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育兒心得體會(通用8篇)

來源:才華庫 1.84W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可以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能夠培養人思考的習慣。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能感染讀者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小育兒心得體會(通用8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國小育兒心得體會(通用8篇)

國小育兒心得體會1

還清晰記得,去年九月開學時,孩子小小的身軀揹著個幾乎到大腿根的大書包,一步一步地向校門口走去,當時看著心裡真有點酸酸的。上學了,孩子有時候早上哭著、鬧著不願意起床;睡覺前沒寫完作業時,一邊哭一邊說想睡覺,但是又害怕老師批評,直到哭著把作業寫完才睡……這些場景歷歷在目,好像就發生在昨天……

一年來,孩子不但學習了書本上的知識,還懂得了許多道理和其他知識,成功地邁出了她學習生涯的第一步,這一步走得很紮實、很有意義。孩子的茁壯成長主要離不開老師的諄諄教誨、細心呵護,也離不開孩子自己的刻苦努力、勤奮好學,同時家長的辛勤教導也起了很大的作用,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教育孩子:

一、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父母的陪伴下,孩子逐漸能夠養成自覺寫作業的良好習慣,能夠自主、認真地完成作業。

二、促進孩子的全面發展,提高孩子的綜合素質

1、教育孩子熱愛勞動:能夠主動學習洗衣服,儘管每次洗後,衛生間到處都是水,身上的衣服也沒有幸免,但是媽媽還是要表揚,熱愛勞動的孩子最光榮;能夠主動幫助媽媽做家務,雖然常常把東西打碎,但是出發點和行為意識是好的,媽媽還是要誇獎她;

2、教育孩子尊老愛幼:上公交車能夠主動給老人和比自己小的寶貝讓座;

3、教育孩子認識對與錯、是與非:讓孩子懂得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孩子上圖書館,從不大聲喧譁,還能提醒別人保持安靜。

三、培養孩子獨立意識,使孩子不產生依賴思想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家長和老師的耐心指導和監督下,可以自己整理書包,不用家長的幫助,獨立完成;

2、教育孩子堅強、勇敢:不要遇到小事就找媽媽。媽媽不能陪伴孩子一輩子,作為父母只是一個指路者,走路的還是孩子自己!

四、不足之處,針對解決辦法

一年的時間是短暫的,孩子的進步也是有限的,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她還有好多方面需要在老師、家長的教育幫助下提高,目前不足之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身體偏弱:要好好吃飯、不應該挑食,要天天堅持鍛鍊身體;

2、課外知識少:要多看課外書,養成看課外書的好習慣;

3、性格內向、膽小:孩子不夠勇敢,說話低聲細語,不主動爭取。

暑假裡,為了逐漸解決孩子的上述問題,我專門為孩子報了個輪滑班,加強一下體育鍛煉。孩子學得很快,沒過幾天孩子便可以自由輪滑了。還記得更開始學得時候,孩子在輪滑場地不厭其煩地一步一步艱難地移動著,滿頭是汗,我讓孩子休息會吧,可是孩子要堅持,不休息,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孩子真的會滑了,而且還很熟練,我真為孩子高興,孩子自己也非常興奮!

在教育孩子方面,我也有缺失的地方,對孩子的成績或積極的表現沒有適時地加以肯定,很吝嗇自己對孩子的讚美,很少誇誇孩子。直到有一天,孩子問我:“你為什麼不表揚我呢?”我反思了一會兒,對孩子說:“表揚那麼重要嗎?”孩子說:“當然啦,你表揚你孩子,你孩子會做得更好的。”是呀,表揚是一種無形的力量,會激勵和引導孩子積極向上,是一種精神,會讓孩子不斷地努力!但是,有時,我還是做得不夠好。慚愧呀!我讓孩子給我上了一節育兒課!我答應孩子,以後儘量多表揚,使孩子快樂地成長!

國小育兒心得體會2

我一直在思索一個困擾我們每個家長的問題——我要如何來教育我的孩子?或者是我想把我的孩子培養成怎樣的人?坦白地說,作為一位9歲孩子的母親,一位一年級學生的家長,我不一定是最有經驗的,我的孩子也不一定是最優秀的,但是我還是想和大家來聊一聊我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一些心得體會。我從以下幾方面來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學著讓孩子有孝心

孝悌是中國文化的基礎,古人云:“百善孝為先”。一個人能夠孝順,他就有一顆善良仁慈的心,有了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許許多多的人。雖然現代社會已經慢慢地淡化了這種中國古代的傳統美德,但是我認為孩子要有孝心是非常有必要的。我有時候會經常給他灌輸一些中國的傳統文化,比方說讓他讀一讀《三字經》、《弟子規》等,並給他做些解釋,在弟子規中對如何有孝道,如何對待父母有具體的描述,雖然我們在座的各位也不可能全都做到,但是在其中我們可以找一些我們可以做到的,我們也在這麼做的,孩子做起來也比較簡單易懂的方面著手教育。弟子規中有一句“出必告,反必面”,大意就是說外出時,先要告訴父母要到哪裡去,回家以後,一定面見父母親,讓他們感到心安。

就有這麼一次,孩子說:“媽媽,我去下面小公園玩一會兒。”“好的。”我也允許了。後來我去樓下小公園找他,卻怎麼也找不到,後來才知道他去了同一小區的同學家玩。回來後我就嚴厲批評了他:“你告訴媽媽到哪裡去就應該在那裡呀。要是有變化就要及時告訴媽媽,經媽媽同意才可以去,不然媽媽找不到人會著急,會擔心”。但孩子卻委屈地說:“我怕吵到你和小弟弟睡覺”。

