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國小教學創新心得體會

來源:才華庫 3.03W

有了一些收穫以後,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那麼如何寫心得體會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於國小教學創新心得體會,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於國小教學創新心得體會

關於國小教學創新心得體會1

中國漢字承載著6000多年來的中華文明,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和無價的瑰寶。在幾千年的發展歷程中她以頑強鮮活的生命力,在求變求新中始終保持著自己的表意文字特點。如何讓這一瑰寶得以傳承呢?這裡我想可以套用一句“應從娃娃抓起”。對於處於黃金教育階段的6歲孩童其意義更是非比尋常。那作為基礎教育階段的教師該如何去面對“識字”這份責任呢?

對於已認字的成人來說談起這話題似乎不足為奇,而對於一個國小教育來說,識字教學卻顯得極其重要。全國投入的研究歷時幾十年、方法也有十多種,效果也利弊兼有,講究也特別多。當然老法子教教也行,但在創新精神領導人們的今天,不有所完善有所繼承有所突破,總也顯的守舊了一點。

“創新”是時代的主題,識字教學上的“創新”就是把枯燥無味、抽象、難於理解、難於認識的漢字,變成學生在輕鬆愉快的“生本”環境中掌握知識,掌握漢字規律,減輕學生負擔,培養創新能力,保持們強烈好奇心和旺盛求知慾的一種教學方法。

針對國小生天真活潑,好唱好跳,思維活躍的年齡特徵,我們應該不失時機地利用兒童智力發展的最佳時期,積極挖掘教材本身所蘊涵的創新因素,把快樂引進課堂,讓孩子們通過積極參與,深切感受到有趣遊戲的快樂,思維創新的快樂,互相幫助的快樂,獲得成功的快樂……在教學實踐中,為了讓學生能在短期內識記大量生字,掃清認讀障礙,提前閱讀寫作,更為了讓孩子們“人生識字聰明始”,我借鑑和創造了許多“創新識字”的方法,力爭營造出一種自主、協作、創新的新型課堂教學情境,寓教於樂。

關於國小教學創新心得體會2

4月18、19日,我隨教育中心參加了“20xx北師大中國小課堂教學與班級管理創新高階研修班”的學習,使我受益匪淺,現將心得體會總結如下:

一、充分發揮“導學案”的作用

南京市溧水縣東廬中學的辦學理念有一條是“以講學稿為載體,實施校本研修,促進學校發展”。第一個為我們講座的便是此校的業務副校長徐暉,他是南京市優秀青年教師,語文學科帶頭人,“講學稿”研究專家。東廬中學講學稿的出現,是為了對付當時盛行的“滿堂灌”課堂教學現狀,以求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是為了對付教輔資料滿天飛的現狀,以求減輕學生負擔;是為了解決師資力量薄弱的現實以求降低課堂教學難度,對教學能力偏低的教師幫一把。他們對“講學稿”定義為:把僅供教師使用的教案,增加更多關注學生學習過程的學生活動和作業,既做教師的教案,又做學生的學案;既做預習作業,又做課堂作業;既做家庭作業,又充當複習資料;既可以明確學習目標,又可讓學生少做筆記,多動手動腦。“講學稿”又叫“導學案”、“學案”或“教學案”,是一種集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相統一的課內外學習方案。而我們伊濱區已經很早也運用了導學案,在以後的教學中更應充分發揮它的作用,尤其是小組合作學習,用來彌補個體自學的不足,發揮導學案的使用效益。真正做到靜心教書,愛心育人,潛心研究。

二、打造魅力班會課

班會課是班主任的重要抓手,班會課是班主任工作的有效載體。上海新紀元教育研究院丁如許工作室的丁如許專家與大家交流了如何打造魅力班會課。

(一)、精心選題材。我們可以根據教育目標、班情選題,同時要樂於選擇生活中的新題。總之應做到三關注:關注學生的精神成長、關注學生的文化學習、關注學生的綜合發展。

(二)、創造新形式。“好的'節目勝過千言萬語”,電視、電影節目直觀而形象。如果我們能把看電視、看電影時的那份感動,變成生活中的真實,效果一定是非常好的。所以我們要學習生活中的新鮮形式。同時要向優秀班主任學習,還要運用創造學的基本方法,“加一加”、“變一變”、“移一移”。最後還要用好多媒體技術,選取生活中的視訊,同時多拍一些特寫鏡頭。

(三)、認真寫教案。首先擬定響亮課題,課題應明確、新穎、上口、易記。其次思考設計背景,明確教育目標。總之,班會課的過程要清楚明確,班主任要精心設計,體現班會課的合理結構。

三、教育要培養好習慣

關鴻羽教案先以一個“捂在鼻子上的臭襪子”案例向大家闡釋了習慣是一種頑強的巨大的力量。葉聖陶先生說:“教育是什麼,往簡單方面說,只須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教育的結果不能只限於有一個良好的習慣,還要使受教育者思想深處發生變化,以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這就又對養成教育提出了要求。

