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津湖》電影觀後感範文(通用5篇)

來源:才華庫 2.45W

當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吧,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觀後感了。現在你是否對觀後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長津湖》電影觀後感範文(通用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長津湖》電影觀後感範文(通用5篇)

《長津湖》電影觀後感1

去之前只在包裡撈了幾張餐巾紙,結果開場前喝了一杯拿鐵就被霍霍掉了。整場電影只能用袖子擦眼淚,默默吸鼻涕。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有三個場景:火車開過長城,晨光照耀在火車上時;雷公開車那一幕;還有電影最後戰士們被凍在雪地裡的那個鏡頭。

我一直是個感性的人,看紅海的時候流淚,看戰狼的時候也流淚,甚至一度拒絕電影院裡的戰爭片或者苦情電視劇。這幾個場景更是眼淚止都止不住。

《長津湖》比較突出的是群像戲,雷公那場算是為數不多的單人戲,也拍攝的很好。很多小細節都被給到了鏡頭,值得第二遍觀看挖掘。大場景拍得很漂亮,尤其是埋伏那一塊。鏡頭轉換自然,電影整體完成度很高。

當然也不是說這部電影沒有缺點,因為群像又是電影因此在人物飽滿度上有所欠缺,有些場面太晃眼看不清,有幾位去世的戰士沒記住名字。有好多鏡頭給到美方戰士被槍打中死去,卻很少單獨給到我方被打中的戰士,其實也應該多拍一點,畢竟我國軍人也並不是鐵打的,他們被子彈打中被炮火擊中也是會死的…

電影還有一個特點是拍攝了美國下層軍人的日常,比如海報歌曲食物…這大概表示大家都不想打仗,只想和平安穩地生活吧。

拋開這部電影,抗美援朝勝利真的真的很不容易,不是所有戰士都是主角,有靈光一閃有突出的投擲技能可以大命不死。他們都只是血肉之軀,抗美援朝的勝利,不,應該說中國所有為獨立自主和平進行勝利戰勝,都是人民英雄用筋骨鮮血鋪就的。

所有的勝利都來之不易,他們打仗是為了讓下一代人能生活在和平時代。

《長津湖》電影觀後感2

國慶期間,我和媽媽共同觀看了《長津湖》這部戰爭歷史影片,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當年中國人民抗美援朝的困苦。

慘烈的戰鬥讓無數的無名英雄倒下了。志願軍們吃著凍得堅硬的土豆,穿著薄薄的棉衣,吃不飽,穿不暖,在條件那麼惡劣的情況下,我們的戰士也毫不畏懼。而我們的敵人——美國大兵,他們喝著咖啡,吃著牛肉罐頭,咬著巧克力,穿著暖和的棉衣,用著先進的武器來對付我們,他們狂妄地計劃著要剷除我們,萬萬沒想到,我們的戰士是那麼的勇敢、強大、戰無不勝。我們的戰士憑藉著驚人的執著精神以及不怕犧牲、不怕困難、勇於鬥爭的奮鬥精神,讓美國大兵鬥志全無,最後,我們勝利了。

現在,我們生活在和平年代,有充足的生活來源,有良好的生活環境,我們必須要好好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生活。歷史已經過去了,但我們必須銘記歷史,不忘恥辱。我們要好好學習,長大後努力工作,為建設現代化的和諧社會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長津湖》電影觀後感3

《長津湖》拍出了中國人的智慧和膽識!志願軍取勝靠的是發揚自己的優長專找敵人的弱點來打,靠的是勇敢加戰術、勇敢加智慧。朝鮮戰場上的美軍“鋼多氣少”,步兵怕近戰、夜戰,他們離開飛機大炮的支援,戰鬥意志就會大減。志願軍則大膽地實施近戰、夜戰,大膽地實施穿插、迂迴和包圍,經常將美軍步兵和坦克的聯絡割斷,經常組織小分隊直搗敵人指揮所和炮兵陣地。《長津湖》藝術化再現了作戰過程,塑造的人物形象有血有肉、有膽有識,令人印象深刻。

伍千里、雷公排長等基層指揮員貫徹“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作戰指導思想,指揮機動靈活。新兵伍萬里,在老兵們的言傳身教下,在激烈的戰鬥中迅速成長,勇敢又靈光。伍百里、伍千里、伍萬里,伍家三兄弟象徵著紅色基因在中國軍人中永續傳承。

《長津湖》電影觀後感4

這個週末,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到夷陵萬達廣場,去看了最近很火的一部抗美援朝電影《長津湖》。

影片開頭連長伍千里和他的家人在一起,這是電影難得的和諧與安寧。可是很快這種安寧就被打斷,朝鮮戰爭爆發了,伍千里奉命回到部隊奔赴朝鮮。

整個影片中,志願軍戰士們在極度嚴酷的環境中堅守陣地,他們衣著單薄,糧食補給不足。而反觀美國大兵們卻吃著烤雞,麵包,喝著咖啡牛奶,甚至還有酒。看到這裡我很是氣憤,心裡想著:“這些帝國主義的士兵,別以為武裝到牙齒就會打敗我們志願軍,你們等著吧!”