在這件事情的處理上,我一方面對去同學家玩未告知家長進行了批評,另一方面對他能夠體貼父母和小弟弟進行了表揚。告訴他下次萬一還出現這種情況就應該繼續在小公園裡玩,告訴同學“媽媽找不到我會擔心的”,可以邀請同學到小公園一起玩。這樣既不會影響媽媽休息,又不會讓媽媽因找不到他而著急擔心了。現在去哪裡孩子一定都會告訴我,同時我也要從自己做起,身教比言傳重要的多,去哪裡也會告訴孩子,這是相互的尊重。久而久之這就變成一種好的習慣。我個人覺得,我累的時候兒子主動地來幫我捶捶背,有好吃的會給我留點,我講的話都放在心裡等等,這些都是孝順的體現,也是一個好的開始。

二、學著讓孩子有主見

很多家長習慣於事事為孩子做出決定,而很少徵求孩子的意見;一旦孩子不遵從,就大加責備。其實孩子有孩子的想法,作為家長在任何時候都要注意讓孩子充分表達自己的意願,給他自主思想的機會。耐心傾聽孩子講的每一句話,鼓勵並引導孩子自由地表達思想,既體現了家長對孩子的尊重,同時也能有效地培養孩子的自主性。當然,主見不是任由孩子一意孤行,為人父母應該為站在人生十字路口的孩子提出不同的建議,個人簡歷並認真分析每個建議的利弊,讓孩子自己做出選擇,這對培養孩子主見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例如就這次書籍訂閱,我家孩子一共選擇了4本書,都想要。但是我規定只能訂一本,訂一本什麼書由孩子自己決定。這就體現了培養主見不是任由孩子任意妄為。我採取了讓他在4本書中選一本自己最想要的,既幫助孩子在主見方面的培養,還幫助孩子學會了自我約束,不是什麼時候都可以想要什麼就可以得到什麼。還有這次去動漫節我主動問他要什麼玩具,他告訴我他想買一把木劍和錘子,只要這兩樣就行,後來我還誘惑了他一下,拿他最喜歡的旋風陀螺問:“要買一個嗎?”,他思索了一下,答案讓我很欣慰“我有了,不要了”,我接著說“這款我們家沒有呀”,孩子說“就買這兩樣就行”。所以主見的培養可以隨時隨地體現在最簡單的日常生活中。

三、學著讓孩子有責任感

現在很多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受到家長寵愛,孩子們普遍缺乏對家庭和社會的責任感,他們從小就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本來是孩子應該做的事情都由家長代勞了,應該負的責任都由家長來承擔。孩子們普遍自私,只顧自己,不關心父母,不關心別人,不體貼父母的辛勤勞動,他們不知道為什麼學習,孩子存在這方面的問題,我認為同他們責任感教育的缺失是分不開的,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會注意對他這方面的培養,比如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如洗洗自己的襪子、紅領巾、學會自己疊被子、自己整理自己的玩具,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尋找值得讚許的東西,並且告訴他這些已經是他自己應該可以承擔的事情了,讓他意識到自己是家庭成員中的一分子,就應該承擔著自己的一份責任。

再比如和孩子下下棋,讓孩子知道落子無悔,教育他對自己所做的事要負責任,同時下輸了也要承認,我有時也會放手讓孩子贏一兩盤,這對孩子來說很重要。在當孩子犯錯誤的時候,有時候他會推卸到別的同學那裡去,比方說“是他先打我的”,“這個東西不是我拿的,是別的小朋友給我的”,越是這樣的時候,越要耐下性子去幫他分析原因,讓他明白自已應該承擔怎樣的責任,並且能夠主動去道歉,去承擔過失。我想,一個孩子具有責任感會成為他將來獲得他人和社會尊重的重要品格。

四、學著讓孩子去堅持

現在的孩子機靈、早熟,但吃不得苦,也缺乏毅力,很多事情都是兩天打魚三天晒網,往往事情做了一半就半途而廢,我認為能夠學會堅持是一種非常好的品格,能夠鍛鍊孩子幹好一件事情的耐心和毅力,也能夠提高孩子在面對挫折時的勇氣。例如我家小孩幼兒園中班的時候提出要學英語,我認為還小了點,但是他一定想學,後來我就跟他有了一次深入的交流,我說:“開始很容易,貴在堅持。你要學是一件好事,但是你能答應媽媽堅持到最後嗎?一旦開始我們就一直學下去,選擇在哪裡上由媽媽來幫你做決定。可以嗎?”孩子說:“我想上的,我會堅持的,那要上到什麼時候呢?”我被他的話問住了,急中生智說:“上到沒有老師教為止。”

我現在回想起來還覺得我很佩服我自己。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總會碰到這樣那樣的問題,他有時會覺得好辛苦,每天要聽讀,孩子有時也會有打退堂鼓的時候,我就會說當時是你自己主動要學的,現在還沒學多久就開始打退堂鼓這樣是不行的,要堅持。就這樣我們一直學了兩年多一點,基本每週兩趟,一直都是準時去杭州上課,有時對家長來說也是一種考驗和煎熬。但他現在已經能夠欣然面對了。

以上這些說出來或許不值一晒,孩子還小或許也未能全部明白,但這些都是我自己在教育孩子過程中的一點思考和努力的方向,也是生活中的一些點點滴滴,當然還有許多東西值得去完善和提高。總之,讓孩子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讓孩子能夠成為一個善良正直的人,讓孩子能夠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是我們每個家長的心願,我想各位家長也都有自己的育兒經驗和值得我學習的地方,希望我們有機會能夠多交流。

國小育兒心得體會3

孩子從幼兒園進入國小學習,變成一名國小生,是孩子成長中的一件大事。國小是孩子一生學習的起始階段,這個時段對於孩子的成長尤為重要。孩子進入國小後,如何讓孩子愉快健康的學習、成長呢?

