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數學教學心得體會彙總5篇

來源:才華庫 1.03W

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後,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但是心得體會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數學教學心得體會6篇,歡迎大家分享。

【精華】數學教學心得體會彙總5篇

數學教學心得體會 篇1

這次參加校級教研活動,聽了三位數學教師的公開課,使我感受頗深,受益匪淺。針對這三節課,我談談自己的感受:

一、關注問題情境的創設

教學的藝術,不是傳授而是激發和喚醒,所以老師要利用學生非常熟悉的生活材料,引發學生的數學思考。在《折扣》一課中,教師從學生感興趣的逛大世界商場購物入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讓學生切實的感受到了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生活中數學問題處處存在。這樣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為接下來的數學教學進行了情感鋪墊。

二、注重學生的自主探索

新課標強調:教師要讓學生“學會”變為“會學”,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成為了學生學習的幫助者、合作者、引導者。每一個教學環節,教師只作恰如其分的點撥,不能一問一答的大包大攬。創設自由、和諧的學習氛圍,把學習的主動權真正交給學生,指導學生學會學習,讓學生積極思考,大膽嘗試,在主動探索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掌握學習的方法,獲取成功並體驗成功的喜悅。

三、教師的激勵到位

三位老師對學生的讚揚和鼓勵不斷。如“你說的真好”“你真棒”“你真了不起”等等。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評價語言,在學生的心裡卻可以激起不小的情感波瀾。對於整個教學效果的提高也起到了相當程度的積極影響。

四、合作交流與動手實踐相結合

三位老師在不同程度上都能夠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進行獨立思考,與同伴交流,並給足學生動手、觀察、交流、合作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具體操作活動中獲得知識,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如《認識幾分之一》一課中,生生合作、師生合作在動手摺一折中,認識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和八分之一;在《可能性》一課中,教師讓學生在拋硬幣、轉轉盤活動中領悟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和遊戲規則的公平性。

六。練習設計有層次性

練習設計重視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不斷髮展。如《折扣》一課中,教師先讓學生明白幾折就是百分之幾十,打幾折表示按原價的百分之幾十銷售;然後設計已知原價和折扣,求現價的問題;再設計已知現價和折扣,求原價的問題以及已知原價和現價,求折扣的問題;最後又出示已知原價和折扣,求現價比原價便宜多少錢的問題。整個教學設計環環相扣,步步深入,每個問題都是紮紮實實得到解決。

總之,本次校級教研活動,讓我收穫很多,感觸很深,覺得自己要學習的東西很多很多。在今後的工作中,我還要加強學習,在實踐中加強探索總結,爭取進步。

數學教學心得體會 篇2

國小升入國中後,學生的角色發生了一些變化,在學習上開始面臨較大的壓力,數學的學習更是與國小完全不同,一節課聽不懂,一節課沒跟上,就很有可能對後面的學習產生影響,因為國中課程相對緊,不像國小,能有較多時間一直重複某些問題,因此在學習方法、學習策略等方面,需要教師進行有效性的指導,這對學生後面三年的數學學習,將產生深遠的影響,以下就這方面談一談自己的一些心得體會(主要針對七年級學生)。

1. 指導學生學會預習

學生在國小基本沒有預習的習慣,課程的深入需要他們學會預習,但預習不是簡單的瀏覽一遍課文內容,在進行預習時,教師應指導學生了解教材的內容;找出本章或本課內容與前面已學知識的聯絡,找出所需的舊知識,並學習此時的知識;找出本課的難點和重點(作為聽課的重點);對重點問題和自己不理解的問題,用筆劃或記入預習筆記,然後學會帶著問題來聽課,也就是一節課的內容學生要學兩遍。

2.指導學生學會聽課

國中生往往對課程增多以及課堂學習容量加大不適應,常會發生顧此失彼、精力分散的現象,從而導致聽課效率明顯下降。因此,重視聽法指導,使他們學會聽,是提高學習效率的關鍵。做到:(1)聽每節課的學習要求(2)聽新知識引入及知識形成過程(3)聽懂重點難點分析(4)聽例題解法的思路和數學思想方法的體現(5)聽好課後小結。從而儘量提高聽課效率,爭取由“聽”變為“會聽”。

