俠觀後感

如今的華語電影中,功夫片與動作片的比例已經不比從前了,更讓人沮喪的是,以往實打實的真功夫打鬥更少了。雖說成龍、李連杰已老,甄子丹獨木難支,吳京難封,但這些都不是問題,國內武打演員一抓一大把,但關鍵問題在於現在市場已變,由大明星話事的內地市場,即便有功夫和動作也並非專業化,看起來不太美型。而且現在特效和攝影技術的發達,很多動作都依靠電腦特效完成,比如馮德倫的《太極》。或者電影技術的發達,讓很多專業演員也不會像以前成龍那樣拳拳到肉的“真打”,比如《不二神探》中的打鬥,不提非專業演員的打鬥效果,就連李連杰、吳京、鄒兆龍等人的功夫,也在攝影剪輯的條件下變了味道,現在是明星時代,已經沒人肯拼命摔打了,就連幾年前《殺破狼》《導火線》那種追求技巧硬戰的打鬥如今也很少反觀泰國的《拳霸》,印尼的《突襲》,這些電影拍攝方式都是比較舊派,說穿了都是老港片用剩下的東西,但卻是真刀真槍的在“打鬥”,而且大段大段的肉搏纏鬥戲也正是老港慣用的技法,效果很理想。而這些東西反倒我們沒有了,這就是華語功夫電影現在的處境。

這就是我們推薦《太極俠》的理由,並不是說電影有多麼好,而是該片滿足了一個功夫片影迷的需求。專業演員相當美觀的格鬥,炫技和真實並存;拍攝方式也比較傳統,數段格鬥首尾相連,幾乎是從頭打到尾。

陳虎是誰?說他是基努·裡維斯的師傅不要詫異,因為兩人師徒關係在《黑客帝國》時候就確立了。陳虎是成都人,自幼習武,修煉過太極,國內獲過很多武術大獎,由袁和平帶去美國後,獲得了全美空手道大賽60公斤全能冠軍(1996,繼李小龍之後第二位獲此殊榮的中國人)、唐手道冠軍(1996)、陳式太極拳冠軍(1999)等。早年來往於各大片場擔任李連杰、楊紫瓊、周星馳的替身,後來在《黑客帝國》劇組擔任副武指和基努·裡維斯的私人教練,後來也擔任過卡梅隆·迪亞茲、烏瑪·瑟曼、劉玉玲等人的教練和替身,他與基努結緣就是在《黑客帝國》時期,十幾年一路走來,從師徒變成了好友,《太極俠》就是基努·裡維斯自己多年的心願,同時也是為好哥們量身定做的。

《太極俠》中的打鬥好不好看?起碼在專業武術演員的演繹下是非常精彩,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最起碼美感的效果也是有的。本文的聯合作者夢見烏鴉,練過兩年武術,皮毛而已,當年學的是北派拳棍之類的,有一次看見教練在教外國人打太極拳,身形、動作非常好看,就私下請教練教兩招。結果練到了一半就被教練“咔嚓”了,原因很簡單,我們所說的太極拳,就像公園裡很多老年人打的那樣,動作緩慢,修身養氣。而真正的太極拳卻不是這樣,傳統的說法叫做“剛柔並濟”,說起來很容易做起來相當難。

太極拳是建立在中國古代哲學基礎之上的,拳理十分奧妙,正宗的太極式要求全身放鬆,動作舒展,同時結合腰腹力量,雲手時手臂力道要恰到好處,要的是“鬆沉勁”。俺稍微一放鬆就跟公園裡的`老頭打出來的一個效果,肌肉緊張過度,長拳的架勢就出來了,看上去很“硬”,這不是太極,只不過是依樣畫葫蘆而已。在很多電影裡的太極拳只能瞎琢磨,屬於看熱鬧級別。比如《太極宗師》裡吳京的太極就練得非常好,而《太極張三丰》裡李連杰相對“硬”一些,《太極》中袁曉超的太極記不清了,特效太多。

