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另一個自己抒情作文

來源:才華庫 1.25W

生活中,我們會遇到無數的事情,總會有那麼一點點的小事,觸動著我們的情感世界,讓我們遇見另一個自己。本站小編整理了相關作文,快來看看吧,希望對你有幫助哦。

遇見另一個自己抒情作文

  遇見另一個自己作文【篇一】

一直覺得人應該去旅行,在年輕的時候,趁著有脾氣瀟灑,有本錢個性,離開睜眼閉眼看見的城市,逃離身邊的紛紛擾擾,找一個讓心裡安靜和乾淨的地方,讓自己變得跟水晶一般透明,然後拍一些美哭的照片,留給老年的自己。

人一定要旅行,尤其是女孩子。一個女孩子見識很重要,你見的多了,自然就會心胸豁達,視野寬廣,會影響到你對很多事情的看法。旅行讓人見多識廣,對女孩子來說更是如此,它會讓自己更有信心,不會在物質世界裡迷失方向。

世界是一本書,不旅行的人只看到其中的一頁。長時間三點一線的生活會讓整個人的精神緊張麻木,找個合適的時間,或獨自一人或三五個好友,出去溜達溜達,看看不一樣的世界,哪怕只是在省內。

而旅行的意義,就是離開生活熟悉的地方,然後不一樣的歸來,就是重新回到出發的地方,並重新認識它。

現代生活的大多數人都有一個說走就走的旅行夢,而遲遲沒有邁開雙腳的原因就是囿於時間和金錢,在所有人問我喜歡旅行嗎的時候,我都會斬釘截鐵的`說喜歡,可當他們問我旅行經驗豐富嗎,這個時候我只能無奈的笑著說:“暫時沒有時間和足夠的錢”。我就是用這個理由來催眠自己,可到底什麼時候才會有時間?多少錢才足夠去旅行?

當我看到和我同齡大的人騎行橫穿中國這一大片土地的時候,說實在的,我心裡很敬佩。我知道騎行是多麼辛苦的一種方式,每天的風吹日晒,如果不是有足夠的信仰,是絕對堅持不下去的,而我真正佩服的就是這種信念。

或許我們真的需要一些勇氣,為一些突然蹦出的念頭而嘗試一下。也許,它會帶給你驚喜。

美景不僅僅是目的地,還應該是在路上,旅行也不僅僅是目的地,還在感受沿途的那些人那些事,那些曾經發生在這片土地上的點點滴滴。趁著暑假去深圳遊玩了一個月之後,我整個人的精神狀態都不一樣了,他們城市所反應的精神狀態就和鄭州不一樣,他們是充滿活力的,是發展迅猛的,也激勵著我想要變得同樣優秀,有一天我可以自豪自信地堅定地走在那座城市。

所以說,旅行改變的不僅僅是你的心態,更多的是激勵你向上的心,它結結實實地喚醒你的心靈,喚醒了你的激情和慾望。

如果生活羈絆了你的身體,別讓它也羈絆你的心。只要心境在,就算只是搭一班通向未知的巴士,也算是探索星球了。

我現在的目標是:Go to a place you've never been to every year.每年至少去一個從沒去過的地方。

如果你不出去走走,你會以為這就是世界。熱愛生活的每一個人我都希望你能多出去走走,去感受世界的美好。

期待未來某一天旅行的路上,能夠遇見你。

  遇見另一個自己作文【篇二】

昨晚看了一部電影——《七月與安生》,原以為就是青春片常規的套路,頂多增加了些同性描寫

但真正看完,才發覺自己錯了,感覺安妮寶貝真的要好好感謝陳可辛。

故事並不複雜,圍繞兩個女孩的成長展開的,講述了青春的兩種截然相反的模樣。但並也不止於此,它著重討論了個體成長,討論了兩種自我的對立、衝突、矛盾與和解。讓我看完覺得耳目一新,特別是最後那個照鏡子的鏡頭,徹徹底底地將電影提升了一個段位。

