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淚感人電影《忠犬八公的故事》觀後感

來源:才華庫 2.41W

所謂感動,其實是需要時間來沉澱的。第一天只是自然而然的事,第二天、第三天也只是一種習慣。可是習慣是一個可怕的事,如此習而慣之一直等下去,第一年、第二年乃至十年,沒有人會輕易地說,他並不感動。

催淚感人電影《忠犬八公的故事》觀後感

催淚感人電影《忠犬八公的故事》觀後感一:

看完《忠犬八公的故事》,讓我不禁想起歌手張靚穎的一段歌詞:“四季風景在我的窗前懸掛/人海漲落在我的心裡變化/流轉的時光/褪色的過往/歲月有著不動聲色的力量……”不論外物如何變化,那隻忠誠的秋田犬總是在同一個時間,同一個地點,守望著他的主人。

影片的製作水準算不上高階精良,人物刻畫稱不上老到精深,情節設定更遑論跌宕起伏。但就是這樣一部簡單的電影,讓無數觀眾感動落淚。

影片將視角對準了一隻名叫“小八”的秋田犬。它被人遺棄在火車站,因為遇到了好心的大學教授帕克而免遭厄運。帕克的妻子一開始並不喜歡“小八”,當她看到帕克趴在草地上,嘴裡咬著球,一步一步艱難而又不失耐心的教“小八”如何撿球的時候,她的心被這一幕融化了。

“小八”就像是一個“黏人蟲”,怎麼趕都趕不走。它和帕克熟識以後,每當帕克要坐火車去學校上課時,它總是尾隨在後,在火車站對面的花池上一蹲就是一天。起初,教授帕克還經常驅趕它,讓它回家。後來,他發現,“小八”像是著了魔一樣,一定要看著帕克從火車站再次走出來才肯罷休。教授也只好作罷,隨他去等。火車站裡賣熱狗的大叔,書報亭的大嬸都十分佩服“小八”的忠誠。然而有一天,當帕克在給學生上課時,突發心臟病去世了。親人們在哀悼完之後,決定送走“小八”。可這隻倔強的小狗衝破圍欄,又跑到火車站去等帕克,這一等,就等了9年,直到“小八”走到生命的盡頭。

在導演細膩的鏡頭裡,我們看到了人與動物間最質樸也最真實的情感。這種情感的極為罕見之處,在於它無需依靠人類語言的溝通傳遞,而僅靠手勢與動作來表情達意。影片中有多次用低機位拍攝“小八”,而且用“小八”的眼睛來看待周遭的世界(鏡頭裡的世界呈現出黑白色調,因為狗的視覺裡也是僅有黑白兩種色彩)。“小八”的喜怒哀樂在這隻秋田犬的身上也得到極為淋漓盡致的展現:它生氣時的怒目圓睜,哀傷時的眼眉低垂,開心時的歡呼雀躍,尤其與帕克在一起時的親暱溫順,實在是讓觀眾看得心生憐愛。聯想到最近看過的一部由韓國女星林秀晶主演的電影《方糖》,講述一個少女和一匹馬的故事。故事也無甚波瀾,然而與《忠犬八公的故事》的場景的相似處卻是歷歷在目。頗難想象,人類與動物相處的融洽有時候居然超越了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或許是因為,動物沒有人類那麼多的防備與私心。你對它好,它會對你更好。所以,當你傾注你的所有熱情對待一隻小動物時,它會對你百依百順,做你的忠實朋友。

樹葉綠了又黃,花兒謝了又開,風雪來了又去。轉瞬間,已是十年過去了。當年風華絕代的帕克夫人在偶然路過的火車站發現已經垂垂老矣的“小八”頂著風霜依舊在守望著他的主人。帕克夫人走上前來,將“小八”攬入懷中,輕聲的拍打著它不再閃亮的皮毛,她用一種人類最美的語言告訴“小八”:親愛的,一切都讓它順其自然吧。

沒有一種情感能敵過時間的摧殘,沒有一種歲月能抵擋生命的流逝。忠誠的“小八”在用自己的生命履行著他對主人的諾言。在旁人看來,似乎是一件多麼愚鈍的事情;在所有關心“小八”的人們看來,這種心照不宣的感情是超越一切形而上的意義的,它是如此的鮮活與生動,將彼此都融刻進對方的生命裡,因此這樣的感情是永恆而偉大的,讓人為之唏噓不已。

催淚感人電影《忠犬八公的故事》觀後感二:

嚴格說來,《忠犬八公》不算個故事片,甚至不能說這樣的講述算個故事。情節十分簡單,最離譜的是,好不容易領略了久違的李察吉爾,丫卻“嘎嘣”死了。

記得有句梁家輝的臺詞:“我是個普通的男人,僅僅有史泰龍的肌肉、李察吉爾的相貌而已”,這句話叫一個懵懂的男青年不無嫉妒的開始留心李察吉爾這個名字,在隨後看到的《風月俏佳人》裡,也似乎並不覺得他有多帥,在之後漫長的歲月裡,即使偶爾在hbo中瞄到他的角色,也並無在意。對於我這樣的偽小資來說,知道他曾經是偶像派,就已足夠。

