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觀後感(精選15篇)

來源:才華庫 1.5W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後,一定有不少感悟吧,讓我們好好寫份觀後感,把你的收穫感想寫下來吧。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921》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1921》觀後感(精選15篇)

《1921》觀後感 篇1

《1921》帶領觀眾走入那個年代,感受那個年代的年輕人的力量。影片全景式地重現了一百年前波瀾壯闊、開天闢地的歷史時刻,來自五湖四海平均年齡僅28歲的青年們,懷著滿腔熱血,聚集上海召開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大會,見證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影片向開闢新中國的革命先輩們致敬,我們能看到百年前,先輩們在複雜的時局下摸索著中國的出路,他們歷經磨難和生死存亡,不管在多難的境遇下,他們都在朝著希望前進。這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由小到大,帶領千千萬萬中國人民突破重重難關,取得一個又一個的勝利。正是因為他們才有了新生活,正是因為無數的開拓者們才有了新中國!

當歷史畫卷緩緩地鋪開在我們眼前時,我們被那些畫面所震撼。我們驚歎於他們為探索出一條真真正正能夠拯救中國的道路的執著,也因他們面對危險時刻而屏住呼吸。影片更多的讓我們看到這13位革命先輩們少有人知的青年時期的模樣。不像我們在歷史書上所看到的他們,他們是朝氣蓬勃的,他們是一個個有著鮮明性格充滿著熱情的青年人。當我看見他們的眼中閃爍著對未來、對新中國的展望的光芒時,我的心也被這樣的熱情所點燃。他們用熱血和青春,激盪著舊中國,開拓著新世界。

影片中,嘉興紅船上的會議與逐漸唱起的國際歌,是動人心絃的,是令人為之振奮的。在影片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李達對負責印刷的人強調“百姓”與“人民”雖然意思相近,但境界完全不同。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和初心使命是為人民服務,從未改變過。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在今時今日已是我們每一個人的夢想。國家從艱難歲月中一路走來,歷經炮火與鮮血的洗禮,21世紀的我們不能忘記這段艱難歷程,永遠銘記歷史。

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現在這新中國。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更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中國共產黨代表著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著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著中國最廣大人民的利益。我們國家在黨的領導下一點一點強大起來,一步一步邁向世界舞臺。作為新時代的青年人,我們要牢記歷史和初心,不忘使命,不負期待,共創美好未來。

星星之火,足以燎原。新時代的我們,從革命先輩們的手中接過火把,將這份精神傳承下去,延續下去!

《1921》觀後感 篇2

電影《1921》將生動展示中國共產黨人敢闖敢拼的動人故事。該電影由導演黃建新擔任監製兼導演、鄭大聖聯合導演,並將於2021年7月1日全國上映。為了讓更多觀眾瞭解建黨初期這段歷史,黃建新導演用電影鏡頭,展現了平均年齡僅28歲的中共“一大”代表們,將青春理想化作尋求救國救民真理信念的執著,以及他們在上海開天闢地、在風雨如磐中擔起民族救亡圖存重任的擔當。

該片導演黃建新,曾成功打造《建國大業》《建黨偉業》《建軍大業》,開創了中國電影的主旋律商業片時代。他在此前的《1921》釋出會上曾透露,“會給大家帶來全新的故事、更電影化的敘事方式、以及充沛的生活情感”。他還表示,電影將集結一眾青年實力派演員,重塑一群有血有肉的革命先驅,再現一個敢拼敢闖的黃金時代,傳遞“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的堅定信念。

該片在參考大量史料的基礎上進行藝術創作,堅持創新求真、嚴謹細緻的態度,歷經四年時間深耕劇本,數易其稿。期間上海市委宣傳部還組織召集黨史專家、上海史專家、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資深研究員等專業人士,與主創團隊一同召開多次劇本論證專題會議,聽取意見,結合黨史研究成果,反覆打磨人物性格,挖掘歷史細節,力求讓這段觀眾耳熟能詳的史實在銀幕上綻放新意。

