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高中數學優質課聽課心得體會

來源:才華庫 3W

我們從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後,有這樣的時機,要好好記錄下來,這麼做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但是心得體會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於高中數學優質課聽課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高中數學優質課聽課心得體會

高中數學優質課聽課心得體會1

一、新課程下的數學教學過程是多種要素的有機結合體

在新課程下,數學教學過程是實現課程目標的重要途徑,它突出對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教師是數學教學過程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新課程要求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選擇課程資源、組織教學活動、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以及參與研製開發學校課程等方面,必須圍繞施素質教育這個中心,同時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創造性地進行教學。新課程標準下還要求教師學習、探索和積極運用先進的教學方法,不斷提高師德素養和專業水平。

新課程標準還認為學生是數學教學過程的主體,學生的發展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學生的學習應是發展學生心智、形成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徑。因此,數學教學過程是教師根據不同學習內容,讓學生採取掌握、接受、探究、模仿、體驗等學習方式,使學生的學習成為在教師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新課程標準認為教材是數學教學過程的重要介質,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應依據課程標準,靈活地、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利用包括教科書、校本資源在內的多樣化課程資源,拓展學生髮展空間。

二、新課程標準下數學教學過程的核心要素是師生相互溝通和交流

新課程標準下數學教學過程的核心要素是加強師生相互溝通和交流,倡導教學民主,建立平等合作的師生關係,營造同學之間合作學習的良好氛圍,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創造有利的條件。因此數學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而互動必然是雙向的,而不是單向的。

由於教學活動是一種特殊的認識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師生情感交流將直接影響教學效果。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討論是情感交流和溝通的重要方法。教師與學生的討論,學生與學生的討論是學生參與數學教學過程,主動探索知識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學要依照教學目標組織學生充分討論,並以積極的心態互相評價、相互反饋、互相激勵,只有這樣才能有利於發揮集體智慧,開展合作學習,從而獲得好的教學效果。我認為新課程標準下教師高超的教學藝術之一就在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情感,使之由客體變為主體,使之積極地、目的明確地、主動熱情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

新課程標準強調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的真誠交流。新課程標準認為數學教學過程中不能與學生交心的老師將不再是最好的老師。成功的教育是非顯露痕跡的教育,是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是充滿愛心的教育。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真誠交流意味著教師對學生的殷切的期望和由衷的讚美。期望每一個學生都能學好,由衷地讚美學生的成功。

三、新課程標準下數學教學過程強調教師的組織性和協調性

新課程標準下教師已經不再是單純地傳授知識,而是幫助學生吸收、選擇和整理資訊,帶領學生去管理人類已形成和發展的認識成果,激勵他們在繼承基礎上加發發展;教師不單是一個學者,精通自己的學科知識,而且是學生的導師,指導學生髮展自己的個性,督促其自我參與,學會生存,成才成人。教師的勞動不再是機械的重複,不再是在課堂上千篇一律的死板講授,代之而行的是主持和開展種種認知性學習活動,師生共同參與探討數學的神奇世界;新課程標準下的教師也不再是學生知識的唯一源泉,而是各種知識源泉的組織者、協調者,他們讓學生走出校門,感受社會和整個教育的文化。可以說,促進人的發展,促進文化和科學技術的發展,促進社會生產的發展,這是新課程標準下數學教師的根本任務

總之,新課程標準下數學教學過程對學校管理,對教師和學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對新課程,教師要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充分理解新課程的要求,要樹立新形象,把握新方法,適應新課程,把握新課程,掌握新的專業要求和技能,學會關愛、學會理解、學會寬容、學會給予、學會等待、學會分享、學會選擇、學會激勵、學會合作、學會創新,這隻有這樣,才能與新課程同行,才能讓新課程標準下的數學教學過程更加流暢。

高中數學優質課聽課心得體會2

20xx年11月16日,xx市高中數學教研室組織全市各高中骨幹教師在城陽三中觀摩了兩節數學公開課。一節是柳老師所講的“直線與圓的位置關係”;一節是董老師所講的“直線與平面平行的判定”。

兩位老師都有很紮實的教學功底,在提高學生課堂上的參與程度以及主動探究知識的積極性、引導等方面都有上佳表現。師生配合默契,學生的情緒高漲,兩節課都在和諧、緊張的氣氛下,既讓學生獲取了知識,又提升了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其中很多方法與細節的處理,值得我學習和回味。專家老師們的精彩點評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將各位老師們的觀點與自己在教學中的實際情況進行對照,使我感受頗多,受益匪淺。