我們認為,可以從三個方面著手。

第一方面,家長的角色定位

父母要想把握住角色的位置,必須要處理好與孩子的.關係,尊重孩子,儘量拉近和孩子間的距離,做孩子的朋友或良師益友。

在對待孩子的教育上,父母首先要統一思想,行動一致。在教育孩子之前,最好父母先統一態度,既在教育上做到統一,又維護了父母在孩子中的形象。

第二方面,尊重孩子,學會做人的道理

孩子無論大小,都具有獨立的人格。教育孩子首先要尊重孩子,在家庭中應把孩子當做與他們相稱的一個適當獨立的人,承認和尊重他們的權利。

無論將來孩子做什麼工作,首先應學會做人的道理,讓孩子學會明辨是非。

鼓勵孩子說出他們自己的想法,特別是有關孩子自己學習方面的事情,儘量理解孩子的感受。

在同孩子溝通的過程中,父母一定要有耐心,不管孩子說什麼,儘量讓孩子說完,並且要表現出對孩子所說的話的興趣。

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要給孩子鍛鍊的機會,讓他獨立完成老師佈置的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家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如掃地、擦桌子等。

第三方面,讓孩子愉快健康的學習、成長

我們認為,首先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孩子上學後,學習成了其主要活動。我們要尤其注意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學習熱情。引導孩子合理安排時間,要把玩樂與學習的時間安排好。比如做作業的時間放在晚飯前,閱讀的時間放在睡覺前。孩子很配合使我們引導很得力。小孩都有頑皮的一面,有時也會因為要玩而出現作業拖拉現象,我們會適時的微笑提醒,對於偶爾濫看電視或玩電腦遊戲,一旦發現絕不縱容。

要充分利用孩子的好奇心,把好奇心引導到正確的軌道上來,提高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孩子的好奇心很強,喜歡問個為什麼?這時候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培養孩子去弄清問題過程的興趣。孩子的疑惑,可以用有趣的比喻或故事來回答。千萬不要不耐煩,或輕易回答不知道,這樣會打斷孩子的興趣,使之心灰意冷。孩子的興趣培養起來了,孩子的學習就會很輕鬆,孩子的學習也越來越主動。

正確引導孩子主動學習,孩子遇到有些問題時讓他自己先思考,培養孩子愛動腦筋的習慣。問題的最好結果是由他的嘴巴說出答案或親手完成。不能讓孩子遇到問題就問人,產生依賴性,不肯動腦筋。

培養孩子與人交往、適應環境的能力,增加安全意識。應多讓自己的孩子與其他的孩子交往,多帶孩子走出家門,廣泛結交夥伴,讓孩子成為一個樂於交往和善於交往的人。家長和老師應該教孩子很好地保護自己,注意自身安全。

第五,正確的心理教育

正確的心理素質教育對身處激烈競爭環境中的孩子是非常必要的。要培養孩子不怕困難、勇往直前的精神。這一點對那些膽小,性格內向的孩子非常重要。在學習的過程中,要適當地運用鼓勵,激發孩子的上進心和進取心。培養孩子正確對待成敗的心態,還要訓練孩子經受挫折的考驗。競爭的過程遠比結果更為重要。只要參與競爭,孩子努力了,不管結果如何,都是值得欣慰的,孩子要能接受,父母尤其要能接受。

第六,更好的與老師溝通,瞭解孩子的學習、生活現狀,出現問題,及時聯絡溝通,把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

孩子的教育是多方共同努力的事情,良好的教育會讓孩子的學習輕鬆自如,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之,對於孩子的教育,家長投放的時間和精力是無限的,家長必須明白:幫助不等於替代。無論怎麼說,我們需要教會孩子處理各種事務的方法,孩子需要我們扶上馬,並送一程,這是我們的育子經驗。

國小育兒心得體會4

孩子上了幼兒園後,長大了好多,懂得了更多家裡學不到的東西,生活自理能力提高了,待人更加有禮貌了,樂於與同伴交往,熱愛集體生活,性格開朗活潑,看著孩子身上的優點就象火花一樣不斷的閃現出來,我們感到非常的驚喜和欣慰,這與幼兒園老師們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懷照顧和精心培育教育的結果分不開,對此深表謝意!