電影將首次以國際化視角來呈現這段熱血歷史,從歐洲開始進入故事,同時貫穿了一條完整的日本線,讓格局更開闊巨集大。在此前的釋出會現場,製片人任寧透露,“劇組特意去全世界的檔案館尋找新鮮的角度和史料,耗時三年多才完成了最終的創作”。對此,導演鄭大聖也表示,這是與現在的全球化語境有所呼應,用新的角度看待那段歷史,相信能吸引更多年輕觀眾當下的共鳴。

除此之外,影片也在拍攝取景上下了大功夫,主創團隊勘景足跡遍佈上海、全國乃至海外,特別是在上海實地測繪了30餘處相關歷史舊址,並在上海車墩影視基地一比一實景搭建當時的中共一大會址建築群,力爭在大銀幕上再現上世紀20年代上海作為中國共產黨誕生地的城市文化風貌。

《1921》觀後感 篇3

在即將迎來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的重要時刻,有幸和幾位評論家一起觀看了電影《1921》。看完電影,大家交口稱讚,認為影片濃墨重彩集中描繪1921年的上海,在那個相對有限的時間和空間之中,把故事講得如此精彩感人,全面展現五四運動的發生、《共產黨宣言》的翻譯出版、“南陳北李”相約“開天闢地”、上海英美菸廠工人罷工、共產國際幫助中共建黨、國際和國內反動勢力對革命活動的圍剿、中共一大召開及從上海石庫門轉戰嘉興南湖紅船等重要場景,非常不容易。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還是更習慣於把視角聚焦於教育。我覺得,這既是一個黨史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也是一個青春的故事、成長的故事、教育的故事。

影片講述的是黨史,更是講述了一群年輕人的青春史。影片的主人公是一群年輕人,在他們的身上,洋溢著朝氣蓬勃的青春氣息。13位一大代表平均年齡28歲,最小的劉仁靜只有19歲,年長的何叔衡也只有45歲。在1921年,他們也是青春年少。所以,他們有著與今天的“90後”“00後”一樣年輕的面龐,一樣的對美好生活與愛情的嚮往,一樣儲存著童趣童真,所以我們也能夠看見影片裡劉仁靜等幾位年輕人在上海大世界快樂遊玩的鏡頭。

影片講述的是這群年輕人的青春史,更是講述了這群年輕人的奮鬥史。在這群人身上,我們特別地感受到20世紀初這群年輕人的使命擔當,感受到他們對馬克思主義的激情、拯救中國的豪情和對底層勞苦大眾的同情。影片中,陳獨秀執拗地向孫中山要教育經費,講述“教育救國”的道理,甚至為了索要教育經費而放棄去上海蔘加“一大”;毛澤東說,他堅信最終一定能夠“建立一個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都讓我對那個時代的年輕人心生敬意。他們以生命創造了歷史,告訴人們,一個適逢其時的夢想,一股渴望改變的激情,是如何造就了一個偉大的政黨,如何創造了一個偉大的奇蹟。

在影片中,最打動我的,是奔跑的鏡頭。這兩個奔跑的畫面,給我留下了特別深刻的印象。

首先是毛澤東的奔跑。那是在法國國慶日,一方面旅法的中國留學生與法國人民一起在凱旋門下慶祝歡呼,一方面是在上海租界的法國人一起合唱《馬賽曲》。但是毛澤東等中國人卻被無情地拒之門外。法國人肆無忌憚在中國土地上歡樂,中國人只能在他們的門外,看著天空燃起的煙花……青年毛澤東從憤懣失望中升騰起一種不屈、一種自強,開始了迅疾的奔跑。奔跑當中穿插的,是他對家鄉生活的回憶,是被父親追打的奔跑,以及母親在身後的呵護。這個奔跑的橋段具有很強的寓意,它意味著青年毛澤東把向父權挑戰的勇氣轉為向舊世界挑戰的力量,從小我轉向大我,從青澀轉向成熟。奔跑中的毛澤東內心堅定、目光澄澈,熱血沸騰、信心滿滿。從他青春奔跑的剪影裡,我們看到了日後他奔向井岡山、延安、西柏坡、天安門的遠大前程。真正的青春,正是永不停息的奔跑,是超越時空的奔跑。