3.指導學生學會思考

學生剛從國小升到國中,對老師的依賴性還比較強,遇到問題不懂自己去想,因此會出現回去作為思考的問題不當作作業,反正老師也查不到,課堂上更是,碰到稍難的題目基本班上鴉雀無聲。對此,老師就得善於鼓勵,善於引導,使學生會從問題情境出發,來開展探索式教學,努力培養學生盤根究底的思考習慣,這當然得有耐心,不是一天兩天能培養得出來的;另外,數學問題比較活,開展變式訓練也很重要,因此得慢慢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分析、歸納、推理和概括的能力,使學生學會善思。還有就是,可以在教學中多叫幾位學生進行不同方法的解題,用方法的優劣有時也可對學生的分析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幫助,可以學會反思。而教師也可特意在課堂上多留一定的思考時間與空間,使學生在知識的轉折處、問題的疑難處、矛盾的解決處、真理的探索處進行思考,從而達到融會貫通的境界。

4. 指導學生學會記憶

國中的知識內容多而繁,類似點較多,學生記憶起來有時會比較困難,或者有時記住的東西很快就會忘記,這主要是因為他們正處在初級的邏輯思維階段,機械記憶的成分較多,理解記憶的成分相對少,這永遠不能滿足國中學生的學習要求,因此得重視對學生的記憶方法指導。在教學中,有時就得適當總結得出自己的一些“土”辦法,就是編一些好記的話,如對稱問題,總結為:x軸對稱x不變,y軸對稱y不變,原點對稱都變;又如,x軸上的點有x沒y,故縱座標為零,y軸上的點有y沒x,故橫座標為零等,特別有利於學生的記憶,琅琅上口,碰到有關問題,用上口訣基本可以自行解決。

5.指導學生學會問問題

學生在學習中,肯定會碰到這樣那樣的問題,但大部分的學生還不敢來請教老師,大都是同學之間解決,因而會出現作業不會,借來同學的作業進行“參考”,最後卻變相為“抄”,因為反正是懂了,做法還不都一樣。但是問老師,就完全不同了,老師可以教給他們解題思路,引導他們看出自己作業中存在的不足之處,進而才會有進步。因此學會問問題很重要,千萬不要把自己憋著,讓存在的問題越來越多,否則一定會導致知識的不連貫,從而使成績下降。

6.指導學生學會課後複習鞏固

現在的學生自覺性還不夠,對老師每天佈置的作業,很多都是應付,只是完成而已,為了交作業而做作業,不管質量如何,給家長的交待也是“作業做完了”,因此哪天若沒作業,他們就會高呼萬歲。鑑於這種情況的發生,去進行必要的複習更不用說了。如此,老師應該指導學生每天做好課堂筆記,做作業前先認真閱讀教材,結合課程的重難點,回憶老師上課時講授的知識和方法,以及必要的公式、定理,然後再去獨立完成作業,並儘量注意解題的規範、條理的清晰。特別國中一年級學生,學了幾何後,對幾何語言的運用還不是很熟練,文字語言與符號語言的轉化很不到位 ,正確的推理也需要一段時間的訓練和加強,常會出現前言不搭後語的現象,這很正常,但需引導,入門以後,學生將會覺得很輕鬆。還有就是各種考試的複習,主要得教學生看書看筆記看作業中存在的問題看做過的練習,熟悉課本知識的重難點,會自己進行歸納和總結各知識點之間的關係,然後做些適當的各型別的習題,並及時發現問題進而解決問題,達到知識間的相互轉化相互聯絡。

數學教學心得體會 篇3

我從事國小數學教育已有十幾年了,在這十幾年的教學過程中通過自己的經驗以及與一些優秀的前輩老師的交流,我總結出關於國小數學教學的一些心得與體驗。那就是在教學過程中必須為學生創設各種各樣引發他們興趣的學習情境。當然在情境設定的過程中我們也要注意情境設定的一些要點。