培養孩子是一項工作,而且是人類最偉大也是最艱鉅的一項工作——“把一個嬰兒養育成人,培養成才,讓他走上社會,承擔社會責任”。這項工作持續時間之長、花費時間之多、耗費精力之大都是絕無僅有的。作為家長,我們平時關注的更多的是孩子吃得好不好、睡得夠不夠、生沒生病等生活細節問題,其實在育兒方面大有文章可做。孩子上大班了,如何更好的做好家園銜接工作,正確的引導和教育孩子,我想我們還應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一、認清教育的本質,提高家長自身素質

教育的本質是什麼?《說文解字》告訴了我們教育的本質:“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養子使作善也”。教育的本質如此簡單樸實,想教育好孩子做好兩件事情足矣:其一,社會、學校和家庭的施教者們努力成為孩子的榜樣,此為“上行下效”;其二,幫助孩子樹立基本道德觀並交其如何做人,此為“使其行善”。孩子在學校裡是學生,核心任務是學做事;在家裡是孩子,核心任務是學做人。中國教育最大的缺失是“做人教育”的缺失,學校和老師能把應試教育做好,而孩子最終走向社會、立足社會的核心技能是“德”,“做人教育”的老師是家長,家長是核心。家長在家裡教育孩子學會做人,這就是家庭教育。

我們用一顆樹來打比方:一顆成熟的樹分為五部分——根、幹、枝、葉、果。根深、幹粗、枝繁、葉茂的樹才能果碩。如果把我們現在的教育體系比作一顆成熟的大樹的話,家長教育就是樹根,樹根是不可見的,但卻是最重要的,它為大樹的各個部分提供營養;樹幹代表家庭教育,是唯一的,樹幹中養分的輸送是單向的,同樣家庭教育的過程是不可逆的;樹枝代表學校教育,一棵樹有許多樹枝,我們一生中要去很多學校,幼兒園、國小、中學,可能中間還會轉學,學校教育可讓我們獲取很多不同階段、型別的專業知識;葉代表社會教育,我們絕大部分知識不是在學校裡學到的,而是通過各種方式學到的,這是社會教育,讓我們這顆樹更加豐富多彩;果代表一個人的成就,一個人要有成就、得到幸福,一定源於根深幹粗,枝繁葉茂。這裡提到一個“家長教育”的概念,家長教育≠家庭教育。

家長教育是指對成年人實施的有關家庭生活、子女成長以及加強自身修養的專業知識與有效技能的教育,而家庭教育是指父母對孩子實施教育。在國外,家長教育是一門獨立的、可以獲得學位的專業學科,而在我國還沒有這樣的專業。家長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施教者,是根本,只有家長的觀念和方法正確,才能成為保障孩子成人成才,所以作為家長的我們,只有重視自身素質的提高,加強學習,在生活中面對孩子出現的問題時找原因,想辦法,用行動去幫助孩子,才有資格當好孩子的第一任也是終身的老師。

二、樹立培養孩子的目標

任何一項工作都應該有目標,朝著目標努力工作,就很容易圓滿完成這項工作。首先,培養好孩子應該培養他正確的價值觀。中國教育體制最大的問題之一是“價值觀教育缺失”,這是值得我們深思的一個問題。整個社會比較浮躁,急功近利的觀念影響著我們每一個人,大量家長把“拜金”和“官本位”下的“成功”作為培養孩子的目標。我們不要抱怨社會環境,不要抱怨教育體制,因為我們不可能去改變,我們要思考的問題是在現有教育體制下,怎麼把我們的孩子培養好,我們必須要付出極大的精力和智慧把孩子培養得“既能適應應試教育又能適應未來社會的需要”,而這一切的基礎是培養孩子正確的價值觀。孩子的價值觀從他懂事起就開始建立,3歲的孩子是有價值觀的,只不過他的價值觀變化很快。此時,他可能認為掃馬路可以幫助別人,這是他的價值觀,這時你應該說:“先掃家裡吧,家裡掃好了,以後就可以掃馬路了”,而不應該說“掃什麼馬路,沒出息!”。孩子這階段的價值觀是在不斷變化中的,可能過幾天他又會說想當警察、想開飛機等等,這就需要家長正確引導,不要影響孩子價值觀的建立。直到青春期,基本形成了穩定的價值觀,價值觀一旦確定就很難改變,因此我們要抓住這個時機培養孩子的價值觀。

孩子的價值觀也可稱為“幸福觀”。何為幸福觀?我們培養孩子的終極目的其實就是想讓孩子幸福。自從有人類文明以來,“什麼是幸福”的話題人們一直爭論不休,大家都在詮釋著自己對幸福的理解。幸福是一種長久的感覺,它不是一個已完成的狀態,而是一個過程,這也是它與快樂的區別,快樂是一種短暫的感受。幸福屬於價值觀的範疇,享受現在生活的快樂,同時不斷追求積極的人生目標,這種生活狀態是真正的幸福。在培養孩子價值觀形成的過程中,我們不能讓自己的價值觀影響孩子,我們應該努力讓孩子在不斷追求自己人生目標的過程中,學會享受努力過程中的快樂和滿足,千萬不能讓孩子失去學習、生活的興趣,否則孩子就可能形成扭曲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圍繞培養孩子正確幸福觀,我們還應培養孩子具備以下三個特點:

一是對內敢於負責任。責任心是一個人成功和幸福的基礎,只有負責任的人,走上社會以後才能成功,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所以培養孩子的第一個目標就是讓孩子有責任心,遇到事情敢於負責,這才是根本。對於一個孩子來說,主要的責任就是教會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包辦孩子的一切。這讓我不聯想到美國人更注重量力而行,他們支援子女上大學,但不會為了讓孩子上好大學而降低自己的生活質量。是美國父母太“自私”嗎?抑或,他們給了孩子為自己負責、獨立自主的寶貴機會?