其次是王會悟的奔跑。作為一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的影片,《1921》破例將以往不太引人注目的李達、王會悟這對年輕夫妻作為主線人物之一。王會悟是一位美麗、智慧、勇敢的新女性,因為共同的革命理想,和李達走到了一起,在陳獨秀的家中結為伉儷。婚後的他們攜手共進,全身心地投入革命事業,為籌備“一大”忙裡忙外、殫精竭慮。在會場遭到特務監視的情況下,王會悟建議把會議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為一大順利完成各項議程發揮了重要作用。影片中一個鏡頭,是王會悟準備向博文女校的校長借校舍給來參加一大的代表住,又擔心校長看出破綻,李達就讓她奔跑,訓練她克服緊張的心理。最後,她在《國際歌》的旋律中奔跑,順利完成了任務。一位23歲的女子,在充滿青春活力的奔跑中,她的步伐如此堅毅、沉著,因為,這是向著光明的奔跑,向著未來的奔跑。

通過重塑中國共產黨成立初期革命先驅的光輝形象,這部電影重現了中國共產黨成立的“紅色起點”,重溫了黨的歷一個特別的“重要瞬間”,著力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為黨史的學習教育提供了生動鮮活的視覺化學習教材,也為講好、講活黨史故事提供了生動範本。影片反映出來的20世紀初年輕人的理想追求與使命擔當,為今天的年輕人加深對中國共產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認識,提供了範本和榜樣。

影片起用了許多青年演員,無論是五四運動的青年學生,罷工鬥爭的青年工人,還是一大的代表,他們都是年輕人。我相信,演出的過程也是今天的年輕人向100年前的年輕人集體致敬的過程,而觀影的人們,也將會向100年前的年輕人致敬。

新的時代需要英雄,需要榜樣。黨史知識,並不是冰冷的過去,而是以信仰和熱血鑄就的言行。革命者,並不是老去的身影,無論100年前還是100年後,那些以國家民族為己任而奔跑的行動者們,他們永遠活在人們心中,永遠年輕。

《1921》觀後感 篇4

記得影片中,當陳獨秀被軍閥逮捕關進大牢,他隔著獄欄堅定不移地對李大釗說:“軍閥要我死,我要中國生。”這樣的場景讓我內心久久不能平靜,不禁感嘆:革命的曙光和修遠路途中這些志士們前行的力量都源自於他們大無畏的精神,這樣的精神和情懷令人崇敬。

還記得當影片中革命者李達哽咽著,嘴角顫抖,聲音裡帶著一絲憤怒:“偌大的一個國家,我們連自己的火種都沒有。”他凝重的神情,扎心的話語,讓我深感:“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的偉大意義,我潸然淚下。

還記得當毛澤東這位熱血青年在上海的街頭奔走,為革命前赴後繼時,我看到了他們心中對世態不公的憤怒、吶喊,這不正是革命先輩們追求理想,歷經波折卻砥礪前行的見證嗎?

總是記得李大釗在生命停止的前一刻,那凝重、深遠一望,那目光中展望的不正是新中國的未來嗎?

