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書心得體會範文(通用7篇)

來源:才華庫 7.99K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由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作者是史蒂芬·柯維。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書心得體會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書心得體會範文(通用7篇)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書心得體會 篇1

今天看了《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覺得受益匪淺。《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是一本帶有典型的美國精神的書。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為渴望成功的人給出了方法,這本書讓我學會做事的恆心和毅力,決定了成功的可能性。性格決定命運,如果你要改變自己的命運,首先要改變自己的性格。。

書中講述了一下7個習慣;

習慣一:積極主動

主動積極即採取主動,為自己過去,現在及未來的行為負責,並依據原則及價值觀,而非情緒或外在環境來下決定。

習慣二:以終為始

高效能的人懂得設計自己的未來。他們認真地計劃自己要成為什麼人,想做些什麼,要擁有什麼,並且清晰明確地寫出,以此作為決策指導。因此,"以終為始"是實現自我領導的原則。這將確保自己的行為與目標保持一致,並不受其他人或外界環境的影響。

習慣三:要事第一

每個人的〖要事〗都不一樣,因為〖要事〗是因使命,價值觀來定的,所以〖要事〗是因人而定的,而且事情的重要性是大於時間的,所以緊急不緊急是時間管理的事,而〖要事〗的完成是與〖以終為始〗的延續。

習慣四:雙贏思維

多數人的性格是做不到的,少數性格類似的人努力後會做到,所以〖雙贏思維〗是我成熟所追求的目標,是對自己,社會了解的更深的表現,在這一點上,我認為是七個習慣中最難作到的,也直接影響著"統合終效"。

習慣五:知彼解己

〖知彼解己〗需要的是主動,如果單方面去做是沒有效果的,所以瞭解到此習慣的人一定要拿出誠意來,畢竟大多數人還是使用過去的觀念去處理問題

習慣六:統合綜效

習慣七:不斷更新

習慣是可以養成的,相信有恆心就會養成書上所說的著7個習慣。我相信我可以循序漸進地獲得不斷的進步。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書心得體會 篇2

讀了史蒂芬·柯維博士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使我受益良多,非常深刻的觸動,可以使人的思想境界提高了。

他在書中介紹如何培養良好的習慣以修養品性,並用例項闡述如何更好地為人處世。

一、關於個人成功的三個習慣

書中提及的前三個習慣是針對事情需要養成的習慣。史蒂芬·柯維博士將其總結為關於個人領域的成功:從依賴到獨立。

積極主動的態度是實現個人目標的原則,很多事情是需要我們主動去創造、規劃,如果每天都是被動、消極,不好好考慮要做什麼,更不採取任何實際上的行動,將永遠無法成功。所有我們應該要主動去考慮自己想幹什麼並付諸行動。

有效能的人士總是積極主動地選擇自己要做的事情,併為自己的行為負責。這種“負責”的精神就是書中所說的“以始為終”。許多人一開始確實“積極主動”地確定了目標,但在埋頭苦幹的過程中,便漸漸淡忘了做事的初衷,事情便成了虎頭蛇尾。所以史蒂芬·柯維博士建議,在完成事情的整個過程中要確保自己的行為與目標保持一致,全力以赴,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並把事情做對。

史蒂芬·柯維博士並建議我們凡事要分出主次,這個習慣作為自我管理的原則,完全要靠自已來掌握和堅持。以往的自己偶爾會為一些瑣事而破壞了原有計劃,如此看來,以後需要分清次要事情上的牽絆,時刻集中精力於急要事務。

二、關於公眾成功的三個習慣

擁有好的人際關係等於為自己鋪平了更多的道路。想要在公眾領域取得成功,必須經歷一個從獨立到互賴的過程,擁有雙贏思維,能夠知彼知己,並懂得綜合綜效。

主動了解對方,知彼知己並對自己性格做出清楚明瞭的剖析,爭取讓對方瞭解自己。這一原則是進行有效人際交流的關鍵,也是造就“雙贏”必不可少的一點。

在雙方有了充分的相互瞭解後,就需要將各自的力量集合在一起,即利用“綜合綜效”。綜合效益是有效而正確的原則,其成效超出此前的所有習慣,代表了互相依賴的環境中的高效能,代表了團隊協作和團隊建設精神,能讓團隊成員通過合作實現創造。