學案分三部分:預習案、課堂案和鞏固案。教師於每節課後佈置本節課的.鞏固案和下節課的預習案;上課時,根據學生自學時提出的問題或教師上課前利用自學檢測收集的資訊,結合本節課的重點、難點進行精講答疑,課堂上採用“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探究性學習模式。

長期以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主導地位一直在擠壓著學生的主體性,不足以保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真正獲得主體地位。所以,人們過多地重視、強調—教師的教學技巧,過多地依靠教師的能力而缺乏有效的、容易仿效的機制。學案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彌補這些缺陷,使學生主體性和自主性的培養得到教學過程結構的保證,也使教師的教學主導作用得到了有效( 而且有形的體現。 “學案導學”以學案教案為載體,以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培養學生學習能力、情感態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為目的,以“導學、誘思”為特點的學法指導教學策略體系。與傳統的教學方式相比較,其突出優點是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突出學生的自學行為,注重學法指導,強化能力培養,並注重學生間的互助交流,把學生由觀眾席徹底推向表演舞臺。通過觀摩與討論,我對“學案導學式”教學模式的理論有了更深的理解,對其實現方式有了切身的體會。

感受一:

在當前學生課業負擔較重的情況下,教師一定要重視教學科研工作。只有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利用好課堂45分鐘,才能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只要老師動腦筋去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想辦法突破知識的重、難點,學生就能在快樂的課堂氛圍中掌握相關的數學知識。兩位教師無論是在學案和有效問題的設計,知識點的講解,語言的組織,還是在啟發學生的探究性思考上,都給我耳目一新的感覺。如柳老師設計的學案案就很有特點。預習案中設計有“自我命題區:(自己動手,豐衣足食。你還能想到什麼類似的題目?)”有“命題問題區:(學問學問,要學就問。把你的問題寫下來,讓我們共同解決吧!)”。課堂案中設計有“合作交流區、創新探究區和自我挑戰區”。引導學生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究,變教師一言堂為學生合作交流,讓學生動起來。董老師為了使學生在不嚴格證明判定定理的前提下,還能心悅誠服的接受定理,並獲得理性思維的提高。把數學與生活聯絡起來,發動學生舉出線面平行的許多生活例項,使學生在直觀感知的基礎上,通過觀察、實驗、抽象、概況的數學化過程,自主建構了直線與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以上是高中數學聽課心得體會的全部內容,供大家參考學習!

高中數學優質課聽課心得體會3

4月10~11日, 我有幸參加了由普蘭店教委組織到所轄各高階中學的聽課學習活動, 這次課的主題是“基於問題式教學研討”,學到了不少東西, 深感作為一個新教師自身存在的不足之處, 有許多問題有待於今後進一步完善, 深感不虛此行。 現將聽課活動及心得體會彙報如下:

我聽的是第102中學、第2中學、新建高階中學、第1中學、第38中學以及海灣高中的數學課和各自的公共展演課, 可以看出每位老師紮實的基本功遊刃於課堂, 親切大方的教態和靈活的機智, 拉近了學生和教師的距離, 容易讓學生產生親切感, 更能在老師的引導下,充分動腦、動口、動手, 主動積極地參與學習。

教學設計是老師為達到預期教學目的, 按照教學規律, 對教學活動進行系統規劃的過程, 從課堂教學中, 能感受到教師的準備是相當充分的, 不僅備教材, 還備學生, 體現了依託教材以人為本的學生髮展觀。對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也都進行了精心的設計。

教學過程細緻, 從授課教師的教學過程看, 都是經過了精心準備的, 從匯入新課到佈置作業課後小結, 每一句話都很精煉, 每一個問題的設定都恰到好處, 板書也充分體現了數學知識的結構體系, 能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 認知能力設計教學的各個環節, 在知識深難度的把握上處理得很好, 做到突出重點, 突破難點。

第一節課聽的是102中高一陳維菊老師的課, 教學中老師沒有過多華麗的言語, 但是平易近人的教態消除了學生因多人聽課帶來的不便,自由主動的探討老師丟擲的問題, 而後由學生和老師一起對問題給出了不同的解決方案, 非常的適用。 這節課老師更傾向於思維的點撥。

第二節課聽的是2中李俊老師的課, 李老師的導學案可以看得出來是經過精心設計的, 很有條理性, 通過一個問題設計7個小問題, 來給出一類問題的解決思路, 同學們的思維非常活躍, 能夠跟著老師的步驟走, 還會提出自己對於問題想法及變式題型, 可見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體, 收效很好。

