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教育培訓心得體會

來源:才華庫 1.74W

心得體會就是一種讀書、實踐後所寫的感受文字。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紅色教育培訓心得體會 ,歡迎閱讀。

紅色教育培訓心得體會

巍巍井岡滿山翠綠,映襯著散佈其間的革命舊址遺蹟,訴說著流傳不息的經典故事:八角樓的燈光、朱德的扁擔……這裡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這裡是廣大人民群眾的敬仰之地。

去江西,到吉安,上井岡山——近年來,井岡山等地紅色旅遊勃興,紅色資源得到極大挖掘,革命傳統教育也因此被賦予了新的時代特色,感染和激勵了千百萬人。

寓教於遊精神洗禮

春寒料峭,細雨濛濛,擋不住紅色旅遊的人流。

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遊人緩步登上109級臺階,向死難烈士敬獻花圈;“報道敵軍宵遁”的黃洋界戰鬥遺址前,旅遊大巴送來一批又一批客人;茅坪八角樓裡,導遊輕聲講述當年毛澤東揮寫《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麼能夠存在》、《井岡山的鬥爭》等不朽篇章的故事;大隴鎮紅軍挑糧小道的起點,100多名參加幹部培訓的學員踏上崎嶇山道,體驗當年紅軍戰士的堅忍不拔……

“經歷了去年遊客人數井噴式增長後,今年的紅色旅遊依然保持良好開局。”井岡山管理局黨工委書記、井岡山市委書記梅黎明說,“五百里井岡有100多處革命舊址遺蹟,已經成為一個沒有圍牆的革命歷史博物館,成為人們陶冶情操、淨化心靈、堅定信念的生動課堂,成為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陣地。”

2011年,井岡山共接待遊客671萬多人次,旅遊門票收入突破2億元。作為紅色資源富集區的吉安市,儲存完好的革命舊址遺蹟達425處、近千個點,去年遊客達1830萬人次,比上年增長近30%。

自1999年紅色旅遊在井岡山興起以來,吉安市和井岡山市依託當地紅色資源富集、獨特、原真的特性,滿懷井岡情懷,不斷充實紅色旅遊景點的內容內涵,著力創新紅色旅遊的方式方法,不僅打響了井岡山“紅色旅遊首選地”的名頭,更達到了寓教於遊、傳承井岡精神的境界。

“情景再現”、“體驗式遊覽”,讓井岡山等紅色旅遊景點“活”了起來,紅色教育功能在遊人的參與、感悟中得到實現。3月14日上午,在井岡山革命博物館裡,廣州遊客陳先生告訴記者,與10年前他第一次到井岡山相比,這次來旅遊的感覺更加震撼:“博物館的陳列大量運用了聲、光、電等手段,表現形式非常豐富,吸引力和感染力大大增強了。”

在茨坪毛澤東舊居,叮叮噹噹聲中,“鐵匠們”正在趕製殺敵利器,“老百姓”忙著編織擁軍的草鞋……利用高科技手段建設的井岡山斗爭全景畫館、黃洋界保衛戰3D動感影院等,讓遊客身臨其境。

突出獨有資源優勢,打造紅色文化品牌,讓井岡山等紅色旅遊景點“特”了起來,革命傳統教育在“不虛此行”的感嘆中浸染無數遊人。井岡山推出的“走一小段紅軍小路,聽一堂傳統教育課,向革命先烈獻一束花,吃一頓紅軍套餐,看一場紅色歌舞,學唱一首紅軍歌謠”的“六個一”參觀遊覽專案,受到了旅行社和廣大遊客的歡迎。

大型實景演出《井岡山》全部由廈坪鎮、拿山鄉附近的鄉親們演出,600多名農民白天下田耕作,晚上登臺演出。紅軍挑糧小道已成為遊客體驗紅色之旅的'必走之路。

“吉安市特別是井岡山的紅色旅遊,將再現革命情景、體驗紅色文化、考驗自我品格、熔鍊團隊精神融合在一起,增強了紅色旅遊的參與性,得到的是情感的震撼與精神的洗禮,提升的是革命傳統教育的感召力。”吉安市委書記王萍說。

寓教於學信念彌堅

3月17日上午,江西幹部學院“井岡山精神代代相傳”互動教學課程現場,井岡山農民石金龍正在講述自己與奶奶曾志的故事。

石金龍是老紅軍、中組部原副部長曾志的孫子。1985年,石金龍請求奶奶幫忙解決“農轉非”問題,曾志回答說:“我們吃的飯菜不都是農民種的嗎?那你又何苦轉城鎮戶口呢?”課程結束時,主持人唸誦曾志的遺囑:“死後不開追悼會,遺體送醫院解剖,有用的留下,沒用的火化。我想,這樣做,才真正做到節約不鋪張……”

紅色培訓是吉安和井岡山紅色旅遊的重要內容。從黨政機關領導幹部培訓,到企事業單位職工培訓和拓展訓練,紅色培訓積極運用紅色景點的載體,不斷開掘紅色資源的礦藏。

中國井岡山幹部學院充分利用井岡山和中央蘇區時期獨特的革命歷史資源開展培訓,提煉出“理想信念高於天”、“作風就是戰鬥力”、“黨的紀律要牢記”、“精神家園須堅守”等黨性教育的核心內容。自2005年3月正式開學辦班以來,培訓學員逾3.3萬人次。