二是對外會愛別人。愛心是一個人最優秀的品質,有責任的人才有愛心。如果一個孩子平時喜歡吃的東西都捨不得吃,他會拿去給小動物吃,但卻不給自己的父母吃,那這不是愛心,只能算是一種憐憫和同情,有愛的成分。我們對父母的愛是孝心,孝心是敢於承擔對父母的責任;我們對朋友的愛是互助,愛朋友是敢於承擔對朋友的責任;我們對自己的愛,就是自己的責任自己承擔。愛心是責任心的外化。作為家長,我們在滿足孩子物質要求的同時,不要忘了對其進行精神上的教育。

三是內修德行,外展才華。《道德經》上講人要“無為而治”,中國人有三種境界“有為、無為、無不為”,“有為”的人就是有才華的人,“無為”的人就是有德行的人,“大量有為的人幫助少數無為的人,讓無為的人無不為”,這就是中國文化。當今社會,有才無德的人太多了,但有德無才的人卻沒有,有德就一定有才!舉個極端的例子,小偷有“才”吧,但他們沒有“德”,也就是缺德!現實生活中,我們注重孩子的智力開發,送孩子參加各種興趣班培養孩子的才藝,這些都沒錯,但如果我們不關注孩子德行的話,就可能培養出“小偷式”人物。什麼是“德行”,有德行其實就是少做缺德的事,不傷害、不妨礙別人。

在做任何事之前先想想,在做任何事之後反思:我是否傷害和妨礙了社會?是否傷害和妨礙了他人?是否傷害和妨礙了自己?拿刀子捅人是缺德的行為,因為這種行為傷害了別人甚至違法;一個人看到水龍頭沒關而不去關,水流了一夜,這種行為也是缺德行為,因為社會很缺水,人是社會的一分子,他的行為傷害和妨礙了社會;大學生跳樓也是缺德的表現!他不應該傷害了自己和親人。這樣的例子在生活中比比皆是,培養孩子的德行任重而道遠,我們應該教會孩子們什麼事情是該做的,什麼事情不該做,那麼他的行為一定符合社會道德規範。

國小育兒心得體會5

現代社會,不少家長在教育孩子方面總有這樣或那樣的困惑,與大家一樣,有時我也無所適從,但不管怎樣,育子這一關是天下所有父母都非過不可的。現把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一些的方法和經驗拿出來,與大家分享並探討。

一、讓孩子快樂,培養其幽默感

快樂是家庭教育的前提,實踐證明,如果失去了快樂,不管家長花多大的氣力,對孩子的教育最終都不可能成功。因此,要讓孩子從國小會快樂,學會與人分享快樂,尤其重要的是要學會創造快樂。在我們家,笑聲與歌聲是不斷的,有許多知識,比如成語接龍,說出世界上國家的首都等,我們都是在類似遊戲的活動中教給孩子的。

幽默感就是通過語言或肢體語言的表達方式,讓與自己互動的物件感到愉快的言語或舉止。具有幽默感的孩子通常很樂觀,在生活中不斷地製造歡笑,讓周圍的人感到輕鬆愉快,自己也會富有成就感和自信。因此,我們經常在家中與孩子做一些搞笑的事情,也經常互開玩笑,以不傷害他人為原則,同時要注意禮貌。

二、適當督促,少些干預,多些鼓勵

大多數小孩都很貪玩,家長的督促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科學的,但應適可而止,要注意度的把握。比如,孩子放學回家,我們就會問今天學了些什麼,老師有沒有佈置些作業?然後就讓孩子自己安排、掌握並處理時間。在孩子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家長一般不要在其身旁,不要嘮嘮叨叨,更不可喧賓奪主。只有當他遇到問題時,再進行必要的點撥和啟發,與孩子一起思考問題。

另外,賞識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家長對小孩應當堅持鼓勵為主、批評為輔的原則,更不要輕易傷害小孩。我們小孩喜歡看書,閱讀量已經非常大,從他二三歲起我們就經常在朋友甚至陌生人面前當面誇獎小孩喜歡看書,其實那時他並非特別愛看書,而現在真的已經離不開書了!當然,鼓勵也不能盲目,尤其不要一味物質鼓勵,實際上,我們很少用純物質的鼓勵。比較常用的有:給他買想看的書、允許他參加自己非常想參加的活動等等。

三、尊重孩子,給孩子更多關愛

要教育孩子,首先要尊重孩子。孩子最初的受人尊重的感覺是從父母那裡得到的,尊重別人的意識也是在日常生活中經過多次的訓練、教育,不斷地強化而逐漸建立起來的。比如,孩子正在看電視,我們希望他不要看了,這時並不是給他下命令,規定什麼時候非關電視不可。而是問他,是再看10分鐘關電視還是過15分鐘關電視,孩子一般會選擇後者(這正是我們的底線),孩子也感受到了一種民主的氣氛,更看到了家長對他的尊重。時間一到,他一般都會主動關掉電視或者離開。

給孩子以關愛的形式非常多,但我認為,儘可能多地和孩子在一起,是給孩子最大的也是最好的關愛。在每天工作之餘,我們通常會盡可能多地騰出一些時間來陪孩子,與一起讀書、一起遊戲、一起參加各種體育活動。這樣可以擴充套件孩子的視野,豐富他的知識,陶冶他的情操,使孩子的人格更加完善,同時也促進家庭成員的交流,增進家庭的和睦。

國小育兒心得體會6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望子成龍是每個家長的心願,在對孩子的教育過程中,相信每位家長都積累了一些經驗,把孩子教育好是我們共同的目的,在此很願意把我們在教育孩子過程中的一點心得和體會與大家交流和分享,拋磚引玉,以便共同探討教育孩子的方法。