三、不斷更新,平衡自我素質的習慣

自我提升和完善的過程必須包括天性中的所有四個層面:身體、精神、智力、社會/情感。每個層面的更新都很重要,因此只要平衡好四個層面的更新進度,才取得理想的效果。

具備良好的思考、學習、創造與適應能力,才能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也就是說,創造財富的能力才是真正的財富。

可見,七個習慣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將習慣貫徹到實際的工作生活中,我們才能循序漸進地獲得實質性的變革,成為真正的高效能人士。所以讀了《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本書給我的感觸非常深。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書心得體會 篇3

聽說這本書是身經百戰的培訓老師在臺上做的重點推薦,而發現這本書是在半朵晴天,一個可以捐書,閱讀,購書的雅緻書苑,我喜歡舊書裡歲月的味道,便欣然買了20年印刷版。我一直相信緣分,而這本書,就像一個在塵世間翻滾後洗盡鉛華的智者,不遠萬里,款款而來。

年輕的我們,總在歲月中存留許多執念,對自己,對愛情,對身邊的人,一直堅信自己的三觀是對的,毋庸置疑的。而當讀書旅遊,走出自己的圈子再看世界時,發現你認為右側通行的鐵律,在香港是要撞車的,你寧缺毋濫的處人方式會讓你在公司,客戶面前吃盡苦頭。世界那麼大,你想去看看,而一旦你看了,往往就不知道該怎麼好好的做自己了。

本書從自我管理領匯出發,途經人際關係領導,路過創作性合作,最終到達實現自我平衡和更新的目的地。以職場人的人生,職業生涯規劃發展的方向,逐步開啟解答祕密的卷軸。

每一步,都走的紮實而有力,不但深刻剖析大家可能存在的問題,並且針對問題給予現實可用的方案對策或表格,內容較多,我第一次用思維導圖的方式試著勾勒出本書的脈絡,希望有所助益。

本書有很多概念性的知識和我們熟知的理論存在共通性,例如書裡提到了心靈地圖,意思是我們的一生會受家庭,工作環境,親友同事,流行思潮等的影響,不知不覺左右我們的思維。使我們帶著有色眼鏡去看人看世界,這和感知濾鏡的概念一致,在第一個習慣,積極主動中提到要讓自己的影響圈擴大,而非過度讓關注圈侵害了自身,別讓問題制服了你的概念,和張德芬的《遇見未知的自己》中貫穿始末的同心圓概念相似。

有幾個生動活潑的問題和例子是最另我深思的,例如鵝和蛋,一個人擁有一支會下金蛋的鵝,而此人沒有控制住自己貪婪的慾望,把鵝肚子開啟想拿走所有的金蛋,結果自然是鵝死蛋無。這是一個產出和產能的平衡問題,事實上現實生活中“重蛋輕鵝”的事情屢見不鮮,父母為了讓孩子愛自己,給她謀劃好未來,從而強制包辦,破壞了父女關係這隻鵝。夫妻間汲汲營營於獲得享受婚姻好處這個金蛋,卻忽略了維護彼此感情的這隻鵝。那麼落到我們身上?我們有沒有喂好自己的鵝?還是每天心心念念想要各種情感和職業上的金蛋?再或者作出矯枉過正,“重鵝輕蛋”的事?

自然,問題提出都是有解決方法的,舉例說明:增加情感賬戶的方法,可以幫助我們有效評估並加強對親情友情愛情的把控,理解別人,注意小節,信守承諾,闡明期望,誠懇正直,勇於道歉。展開勇於道歉來說,弱者才會殘忍,只有強者懂得溫柔,捫心自問,我暫時做不到給予所有我愛的人她們想要的溫柔,你們呢?是否做過殘忍的事?

除此之外,第二個習慣,以終為始的例子和很獨到。想象一下你死後親人上臺追述你的平生,你最希望聽到什麼?把這個想象擴充套件,反躬自省,就可以重寫自己的人生劇本。

任何劇本都像一本好書一樣有它清晰的故事線和邏輯原則,而非單純碼字。設立自己的個人宣言,是作者給出的改寫劇本的好方法,好比法律之於國家一樣,指導自己的人生方向,不至於隨波逐流也避免緣木求魚。分享我自己的一條針對愛情的個人宣言是,在彼此保持個性獨立,欣賞理解的前提下,團結合作,相互成就。那麼,你的個人宣言是什麼?