正如影片中所說,太極拳在很多時候並不被看作武術,然而太極也是中國最玄奧的武術,所謂太極十年不出門,形意三年打天下說的就是這種情況,因為太極植根於中國文化的基本思維方式上,需要研習者的全身心體悟。《易經》上說,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善,成之者性。而太極拳則就建立在這一陰一陽的運化之上。因而,青霞這一角色就是電影整體來講就是那個在陽背後的陰,她雖然不顯現在表面,卻是不可或缺的元素。

陳虎精研陳式太極拳,而基努·裡維斯也跟他學了多年的太極拳,學的怎麼樣不知道,但用陳虎的話來說,當時外國人對中國拳法奧義的理解非常困難,最起碼“以柔克剛”就不知道什麼意思。而且基努·裡維斯聽到陳虎所說的“四兩撥千斤”時,為了讓師傅示範,就真的滿城去找半噸重的槓鈴。困難歸困難,但基努憑藉著自己的興趣,還是堅持不懈的學了下去,據說人家現在的太極拳理念要比很多中國人都要高深,這個說法真實與否暫且不提,單說《太極俠》片中對太極拳的演繹,就能看出一個外國人對中國拳法的理解。

開場陳虎飾演的角色與師父推手的段落,是非常正宗的太極,定式與定式之間的運動過程很自然。隨著故事的發展,陳虎的太極開始追求“剛勁”,剛勁是通過鬆柔練出來的,鬆沉勁練得好,剛勁也就出來了,過於追求剛勁,也就是“硬”,長拳的架勢就出來了,正如片中黃健翔所言:“這練得是太極嗎?”片中的陳虎的太極,從頭到尾是一個漸變的過程,從以柔克剛到剛拳出力,這一點對於普通觀眾來說也是很容易看出來,但不得不說,在太極高手的演繹下,這個過程非常好看。

電影的技戰術格鬥,雖然免不了炫技的成分,但總體上來說追求技巧和真實,袁和平的動作指導向來如此。從武術比賽上純正的太極制敵,卸力與“按”、“擠”手法一氣呵成;到陳虎面試時第一次格鬥時的功夫,這裡的打鬥更像是自由搏擊,打鬥一半時才換用太極,但此時身法也開始出現“硬”的極限。在隨後的多場格鬥競技中,太極幾乎除了雲手外很少出現,大都是一些技巧性的格鬥,向著肋部、反關節術、擒拿手發力,到後來主角迷失自我後拳拳要害,衝著關節、頸部動脈出招,鎖技和按在地下痛打的招式越來越多。

電影后半段的打鬥主要以自由搏擊為主,結合袁和平的動作設計,雖說不如一些純粹表現MMA的電影實用,但招式非常好看。其中有一場打鬥印象很深,類似桑勃摔跤(Sambo Wrestling),一種起源於俄羅斯的摔跤術,以強調逼迫對方關節為主,這段打鬥技巧性很強。另外就是陳虎與師父於海過招,太極對戰剛拳,說實話,也不知是不是年齡的緣故,於海打出的太極拳效果一般,但這部分打得卻是全片最精彩的一段,充分把太極拳鬆柔和剛勁,借力卸力展現的淋漓盡致,至於類似衝擊波的招式,俺不明白什麼意思,也許是為了強調太極拳的“氣”,在外國人的理解中是這樣,殊不知這樣的超現實招式在國內武俠片中都找不到了。

總的來說,《太極俠》的打鬥非常的精彩、養眼,而對太極拳的展示雖不如想象的那麼多,但在有限的幾場太極格鬥中卻抓住了精髓。兩點遺憾,首先由於題材所限,並沒有展現出一對多這樣老港片傳統的套路,也就是說該片場面不大,只是追求一對一格鬥,唯一的一場“一對二”有威亞的痕跡。另外就是“最後”一場格鬥沒有打起來,陳虎與《突襲》的主演伊科·烏艾斯的格鬥必然相當精彩,卻點到為止,也許要放到續集中去。不管怎樣,《太極俠》本身就是一個功夫粉絲拍攝的電影,受眾群也是我們這些喜歡看功夫片的觀眾,畢竟現在的市場中,用真功夫話事的電影實在太少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