影片播映結束了,我的內心久久難以平靜。前輩們的鮮血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和平生活,但我們不能在安逸中喪失鬥志,在懈怠中荒廢青春。走出影院,我心中反覆默唸這些話語。作為青少年的我們,應當有一顆自信、自強、自省的心,應當感恩父母,給予我們生命;感恩老師,教授我們知識;感恩偉大的國家,給予我們健康成長的社會。

我珍視今天的生活,也在努力做好自己該做的:每日合理規劃時間,閱讀書籍並完成讀書筆記;聆聽《凱叔講故事》,以增長課外知識;每日堅持練琴並鍛鍊身體;每日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務······我想這便是自己作為一個國小生愛國情懷的踐行吧!此刻,我端坐於桌前,開啟《中國歷史》,那綿延於字裡行間的中華文明、那歷歷在目的中華屈辱、那錚錚鐵骨的中華抗爭······一一在我眼前呈現,在我的心頭翻騰。

曾子曰:“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我將以此來勉勵自己,篤定於自己腳下的路。

《1921》觀後感 篇5

最初瞭解到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在國中的歷史課上。老師講到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誕生於嘉興南湖的遊船上。當時的我只覺得在船上開會很有趣,卻不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圓滿舉行的艱辛歷程。

在北研開發一部愛國主義觀影活動中,我有幸觀看了建黨100週年獻禮片《1921》,瞭解到中國共產黨建立的艱辛,為建立中國共產黨的前輩們的愛國熱情以及流血犧牲感到震撼。

電影《1921》以李達與其妻子籌備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過程為主線。在那個時代,共產主義的傳播遭受了很大的阻礙。中國共產黨的前輩們只能祕密辦學,祕密傳播共產主義的刊物。然而,正確的思想、正確的路線永遠不會因為外界的阻礙被埋沒。在中國共產黨前輩們的努力下,共產主義思想得以傳播,共產主義力量得以壯大。

李達夫婦從寫請柬到精心安排會議地址與住宿,在重重阻力下促成了中共一大的召開。中共一大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號開幕,由於會場受到暗探監視和法租界巡捕搜查,最後一天的會議不得已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的遊船上舉行。看到這裡,我才知道在船上開會並不有趣,才感受到中共一大圓滿舉行何其艱辛。

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立。中國共產黨的成立,讓中國的革命鬥爭有了統一的領導。在影片的結尾,看到一位位中國共產黨的前輩被迫害,讓人心痛。然而他們改變中國命運的愛國熱情,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建立了人民當家做主的新中國,才有了我們如今的幸福生活。幸福的生活來之不易,為之流血犧牲的中國共產黨前輩們值得我們銘記。牢記歷史,為共產主義新中國的建設和發展而奮鬥,也是我們新一代青年的使命!

《1921》觀後感 篇7

1921年7月,在國家危難之際誕生的中國共產黨註定了她的不平凡,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第一代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全國各族人民,艱苦奮戰,破除了了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和帝國主義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國。100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全國各族人民團結一心,自強不息,不怕曲折,克服艱難,一步一步走向勝利,一步一步走向輝煌。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共產黨她勤勞為民主,共產黨她一心救中國……”這首歌就是我的太外婆和外婆常唱給我聽的《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雄壯嘹亮的歌曲。太外婆和外婆都沒有讀過書,但是這首歌她們卻唱得好熟練,我以前都覺得她們好神奇哦!直到媽媽給我講了一個真實的故事。

在解放前,太外婆家裡是很窮的,外婆出生時剛是中國處在內憂外患之時,那時日本鬼子侵虐我們中國人,對我們中國人民慘不忍睹的屠殺,太外婆一家為了生存,帶著外婆四處逃難,根本談不上溫飽二字,更不用說學文化了。是中國共產黨誓死的奉獻精神,拋頭顱、灑熱血,把日本鬼子趕跑,又把內戰撫平,讓人們終於在令人無法忘懷的黑暗中看見了曙光,統一全中國,讓窮苦人民翻身做了主人,外婆家從此有了屬於自己的土地,豐收著自己的勞動成果,生活也日漸好了起來。