十餘年後,《忠犬八公》裡再見李察吉爾,一個印象:老。也許是馬齒漸長,竟竊有兔死狐悲之意。伴隨著這樣的一種尷尬悱惻的情懷,一路看下去,已然是淚溼青衫。乖乖不得了,我也真是老了。

片子很安靜,音樂簡單而回旋。一個小鎮、一個車站、幾個人、一條狗,和一段橫跨三代的時光。八公沒有做任何了不起的事蹟,沒有救人與火災,沒有與猛獸搏鬥,沒有兢兢業業的工作,也沒有善解人意體貼入微。它甚至不屑於去撿球,在美女狗的挑逗面前也沒坐懷不亂。這樣平凡的一條狗,僅僅是和主人惺惺相惜,僅僅是狗馴養天性的泛濫而已了。

如果這算愛,只能說是條件反射。在八公的眼中,恐怕不可能出現片尾yy的那段人狗重逢。它的等待,更不可能是出自堅定的浪漫主義信念。我們可以負責任講科學的.說,它僅僅是慣性使然,在條件反射的等待而已。可你不能在解構了這些之後安心洗洗睡了,憑什麼它的故事廣為傳頌,直到被改變成電影,憑什麼是它而不是我的塑像在遙遠的某地被人讚歎著呢?

如果你也同樣,前半段微笑、後半段含淚看完的這部片子,那麼答案就不言而喻。你在人狗和諧相處、互相牽掛的那種氛圍中,感受到的久違的溫情,就是答案。在那個過去的好時光裡,人與人之間不缺乏愛,奶當然更是放心的。影片的討巧之處在於,人與人情感的部分被一筆帶過,展示的都是人狗之間的情愫。在這種最樸素、最無功利性動機的關係中,這種普世的、巨集大的情感,打動著更大的人群,撼動著心靈的更深處。

電影本身並沒有治癒的功效,它不是藥。但它可以作為麻醉品使用,就好比海洛因。如果它能喚醒你對過去的美好回憶,感覺的心靈的悸動,那你就不能否定它的功效。那個人人都熟識的小鎮,那個互相關照惦念著的人際關係,那個沒有電腦遊戲沒有網際網路衝擊的時代,那個沒有高樓大廈壓抑著的空間,那個烏托邦般的世外桃源……那時的人,不必擔心生活的節奏太快,永遠有和家人相處的時間;那時的街角、鄉黨、車站、花壇,不會經常消失或者變了模樣,不管人或狗永遠都找的著。

那麼熒屏前豬頭豬腦的你,傻笑著又抹著眼淚的你,被喚醒的不就是這種懷念嗎?你在電影中人的生活裡感受著自己的貧瘠,在電影中狗的眼睛裡感受著自己的孤單。《忠犬八公》的意義,不就是在提醒,你早就缺失了的東西嗎?

難怪,李察吉爾自己說,在看了這個電影劇本之後一哭再哭。對於這個經過大起大落、在最繁華的劇場裡風光過又消沉過的人來說,還有什麼比這故事更能引起他的同感,更勾引他心底對平靜生活、相濡以沫的留戀呢?理查老矣,慼慼我心。

如果愛僅僅是狗狗般的條件反射,願這種條件反射永不退化,永遠滋潤著我們乾渴的心田。

催淚感人電影《忠犬八公的故事》觀後感三:

從某種程度上說,這部電影幾乎可以算是一個日本秋田犬(Japanese Akita)最華麗麗的廣告長片;只是,我們會那麼心甘情願地掏錢給這部廣告長片買單,並且我們還被整得一把鼻涕一把淚地幽幽輕嘆:這錢花得值啊。呵呵,現代人呀——我們會為自己的眼淚買單,並且除此之外一般我們都無法落淚。是的,我們在大銀幕前苦修多年把自己的淚腺練得幾乎水火不侵之後,電影人拖出一條滿臉哀怨的大狗後,我們苦修得來的免疫力瞬間被它給徹底瓦解了。

這是個挺奇怪的現象。多少次鏡頭裡的俊男美女們哭得七零八落時我們報以之笑場,可是這條大狗拖出來之後僅僅只是讓它安坐在鏡頭前的花壇上安安靜靜地坐著,用大量的膠捲對其進行全方位的特寫的同時講述一個頗為姍姍動聽的故事,卻能將我們的最後的那道心理防線完全地擊垮。我想過這個問題,然後有一天突然間就豁然開朗了。因為動物對我們往往更真誠一些,而且它們還沒有進化出能夠思考的大腦來,它們的本能決定了它們不會跟我們玩心機遊戲,所以它們對我們也更真誠一些——要什麼不要什麼,做什麼不做什麼全憑它的動物本能。所以對著一頭看起來頗有些可愛的動物,我們總會更輕易地卸下防備進而與之坦誠相對;如此一來,它們總能輕而易舉地完成輕鬆一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