首先,必須明確在教學過程中創設的情境必須目的明確,要為教學服務。如果是問題情境,提出的問題就要緊緊圍繞著教學目標,而且要非常具體,要有新意和啟發性。這樣學生能理解問題的含義,才有可能來探索、思考和解決這些問題。創設的情境要真正為教師服務,為學生服務,為教學服務,如果只是為了情境而情境,那是做秀,是一種假的教學情境,是起不到什麼作用的。

其次,情境的內容和形式的選擇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做為老師,在做課程設計之前,必須充分的瞭解學生。對於低年級學生,顏色、聲音、動作有著極大的吸引力,要多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如運用講故事,做遊戲,模擬表演,直觀演示等形式;到了高年級,則要側重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用數學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學生,儘量讓他們由內心的成功體驗產生情感上的滿足,進而成為推動下一步學習的動力。

下面就是我在教學過程中總結出的教學情境之特點,我覺得非常適合國小數學的教學工作。

一、創設的情景要充滿趣味性

興趣是學習之最重要的動力,沒有興趣是不可能學好數學的。所以我們要根據國小生的特點為他們創設充滿趣味的學習情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國小生好奇、好動、好問等心理特點,並緊密結合數學學科的.自身特點,創設使學生感到真實、新奇、有趣的學習情境,激起學生心理上的疑問以創造學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態,促使學生的認知情感由潛伏狀態轉入積極狀態,由自發的好奇心變為強烈的求知慾,產生躍躍欲試的主體探索意識,實現課堂教學中師生心理的同步發展。

大家都知道小孩子對故事、童話、動物都非常感興趣,因此把教材中的問題編成童話、小故事,用小動物來做主人公,使學生身處擬人化的世界,“投其好而行之”。這樣,不但增強了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而且還能夠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數學學習中。

二、創設的情景要生活化

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教學應寓於生活實際,且運用於生活實際:所以,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溝通生活中的具體問題與有關數學問題的聯絡,藉助學生熟悉的生活實際中的具體事例,激起學生學習數學的求知慾,尋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引導他們進行研究性學習。例如我在教學求圓柱體容積的時候,帶了一隻木水桶,讓學生主動測量,計算,檢驗。學生們興趣十足,他們竟然能自己得出結論:計算時要使用內直徑和內高。

把問題情境生活化,就是把問題情境與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絡起來,讓學生親自體驗問題情境中的問題,增加學生的直接經驗,這不僅有利於學生理解問題情境中的數學問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初步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還有利於使學生體驗到生活中的數學是無處不在的,並體會學習數學是大有用處的。

三、創設的問題情境應該是開放的、富有探索性的

教學中提供的問題情境應注意一定的開放性,提供一些富有挑戰性和探索性的問題。這樣不僅會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的動機,還能讓學生在解決這些問題之後增強自信心,並且大大提高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我認為開放的、有探索性的問題情境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和學習興趣的激發有很大的作用。例如我在教學《按比例分配》後,讓學生做探究延伸題,學生積極性非常高,合作,探究,解決問題後那種喜悅溢於言表。其實,很多時候我都是這樣去設計的。

總之,我認為在國小數學教學中創造各種適合教學需要的情境可以激發起學生學習的慾望,可以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中幫助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增進學生的交往,體驗情感,提高能力,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真正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

數學教學心得體會 篇4

對於六年級數學上冊的教材,我個人的解讀除了第一單元比較新鮮,其實如果從空間與圖形來解讀,也不新鮮,無非是由直面圖形過渡到曲面圖形,實際上研究問題的方法是實踐探索,第一單元難就難在計算,如果有足夠的計算技巧,第一單元的重難點是半圓的周長,但是如果對於周長有了深入理解,很直觀地看出來半圓的周長除了弧長還包括弦長。總之數學無論是新知識還是老知識,理解至關重要。

