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理解教育論》的教師心得

來源:才華庫 1.32W

在國家提倡大力發展“素質教育”的新世紀,如何擺脫“填鴨式”教學模式,如何有效開展素質教育,如果切實可行的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一直是擺在各級教育管理部門和廣大教學工作者面前的一個難題。在此背景下,各種教育改革、教學模式改革、教學方法改革之聲不絕於耳,其中,“理解教育”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進入了人們的視線。

讀《理解教育論》的教師心得

書中的“自然分材教學”作為理解教育模式下,“反思創讀、多重迴圈”的課堂教學模型的實踐結果,因其獨特的思維視角,新穎的課堂教學模型,顯著的教學效果,越來越被具有創新意識的教學工作者接受、認可、推崇。其中理解教育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互幫,互幫,主要包括:作業互批後互幫、自學後互幫、討論時互幫、點撥後互幫、檢測後互幫、展示後互批等步驟,經過實踐證明,“互幫”環節,能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能切實有效的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也能有效的幫助後進生轉化。使學生理解老師的工作,為建立良好師生關係的打下重要基礎!下面我就文中的一些觀點做一些總結和梳理!對指導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及更新教育教學思想有一些幫助!

1、互幫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人們都有一個基本共識,那就是:學生的智力發育水平,基本相近。那為何不同的學生,特別是優秀生和後進生,無論從學業成績上,還是學習態度、紀律性方面,差異這麼大呢?教育研究表明,主要是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一致。

心理學家認為,學習積極性是指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那種認真、緊張、主動和頑強的狀態。具備了學習積極性的學生在學習中能專心一致,具有濃厚的學習熱情,遇到困難時有頑強的自制力和堅強的毅力

所以很顯然,學習積極性,能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態度,進而影響學生的綜合發展。問題隨之而來,如何才能讓學生提高學習積極性?

恐怕,這是學生家長以及班主任最關心的問題。“不專心”、“講小話”、“上課調皮搗蛋”、“碰到問題就退縮”、“沒恆心”、“缺乏毅力”……一般,我們用這些詞語來形容我們的“問題學生”和“後進生”。

作為一名班主任,在以往帶班過程中,年年都有目的的對班級的一些後進生進行跟蹤、指導、分析。在調查的結果中,後進生對自己學業不好的原因分析,回答不外乎:“老師講課聽不懂”、“家裡又沒人指導我學習”、“感覺自己比較笨”、“基礎不好”、“不敢問老師和學生”……上述回答,基本可以總結為:後進生主要是因為各種原因,導致對自我學習能力缺少自信,或者對學習過程缺少興趣。於是一步落後,步步落後,從而產生破罐破摔的想法。

書中介紹的自然分材教學改革,採用小組制,組內實施:優、中、弱相結合原則(組內異質,組間同質),小組內設小組長。小組以《自學指導書》為核心,以自學為基礎,組內交流自學成果,質疑、互幫、完善自學筆記。此外,同樣以小組為單位,在班內展示、彙報小組自學與小組互幫的成果。這與我校的三主合一的模式不謀而合!

對成績優秀的學生:

因為成績優秀的學生學習興趣本來就高,學習習慣也相對較好,在實施自然分材教學改革後,優秀學生更是力求更上一層樓。因為在小組內提倡“能者為師”的師徒合作制,成績優秀的學生自然就不會放過爭當小組長的機會,並因為能在小組內的學習和討論中保持“權威感”和“話語權”,而更好的進行預習。

對成績一般的學生:

因為自然分材教學推崇學生自學和互幫為主,學生在學習上的疑難點,一般都在小組內消化掉,無需去請教老師,這使得交流機會更多,交流效果更好。另外,按照學案的要求,學生必須在課前、課中認真的按照自學指導書進行學習,未自學的學生,在交流互幫過程中,肯定是插不上嘴,所以,自學成為了學生的必修課。

對成績較差的學生:

因為個人作業或考試錯誤題被納入糾錯本,需要被反覆糾錯直至弄懂知識點,所以,無形中給後進生壓力。放任、無所謂的學習態度自然就無法讓同組同學滿意,自然而然就需要多花精力在學習和思考上。加上有同組多個同學的幫助,學習知識的`進度也能加快,學習興趣自然就提高了。

2、互幫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我們無法拿姚明中國小的成績,來衡量姚明是否曾經是個優秀的中國小生。越來越,我們意識到,現在評價一個學生,應該不僅僅從學習成績一個維度來進行。而應該是多維度、立體式的評估。其中不乏:口才、文筆、氣質、領導才能、體質、道德、專長等諸多方面。

眾多社會學者和教育工作者的研究表明,人的綜合素質決定了人的一切。學校教育階段對一個人的綜合素質的培養,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對比中國教育與歐美教育後,人們往往驚詫於歐美課堂教育的隨意性、開放性。同時也很奇怪,為什麼在如此這般的課堂上,能培養出大量的諾貝爾獎得主和各行各業的大師。

應該說,歐美課堂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包括:自學能力、表達能力、社交能力、領袖能力等。同時,歐美也具有良好的機制讓有專長的學生脫穎而出。而,我們在很長的時間裡,還在一味的比拼成績、比拼排名,而忽視了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