電影據說對原著做了不小的延伸和改編,並且恰到好處。

故事最後的好幾次大逆轉,和一些片段的閃回,方式很新穎,結局很出乎意料,也帶給觀眾很多的衝擊。

其實,七月就是安生,安生就是七月。

她們彼此靠近,又相愛相殺,不過是對壓抑在自我中的另一部分的靠近,和喚醒。她們是彼此的鏡子,靠近和衝突,是兩部分自我的此消彼長和互相對抗。

最後,這兩部分自我握手言和,她們也就找到了自己最舒服的樣子。

導演曾國祥說:“七月和安生,其實是一個女人的兩面,是我們成長到人生中的一個階段的轉變。可能,小時候你是安生,長大成熟後變成了七月;或者,小時候你是七月,但到了一定的年紀就想要做回安生。軌跡不同沒關係,都一樣精彩。”

青春期的愛情,只是引發她們快速成長的一個導火索,一個助推劑,總會有那麼一個人出現,不論他是誰。所以,在這部影片裡,男主的位置沒有那麼重要,他只是在她們人生中的一個階段出現,促進她們的成長之後又迅速離開的抽象的存在。

就像多年後,七月多次看到安生的脖子,問她,沒有那個東西會不會覺得空蕩蕩的?安生說,習慣了,就好了。

面對成長,很多遇見離開,都由不得人選擇。

只要最後成為自己喜歡的樣子,並且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那些失去,也就有了另外的意義。

七月與安生,她們是朋友愛人?還是一個自我的兩面?

我們都渴望另一種生活。

心裡都住著另一個自己。

  遇見另一個自己作文【篇三】

孩提時代,殘疾父親在小鄉村的小街道上經營一家小小的書店來貼補家用。書店雖小,卻算種類豐富:武俠、言情、歷史、軍事等還是一一俱全,但我最喜愛的、印象最深刻的卻是巴掌大的連環畫(那時的我們親切地稱它為“小人書”)。雖然那時識字不多,但父親新進的連環畫我肯定是第一讀者。每天散學歸家,都會泡在連環畫的世界裡,和著精彩的配圖,加上半猜半讀的“神功”,一本連環畫翻完,其對中的故事情節也就明白了個大概。

那時的我是同學們豔羨的物件,在她們眼裡,能不花錢就能讀好多有趣的書簡直是天大的幸福。大家常常聚在一起,聽我用不太完整的表達,加上行為舉止的“補充”來了解一些大家都好奇的世界。在《孫悟空出世》裡,大家結識了精靈可愛的猴哥,瞭解了仙石迸裂、石猴探險、稱王花果山、飄海訪師、三星洞修行、學長生不老、七十二變和騰雲駕霧之術等小故事;在《雷鋒的故事》中瞭解了雷鋒助人為樂不留名的樁樁好事,為他光榮犧牲難過了幾天幾夜,學雷鋒做好事成了光榮而崇高的行為舉止......《森林之戰》、《勇挫鐵葫蘆》、《血染葫蘆灣》、《小白龜上天》、《千里送京娘》等都是那時的“寵兒”,為我們帶來了無限的快樂。在這個過程中,我瞭解了更多的小故事,概述能力得到了鍛鍊,這或許是滋養我日後能站在講臺上不再緊張,能順利完成一些小演講的“沃土”。

但是在那個年代裡,大部分家庭的“柴米油鹽醬醋茶”都很難拾掇開來,要想拿出“閒錢”購買一兩本“閒書”簡直是奢望。也正因為這些原因,來書店看書的人很多,但看了買走的人卻很少,書店生意實在難以持續經營,約摸在我讀二三年級的時候,父親決定轉向經營,極力爭取將部分書籍退還了新華書店,但部分還是不得不自家留了下來。無奈留下的書成了家庭新債,那時的我曾恨恨地稱它們為“孽債”。其實後來也可算是“寶貝”,至少在學習壓力較大的國中三年裡,它們是我忠實的夥伴。

如今,因為工作變動和工作的特殊性,我有意識擴大了自己的閱讀範圍,各種報刊雜誌、經典著作、時尚讀物、電子書籍、紙質墨香、各種新媒體使得閱讀更加便捷寬泛。這也激發了一些關於美景美食、民俗風情、心靈感悟等方面的寫作。

回憶一路走來與書相伴的種種,我深感:讀書無關柴米油鹽,但可以讀而不飢;讀書無關功名利祿,但可以怡情怡性;讀書無關春花秋月,但可以遇見另一個自己。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