志願軍戰士們在危險的戰場也有可愛的一面,特別是餘從戎和一個老兵戲弄伍萬里念檢討那一段,伍萬里不會寫的字都用○代替,什麼“蛋”討書,雷“蛋”長……,這幾句話下來,整個電影院都充滿了笑聲,我也不由自主的笑了。這也是整部影片難得的歡聲笑語。

雖有歡笑,那是志願軍戰士在強敵面前的從容。但是影片更多的展現的是悲傷與憤慨,特別是雷排長抱起標識彈,強忍著被灼傷和腐蝕,毅然把標識彈用車拖走,最後被美軍飛機炸死的鏡頭,我哭了,全影院的人都哭了。伍千里在小本上把雷排長的名字用紅筆框起,整個本子上全是紅的,我再也忍不住了,眼淚不停的流下來。影片最後“冰雕連”的鏡頭,連美國士兵看到都不禁的敬禮,起了敬畏之心。

梅生說過一句話:“我們之所以現來打這場仗,是為了將來我們的後代不用再打仗!”是啊,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正式這些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沒有他們的犧牲就沒有我們現在的和平年代,就沒有現在別國對我們的敬畏。抗美援朝戰爭我們志願軍戰士在資源和裝備都不如美軍的情況下就是憑藉著堅韌的意志,不怕死的精神取得了勝利。所以我們現在也更應該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的學習,讓祖國更加強大,自有自身強大了,別人才不會欺負你才會忌憚你,才會有更加美好的生活。

《長津湖》電影觀後感5

天寒地凍的嚴峻戰場,植被稀疏難以隱蔽,美軍越過三八線,戰火即將燒到鴨綠江邊,威脅著中國的安全,無一不在預告著一場大戰即將爆發。國慶節上映的《長津湖》這部影片把抗美援朝戰爭的激烈表現得淋漓盡致。

電影裡巨集觀的歷史背景、具象的戰鬥英雄原型等,都有彰顯,卻不是全部。故事從伍家兄弟的視角進入,虛實同構間,帶觀眾回望百廢待興的國家為什麼要打這一仗,1950年跨過鴨綠江的又是怎樣的一群人。毛岸英堅決申請做彭大將軍的第一個兵,冒著危險上戰場,面對彭老的拒絕,態度仍然十分堅決:“幾十萬老百姓的孩子,一道命令就上了戰場,我毛岸英有什麼理由不去?”。

“這場仗我們不打,就是我們的下一代要打。”這句話在電影中出現了多次,我們現在的和平生活都是先烈和前輩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他們拼了命地打仗,和美軍奮戰到底,為的就是希望下一代生長在一個沒有硝煙的年代,他們做到了。電影總出品人於冬說:“我們就是要告訴觀眾,百廢待興的新中國為什麼要打這一仗。我們希望通過電影呈現出戰爭的殘酷,呈現出犧牲背後的意義。”我們的戰士始終是為了保衛自己的國土、家鄉、親人。中國一百多年來的戰爭,是為了以戰止戈,是為了“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

“一個蛋從外面被調來,註定會被吃掉。你要是能從裡面自己啄開,很可能是隻鷹。”影片更細緻地藉助伍萬里的眼睛,與今天的年輕人一起尋找答案。伍萬里從一個野孩子破殼成為合格戰士,從一路上眼見祖國河山到看著同齡少年還沒抵達戰場就殞命,從面對死亡威脅時第一次殺敵到聽哥哥伍千里說“有的槍必須開,有的可以不開”……這些是一名新兵內心成長的軌跡。七連的人沒有如何說教他,他自己眼見的生與死、血與火足夠他跳脫最初淺薄的“殺20個敵人就是英雄”。

戰爭開始後,當地的氣候恰好進入到了冬季,長津湖因為地理位置的原因,到夜間氣溫可以降至零下四五十度,而志願軍要在這裡進行戰鬥,他們有的只是匱乏的防寒裝備和食物,但他們別無選擇。

志願軍和美軍在方方面面上都形成了鮮明對比,志願軍一身黃衣服,一個人每天就吃一個小小的土豆,因為天氣冷,土豆被凍僵了,一咬下去,牙齒都啃掉了,防寒裝備也不夠,武器裝備也都是最低階的。而美軍穿著防寒大衣,戴著頭盔,他們的裝備更加充足,糧食等都供應全面。他們有坦克、導彈、戰鬥機、飛機,每天在空中巡邏,美軍飛機的聲音時不時在志願軍的耳邊響起,但擁有堅定信仰的志願軍創造了在幾乎沒有補給、嚴格進行隱蔽偽裝的情況下,在極寒的嚴酷境地中,連續行軍10天、平均日行軍30公里的偉大奇蹟!正如哲學家薩特所說:“世界上有兩樣東西是亙古不變的,一是高懸在我們頭頂上的日月星辰,一是深藏在每個人心底的高貴信仰。”

我軍成功殲滅美軍王牌師北極熊師團,就在美軍撤離路上經過水門橋時,眼前看到的一幕讓他們肅然起敬。戰壕裡有很多已經被凍成冰雕的志願軍戰士,他們的姿態一直都是保持警惕,戰鬥時的狀態。美軍師長史密斯不由自主地脫下軍帽,向已經犧牲了的志願軍敬軍禮,深深地鞠了一躬,他說了一句話:“我們永遠不可能戰勝這樣有決心的軍隊。”直到今天,長津湖戰役都是讓美軍不願提起的一場戰爭,因為場面實在是太慘烈了。而且這一仗,也是美軍輸得心服口服的一次,因為他們敗給志願軍的不是武器,也不是兵力,而是軍人的血性和頑強的意志力。

瞭解了這段歷史,我才真正感受到書本上的那句“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才換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背後是多麼的沉重,英雄不朽,人民永記!戰爭摧殘了生命,戰爭也讓更多的人看清了生命。戰爭讓我們學會珍惜,因為戰爭,懶惰和不思進取變得可恥,而我們也終於明白:活著不需要理由,賺取幸福,就從現在開始!我的心中有一種自豪感,我為我的祖國而感到驕傲和自豪,我想我更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生活和學習環境。向在這場戰爭中犧牲的英雄們致敬!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