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論語心得體會1000字

來源:才華庫 2.48W

當我們經過反思,對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可以尋思將其寫進心得體會中,這樣我們可以養成良好的總結方法。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論語心得體會1000字,歡迎閱讀與收藏。

讀論語心得體會1000字

讀論語心得體會1000字1

在我讀的書中,我印象最深的是《論語》中《季氏十六》那篇文章。它說人可以分成四種;一種是生下來就懂得的人;一種是經過學習才懂得的人;一種是經過發奮圖強、努力學習才懂得的人;最後一種是要經過刻苦努力學習才能懂得卻偷懶不肯學習的人。

我認為這個世界上第一種人幾乎沒有,第二種人也很少,大多數是另外二種人。所以我們每個人都要發奮圖強、努力學習,才能成為有用的人才。可不要做第四種人,不學習就想成功。也不要高估自己的實力,自以為是第一種人而不去努力學習,變成了第四種人。

一輩子都一事無成。

讀論語心得體會1000字2

細品《論語今讀》後,發現它所帶給我的啟示,絕非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面上,作者在裡面所提出的很多觀點,不僅向我呈現了《論語》的一副全新的面貌,讓我開始摒棄以往對《論語》的不合理的偏見,試圖重新辯證地去看待《論語》,而且給我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塑造注入了新的元素,我發現,《論語》不再是高高在上、不可觸及的聖賢之言,它與我們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是有著密切聯絡的,在此,我將從不同方面細論我讀《論語》及《論語今讀》時所得的體會。

對於求知,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怠。”亦即,學習而不思考,迷惘;思考而不學習,危險。就我的理解而言,此處的“學”應指掌握生活中事物執行的規律,它既囊括了我們課堂上學習到的物理、化學、音樂等科目的知識,也包括我們在人生道路上所聆聽到的教誨。由於經過長期實踐的證明,它總是具有正確性與客觀性。

因此,“學而不思則罔”裡的“學”是屬於理性範疇的。反觀“思”,思考,應指個人的對生活中事物的思考,與“學”相反,它是主觀而感性的,雖然它未必總是正確,但因為它是由每一個個體獨自進行的,因此它獨特並且真實可感,對個體的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無可替代的作用。

讀論語心得體會1000字3

仔細讀了李澤厚的《論語今讀》這本書,雖不是大徹大悟,但也觸動心靈。《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麼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說需要的那種快樂生活。主要講述了天地人之道、心靈之道、處事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書中每一個故事都告訴了我們許多人生的哲理和處事做人的道理。

《論語》猶如高山上一顆勁鬆高不可攀,只可仰望而不可觸及。李澤厚把一位兩千年前的聖人引領到了眾人眼前,孔子沒有聖賢的架勢,樸素平和、平易近人,時時傳遞一種樸素、溫暖的生活態度。

它不是簡單地對經典做出字面上的訓估與註解,而是在“半宗教半哲學”的對話體裡分離出“宗教性道德”和“社會性道德”,前者成為個體的生活意義和人生境界的追求,而後者創化性成為現代政體的形式,由此培育人性情感、重視和把握個體命運之偶然的“文化重建”。

由此,我第一次瞭解物質意義上的幸福生活它僅僅是一個指標。單純依靠物質的極大豐富同樣不能解決心靈的問題。心靈幸福才是真正實在的。“該放下時且放下,你寬容別人,其實是給自己留下來一片海闊天空。”所以我要放下多些煩惱,努力去接近幸福。

“胸懷無限大,很多事情自然就渺小了。”幸福不光靠行動爭取,還需要正確的心理。

讀論語心得體會1000字4

現在是資訊社會,什麼東西變化都快,連教材也是如此。從本週開始,我們結束了高中語文必修課程的學習,開始了選修課程的學習。應當說現在的教材編的有特色,能讓使用者學到較為系統的知識。不過說是選修課,但選什麼卻是上面早就定下來了的,並無選擇的自由。本學期我們選修的是《先秦諸子選讀》。

該冊書的第一單元是《論語》選讀。《論語》是一部語錄體的散文著作,主要記載孔子的言行,只有一小部分內容記載了幾位弟子的話。前人對《論語》的評價極高,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而孔子則是與蘇格拉底、佛陀、耶穌並列的四大聖人之一。孔子的思想是人類的共同財富,今天“孔子學院”已開辦到了很多國家。作為孔子故鄉的中國人,更有必要學習了、瞭解孔子的思想。