(一)、養成教育必須賦予新時期的內容,如自主學習的習慣;終身學習的習慣;收集資訊、整理資訊的習慣;自我認識,自我監控的習慣;自我保護、自我防範的習慣;環境保護的習慣(如垃圾分類);自我評價、自我反思的習慣;遵守規則的習慣(如一米線、乘滾梯靠右站);尊重他人的隱私和尊重他人私人空間的習慣等等。

(二)、養成教育途徑要多樣化。我們可與家長配合定期通報學校情況,如學校最近開展了哪些教育活動?最近對孩子提了哪些要求?學生有哪些不良傾向?同時要教給家長科學的教育方法。教育是專業性很強的,家長應該向老師多學習,對學校的工作多配合,少指責。

(三)、豐富養成教育的方法。在一定意義上說,沒有訓練,就沒有好習慣。所以要充分利用好訓練法,訓練必須持之以恆,抓反覆,反覆抓;長流水,不斷線。同時要注意訓練的方式,我們可以採取激趣式、分解式、評比式、制約式、疏導式等。失敗不是成功之母,有反思才是成功之母。我們還可以採取表揚為主,批評為輔的負強化法。當然言傳不如身教,我們要以身立教,以行導行,以才培才,以趣激趣,以情動情,以性養性。把學生培養成自信而不狂妄、自尊而不自傲、自謙而不自卑、熱情而不輕浮、禮貌而不虛偽的性格。

總之,此次培訓為我以後的教學以及班級管理創新提供了新思路,新思考,我會更加嚴格要求自己,讓自己沿著這些名家之路越走越遠。

關於國小教學創新心得體會3

《新課程理念下的創新教學設計》就是一本指導我們如何把新課程理念與教學實際相聯絡的好書。本書分為兩大部分,本課程由理論與案例兩部分組成,在理論部分簡要分析了國小語文新課程的建構特點,概括了國小語文識字教學、閱讀教學的實施與策略及教學設計的創新,並對國小語文新課程實施的進行了反思。案例部分根據國小語文教學的特點,精選了29篇課文,每篇課文給出了2—3種不同的設計思路與相應的課堂實錄,並對設計思路進行了反思與點評,通過大量的實踐課例幫助教師掌握國小語文識字課、閱讀課、作文課、口語交際課等不同課型的創新設計的方法與策略。

打破定勢,引導思維。長期以來的思維形式是求同思維,容易形成思維定勢,使學生思維閉塞,甚至機械學習,死記硬背,而逆向思維是一種創造性的求異思維,在地理教學中打破定勢,培養學生逆向思維能力,對於提高學生的科學思維水平,使之逐步養成良好思維品質,具有重要作用。

展示才華,拓展思維。即每節課前輪流請一名學生在講臺前展示才華。該環節是從教學整體出發,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學生個體進行培養,使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表現自己、展示自己,從而激勵學生主動、自覺地學習,這樣就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打破了課堂教學的封閉性、保守性,並貫徹學以致用的原則,極大的調動了學生的自主性和獨立性,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提高了思維的開闊性。

關於國小教學創新心得體會4

在人的智力結構中,思維處於核心地位,是整個智力活動的最高調節者。如果沒有思維的積極參與,智力活動將停留在較低的層次和水平上,語教學活動就難以進行。為開啟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成為學習的主人,我在上一階段的基礎上,又對學生進行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實踐和研究:

一、結合學生實際,教給質疑途徑

古人說得好:“讀書無疑須教有疑,有疑卻要無疑,到這裡方是長進。”疑問是思維的契機,創新質疑則是創新的先導。學生經過前一階段的訓練,已基本上具有了一定的質疑能力,隨著年級的升高,學生的認知水平、思維的深刻度有了一定的提高,就應該給學生提出更高的要求。於是,我針對高年級以篇的認知為重點,向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質疑方法:1對題質疑,強調並不是停留在向我們介紹的內容上的質疑。2對篇中段落之間的關係質疑。對中的關鍵詞、句、段的表達作用質疑。4在理解全主要內容時質疑。在學習寫作方法上質疑。

二、巧妙點撥,明確質疑方法

要讓學生掌握質疑問難的方法,教師必須要捨得花時間,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在發現和思考問題中深入進行閱讀,從中培養學生創新質疑的意識和能力。如教《太陽》一時,我要求學生對題質疑,學生就提了“太陽有多大?有多熱?太陽和我們人類有什麼關係?”等這些問題,其實,這些問題學生在預習中已有所知道,根本不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針對這一現象,我就對學生說,剛才同學們看了題後提的問題你們現在能回答嗎?學生們響亮地回答:“能!”“既然能回答,那為什麼還要把它當作問題呢?”這時,學生們面面相覷,我就馬上接著說,那你們能不能提一些自己真的非常想知道的問題呢?經我一點撥,學生們的思維就活躍起了,有的問:“書中說太陽很大,要10萬個地球才能抵得上,這麼大,它到底有多重呀?”有的問:“太陽的溫度這麼高,我們人類是怎麼測出的?”有的問:“為什麼要用一個神話故事開頭?”等,顯然這些問題都是學生在預習之後,進行一番思考過的問題,這才是學生真正的智慧之花。學生經老師一點撥,也明白了看題提問的方法。