每個孩子都會有他的長處。我的孩子胡其驍在學校近兩年的教育中,學科成績優秀,各方面都取得了較大的進步,在此感謝老師的辛勤培育,感謝同學們對他的幫助、和良好的影響。在孩子的家庭教育中,我們認為,給孩子鼓勵、引導孩子的興趣、培養孩子持之以恆的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很重要的。

1、給孩子鼓勵,引導孩子的學習興趣

學習是一件艱苦的事,同時也是一件有趣的事。我的孩子智力很一般,有時會聽他說:這麼難、我學不會、我不參加、我做不好、別人會笑話我等消極的語言。我們給他講了很多名人成長的故事,問他長大想做什麼,他說:當考古學家、探險家,想去看埃及金字塔,到美國的迪斯尼樂園,我們告訴他考古學家、探險家是需要很多知識的,語文、數學都是基礎,去國外語言不通,怎麼辦呢?於是他覺得必須學習才能實現願望。同時在學習過程中,我們儘量把學習的內容應用到生活和遊戲中,讓他感到了很多的樂趣。他的每一個小小的進步,我們都會表揚他:表現不錯!很有進步!這個主意太好了!想像力真棒!你可以當父母的老師了!等等,讓他很高興,覺得很有成就感。做得不夠好的,我會鼓勵他說:相信下次會做得更好。

尊重和引導孩子的興趣,不斷鼓勵孩子,孩子有了興趣,有了信心,學什麼都會變得容易起來。

2、積極配合學校,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按照學校的有關要求,配合學校的安排,同步抓好孩子德、智、體等方面的教育。學校要求家長每天簽字是很有道理的,這是督促和了解孩子的有效方式,是聯絡學校與家庭的一個互動的平臺,家長可以及時瞭解學校的安排、學習內容、學習進度,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做得不好。因此我們除了工作很忙和偶爾出差,都會嚴格監督和協助孩子完成作業,並仔細檢查孩子的完成情況,幫助他查缺補漏,對不懂的給他講解,對出錯的讓他強化改正。與孩子一起分享老師的表揚,告訴他要再接再厲;與孩子一起分析表現不好的地方,告訴他為什麼那樣做不好,以後該怎麼做。

貪玩是孩子的本性,需要督促,需要引導,讓孩子養成嚴格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上課專心聽講,課後複習,認真完成作業,獨立思考,勤學好問等良好的學習習慣,牢固掌握所學知識。

有幸和大家交流一下平時指導孩子自學的方法感到很高興。國小是孩子一生學習的起始階段,很顯然這個時段顯得尤為重要。這是一個知識從無到有,從有到逐漸加大面的過程。很多人都知道小孩子的好奇心很強,什麼都想問個為什麼?這個時候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培養孩子去弄清問題過程的興趣。孩子的提問。疑惑,知道的可以用有趣的比喻或故事來回答,不清楚的可以暫緩回答,比如說容我思考一下,或查一下資料等,千萬不要輕易的回答不知道,別煩,因為這樣會打斷孩子的興趣,使之心灰意冷,久而久之孩子想知道的由於怕遭到拒絕而變得不想多問了。孩子對去弄清問題的興趣培養起來了,你會覺得做家長面對孩子的學習很輕鬆,因為隨之而來的是孩子學習的主動性。

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是自主學習的重要一面,沒有章法毫無頭緒的學習會使你很被動。因此平時我也很注意孩子的學習習慣,逐漸引導孩子在時間上的安排,比如背誦的時間放在早飯前,做作業的時間放在早飯後或晚飯前,閱讀的時間放在睡覺前。孩子很配合使我引導很得力。現在的他作業沒有完成,偶爾他媽媽叫他先吃好晚飯後再繼續做時,他都會請求我們等他一會兒,我也覺得有一點道理,一篇作文一道題目思考到一半突然停止,肯定不利於今後的學習。小孩子都有頑皮的一面,有時也會因為要玩而出現作業拖拉現象,我會適時的微笑提醒,對於偶爾濫看電視或玩電腦遊戲的他一旦被我發現絕不縱容,他的懇求是毫無商量的餘地。

引導孩子遇到有些問題時讓他自己先思考是我教育兒子的另一方面,最好的結果是由他的嘴巴說出答案或親手完成。他做錯時我會問他為什麼要這樣做?理由是什麼?怎樣想的?我絕不會罵他,相反我還會表揚他,然後再告訴他正確的思考方式。如果對孩子有些問題的提問總是直接回答,表面上看是幫助孩子學到了知識,孩子也輕鬆了,而在我看來不見得對每個孩子都是好事,時間長了有些孩子會產生依賴性,不肯動腦筋,遇到問題就問人,這樣對培養孩子愛動腦筋很不利。

孩子的學習是多方共同努力的事,說實在的,在孩子一些學科學習方法上的指導我也很無奈,很外行,有句成語叫事半功倍說得好,好的方法會使孩子的學習輕鬆自如,這還要求我平時要多請教孩子的老師,有優秀經驗的家長,讓我們為培養下一代合格的人才而共同努力吧!

