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於幼兒園園長培訓心得體會範文(通用5篇)

來源:才華庫 6.65K

當我們經過反思,對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馬上將其記錄下來,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使我們今後少走彎路。那麼如何寫心得體會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有關於幼兒園園長培訓心得體會範文(通用5篇),歡迎大家分享。

有關於幼兒園園長培訓心得體會範文(通用5篇)

幼兒園園長培訓心得體會1

非常有幸參加xx師範大學第37期幼兒園園長培訓。在短短的一週時間裡,我和xx市各位園長參觀xx市優秀幼兒園、聽xx等專家講座、觀摩幼兒園優秀教育活動,每天都頗有收穫。通過學習,我找到了差距,認清了努力方向。我的體會有以下幾點:

一、要讓幼兒園成為“花園”、“樂園”、“家園”。

我們先後到xx新區xx幼兒園和xx幼兒園參觀。這兩所幼兒園花團錦簇、綠草茵茵、玩具齊全,有室內溜冰場、溫水游泳池、科技探索室、陶藝室、鋼琴房、電腦房、陽光教室等完備的教學設施,牆壁上裝飾的格言語句散發著一種積極、博愛、專業的校園文化。我感慨:這才是孩子幼年的幸福搖籃。

我們是一所縣城的幼兒園,和xx的這些幼兒園根本沒法比,但是,我們也要捨得在外部環境和裝置設施上投資。在參觀幼兒園時,我拍攝了好多照片,覺得很多地方可以借鑑。我們也要努力讓幼兒園成為“花園”、“樂園”、成為孩子們溫馨的“家園”。

二、要讓幼兒教師“減負增效”

朱xx教授在講座中提出:幼兒教師應該“減負增效”。現在的幼兒教師忙於搞園本課程,忙於製作教具玩具、忙於搞文件和材料、忙於觀察和記錄,產生了職業倦怠。我贊同朱教授的看法。

前幾年當我第一次聽說某幼兒園已形成了自己的童本理念及課程體系時,我就煞費苦心的經常想:如果我們要形成什麼課程體系,以本園教師的能力,不及啊!

三、善於學習,打造優秀團隊。

在聽了新區xx幼兒園園長和xx幼兒園園長的講座後,我對如何打造優秀幼兒園團隊有了更深的認識。

團隊像友誼一樣要用心經營。教師是教育中的重要因素,我們要打造“充滿生機與活力的現代幼兒教師”,讓教師體驗工作的幸福;要善於調動每位教師的潛能,讓每一位教師的火都燃得旺旺的。

善於學習,勇於探索,樂於實踐,就會進步。讓我們以這次學習為契機,實實在在地做有利於幼兒園發展的事情,造福孩子。

最後,感謝市教委給我們這次開闊視野、啟用思維、交流學習的機會。

幼兒園園長培訓心得體會2

這次培訓,參觀了新的xx幼兒園,聽了2節小班的課,其餘時間聽了8個不同風格的講座,有形散神不散講課風格的xx、xx教授,有深入一線、規範細節的xx、xx專家,有深入研究的xx、xx教授,還有互動結合講課風格的xx教授,讓我多角度接收了如何做好一名當代幼兒園園長的資訊,從中讓我“更新了一種觀念、感受了一種魅力、明確了一種方向、認識了一種智慧、理清了一條思路”。

一、更新一種觀念

作為耕耘在教育第一線的教育者,你的觀念是否時時符合前進的步伐,隨著時代的進步,對園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你的觀念是否時時在更新,你是否時時用發展的眼光在看待工作,你是否時時在接受新的知識,你是否有自己的教育思想與見解等等。在這次培訓中,大量的接受了各方面的資訊,雖然,現在能引起共鳴的也許只有這麼一小部分,相信在以後的工作中,實際與理論會交軌的,會對日常工作起到實質性的幫助。

二、感受一種魅力

魅力是一個人內在精神與綜合素質的自然流露,思魅力之源,就是深厚的文化積澱。在這次專家教授身上讓我感受了這種魅力,如:每個專家教授對國內外教育家、及所對應的理論、各種書籍等脫口而出,還有園長學員中,有些園長豐富的知識。同時也感受了專家教授的深度與高度,從基礎性、操作性、前瞻性、資訊性、互動性等講座中,拓寬了幼教領域知識,積累了管理方法,為以後日常管理提供了理論與實踐的借鑑依據。