相信所有夥伴和我一樣,讀書是為了學以致用,讓書的思想滲透入自己的生活。分享一下這本書給我造成的改變,我開始奉行第七條原則,平衡的自我更新原則,在四個層面磨練自己,包括身體,精神,社會情感和心智。身體上我參加徒步善行者活動挑戰50公里,心智方面開始半月一本書,同時學習線上課程,寫作的計劃。精神層次增加對朋友情感賬戶的投入,培養無條件愛的思維,並在社會情感方向參與拆書幫等活動。

一本好書好比一個無法替代的朋友,我尊重它,珍惜它,並向它學習。它讓我更清楚的瞭解並看清自己。你呢?結識這本書會帶給你什麼?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書心得體會 篇4

如何成為高效能人士?如何高效能實現目標?代表性著作《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深入淺出,為我們揭示了這樣一句話:刺激與迴應之間存在一段距離,成長和幸福的關鍵就在於我們如何利用這段距離。這是一本使用7個精彩實用的習慣,意在人生規劃中進行巨集觀塑造、微觀改進的經典作品。很多人因為掌握其中的奧祕而改變了自己的人生軌跡,而我也通過閱讀這本書漸漸解答了深藏心中的各種困惑。

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我們一定會遇到不順心或壓力大的時候,通常我們會因此而抱怨周遭的人事物。吸引力法則告訴我們,抱怨就像一株快速蔓延的黑色毒蔓,不但不能幫助我們解決眼前的問題,反而會使我們陷入更加被動的境地,變得消極和悲觀。可是為什麼成功人士們從來都不怨天尤人呢?因為他們像向日葵一樣,永遠面朝太陽,將陽光灑進每一處黑暗的縫隙,以一種積極和客觀的態度來看待自己的遭遇。正所謂謀事在人,掌握人生的主動權,不被負面情緒牽著鼻子走。

有了陽光的心態我們就可以去做很多事,包括如何更高品質去生活、更優目標去工作。在這其中,或許我們總有這樣的體會:事情是做不完的。做完一件事,後續又有無數件事自動出現在了你的行事曆上。就像翻越群山,好不容易氣喘吁吁越過一座山頭,走了沒多少平地,又來到了另一座山頭的腳下。可是為什麼成功人士們總能有條不紊地處理事務呢?因為他們懂得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分清事情的輕重緩急,用先進的時間管理辦法來切割白天與黑夜中的分分秒秒,賦予人生一種充實的意義。

高效能人士的腦子裡裝的不是問題,是各種機會。包括在一個工作團隊中,總能找到各種機會與同事們一起處理棘手的事情。正所謂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將同事關係定位成工作夥伴,在這個夥伴群裡找到自己合適的角色定位,與夥伴們一起為整個團隊發展作出自己最大的貢獻,是一件非常有成就感及極富意義的事。因為要實現一個遠大的目標,往往不是靠一己之力就能完成,善用團隊力量的人,匯聚眾人智慧,才是真真正正的智慧人。

無論如何,人最容易改變的就是自己。學習好的習慣是改變命運之門,走向成功的開始。每個人在成長中,大都會經歷從依賴到獨立,從獨立到互相依賴的過程。就像開頭說的那樣,刺激和迴應之間存在一定的距離,那麼我們使用7個習慣磨成的利器努力地改進它,充分利用這段距離,我們才能成長和幸福。這也許是一段漫長的修煉之路,但人生中有積極的信念陪伴,總會擦出不一樣的思想火花,從而進階為行動上的巨人。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書心得體會 篇5

《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是美國富蘭克林柯維公司創始人史蒂芬·柯維博士所著,書中論述涉及每個人的事業、婚姻、家庭、生活、教育等諸多方面的內容,據稱此書在美國影響力近次於《聖經》。

如柯維博士在書中所說“人們是如此的相似,又是那樣的不同”。

為了生計或實現自己的理想願望,現代人每一天都在忙忙碌碌中度過。可是,如果細心觀察一下身邊的人,每個人的工作效能是不同的,效能差異源於習慣的不同。

柯維博士認為習慣是知識、技巧與意願相互交織的結果,知識是理論範疇,即“做什麼”以及“為何做”,技巧告訴我們“如何做”,意願促使“想要做”。

養成一種習慣,三者缺一不可。要通過閱讀觀察來學習總結規律和方法,同時要通過實踐獲得技巧,更重要的是要打破思維定式,依照意願去做該做的事。

以下7個習慣原則據說是密不可分,相輔相成。

1、積極主動——個人願景的原則,即採取主動,為自己過去、現在及未來的行為負責,並依據原則及價值觀,(而非情緒或外在環境)來下決定,創造改變,積極面對一切;