春秋時期是社會大變革的時期。生活在春秋晚期的孔子,經歷了社會變革的大動盪,“禮崩樂壞”是那個時代的特點。如何使動盪的社會變得有“序”,變得更好,各家各派各抒己見。孔子開出的'藥方是以“禮”治理天下。孔子的“禮”,是對人的思想感情和行為,對人際關係以及社會秩序的一整套規範。

它既要求個體社會成員具有某種內在與外在的合理性,又要求社會群體也具有某種合理性。為達此目的,他主張“仁”,要求人們“克己復禮”,即剋制自己,使自己的視、聽、言、行都符合禮的規定。孔子積極向別人宣揚自己的主張,更是躬行自己的主張。孔子明知自己的主張無法實現,但還是執著地去追求。他從不會因為環境的險惡因為別人的不理解別人的反對而放棄自己的追求。孔子的偉大,既在於他的思想,更在於他的實踐。

我們可以從《論語》選讀的第一篇課文中,看到當時的惡劣環境,看到孔子的執著。儀封人(儀這個地方的長官)說:“二三子何患於喪乎?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你們幾位何必為沒有官位而發愁呢?天下無道已經很久了,上天將以孔夫子為聖人來號令天下。)(桀溺)說:“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誰以易之?”(天下到處都是像洪水一樣混亂的情形,你與誰改變它。)

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楚國的狂人接輿唱著歌從孔子的車旁走過,他唱道:“鳳凰啊,鳳凰啊,你的德運怎麼這麼衰弱呢?過去的已經無可挽回,未來的還來得及改正。算了吧,算了吧。今天的執政者危乎其危。)

以上三人中,一個是國家中級公務員,一個是農夫(隱士),一個是佯狂者,他們無一不認為天下大勢已去,混亂不堪,從政危險。可見,孔子所處的環境惡劣。而且,三人中,除了那個公務員理解孔子外,隱士連指下路的幫助都不肯給,楚狂連句話也不肯跟孔子講。但孔子不為所動,堅定地走自己的路。

在社會快速發展的今天,社會上也出現了一些不盡如人意的事。孔子的思想與實踐應當會給社會和諧帶來積極的影響。前人半部《論語》可以治理好國家,今人呢,一部夠了麼?

生活幸福,社會和諧,任何時候都是人們嚮往的!

讀論語心得體會1000字5

聰明的,你曾告訴我,看看世界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智慧的結晶《論語》吧!說實話,我還沒有能力把《論語》都看下來,可是以下兩句就讓我受益匪淺。

子路是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為人光明磊落,勇敢正直。他很尊敬老師,但是孔子的課,他聽不明白的就會向孔子提出,有疑問的甚至敢當著同學們向孔子質疑。所以《論語》中這樣說:“子曰:‘由。誨女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孔子認為子路這樣的學習態度實際上是一種智慧啊!孔子的這句話在中國是家喻戶曉,可是又有多少人是真正理解?又有多少人是這樣做呢?

在班裡老師說完一旦數學題總會問:“懂了嗎?”大多數時間,只要大多數人說懂,小部分不懂的也跟著叫“懂了”。這常常讓我內疚。我有時是那個大多數,有時是那個小部分,但是每當我不懂時,我總會猶豫片刻,開始“天使”和“魔鬼”的鬥爭。“天使”總讓我,說實際情況,而“魔鬼”總是不顧一切讓我喊“懂”或沉默不語。有時“天使”似乎勝利,可當我連“不”的口型都做好時,只要同座輕鬆地說:“太簡單了,早就懂了!”我就乖乖地閉上了嘴。我就沒有子路這樣的智慧,因此我的學習總是讓人不安一。

學習上“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這是學習上的誠信。更重要的是做人的誠信。有人為了交朋友,明明喜歡深藍色,見朋友喜歡暖色,就也說自己也喜歡暖色。我有一個朋友胖胖的,很可愛,我很佩服她的誠實。一次老師在垃圾桶邊發現7個吃過的口香糖,“誰吐的?”

沒人回答,只見她站起來說:“我吃了2個,一個紅的,一個黃的是我吐的。”她的臉因羞澀變得很紅,可是她是唯一誠實回答的人。子曰:“人而無信,不其可也。打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

孔子說得真對。一個人如果連說話都沒有誠信,我不知道他還可以做什麼是可以的。孔子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我們六年級語文課本中的《兩小兒辯日》中的孔子面對兩個小孩就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絕不不懂裝懂,絕不糊弄孩子。這就是最好的證明。

讀書能夠懂道理,更為了好好做事情。國小最後一個學期看我的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