國小育兒心得體會7

比如說看電視、玩電腦時間長了,我們採用“提醒制”,告訴她再過幾分鐘該休息了,應該保護好自己的眼睛等等。有一種飽和原則,就是孩子們慣有的厭煩心情。雖然強烈的想擁有目的,也能夠體會把事情做完的樂趣,但是因為課程繁多在內心產生阻力,無法持續主動地去做事,如果把要求的水準降低,課業的份量減少,繼續培養孩子在低潮時的活力,那麼他們在低潮過後,又會升起責任心,更主動地去做功課。

在填鴨式的教育模式下,學習本身就是一種模式化的過程,甚至談不上喜歡不喜歡,不管孩子對學習有興趣還是沒興趣,都得坐在書桌前把課本一遍又遍地看,這也是一個讓孩子產生倦意的起因。

我們提出四個建議:

1、多給孩子講一些勵志故事或典故。

2、用近期的學習目標來鼓舞孩子。

3、改掉孩子三分鐘熱度的習慣。

4、鼓勵孩子暫時落後是為最後的衝刺儲存實力。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應該注意平時生活中的細節問題,做好榜樣,帶好頭。和孩子一起讀書學習,營造讀書學習的氛圍,偶爾也以向孩子“請教”的方式培養孩子多讀書學習、做一個有知識的人的自豪感。別在孩子面前評判老師和他人,多和其他孩子的家長學習交流孩子的教育方式和經驗,做一個有愛心、包容心的家長。

當今社會的家庭,獨生子女的教育成為人們關注的問題。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社會的未來。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我們天下父母們的共同心願。我們作為父母,要把孩子培養成一個獨立的人,能夠有足夠的能力和信心離開我們,成為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中的獨立個體。但要怎樣教育孩子,尤其是怎樣做好幼兒教育便成為我們每位父母的難題。眾所周知,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個生存環境,而父母則是孩子的影響,是多麼的巨大與深遠。以下便是我平時在教育孩子的一些心得體會。

第一,尊重孩子的提問,注重智力的培養。我們一直沒有刻意的去教她學習什麼,只是在孩子提問的時候認真回答她提出的問題;在她喜歡看的書上面教她認一些字,給她一些她喜歡的書與碟子,讓她自己學會放,怎樣講故事,平時在我講一次故事,然後讓她自己再講一次給我聽,使她對學習有著深厚的興趣。

第二,尊重並引導孩子的思想,注重德育的培養。重視孩子的道德培養,不管在什麼場合,要求做到不打人,不罵人,不說髒話。我們做父母的是孩子的第一個啟蒙老師,在家裡,在與孩子在一起的時候,要做到不說髒話,不做過激行為。在孩子發現父母做錯了的時候,我們做父母的要主動承認錯誤,並引導她在犯了錯誤時也要勇於承認。

第三,注重孩子的獨立性培養。在孩子的成長過程,離不開教育,教育離不開尊重,尊重不等於縱容。在平時,要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人來看待,就必須多聽聽孩子的想法,和孩子多商量問題,要學會換位思考,如果是我們父母自己遇到同樣的問題應該怎樣做,是會像孩子那樣做嗎?我們不能用自己的觀念、模式、自己的思維方式去認定孩子該做什麼,不準做什麼,更不能利用家長的權威去壓制孩子的想法。讓孩子有自己的想法與獨立性,尊重孩子的獨立性,給孩子自己的空間,讓孩子自己學會涮牙、洗臉、穿衣等,讓孩子自己學會獨立思考,讓孩子有自己的能力與知識。

上述這些只是我平時教育孩子的一些心得,現在是獨生子女的時代,在幼兒教育上,我們也經歷了一個從無知到漸知的過程,在教育子女這方面,家庭環境的區別,造就不一樣的教育方法,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夠健康成長,出類拔萃,值得驕傲,但我相信,只要做父母的能夠注意方法,因材施教,孩子們一定要取得成功,走向輝煌。

國小育兒心得體會8

古人云:“家有黃金用斗量,不如孩子本領強”。孩子是父母的寶貝,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有所作為。而談到教育孩子的問題,每位家長都可能感慨萬千。我也不例外,在多年班主任教育教學工作中,我深感孩子的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今天我以老師和家長這一雙重身份說說我個人的幾點體會。

體會一:以身作則。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良好的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常言道:身教勝於言教。家長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天才”不能創造,但家長只要不失時機地去發現、培養,開發孩子天賦中的特長,以自己的勤奮努力去走自己所追求的人生道路,孩子就很有可能獲得成功。記得王哲宇5歲時偶然路過琴行摸了摸古箏覺得發音很好玩,我就順勢引導他去彈古箏,結果孩子已順利拿到了9級證書,當然,期間風風雨雨6年半,怎麼熬過來的只有孩子和我最清楚,孩子較早地懂得了“學習容不得半點虛假、堅持就是勝利!”的道理。“當父母不容易,當好父母更不容易”,事實確實如此。

如何當好家長,我認為,首先,努力學會“關心”。家長應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地關愛社會、國家、他人、朋友、同事等等,使之尊老愛幼,相幫謙讓,寬容大度,待人和氣。其次,要加強自身修養。沒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沒有不需要學習的父母,成功的父母親都是不斷自我學習提高的結果。家長應堅持以德育人自覺地將完善自己道德品質的實踐活動示範於孩子。再次,要創造和諧環境。教育環境的優劣是孩子成長的寒暑表,要建立和諧的家庭和社會,那麼家庭生活氣氛的默化薰陶不可忽視,家庭長輩品行道德的心靈潛在不可低估,孩子在適當表揚和鼓勵中生活,他將學會自尊和自信;在羞辱中生活,他將學會自卑;在平等中生活,他將學會公道;在爭吵、埋怨、偏愛和缺乏溫暖中生活,他將學會詭辯、責怪、妒忌和冷漠……這種現實是“無言之教”,不是危言聳聽。