三、在教學過程中,充分提供質疑的機會,營造釋疑的空間

教學中,必須教學生有疑,有疑才能產生讀書的興趣,才能明白讀書的目的。我在講讀時要求師生互動,允許學生隨時提問,以便及時捕捉他們思維的火花,使學生的主體作用得以充分的發揮,並引導學生自己去解疑,使學生的參與向深層次推進。如我在教《晏子使楚》這一的第四自然段時,一位學生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晏子有充足的理由可以反駁楚王,為什麼要裝著很為難的樣子,說完還要故意笑了笑呢?”這是一個相當有價值的問題,我及時地加以肯定和鼓勵,但沒有急於做出回答,而是順著他的問題發問:“是呀,晏子為什麼會這樣做呢?你們能自己讀懂嗎?”於是學生興趣大增,參與熱情高。通過自讀、四人小組討論,終於滿意地找到了答案。學生們通過長期的訓練,在質疑水平上已具有一定的探索性、深刻性、獨創性。

四、結合教材,創造條件,開啟學生思維

(一)、抓住中心詞,精心設計練習,開啟學生思維。

中心詞是一篇的眼,貫穿於全。抓住中心詞,精心設計練習,既加深對內容的深入理解,又能開啟學生的思維。如我教《草船借箭》這一時,先引導學生圍繞“神機妙算“這個中心詞,熟讀找出有關語句加以體會,然後在此基礎上,設計下面練習,讓學生各抒己見,充分討論。

(二)、模擬情境,渲染情感氣氛,開啟學生思維。

生活閱歷,時代背景的不同,以及地域差異等都成為學生情感體驗的障礙,跨越這一障礙的好辦法,就是藉助視聽媒體,創設“場效應”,使學生“直接”見其人,聞其聲,觀其事,臨其境,讓學生在情境的渲染下,開啟創造性的思維。如我在教《桂林水》一時,在悠揚的音樂中,播放錄影,出示畫外音:灕江的水平靜而清澈,兩岸奇峰羅列,姿態萬千,再加上空中雲霧迷濛,江上竹筏小舟,間綠樹紅花,猶如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這樣以圖示境,以聲傳情後,我指著江面小舟說:“現在你就在其中一條船上,說說你看到了什麼?有什麼感受?”關閉畫面,此時的學生還沉浸在美麗的畫面中,描繪美麗的畫面正是心中所求,學生們富有創意的描繪就從口中誕生了。

(三)、理解內容,延伸情節,開啟學生思維。

延伸情節,就是對敘事類,依據其原有情節的發展邏輯,進行合情合理的推斷,想象出以後的“故事”。有些在高潮處嘎然而止,給讀者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間。教師可根據這一特點,順勢引導學生延伸情節,不僅可以深化中心,而且發展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我在教《月光曲》一時,中講到等盲姑娘兄妹倆甦醒過時,貝多芬早已離開了茅屋,飛奔回客店記錄《月光曲》,而沒有提到盲姑娘兄妹倆甦醒過後,會發生些什麼事?這就給學生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間,於是我因勢利導,要求學生說說盲姑娘兄妹倆甦醒過後發生的事。學生們一經提醒,他們就根據對人物已有的認識,展開豐富的想象,描繪出一個個感人的情節。

(四)、加深理解,換向思考,開啟學生思維。

換向思考,就是改變一下思考的方向,這有助於學生加深對內容的理解,也促進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如我教《落花生》一時,學生們通過學習明白拿落花生同桃子、石榴、蘋果比較是為了讚揚落花生默默無聞,把果實埋入地裡,不講外表好看,只求對人有用的品質。訓練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從而深入理解。在教學中,我讓學生換個角度思考,讓他們讚揚一下石榴、桃子、蘋果,學生們興致就了,有的說,石榴外表粗糙,果肉卻晶瑩透明,說明它有不講外表只求內裡充實的好品質。有的說,桃子、蘋果外表好看,果肉又鮮美,是表裡如一的典型。這樣一說,學生們思維得到了發展,也明白了作者寫的目的在於宣傳一種精神,而不是評判落花生、石榴、桃子等。

通過以上這幾種途徑的探索和實踐,學生的提問能力有了很大進步,思維也明顯地活躍。在閱讀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創新思維的訓練,其切入口,形式、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也是靈活多變的,我們只要能夠自覺地注意這個問題,不失時機地鼓勵學生大膽創新,必將產生好的效果。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