三、明確一種方向

聽了這麼多講座,明確了做任何事都要密切聯絡教職員工。做到密切也就有強大的凝聚力,所謂的人心齊泰山移。如:聆聽了xx教授的《幼兒園規劃與管理》後,更明確了任何規劃、計劃,除制定切實可行規劃以外,更應做好規劃認可、內化工作。又如:xx特級教師講述“園長領導力”,實質就是密切聯絡教師,調動了教師們的工作積極性、創造力,這樣工作才會如此出色。

四、認識一種智慧

管理需要智慧。也就是要做一個學習型、思考型、研究型、創造型、發展型集一體的園長。如:xx專家提到的一日生活皆課程的理念,看似標誌意識,也需要園長的思考與創造。如:盥洗室標誌不光有大人標誌、還需要符合年齡特徵各種標誌。也就是保育員消毒方面與二教一保空間佔位以及一米線、洗手標誌、上廁所標誌、腳印、溫馨提示等等。又如:xx專家在談到如何建構教研組、備課組、專案組中,教研要有主題、專題,更應突出如何幫助教師解決實質問題,提升教師專業成長。又如:xx專家對字字句句的理解與剖析也是那麼的到位,xx專家在提出現代六種學習的六個特徵。有主動性、自主性、差異性、體驗性、探索性、合作性學習,如何去理解呢?這6種學習看似相似,實質有很大的區別,相對應的就是我要學、我能學、按個性化學習、在體驗中學習、在解決問題中學習、在交流與分享中學習。

五、理清一條思路

在每一位教授專家身上看到了,做任何事要帶有研究的精神,要有一條主線。在日常管理中,會思、會理、會決策、會總結、會提升,在迴圈往復的主線管理中,發展著幼兒園、發展了老師。

總之,這次培訓“榮幸之止,收穫頗多”。

幼兒園園長培訓心得體會3

20xx年x月13至19日,我有幸參加了國培(20xx)江西省民辦幼兒園園長(第二期)培訓。通過一週的學習,我深深地感受到自身對學前教育理論認知的匱乏,同時對國家給予民辦教育的大力支援感到欣慰!聽了專家們生動的講座,我體會頗深:

一、為人師,師德為先。

我覺得師德首先是出自我們園長和教職工自身的品質,我們的內心是否有道德的概念,古人云: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師德的貫徹體現了教師這個職業不僅僅是一種專業,而且更重要的是一種事業。這就是說,不管是以前的師德標準還是新的師德標準,都在強調教師的職業是一種事業,都提出“愛崗敬業”的要求。換句話說,教師的職業就是專業,其職能是一種教書育人的事業。教師是教育體制能否建立、教育質量能否提高、教育目標能否實現的關鍵因素。縱觀所有的職業,沒有一種職業像教師職業那樣具有綿綿不絕的生命力、創造力、延續力。選擇教師職業,就選擇了發展,因為教育促進人類社會的發展;選擇教師職業,就選擇了創新,這就是我們今天提出教育創新的緣由;選擇教師職業,就選擇了文明,以突出教育是在傳承文化、延續文明。能否培養出優秀人才,是衡量師德的根本標準。所以,教師這個職業是一種事業。我們要熱愛教育、熱愛學校、熱愛本職崗位;盡職盡責、積極奉獻;“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這是人生之一樂。我們要有敬業意識、樂業意識、職業規範意識、勤業意識。

二、教師職業怠倦不僅僅是社會的原因,也有我們園長的原因。

很多同行的朋友跟我訴苦,說現在的幼兒園教師不好管,也特別不好招聘。的確,現在很多幼師跳槽頻繁、換崗的現象很多,大多一種聲音,感覺累了,感覺幹幼師幹膩了,我們很多園長往往責怪我們的幼師不夠敬業,不夠執著,但是我們園長是否考慮了以下幾個問題:

1、我們給我們的幼師提供的工作崗位前途在哪裡?

2、我們的幼師在我們這裡工作開心嗎?

3、我們園長想過如何提高幼師在這個社會的地位嗎?

4、我們提供給幼師的工資待遇他們真的滿意嗎?

我們不能一味的怪責我們教師的職業怠倦,我們園長自己,如果您的幼兒園沒有了前途,你工作是否開心,沒有了前途就沒有了社會地位、隨之收入水平降低,你還有興趣繼續幹這份工作嗎?