在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滿懷激情地投入到了新中國的建設之中。在那個激情燃燒的歲月裡,各行各業湧現出了許許多多的英雄模範,如:王進喜、時傳祥、雷鋒、焦裕祿、錢學森、錢三強、陳雙田、鄧稼先、華羅庚……一個個閃光的名字,猶如繁星點點,照亮了新中國的天空。雖然,他們的生活環境不同、工作崗位不同、能力大小不同,但他們都以“我是共產黨”而自豪,都以人民服務為無上光榮。他們胸懷祖國,一馬當先,發奮圖強,為改變祖國的一窮二白的面貌做出來重大的貢獻。

這些年來,在共產黨明智的領導下,外婆家的農村生活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新農村,新政策,從黨和政府按農村60歲以上的老年人,每月可領取60元養老金政策實施,按年齡高低的不同層次發放,外婆70歲就能領到70元一個月的養老金,太外婆就高一點,快90歲的太外婆就可以領到100元一個月的養老金,外婆老說:“是黨的政策好,我們的日子才過得這樣甜蜜蜜啊!”

我們這一代的孩子,雖然沒有經過貧窮的困惑;沒有經過戰亂的恐慌;沒有經過生死的考驗,生活在這樣美好的社會當中,有父母親人的呵護,有老師同學的關心,在優良的環境中接受著知識的薰陶。所有的這一切,都是因為有了中國共產黨。

《1921》觀後感 篇8

中國共產黨誕生,是一件開天闢地的事情,其影響力不亞於後來的新中國誕生,如何再現這一偉大的歷史事件,除了要再現偉人的豐功偉績之外,更大的目的在於闡述歷史的必然,這樣一來難題就得擺上檯面,如何把思想融進那個時代紛紛擾擾的思潮當中,這才是關鍵。於是這樣一部紅色題材劇就具有了史詩的氣質,毛澤東的一生是偉人的一生,也是道不盡的一生,本劇擷取毛澤東青年時期和一幫先驅如何創立中國共產黨的奮鬥史為藍本,再現了歷史的必然。毛澤東的一生在他的詩中均有所體現,本劇也基於此,不同階段的心態也都能從詩中一一解讀。

對於紅色革命題材劇,知識分子的朝氣蓬勃和堅定的信仰歷來都是電視劇中一道讓人賞心悅目的風景,沒辦法,要怪的話就怪現代人信仰都缺失了,這一切無非是想告訴我們,瞧,那時的年輕人多麼有朝氣,有信仰,有恆心,這其實也是毛澤東形象最有力的寫照,為再現偉人豐功偉績的一生,本劇從縱面到截面全方位再現了幾個重大的歷史事件,而在這些重大事件中起到貫穿始終作用的幾個人物,徐世昌、孫中山、段祺瑞、毛澤東、蔡和森等人在歷史事件中的沉浮成為最佳看點,也正是應了毛澤東那一句詩:“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豪情,詩中感嘆了創業的不易的同時也對未來充滿了信心,表述了繼往開來的決心和魄力。本劇也基於此講述了一個大時代的環境之下,那些“風流人物”,他們對於人生道路的抉擇、以及思想主張等等,都成為了後來新的歷史篇章的見證。

毛澤東的一生是豪情壯志的一生,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正是青年毛澤東的寫照。當時的中國正值內憂外患,一戰結束後的中國,以戰勝國姿態凱旋歸來,本以為可以揚眉吐氣,但此時的中國內憂外患,中國時局依然是一盤散沙,徐世昌狡詐,段祺瑞以擴充軍餉為目的進而賣國,南北軍閥各懷鬼胎,而列強更是伺機而動,孫中山下野,這一切的一切,讓人深深明白,這是一個爛攤子,唯有革新一切才能救中國,一群年輕的仁人志士四處奔走開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救亡圖存運動,時勢造就英雄,此時的中國,李大釗、陳獨秀、蔡元培,他們生於時,長於時,成為了這個時代思想的中流砥柱,生在這個時代的毛澤東,盡情的吸收著時代思潮,苦思救亡運動。1921年是個特別的年份,這一年,以毛澤東為首的先驅創立了中國共產黨,一個劃時代意義的政黨就此誕生,一群以毛澤東為首的共產黨人也照耀著日後的中國。