“井岡山精神代代相傳”是江西幹部學院的主打課程之一,授課老師有“井岡山精神宣講第一人”毛秉華,革命烈士王佐之孫王生茂,老紅軍江志華烈士的孫女、《紅軍阿哥你慢慢走》原唱者、環衛工人江滿鳳,40年執教井岡山最偏遠國小的上海知青楊潔如等。學院負責人、博士後裴鴻衛說:“學員有了感動,才會心動,才會行動。我們在培訓中把逝去的歷史變成有血有肉的人物與場景,把書面的文字變成真人、真事、真情,學員在這個過程中接受了精神洗禮,黨的宗旨更加明確,理想信念更加堅定。”

在井岡山下,活躍著一支支宣講革命傳統的隊伍。青原區東固革命根據地研究會的丁仁祥,對記者笑稱自己是革命根據地鬥爭史的“發燒友”。他不僅到美陂古村“二七會議”舊址為遊人義務講解,還常常給各類培訓班上課,收集整理東固和贛西南根據地史料。老丁說,像自己這樣的“發燒友”,他知道的就有30多人。

寓教於學,一個老師感動的是一批學員,一個教學點教育的是無數人。近年來,吉安和井岡山市把理想信念教育、黨的宗旨教育和群眾路線教育貫穿於紅色培訓,產生了極大的社會反響和教育效果。

“井岡山等地的紅色資源,需要不斷髮掘提煉,不斷繼承創新。我們要在文化體制改革的推動下努力做大紅色文化產業,豐富學習培訓內容,更好地提供感染人、教育人、激勵人的精神力量,大力形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吉安市委常委、宣傳部長李廬琦說。

寓教於行民生為重

杜鵑花是井岡山市的市花。隨著4月份花期臨近,第三屆中國·井岡山國際杜鵑花節即將迎接八方遊人。杜鵑花節的連續舉辦,極大地促進了井岡山的紅色旅遊,前兩屆上山遊客數量同比都有大幅增加。

“井岡山的黨員幹部就是一個個‘守山人’,不僅要守住這片精神家園,更要讓一方百姓生活得富裕和諧。”梅黎明說,2007年以來,井岡山發揮“紅色吸引人,綠色留住人,情景感染人”的旅遊資源優勢,堅持“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地”、“國際杜鵑花節舉辦地”、“紅色旅遊高峰論壇主辦地”、“國民素質提升地”的戰略定位,全力打造“紅色搖籃,生態井岡,精神家園”旅遊品牌,帶動了井岡山的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

2011年,井岡山市生產總值達38.09億元,比2007年翻了一番;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17111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115元,與2007年相比分別增長49.31%、39.95%,旅遊業成為井岡山發展的強勁“引擎”,越來越多的當地群眾從中獲得實惠。全市每4個人中就有1人與紅色旅遊服務直接相關,人均年收入達3萬元,比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175%。

“井岡山打造‘紅色旅遊首選地’,本地的黨員幹部必須接受教育在先,踐行宗旨在前,努力服務群眾,不斷改善民生。今天改革發展的成果與昔日紅色資源的教育情景交融,傳統教育才有說服力、感召力。”井岡山市委常委、宣傳部長鄧紅說。

紅軍醫院舊址所在的小井村,39戶人家在曾被烈士鮮血染紅的土地上勤勞創業,或開“紅軍茶館”,或賣工藝紀念品,人均年收入超過8000元。茅坪鄉茅坪村環境優美整潔,一幅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景象,欣欣向榮的農業高科技示範園承載著村民的致富新希望。一些利用農閒編紅軍草鞋出售的農民,一年可由此增加幾千上萬元的收入。特別是近幾年發展起來的“農家樂”,對農民致富的推動作用特別明顯。井岡山現有“農家樂”近400家,戶均年收入12萬多元,從業人員人均月工資達2500元以上。山腳下的菖蒲古村,如今辦起了16家“農家樂”,人均年收入超過6000元。

挖掘好依託好紅色資源

井岡山精神集中反映了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是黨和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豐厚資源。江西著力挖掘井岡山等地紅色資源,積極發展紅色旅遊,增強了革命傳統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感染力、影響力,讓井岡山精神在新的時代條件下放射出了新的光芒。

在長期的革命鬥爭和改革開放程序中,全國各地形成了一大批豐富的紅色資源。這些寶貴的財富,既深刻反映了中國共產黨人的革命傳統和崇高思想,也是在新時期不斷取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成就的強大精神力量,需要我們重視好、挖掘好、依託好。

依託紅色資源,大力發展紅色旅遊,在寓教於遊、寓教於樂中加強人民群眾對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信念的認同和堅守,最大限度地發揮紅色旅遊作為政治工程、文化工程、富民工程、民心工程的積極作用;依託紅色資源,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建設一支永葆共產黨人政治本色的幹部隊伍;依託紅色資源,加強青少年道德教育,使他們更加深刻了解是歷史和人民選擇了中國共產黨、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選擇了改革開放,更加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依託紅色資源,把開展革命傳統教育和學雷鋒活動結合起來,不斷提高公民素質,傳承優良傳統和作風;依託紅色資源,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湧現出更多的優秀文化成果,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不斷凝聚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力量。在這些方面,吉安、井岡山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示範,希望有更多的地方挖掘好依託好紅色資源。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