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夢影讀書心得範文

來源:才華庫 2.37W

篇一:幽夢影讀書心得

幽夢影讀書心得範文

「天下無書則已,有,則必當讀;無酒則已,有,則必當飲;無名山則已,有,則必當遊;無花月則已,有,則必當賞玩;無才子、佳人則已,有,則必當愛慕憐惜。」 一段見心明性之言,無怪乎張潮先生一部《幽夢影》,知心友,不可勝數。 拜讀這樣一本小品文集,雖然與當今諸多「大作」相較,亦有其殊勝之處,並且,隨性所至,筆隨性至,行文用字之處,自然而誠懇,更能夠說服這芸芸眾生真情真性的人子。 大凡,感情、修身、為學、做人各個方面,乃至於佛學,都有其精闢之言: 「多情者不以生死易心…」 「情必近於痴始真…」

「以愛花之心愛美人,則領略自饒別趣;以愛美人之心愛花,則護惜倍有深情。」 由此不難看出,張潮真是一個懂得感情的人,而且也是一個十分看重感情和疼惜佳人的人,這樣一個真性男子,不論是在古代或是在現代,都是值得讓男人學習的人。 一般時下的年輕人,談到感情不外是轟轟烈烈的激情,或是速食主義的閃電戀愛,在空虛浮華的表面之下,能夠看清楚愛情真貌的,又有幾人?我們一提到大學生的世界,不外乎是感情第一、社團第二、學業第三,彷佛談一段感情是首要之務,至於感情是為何物,能夠心領神會的又有幾人? 心齋之文,不妨請我輩的年輕學子再三覽讀、細細體會,相信必當有不同的想法和領悟吧! 「人莫樂於閒,非無所事事之謂也,閒則能讀書,閒則能遊名勝,閒則能交益友,閒則能飲酒,閒則能著書;天下之樂,孰大於是?」

閒與不閒?一向就不是值得爭論的話題,畢竟在忙碌的現代生活,若是那個人整日閒著、無所事事,必定會落個「庸懶」的美名,每個人都要為著理想、目標,戰戰兢兢地努力,一刻也不得休息,好像只有這樣人生才有活力、才有意義。 然而,心齋短短數言,卻給了現實生活一番新義評議,不禁令我想起了從前的一首流行歌曲,「忙與盲」,我在想,所謂的忙碌生活,是否可以和充實劃上等號?同學朋友總是勸我要留一些「空閒」給自己,可以休息、可以準備、可以再出發,否則,一旦累垮了自己,再多的意義也會便成不真實的存在,而失去了價值。 仔細想想,還是蠻有道理的,閒才可以空出心房,才能冷靜地去思考努力的內容,才能有餘力去接受真實的事物。心齋之言,所言甚是!

「富貴而勞悴,不若安閒之貧賤;貧賤而驕傲,不若謙恭之富貴。」  「文名可以當科第,儉德可以當貨財,清閒可以當壽考。」

「不得已而諛者,寧以口,毋以筆;不可耐而罵之者,亦寧以口,毋以筆。」 凡人生觀、修身、處世哲學等等雋永小語,可真是不勝列舉,由此種種,更可以看出心齋思想的獨到之處!人可以安閒、可以謙恭,但是決不能驕傲;人生當以知識為本,務於學,才能識於世,才能不惑;人生應當以儉為本,以奢為諫,如此才能無過求,避災厄;此外,在對人對事方面,當忍則忍,而在不能忍的情況下,我們也要做出適當的發洩管道。在張潮的字裡行間,比比皆是。 在人生之外,在求學之上,心齋亦多有鼓勵之言,至於佛家之語,張潮亦多有著墨的地方,整部《幽夢影》,勾勒出心齋這樣一個才子,有著佛家的情懷,有著文人的敦厚,有著真性情人的灑脫,這樣的一個心齋,給我們當成一個效法與學習的物件,自是良師益友。

篇二:《幽夢影》讀書心得

初聽《幽夢影》此名便覺得這本書適合坐在山間小亭,邊聽著清泉叮咚小鳥悅鳴,邊細細的品讀。最好旁邊還有一盞清茶,茶香與花香縈繞左右。是的,這種場景用今天的話來說便是文藝,而這本書也正適合用來當文青。可是,這本書於現代青春文藝類小說不同,它是清朝文學家張潮所著,所以帶有一種古典的美。

《幽夢影》是一本漢族隨筆體格言小品文集。起初我還以為清朝的書肯定是文言文寫,看起來我可能會沒有耐心,但是當我讀起來的時候發覺並不是如此。這本書語言簡潔,因為寫的大多是格言、警句、語錄和對生活的感悟,所以大多是一兩行便是一段,這樣一本書下來就好像在看張潮先生的`微博(嘿嘿,可惜沒有配圖)。用詞也是比較淺顯易懂,都是簡單的文言,可是道理盡顯,可謂是短小精悍,字字珠璣。想著我也竟能讀懂清朝時用文言文寫的書還頗有一番成就感,為了這份成就感,我更有興趣讀這本書了。

曾經我讀過一些和《幽夢影》“相似”的格言類文集,也有一些文藝類小說。可惜的是,他們與《幽夢影》真正相似的只有詩一樣的書名,或者還有清新的包裝( ̄▽ ̄),都是一些表面的東西,最有價值的——書的內容,說實話,我讀出了矯情。就好像要把普通的生活硬要抹上他們認為的稱為哲理的靚麗的色彩,那種不相稱的彆扭與矯情讓我看得起雞皮疙瘩。可是當我讀《幽夢影》時,卻沒有這種感覺。我不是貶低現代文人的文采,或許是環境的原因。清朝時期還是簡單的農耕生活,樸素的生活使人心沒有現代人的焦躁,能更沉著地看清事物的實質,從張潮先生號心齋居士便可看出他內心的寧靜。因此,《幽夢影》多是對不同事物不同時間的看法,如:“春聽鳥聲,夏聽蟬聲,秋聽蟲聲,冬聽雪聲;白晝聽棋聲,月下聽簫聲;山中聽鬆聲,水際聽欸乃聲,方不虛生此耳。若惡少斥辱,悍妻詬誶,真不若耳聾也。”,還有對前人看法的見解(抬槓×):“昔人云:若無花月美人,不願生此世界。予益一語云:若無翰墨棋酒,不必定作人身。”

張潮先生的這些語句都很樸素,訴說的都是最簡單的生活,也是最接地氣的表達,沒有特意地誇大地用華麗的辭藻,沒有刻意地套上深奧的哲理,恰到好處的感悟給人一種真是與舒服,佩服的就是張潮先生這一點。舒服得讓我真的像看微博一樣對著他的一些語句做了一些“評論”。張說:“若無翰墨棋酒,不必定作人身。”我說:“這便是張先生文人情調。”;張說:“新月恨其易沉,缺月恨其遲上。”我說:“總是如此不圓滿,但圓月亦恨其短暫。”;張的名句:“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老年讀書,如臺上玩月。皆以閱歷之淺深,為所得之淺深耳。”我依意感悟:“讀書如與女子相愛,懵懂初始不知其身;有悟於心;得心應手相知相守”當然我這些評論在清朝文學家面前顯得班門弄斧,但是我也想著如果這是在現在我的評論能不能成為熱門評論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