體會二:學會溝通。

學會尊重孩子,傾聽孩子的心聲。我並沒有刻意要把孩子培養得如何,但必要的關愛和教育並沒有省略。首先是學會相互溝通,學會如何培養父子、母子之間的感情,學會如何跟他像朋友一樣的談心。每天下班回家不管多忙、多累,也要專心致志地傾聽,不時地詢問孩子:“今天在學校有什麼有趣的事嗎?上課時你有何表現滿意嗎?今天體育課你開心嗎?”等等。

靜下心來傾聽並鼓勵孩子要訴說的一切。每當此時我都會不經意地發現兒子的臉上總是洋溢著興奮的表情。當他說出自己對事情的看法時,我也會尊重他的意見,與他商量著辦,給了他足夠的信心和自信。對於孩子提出的問題,不管問題本身有多麼幼稚,家長一定要認真解答,不能隨隨便便應付過去,如果讓孩子失望了,他將越來越少提問,對你失去信任就不利於交流了。長期以往我認為對培養孩子的優秀品格十分重要。

體會三:配合教育。

積極配合老師對孩子進行教育十分重要。小孩在讀書期間,老師的作用是相當大的。非常幸運,王哲宇從幼兒園到現在國小四年級,遇到了許多非常負責的好老師,教學經驗豐富,很受學生歡迎。如體貼入微的幼兒園鄭老師;活潑開朗的國小葉老師;愛生如子的孫老師;嚴謹負責的臧老師……。作為家長要多與老師聯絡,關心孩子在校表現,和老師探討孩子的不良習慣,有錯誤能夠及時的糾正。這樣老師也能夠更全面地瞭解你的孩子,更有利於老師從孩子的個性出發,尋找一種更適合這個孩子的教育方法。正因為這樣,我們要經常教導孩子尊敬老師,認真聽從老師的教導,“一日為師,終生為父”這正是老師的偉大之處。

體會四:勞逸結合、有效學習。

孩子正處於長身體,長知識的階段。有些父母認為應該從小起就要嚴管,抓緊時間學習,不準孩子外出活動,不準看電視、玩遊戲等等。有些父母認為自由放縱,他愛怎樣做就怎樣做。而我則認為,太嚴格了不行,放縱了也不行,應該相結合,該嚴格就嚴,該放的時候就要放。如果孩子整天泡在書堆裡,對他的身體,心理健康都不利。在王哲宇成長的過程中,我堅持每週週末陪孩子到公園或野外運動,每學期寒、暑假我都堅持帶孩子走出鎮江看外面的世界,在領略大自然偉大的同時極大地開拓了孩子的視野!

平時我引導孩子合理安排好作息時間,每天孩子回家,要先讓孩子儘可能回憶當天學過的知識,講給我或他爸爸聽,孩子能回憶起來,說明他上課沒有開小差。當然,孩子畢竟是孩子,想不起來或說不出的地方,不要輕易去打擊他,而要耐心地鼓勵他。做完、檢查完作業之後,要提醒他做好明天學習內容的預習,讓孩子帶著問題去聽課,有時與孩子一起預習,也可幫助孩子形成良性迴圈。

體會五:培養孩子生活能力和行為習慣。

在家裡,我們有意識的讓兒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八歲時讓他單獨睡一個房間;自己學會洗頭洗澡;學會燒飯、洗碗、打掃衛生;節假日學會主動招待客人……平時我們很少給他錢,因為從小他就沒有亂吃零食的習慣,他要買什麼都會事先徵得我們的同意。有時我們會有意無意地在孩子面前說大人在外面工作有多麼辛苦,賺錢是多麼不容易,這樣孩子自然而然知道珍惜,懂得感恩了。此外,寒暑假帶孩子到農村外婆家幫忙幹些農活,如拔蘿蔔、挖山芋、除草蟲、晒稻子等,一方面讓他感受到了大人的辛苦,另一方面也培養了孩子識別各種農作物的能力,深深明白了“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從而更加珍惜現在他所擁有的一切。

體會六:成人是目標。

學會做人,是孩子的立身之本,孩子終身受益。教育孩子要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決不能讓孩子成為知識豐富而性格古怪,對父母沒有感情,對他人、社會漠不關心的人。要把孩子看成一個獨立的人,充分尊重和理解孩子,無論犯有多大的錯誤,要和他講道理。鼓勵孩子積極參加校內外各種有益活動,敢於迎接各種挑戰。我對孩子一直是堅持這個教育原則,讓他們在學校、社會和家庭教育下,從小在德智體美勞等各方面得到全面發展,最起碼應該成為有益於社會的合格公民而適應現代社會。

“養兒不如母,要兒幹什麼”,優秀孩子多是優質教育的結果,問題孩子多是問題家庭的產物。沒有不想學好的孩子,只有不能學好的孩子;沒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育的父母;天下無不是的孩子,只有不是的父母。好成績都是幫出來的。當然“孟母三遷“的故事也在時刻提醒我們:良好的學習環境和生活環境對一個孩子的成長影響重大。因此我們決心努力創設美好的家庭環境,積極配合學校教育,不斷學習,盡我所能管好自己的孩子,使其成為樂觀向上的能適應現代社會的有用人才。

最後還要喊上一句:王哲宇,加油!實小四(4)班的同學們,加油!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