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講座《中國小生感恩教育》觀後感彙總

來源:才華庫 3.34W

于丹感恩教育觀後感第1篇

于丹講座《中國小生感恩教育》觀後感彙總

觀看了這個關於感恩教育後、關於承擔愛和責任,其中點名了幾例古人與名人孝以德為初的事蹟、也說道了責任不是一種要求、是發至內心的願望。孩子的成長脫離不了仁愛、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以善為本,懂得突發自我為中心、自私、自立、自我會影響到孩子今後的成長。

交往與溝通是成長中的一種鍛鍊、分擔與享受所得是結果的差異,思維態度與問題角度影響到孩子的行為、成長是發現的結論、知識——經驗——悟性孰輕孰重與運用、知識的轉換給予的力量、如果讓孩子人與社會中學到東西就習慣了觀察、學業、經歷、人格對孩子的重要、發現自己的自信、信任自己的能力要有恆心、老師和家長的教育完成的是喚醒而不是灌輸、建立的是自信、而不是家長的教訓、喚醒和建立自信影響著孩子的態度、

尤其是聽了第一個故事後、感覺就像是聽著故事·在搖演繹著生活中我們家長和孩子 一樣身臨其境的感覺、或許我們沒有故事中那棵大樹一樣、給孩子有求必應做的那麼完美、故事是看到了有始有終、生活中家長們多孩子的指望就是學業有成、作為家長的我們只有儘自己的可能、我們的知識必定有限、我認為自己的素質都不夠達標、總是希望自己不要影響到孩子的成長、但是生活中太過於警惕、過於小心也會讓孩子看在眼裡、現在的孩子越是要求孩子們越是叛逆、總是與我們想的相反、忙碌的生活另我們沒那麼多精力放在孩子的身上而疏忽了孩子的學習、或者某天無意中看到孩子的一張試卷才意識到、都有種為時過晚的感覺、從而會語氣過重的說孩子一兩句、可孩子的態度呢?更是讓人傷透腦筋、生活還是要過、而孩子的學習意外看見試卷的事就停留在那裡、這樣的事一再重疊對孩子的影響、對問題的解決都沒有一個答案、沒有正式的面對、甚至到某以天另一個問題的出現才會憑自己模糊的記憶提一提。

有時候也想帶孩子出去轉轉、讓他們去多適應、多接觸、可發現孩子好像和其他的孩子並不合群、我們總想用一種好的方式來教導孩子、可有不知哪一種方式能孩子學會去容納別人、學會交往、有擔心孩子忘了學習、好難!

我們利用自己的方式或學著別人的方式哪種才能改變孩子對學習的態度效果更佳呢?老師可否給我們一點建義?如有言語過重之處望老師諒解!

于丹感恩教育觀後感第2篇

今天,我看了一個關於感恩教育的節目,從中我知道了:人要有孝心、孝敬父母、孝敬長輩、人也要有善良的心、人要有仁愛之心,更要有責任心、人要多親近人、人要有自信、人要接受自己的發現、當然·人要有好的品格、好的態度、人不能太惡毒、不然會有報應、人不能太孤僻、不然會感到孤獨、人不能太自卑、不然什麼事都做不成、人的品格一定要好,不然你在別人心裡的印象就不會好。

總之、我們一定要懂得感恩,要做一個完美的`人。

于丹感恩教育觀後感第3篇

今天早上,我和媽媽一起看了湖北電視綜合頻道的于丹老師的講座。于丹老師主要講了感恩主要有一個因素,就是孝。

百善孝為先,是于丹老師說的。于丹老師還講了一個故事:從前有一個小孩,他在學校裡看見別的小朋友都有吃的,而他沒有。於是,他跑到大樹跟前,說:“大樹,別的同學都有吃的,我卻沒有,你能給我吃的嗎?”大樹說:“你秋天再來吧!”到了秋天,男孩來到了樹下,大樹也給了他吃的——一堆紅紅的果子。小男孩高興極了。於是,他以後的秋天都到大樹那,得到一堆果實。直到小男孩青年時,他還是悶悶不樂。於是小男孩對大樹說:“和我同齡的孩子都有了房子,結了婚。可我呢?”大樹說:“你把我的樹枝都砍下來,足以讓你蓋房子了。”小男孩把樹枝砍下來,蓋了一棟房子。