三、幼兒園的安全大於天,教職工的安全教育培訓高於一切。

最近,校園安全事故頻發,讓我們深感擔憂,但同時,也讓我們更加深深的認識到安全防範的重要性!為了給孩子們營造一個安全的學習環境,我們首先規範了幼兒園的開園時間,同時為每個孩子製作了接送卡,以防陌生人進入幼兒園接送幼兒;其次常規性地安排教職工進行安全教育培訓,讓每一位教職工明確安全教育的重要性,為孩子的安全增添一份保障!

總之,安全工作大於天,幼兒的安全牽動著每個幼兒家長的心。為此,做好安全工作,是我們幼兒園的職責,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更應該把幼兒的安全放在工作的重中之重,以解除家長的後顧之憂,從而使幼兒在安全和諧的環境中健康、快樂成長。

幼兒園園長培訓心得體會4

20xx年7月4日7月7日為期四天的幼兒園園長培訓結束了,非常有幸參加這次培訓在這四天時間裡,我們聽取了市二幼的園長兼書記鐵豔紅、東城區二幼的園長李巖、立新幼兒園的園長曆春香、槐柏幼兒園園長申桂紅、三里屯幼兒園園長顏磊、西城區三教寺幼兒園園長王嵐七位專家的精彩講座,使我受益匪淺。我的體會有以下幾點:

一、幼兒園制度文化的建設

在聽了市二幼的園長兼書記鐵豔紅老師的《以規範的制度建設,保障園所可持續發展》和東城區二幼的園長李巖老師的《人文管理提升幸福指數》的講座後,令我思緒萬千,我認為:由此課題可以提升到幼兒園制度文化的建設。

(一)幼兒園制度文化的建設首先表現在各種規章制度上。

幼兒園制度文化首先表現為書面式的各種規章制度,這樣的制度既有國家頒佈的,也有教育主管部門制定的,還有幼兒園結合自身實際而制定的各項規章制度。這些所有的規章制度就是幼兒園中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辦事規程或行動準則,它是幼兒園制度文化中重要的物質財富。

其次,幼兒園的制度文化也由每個教師的本身素質,轉變為自身思想觀念上的、道德認識水平上的、價值觀上的、內隱的“規章制度”。它是幼兒園重要的精神財富。

第三,幼兒園制度文化同樣可遵循政策性、可行性、可操作性和教育性原則。

其一,幼兒園制度文化遵循政策性,它符合黨和國家的政策法規、符合黨的教育方針;

其二,幼兒園制度文化遵循可行性,因為它的制定符合本園實際;

其三,幼兒園制度文化遵循可操作性,幼兒園制度的實施主體是教師,服務的物件是幼兒,有了限制,教師這個“領導者”對幼兒可以用人性化教育,熱愛幼兒,對幼兒面帶微笑,使幼兒在愉快、和諧之中快樂成長。

(二)幼兒園的文化制度的建設可以體現現在人文管理之上。首先,幼兒園的每位管理者和教師都應該對幼兒園的發展有一個目標或者是模式,只有這樣幼兒園的每位教師才可以本著對這種理想的嚮往來實現幼兒園的和諧建設。

其次幼兒園的文化制度建設是體現在以人為本的基礎之上的。所謂人文管理,見著不同人的不同需求,有序的進行不同層次的管理,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人文管理的精髓是人文精神,他要求激發個體的創新和創造能力,這是他的核心。要營造一種適宜的人文環境,這樣對幼兒園的文化制度的建設也創造了氛圍。環境是無聲隱形的教育者,我們作為教師既是環境的營造著,也是環境的制約物件。作為園長的我,我的選擇是從我做起,讓自身具有人文精神,融入自身的言談舉止、一言一行之中,只有這樣才可以起到很好的帶頭作用,把人文精神擴大到全園的教師隊伍當中,是整個幼兒園都具有人文環境,對幼兒園具有人文精神的管理才會自然而然。

(三)幼兒園的文化制度的建設也可以體現在:讓制度建設具有人文精神。

制度的建設設幼兒園正常運轉的基本保證,文化制度的建設是幼兒園更上一層樓的先決條件。因此制度的建設對於幼兒園的建設和發展來說非常重要。制度是剛性的,人文管理是柔軟的,兩者在表現形式上截然不同的,但並不矛盾。好的制度是建立是人文管理更有利的保證,人文管理更有利於制度的實施。作為一個幼兒園的園長,更要合理的把握兩者間的關係,讓二者相融,這樣在幼兒園的文化制度建設上會有一定成效的。第一,制度建設的起點是人文關懷,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制度的建設是對每個人的保護。第二,制度的建設滲透著人文關懷:剛性的制度同樣可以具有柔性的溫度,制度的執行過程中就可以體現人文的隨機應變了。第三,人文的管理同樣要抱我一個尺度:為人謙和,但不放縱;領導帶頭,但不強求;因人施教但不隨波逐流。作為一個好的領導著,只有是文化制度的建設和人文管理有效和諧的融為一體,那麼在幼兒園的建設和管理上那就得心應手了。