對於代數領域,因為五年級帶班的時候,就認為五年級的數學是整個國小的重中之重,特別是分數的相對於的理解,在五年級我在分數應用題給孩子們建立了網路,那時候也介紹孩子們認識了“比”,個人認為“比”的學習讓孩子們解決數學問題的思路開闊,路子多了,同時對分數意義的理解更加深入透徹。

今年在講解第二單元的時候,我換了一種新的方式,數學“串串燒”,廣義上輪廓所有應用題型別,包括解決問題用到的相關知識。在這個基礎上,開始“庖丁解牛”讓孩子自己解讀第二單元,小組合作或者同桌分解知識點。不是很贊同“單位一已知用乘法,單位一未知用除法或者方程。”真正解決應用題的王道是找等量關係,同時分析條件和問題的關係。會把數學語言轉化為文字等量關係,同時會對號入座帶入資料,這很重要。

通過串串燒的形式解讀課本,很多孩子的自學能力飛躍提高,但是對部分不愛聽課的孩子,喚醒他們學習的熱情非常重要。

數學教學心得體會 篇5

國小四年級學生的特點天真、活潑、好動、愛表現、,愛好廣泛、求知慾旺盛。但注意力的時間相對較短,也讓許多的老師頭疼。所以,如何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啟用枯燥的數學課堂,讓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至關重要。興趣是學生可持續學習的一個支點,同時也是建立良好師生關係的突破點。一個師生關係和諧、賞識、寬容、富有人格魅力的教師必然會對學生學習興趣的保持產生不凡的影響。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是形成良好課堂氣氛的基礎。寬容能為學生創造溫馨和諧的學習環境;賞識更能為學生興趣之火的燃燒新增無盡的燃劑。課堂交往中,學生對教師的人格態度、專業水平、教學方法、甚至對某一問題的看法都會自覺不自覺地進行評價,作出“信任”或“不信任”的判斷和“親近”或“不親近”的情感反應,甚至於把對教師的好惡遷移到教師所授課程上來,對教師沒有好感也就不想學他教的課。在新課程改革的理論指導下,我們一直在實踐中思考、探索並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下面,我結合教學實踐談一談自己膚淺的體會。

一、改革教法,為學生的學習指路導航

1、課堂前置

將課堂上要學習的知識提前讓學生知道、瞭解、學習,也就是預習,雖然三年級時,我們已開始了預習,效果還是不錯,到了四年級有所放鬆,甚至停滯。一個原因是老師沒有把預習作為學習的重要內容,沒有在思想上放在重要位置上,總是擔心同學沒有預習或預習不透徹,總是放不開手,課堂上還是要從前到後完完整整的講解,這樣預習的作用只是讓認真預習的學生重複學習了一遍,不認真預習的同學應付一下,這樣在孩子的心目中就勢必形成預習不預習一個樣,反正老師上課還要講的,因此,預習時個別學生來說就流於形式。另一個原因是沒有有效及時的檢查形式。對於預習作業只限於預習本上的檢查批改等,只能瞭解會的人有多少,不能瞭解不會的有多少,對於孩子到底自學會了多少。還存在哪些問題疑難還是未知,所以,對課堂的指導意義不大,所以,本期打算重視預習,改變預習方式,將課堂知識前置,每天新課預習要求有三,其一,閱讀數學教材,將例題讀通、讀清、讀懂,其二,談談我們的收穫,我知道了要寫出答案,其三,要試著做後面配套的習題,其四,我的疑問困惑是什麼?檢測方式:先出幾道本課的檢測題,讓學生試做,有多少人作對,有多少人做錯一目瞭然,問題處在和地方也暴露出來了,針對問題以及預習中學生的疑難才進行知識的講解,這樣才能在錯誤中找到根源,在疑難處點撥達到畫龍點睛之效,也給學生留下深刻牢固的印象,並且不僅知道什麼樣是正確的,還能知道什麼樣就會錯誤,從而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之效,同時,當堂糾正預習中的錯誤以加深理解,鞏固強化知識。課堂的精講,勢必會給學生留下多練的課堂空間,所以增加課堂容量將是我的改革教法的第二步。