本劇再現了毛澤東如何審時度勢,分析當下,著眼未來的高瞻遠矚,突出了偉人高大的形象,把偉人如何創業,如何撈取第一桶金,如何獲取賢內助等等事蹟都向世人表述清楚,一部主旋律電視劇做到這裡也就夠了,但本劇除了以歷史的視角再現劇中人物段祺瑞、馮國璋、李大釗、蔡和森、楊開慧、馬林等人的命運之外,更是闡述了“任何反動派都是跳樑小醜”的歷史必然。

《1921》觀後感 篇9

為慶祝建黨100週年,今天公司黨支部組織公司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們一起觀看電影《1921》,看完之後本人也有些感觸,隨筆記下,了做分享。

必然成立的中國共產黨。在那個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並存的年代,中國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中,可以想象中國人民是多麼的沒有安全感。然而,好在中國仍然有一批願意讓人民過上好日子的優秀的、狂熱的青年志士,他們有理想、有報復、有實踐,他們會因為在自己國家的土地上說外語而憤懣不滿,會因為國家的落後不堪而深沉痛哭,他們對國家、對民族、對同胞的愛無法言表。他們從來都不會忘記為改變國家命運而“戰鬥”,不管自身的處境多麼艱險,時刻在尋找改變國家和人民命運的道路。說到底,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興衰,最關鍵的決定因素還是人的因素,有了這些人一旦出現,找到真理只是時間的`問題。所幸這些年輕人遇到了共產國際、遇到了馬克思主義,並清醒的認識到中國的道路必須自己走,所以,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一種必然。

《1921》觀後感 篇10

1840年鴉片戰爭後,中國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國家蒙辱、文明蒙塵,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難,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中國迫切需要新的組織凝聚革命力量,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中國共產黨從誕生之日起,就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確立為自己的初心使命。

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浴血奮戰、百折不撓,創造了新民主主義的偉大成就,推翻了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為了實現民族復興,中國共產黨努力探索,進行了改革開放的偉大壯舉,確立了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使人民富了起來。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明確了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戰略安排,使中華民族強了起來。

我作為一名共產黨員要始終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工作中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在平凡的崗位上,為黨的事業添磚加瓦,做一顆永不生鏽的螺絲釘。

《1921》觀後感 篇11

今天是中國共產黨的百歲生日。經歷了百年洗禮,鮮紅的黨旗,顯得更加颯爽多嬌,莊嚴的黨徽,顯得更加堅若磐石。

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隨同公司黨組織觀看了電影《1921》,真切的體會到了百年前的先驅們為了推翻舊世界、建立新中國,所付諸的努力與犧牲。在舊中國風雨飄搖、百廢待興的歷史背景下,共產黨人的百年征程,從此開啟,於百折不撓、砥礪前行中書寫了中國歷史的全新篇章。

對於生長在紅旗下的我們,要堅定不移的跟黨走,繼承革命先烈那頑強拼搏、自立自強、無私奉獻的大無畏精神,為公司、為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1921》觀後感 篇12

觀看此片後,我感觸頗深。《1921》很好反映了建黨歷程,反映了共產黨如何建立、時代背景、歷史淵源等問題。通過紀錄片我瞭解到,中國共產黨的早期活動都是從先進的知識分子中發起,大學生群體一直是堅實的支援力量。作為當代人,入黨積極分子,我認為我們有必要繼承百年前建黨前驅的革命精神,始終積極的擁護黨的領導地位。

進入21世紀以來,國際國內形勢發生了深刻變化,中國在經歷了接近百年的磨練和砥礪後,也成為領導中華民族奔赴現代化和全面小康社會的核心和中軸力量。作為當代人,我們雖然在思想和生活上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但是面對當前國內外的形勢時,仍然應該以大局為重,做生活和思想上的理智者。