二、探究張雪門的幼兒教育思想

研讀幼兒園室內美的裝飾在聽取了立新幼兒園的園長曆春香老師的《研讀張雪門教育思想,構建原本生活課程》後,回想起曾經看過張雪門先生寫的關於幼兒教育思想的書籍,給我印象深刻,也曾經看過一位同盟朋友寫的《張雪門幼兒教育思想,探究中國幼兒教育平民化路途》,給我印象很深,感受頗深。也看過張雪門先生的《幼兒園室內美的裝飾》,寫得很美,同時我也有很多關於此類的看法。

張雪門先生認為一個人對自己周邊環境的創設猶如自己人格、品性的名片,而幼兒教師正是通過環境的創設來迸發出自己對教育事業的熱忱與否。環境所蘊藏的教育價值無限,環境帶給孩子的彷彿空氣般浸潤,可見美的裝飾、美的環境直接影響孩子們能否健康、快樂地成長!這句話是恰到好處的,幼兒園的室內裝飾好與壞直接影響到幼兒的身心發展和一天的學習生活氛圍。

張雪門先生認為在幼兒園的環境裝飾中講究四件事:第一“活用”,第二“單純”,第三“變化”,第四“調和”。

第一,裝飾上第一件事在於“活用”。幼兒園的每間教室都是真是給不同年裡階段的幼兒,那麼室內的裝飾也應該是截然不同的`,再有每個人的觀點也會不同,這就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宜的來裝飾教室,體現出了“活用”。

第二,裝飾上的第二件事在於“單純“。課室中須有舒適的氣象,這是極明白的事情。在裝飾教室時,講究的是簡單明瞭,幼兒是特殊的群體,他們有著簡單而又單純的思維,如果在教室的裝飾上繁亂而又冗雜,那麼幼兒對教室的興趣就會大大減弱,教室的裝飾只有單純明瞭了,幼兒易懂又舒適那麼效果自然而然就不同了。

第三,裝飾上第三件事在於“變化“。小孩好新而厭舊,所以裝飾須不時變換。無論怎樣精美的雕刻品,如果永久擱在一處地方,非但視若無睹,且感到怪膩得生厭。何況有些裝飾品,其質地上自有更換的必要。牆飾也一樣,要根據季節的變化和課程的變化及時變更,那樣幼兒的興趣就不會減弱,會起到應定的效果。

第四,裝飾上第四件事在於“調和”。裝飾最忌諱顏色單一,幼兒喜歡生活在五彩繽紛的世界裡,如果生活的環境只是單一的顏色,他們會感到枯燥無味。教室的裝飾一定要色彩搭配好,要鮮豔,同時不亂,不雜,能夠吸引幼兒的眼球,給人以舒適感。

三、注重情感投入,關心尊重教師

在聽取東城區二幼的園長李巖老師的《人文管理提升幸福指數》後,由此想到,在幼兒園的人文管理上注重情感投入,關心尊重教師。幼兒園是一個“處處充滿愛心、時刻追求進步”的家庭:“孩子”是那些活潑可愛的幼兒,“母親”是鞠躬盡瘁、辛勤勞動的教職工,而“父親”則是指統籌安排、決策決議、勞心勞力的園務領導。作為一名園長,我覺得,抓好教師隊伍建設,才能促進幼兒園良性的健康的成長。其中抓好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一點就是尊重的需要,在交往中渴望別人的認可,不僅自尊,而且也期望別人尊重。幼兒園教師是由女性組成的特殊群體,感情細膩,上進心強,自信自尊是共同的特點。在工作當中,我們把自己定位在與其他教職工平等的位置上,以愛換心,真心實意地去尊重每位教師,關心和幫助她們解決工作和生活上的問題。如每年“三八”節和“教師節”,為全園教職員工慶祝集體生日,在每個教職員工生日當天,送上一幼兒園的一份禮物,讓她們感受到大家庭的溫暖。有句話說得好:“管人要管心,管心要知心,知心要關心,關心要真心。”這種真誠的關心,真誠的情感投入,不僅增進了與教師們的友誼,同時極大地調動了她們為教育事業發展創造的積極性。

這次培訓的感受頗豐,非常感謝上級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這麼好的學習交流機會,讓我能學習別人的長處、學習各領域的知識,不斷拓寬自己的知識面。我一定以此次學習為契機,好好反思自己的教育管理行為,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去,使幼兒園的各項工作不斷邁上新臺階!