一直到小男孩中年時,他還是悶悶不樂,小男孩又對大樹說:“現在和我的同齡人都有一艘小船航海去了,可我卻什麼都沒有。”大樹又說:“你把我的樹幹砍下來,做一艘船,航海去吧!”於是,小男孩砍下了大樹的樹幹,做成了一艘小船,走了。

後來,小男孩到了老年時期了。他坐在大樹的樹墩上。大樹說:“我已經什麼都沒有了,你還來幹什麼?”已經老了的小男孩說:“我什麼也不想要,只想陪你晒晒太陽。”看完後,我知道了,只有學會孝,才有可能學會感恩。

于丹感恩教育觀後感第4篇

《感恩教育》是我們最近播出的電視節目。講述的事讓我們這些青少年擺脫壞習慣,成為脫胎換骨的新一代。而這些壞習慣中,有自私自利、依賴別人的壞心理。用的物品更是奢侈豪華,卻只不過互相攀比。在這些毛病中。于丹老師一針見血的指了出來。

因為我們這一特殊的群體,在濃濃的父愛和母愛的關懷下成長。我們不缺錢花,不缺書讀、不缺穿、不愁吃。正是因為什麼都不缺,好多同學才迷失了自我,缺乏了一種精神內涵:自私、驕傲、冷漠、不關心他人,沒有一點責任感。

不僅如此,我們現在幾乎已經淡忘了尊老愛幼。

一次公交車上,有一位年過七旬的老奶奶站在上面,卻沒有人為她讓座。可悲!可氣!我們生長在一個有著幾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禮儀之邦、尊老愛幼助人為樂使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祖訓怎麼到我們這一代就失傳了呢?讓我不安的是:祖國的未來靠我們建設,21世紀靠我們描繪,我們連民族賴以生存的道德素質都不具備,還能幹成什麼大事?

我呼籲:願我們這些00後的獨生子女,多改掉一些壞習慣!

于丹感恩教育觀後感第5篇

今天看了于丹教授主講的《感恩教育》,心中很受震撼。國家關注未來的發展,父母關注自己孩子的未來。而我們的孩子從出生的那一天起,我們就為他們提供了各種優越的成長條件。每一個孩子都是家中的寶貝、溫室裡的花朵。但很多孩子成長給現在父母很揪心。

揪心的原因是抱怨孩子難教,不聽話,更深的意思是不知道怎樣引導孩子去學習和培養孩子那些良好的習慣。

我是孩子的父親,從一年級開始,我就一直在關注他的發展。首先是學習方面,我要的是學習態度。那就是放學做家庭作業,並且書寫端正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常抓不放。只要發現學習態度有問題,我是嚴厲的批評。

在生活上,我要培養孩子獨立,自己的事,自己去做。先做給他看,然後他去做,做不好去幫助他。做錯了,我溫馨提醒。

孩子是個活潑愛動的孩子。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是個很正常的現象。但我經常提醒他給他時間,讓他自己去認識這個錯誤。

在經濟上,我給他一個空間,讓他去理自己的零花錢。他有儲蓄罐,過年時親戚朋友給的壓歲錢,我讓他管理。他從不亂拿花掉。而是在需要的時候跟我們說一聲,在徵得家長的同意後在使用。

我一直在關注孩子的發展,努力營造一個快樂和諧的家庭環境,在通過學校教育和家庭的言傳身教去培養孩子,讓他在生活中從細節做起,培養他有耐心、責任感、自信心。

我一致認為培養孩子是一個長期關注的工程,更是任重道遠。我不僅僅要他成績好,而要培養他活潑開朗、勇敢進取的性格。更重要的是要求他養成良好的習慣,樹立關愛合作、寬容、感恩的品質。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