《1921》觀後感 篇13

《1921》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中國共產黨成立的事情。主要講述了當時國內面臨滅國、動盪不安、嘗試變法維新後依舊不能改變國家命運的背景,中國迫切尋求新的道路,只有這樣才能拯救國家,才能拯救人民;講述了國際上共產主義取得成功並不斷壯大的背景,確定共產主義是中國要追求的方向,並且有跡可循;講述了中共成立的艱難險阻,國內多黨派壓迫,沒有經費,嚴禁民主自由等新思想傳播,國際上多個國家暗中阻止共產主義在中國的生根發芽;講述了中共成立時參會的主要代表人物事蹟以及中共一大的曲折歷程;講述了中共成立後到新中國成立期間主要的歷史征程。

其中讓我最有感觸的情節是毛澤東沒能進入法國國慶的莊園,看著法國人在豪華的莊園內,衣著華麗,載歌載舞,把酒言歡,還有盛大又美麗的煙花。而中國人只能擠在鐵柵欄外觀望,毛澤東憤怒的跑了好久,想起了很多回憶。這個情景,讓我印象深刻,在我們自己的國家,外國人與國人完全處於兩個世界,一個天堂,一個地獄。任何時候都有類似的情景,這個時候,我們永遠都不要羨慕別人,要暗下決心,拼盡全力,去改變自己。現在我們國家安定而昌盛,我們永遠不要忘記,我們的幸福是千萬人用生命換來的,每個時代,都有當代人的使命,我們為自己而活的同時,也要為國家貢獻一份力,要有責任心,要有使命感。永遠不要忘記中國共產黨為新中國做出的貢獻,要永遠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1921》觀後感 篇14

今天,公司組織全體黨員及預備黨員看電影—《1921》。看過之後,我心潮澎湃,難以抑制心中的激動,立即奮筆疾書,記錄下這段值得珍藏的記憶。

無論在什麼時代,我們青年人都期望能夠實現自我的人生價值,那麼究竟怎樣才能最大實現自我的價值呢?毫無疑問,那就是將自我的命運與國家的命運聯絡在一齊,投身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中。當今世界,現代中國,我們青年的使命異常艱鉅,祖國的未來在我們手中,振興中華任重而道遠。我們必須要增強歷史職責感和時代緊迫感,肩負起時代賦予我們的重要而光榮的使命,揮灑青春汗水,為祖國的明天而努力奮鬥,譜寫新的華章。

2021年7月1日,我們將迎來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週年的紀念日。回顧黨的偉大曆程,我們感慨:是我們的共產黨帶領著勞苦大眾推翻“兩座大山”,建立起新中國;是我們的共產黨帶領著中華兒女艱苦奮鬥,鑄起了中國的繁榮穩定、和諧富強。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或者將要成為共產黨員的我們更就應熟知歷史,以學促用,以對對國家和人民的高度職責感,提高認知和學習潛力,強化時代職責感,為鑄就新的輝煌做出貢獻;就應牢記歷史,以史為鑑,不斷提升黨性修養,在工作和生活中展示共產黨人的時代精神。

《1921》觀後感 篇15

今天是建黨一百週年,一百年前的今天,在嘉興南湖的一艘小船上召開中共一大會議,這標誌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電影重現了1921年以前,在中國軍閥混戰的背景下,一批以毛澤東為首的青年人從渴望赴法留學到堅定革命鬥爭的轉變過程,體現了那一代年輕人憂國憂民的偉大情懷。

還有許許多多像邱少雲、劉胡蘭的英雄,他們並不追求名垂青史,卻只希望祖國能夠和平安康。國旗也因為有他們的熱血而更加鮮豔。在黨的領導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香港澳門迴歸了,因為黨我們的生活才會幸福,我們才會奔向小康。黨啊,你是一盞明燈,照亮了我們前行的腳步;黨啊,你的豐功偉績將會銘記在人們心中!我一定會努力工作,奮發向上,為黨爭光,為黨添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