2、以終為始——自我領導的原則,個人、團隊和組織在做任何計劃時,均先擬出願景和目標,並據此塑造未來,全心投注於自己最重視的原則、價值觀、關係及目標之上;

3、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的原則,即實質的創造,是你的目標、願景、價值觀及要事的組織與實踐;

4、雙贏思維——人際領導的原則,雙贏思維是一種基於互敬、尋求互惠的思考框架與心意,鼓勵我們解決問題,並協助個人找到互惠的解決辦法,是一種資訊、力量、認可及報酬的分享;

5、知彼解己——移情溝通的原則,當我們改變以回答的心態,而以瞭解對方的心態去聆聽別人,便能開啟真正的溝通,增進彼此關係,知彼需要仁慈心,解己需要勇氣,能平衡兩者,則可大幅提升溝通的效率;

6、統合綜效——創造性合作的原則,統合綜效是創造第三種選擇,既非按照我的方式,亦非你的方式,而是第三種遠勝過個人之見的辦法,它是互相尊重的成果,使整體獲得一加一大於二的成效。

7、不斷更新——平衡的自我更新的原則,在四個基本生活方面,即生理、社會、情感、心智中,不斷更新自己,這個習慣提升了其它六個習慣的實施效率。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書心得體會 篇6

我最喜歡,感受最深的是知己解彼(移情溝通的原則)。知己解彼,換位思考,不僅有利於增強自己人際交往方面的能力,在未來與他人的交往與相處中也會有很大的幫助。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我認為我們更需要提高自己這方面的能力,總體來說,我認為主要有四個需要注意的地方。

1、平等原則、是人與人之間建立感情的基礎。交往是平等的,尊重他人,才能贏得他人的尊重。在與他人進行交往時,要把雙方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即不能覺得低人一頭,也不能高高在上。在交往中要對自己有信心,對別人要有誠心,平等互利的交往,才可能持久。

2、誠信原則、誠信包含著誠實和守信兩方面。誠信是處理個人和他人關係的基本準則。誠信要求在交往中,彼此應當抱著心誠意善的動機和態度,相互理解、接納和信任,重信用、守信義。

3、寬容原則、寬容和誠實、勤奮、樂觀等價值指標一樣,是衡量一個人氣質涵養、道德水準的尺度。寬容表現在對非原則性問題不斤斤計較,能夠以德報怨,心胸寬廣,大度容人。寬容別人是對對方的一種尊重、一種接受、一種愛心,有時候寬容更是一種力量。寬容本身也是一種溝通、一種美德。

4、互助原則、互助表現在交往的雙方相互關心、相互幫助、相互支援,既滿足了雙方各自的需要,又促進了相互之間的聯絡。

可以說,在交往過程中履行了以下的原則,為他人著想,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問題,一定會令雙方都能體會到良好的感受。七個習慣不僅是成年人應該閱讀的讀物,更是青少年需要仔細思考的作品。如今的青少年總是存在種種弊端,這不僅是教育體制的弊端,更是青少年自身的缺點,所以,完善自己,提高自己就是我們需要做的事情。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書心得體會 篇7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主要還是討論成功因素的一本著作。和以往不同的是,這本書探討的不是如何形成成功人士的個人魅力,而是如何塑造成功者的品德和習慣。通過7個習慣的塑造讓我們從依賴走向獨立再走向互賴,通過這種由內向外的塑造,進而從個人領域的成功走向公眾領域的成功,達到產出和產能的效能平衡。

個人領域的塑造,需要通過積極主動、以始為終、要事為主的三個習慣來塑造,公眾領域的成功,則需要通過雙贏思維、知彼解己、綜合統效的三個來塑造,最終,讓自己不斷的自我更新。