幼兒園園長培訓心得體會5

11月27日,我參加了全縣幼兒園園長培訓,我聆聽了兩位幼教領域領軍者的精彩講座,實驗幼兒園冷丹丹主任《如何有效進行課堂觀察》。安口鎮中心園楊玉鳳《對園本教研的思考》。她們以鮮活的例項和豐富的知識內涵及精湛的理論闡述,給了我們強烈的感染與深深的理論引領。下面是我通過培訓獲得的幾個方面的體會:

一、觀察教學課堂對教師的重要性。

本人認為課堂觀察是一種改進課堂教學的有效方法,它有明確的目標者性,計劃性。課堂觀察與記錄是讓我們聽課者和評課者消除了很多疑慮,因為它所關注的問題不再是對教師的評價,不再是為教師的教學劃分等級,它指向的是學生課堂學習的改善,課堂觀察的過程是合作關注學習,研究學習和促進學習的過程。它旨在提高課堂效率。明白了這點,對今後的評課有了明確的引領,有了很大的作用。

二、反思課堂教學觀察的不足之處。

課堂教學觀察的內容:

1、教學活動,過程,課型特點;

2、活動時間與學生積極投入活動的時間長度;

3、學生完成的主要學習任務及其使用的主要學習策略;

4、教師提問的型別和學生回答的機會,內容與方式;

5、同伴、小組活動的方式,所作迴應,所作語言,小組的活動;

6、師生,生生之間的交往關係等。

通過學習課堂教學觀察的內容,本人認識到今後要由觀察他人課堂中去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學行為,從感悟中去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以往聽課,我們更多的是關注老師的教學情況,如教師對教材的把握情況,教師的教學業務能力等。然而,在課堂上我們更多忽略了探討師生互動與教育成效之間的關係;觀察學生的態度及其行為表現(如投入學習或非投入學習);課堂觀察不清,很顯然,由於聽課目的不明確,加上課堂觀察的技術或策略不明確,更無法有效進行聽課活動。,而課堂觀察要求我們更多是把視角更多地投向學生,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課堂教學有四十分的過程,投入越多產出也就越多。即使老師講得再精彩,學生如果沒有認真的聽講,對於這樣的學生課堂效率就相當低。

課堂的學習氣氛,不僅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而且還左右教師的講課情緒。課堂教學中,教師都應注意觀察良好的學習氛圍是否形成,學生反應是否積極,學習興趣是否濃厚,是否開動腦筋自主探索並在小組討論中進行積極的交流,課堂教學目標是否達到等。除此之外,還要注意課堂上是否有人在打瞌睡、開小差,對學習內容不感興趣,對提出的問題毫無反應等負面情況。當我們把視線轉向學生時,可以更好的瞭解大部分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好的或者壞的,以後再從自己的課堂上可以在這方面做一些調整或者採取一些特別的措施。課堂觀察是教師獲得實踐知識的重要來源,也是教師用以蒐集學生資料、分析教學方法的有效性、瞭解教學與學習行為的基本方法,是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重要途徑,同時也為教育決策與教育評價提供有力的事實依據。

三、園本教研活動師園共贏

一提到“園本教研”四個字後,許多教師會認為那是園領導的事。當聽了楊玉鳳老師做的《在園本教研中提升自我》的講座,讓我們深深懂得,它是提高每位教師業務能力,實現先進教育理念的有效途徑。因此我園今後會針對教研中存在的諸多問題,以園為本,以人為本,以研為實,倡導教育反思,體現教師主體性,讓每位教師在園本教研活動中提升自我,同時也能促進我們幼兒園蓬勃發展。

在今後的教學中,本人要積極對自己教學行為的進行分析與反思,善於觀察教學課堂,使自己從多種渠道獲得資訊,不斷提高教學水平。認真組織全員教師有效開展園本教研活動,提升本園保育水平。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