2、提升課堂

就像作文一樣結尾處的昇華將會使文章大增色彩,所以每堂課基本聯絡已在預習中解決了,剩下的時間,就要給孩子增加習題的難度變化題型,提升知識的容量,以增強孩子的靈活應變能力,和舉一反三應用能力,這樣才能提升課堂,提升知識容量,達到學一而應千變之效,避免課堂上知識看似學會了,而考試考不了好成績,總覺的沒有學過這類題,其實真正是沒有學透、學活、學用。

3、啟用課堂

課堂要活起來,則要有新意,所以在教學中要將問題情境化,將規律法則幽默化(搬家交換、四則混和運算),風趣化,將題中的數量關係直觀化(畫線段圖),將問題情景化等多種形式,使課堂充滿活力,充滿情趣,以活靈活現的方式呈現給孩子,讓孩子從直觀形象深刻理解其中的道理、內涵。

二、創新學法,為提高學習成績指路引航

自古以來,都認為數學是理性的思考,其實不全對,數學中也充滿著表現的感知和做題的技巧,它是一個讀—思—做三者的有機結合,所以在學法上,我本期打算從三個方面去做:

1、讀數學

語文書是讀出來,其實數學也是讀出來的,首先,讀數學書,所有的知識,內涵都包容在數學書裡面,可過去我們有誰仔細的去閱讀過,去思考過。書中的每一句話都是編者對知識的重點概括,每一個問題都是點睛之筆。如果孩子仔細去品讀,讀通每一句話,讀懂每一個知識點,讀清每一個邏輯關係,那麼你一定能學會、學好。引導孩子去仔細認真的去讀數學書、多讀數學書,是引導學生學習的一個改變,要體現在課堂上,體現在預習中。其次是讀數學題,題讀三遍,其義自見,讀是思的前提,題都讀不懂,頭腦中就沒有一個清晰的印象,無從下手,所以,讀題三遍是我以前的解決問題的要求,今後要擴充套件範圍,填空題,判斷題,選擇題都要多讀,要讀出重點,讀出出題的意圖(如:250÷8這個算式中餘數最大為幾?),讀出答案(259除以45與36的和,商是多少)那麼你絕對不會做錯。

2、做數學

數學知識應用於習題才能稱得上是真正的學會了,而好多孩子往往是單一的知識點都學會了,而變為習題則不會做了,或做錯了,就是因為他們沒有掌握做題的能力,做數學題是有技巧的,填空題,找準關鍵字詞。判斷題,看重點詞是否有,(如:在同一平面內,兩條不相交直線互相平行),舉特殊的例子,舉反例。找理由,選擇題,推理法,排除法。文字題,分段法。解決問題,數量關係分析法,畫線段圖法等,讓學生逐漸掌握做題的技巧和策略,那麼學生不僅將學會知識點更能將知識串成線,練成面,拼成體,綜合運用,靈活運用。

3、思數學

理性的思考仍是數學學習的主旋律,所以要想讓孩子真正的學會學習,就得讓孩子學會思考,自己去發動腦筋,發動思維,想每一句話的含義,理清題中的來龍去脈,為促進孩子思考,本期我將以“講數學,爭當小老師”活動為契機,每天做完作業後,將作業完成好向老師或組長講解一遍,自己的做題方法和思路,訓練思維,鞏固理解,達到真正的理解學會。

三、強化習慣,為數學學習保駕護航。

習慣好壞對孩子的學習起著重要的作用,好習慣小到取得一個好成績,達到受益終生,壞習慣則開領孩子走向懶散,馬虎的深淵,越陷越深,所以,良好的計算習慣,作業習慣,補錯習慣,做題習慣,等仍需不斷加強,鞏固,使孩子從細節做起,從基礎做起,為學好數學取得好成績打好基礎,保駕護航。

另外,培優補差也是一項重點工作,班級中 兩極分化比較嚴重,對於優等生鼓勵去攻克難度更大思維含量更高的習題,對於潛能生則實行優先輔導、優先提問、優先作業批改的三優先政策努力縮小差距,使其迎頭趕上,使我們40個孩子齊頭並進,共同發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