任何事物的發展階段,都是螺旋上升的漸進式發展,對於人也同樣適用,因為習慣是知識、技巧、意願的交織結果,從知道做什麼到應該怎麼做再到真的去做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我們也應該遵循由依賴—獨立—互賴的漸進式的成長,逐漸形成自己的獨立人格,進而可以形成從容的開放胸懷,可以理解和接納與我們價值觀相異的人和事,形成堅定的品性原則,可以獲得信任和影響,達成雙贏的人際關係。

積極主動,改變對環境的迴應方式

這個觀點,是我們經常強調的觀點,也很容易理解,但是在踐行的時候卻沒那麼簡單。積極主動,是一種對待事物的'主觀思維定式,它也是人與人之間的本質區別。如果喪失了積極主動的習慣,我們一定是消極地迴避問題和責任,我們會把所有的問題歸結為客觀的環境原因、外在的他人責任,我們人生的可能性也無從談起。只有積極主動,我們才能改變原有的思維定式,改變對環境的迴應方式,積極地承擔責任,關注我們可以改變的、力所能及的事情,最終不斷地擴大自身的影響圈。

以終為始,創造人生劇本

任何人都需要正確的領導方向,但大多時候,我們很多人的人生是沒有方向的。所以,確定方向是我們首要的人生任務,而確定領導方向最好的方法就是以終為始,我們可以基於獨立意識、想象力和良知,依據我們生活中的角色確立我們的原則和使命,然後,列出我們遠中近期的不同角色的目標,再依據目標確定有助於目標達成的具體事情,做到有排期、有監管、有調整,最後達到有結果。

要事第一,依角色和責任管理

要事即重要的不緊急的事,它關乎我們目標的實現,所以是實踐層面最重要的習慣。對我們而言,要事第一,包含領導和管理兩重含義:首先,要確定什麼是有價值的、利於我們目標實現的事;然後,再通過獨立的意志對自身進行有效的管理,堅守原定的計劃不偏離、不中斷。

那麼,對於要事的確定,最重要的就是基於我們所處的角色來確定相應的目標,進而安排對應的進度,進行及時的調整,保證要事的推進。任何的目標都需要在相應角色的配合下才能更好更有效的達成,所以,我們要在角色責任和角色原則下,處理好目標的推進進度,確保要事的有效達成。

雙贏思維,積累情感賬戶

公眾領域的習慣塑造,本質上就是人際關係的積累。因為人際關係本質上是解決人與人之間信任度的問題,只有隨著信任度的提升,人際關係的廣度和深度都會得到延展,我們在公眾領域也能獲得逐步的提升。但是,想要獲得增加人際關係的深度,我們就需要遵循雙贏的原則,具備誠信、成熟、知足的雙贏品質,既能表達自己的情感又能體諒他人的想法和感受,同時資源共享,逐步的積累雙方的情感賬戶。

知彼解己,理解積累情感

如果說雙贏思維是人際交往的原則的話,知己解彼就是人際交往的法寶。尤其是一對一的人際溝通更是如此。書中提到古希臘有種經典的觀點,即品德第一,感情第二,理性第三,對映到人際關係中,品德即自身的可信度,感情即迅速理解他人的移情能力,理性即合理表達自己的邏輯能力。從這個角度來講,移情是重要於表達的。我們只有真正地去傾聽他人的想法,試著走入他人的內心世界,我們才能逐步形成並加深他人對我們的信任,也只有他們感覺到了這份理解、肯定、認可和欣賞,我們就逐漸給予了他們一種“心理空氣”,也類似於老蓋講的心靈貨幣。從而獲得我們的人際關係產能。

統合統效,找到第三種路徑

溝通分三個層次,互相提防、互相尊重和綜合統效。相比於前兩個層次的輸贏、妥協,綜合統效是一種創造性的溝通方式,他會讓雙方尊重、肯定、理解雙方之間的差異,創造性的找出第三種路徑,一種讓雙方都受益的解決方案。但是,綜合統效形成的前提還是建立在個人領域的獨立和人際關係的信任的前提下,只有個人的獨立我們才能求同存異,也只有人際關係的信任,雙方才能既為自己考慮也為他人考慮,努力創造滿足雙方需求的解決方案。

所有的這些,都是為了讓我們形成不斷更新自我的習慣,最終讓我們自身達到身體、精神、智力、社會、情感方面的平衡,同時,任何的收穫都是沒有捷徑的,我們只有通過一點點日常行為中習慣的塑造,才能達成我們想要的目標。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