第三節課聽的是新建高中的高一黃瑩老師的數學課, 課堂上老師先複習鞏固了上節課的作業, 並不斷指出學生作業中出現的問題,很好地提示了其餘同學。在新課處理會考慮到知識的難易程度適中, 採取放手讓學生承擔部分授課, 讓有能力的學生來教學, 不但活躍了課堂, 對教者和聽者都有益, 無形的催化, 不得不嘆老師的高明和膽識,無疑又是一堂成功的教學案例。

第四節課聽的是1中高二劉瑩老師的數學課, 課堂上老師有講有練, 學生有討有論, 很是活躍。

第五節課是第38中學高一《正弦函式的圖象》, 首先以提問的方式, 針對導學案中設定的問題, 檢查學生對對已學基本初等函式的圖象及作法的掌握情況, 引出對如何作正弦函式圖象的作法。 其次師生共同藉助正弦線, 完成函式圖象, 師生共同小結得出“五點作圖法”。 最後,由淺入深, 分別完成圖象的練習, 充分體現了第38中學針對課堂轉型實施的“二、四、三”模式。

最後一節課是海灣高中《正餘弦函式應用》, 本節課主要圍繞導學案中設定問題——零點問題和值域問題進行展開, 每題四個學生進行板演, 針對出現的問題小組討論,教師點評。 充分體現了高效課堂的教學理念。

總之, 這次外出聽課學習, 讓我在欣賞別人精彩的同時發現了自己的很多不足, 在以後的教學中, 一定要嚴格要求自己, 課後認真反思, 堅持寫好教學後記, 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蘊和業務水平, 爭取成為一名有思想, 有特色讓學生, 家長和自己都滿意的研究型教師。

高中數學優質課聽課心得體會4

在學校的大力支援下, 20xx年3月20日,我有幸觀摩了八位教師的優質課,通過觀摩這幾節課,使我受益匪淺。下面談談我對這幾節課的心得體會:

1、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準備充分

想給學生一滴水,教師就必須具備一桶水。這幾天幾位教師講的課就充分印證了這句話。從每位教師的課堂教學中,我們能感受到教師的準備是相當充分的:不僅“備”教材,還“備”學生,從基礎知識目標、思想教育目標到能力目標,都體現了依託教材以人為本的學生髮展觀。對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處理也都進行了精心的設計。

2、注重教學匯入

為什麼每位講課的老師都充分為課做準備,但卻產生不同的效果呢?這與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效果是分不開的。有幾位老師如張薇薇老師,能把學生的熱情充分調動起來,課堂氣氛非常熱烈,互動效果也很好。引人注目的開場白和活動設計,集趣味性和啟發性為一體,不僅能引人入勝,而且能發人深思。一個好的匯入可以能使學生集中注意力,產生學習興趣,覺得數學課有趣,減少焦慮和恐懼心理,重塑自信。

3、注重知識的傳授與能力的培養相結合,教學理論聯絡實際

各位老師都很好的運用了多媒體技術與課程的整和。如馬後峰老師在講到定積分的幾何意義時,利用多媒體動畫展示直線x=a,x=b,y=0,y=f(x)圍成曲邊梯形的過程,在視覺上給學生們震撼,使學生們更加深刻的體會定積分和麵積的關係。在瞭解基礎知識的基礎上,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指導學生去歸納、去概括、去總結,讓學生先於教師得出結論,從而達到在傳授知識的基礎上使學生的能力得到培養的目的。

4、教學過程結構精密,時間分配恰當。

從每一位授課教師的教學過程來看,都是經過了精心準備的,從匯入新課到佈置作業課後小結,每一句話都很精煉、每一個問題的設定都恰到好處、多媒體設計也充分體現了專業知識的結構體系。每位教師能根據自己學生的知識水平、認知能力設計教學的各個環節,在知識深難度的把握上處理得很好,基本上都能做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5、教師自身的良好素質是上好一堂課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證。

我們只有不斷的加強學習,不斷加強修養才能勝任教育這項工作。各位老師就充分表現了這點,不僅教師基本功十分紮實,語言清晰,語速適中,聲音洪亮,而且無論從製作的課件還是上課的技巧來講,構思非常得好,讓學生在這種非常輕鬆愉快的情景中學習,能夠很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

通過這次聽課,使我開闊了眼界,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同時我對自己也提出了許多問題去思考,怎樣讓自己的教學方法更吸引學生?怎樣讓學生喜歡上課?相信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一定能拉近距離,不斷進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