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水集》讀書心得

來源:才華庫 3.06W

最近工作極忙,常常加班至深夜。所以每天一抽一空翻讀幾頁心怡之書,便顯得更為難得,也就倍加珍惜。就在這時,收到了黃湧的讀書隨筆集《杯水集》;儘管有所剋制,但還是忍不住把工作撂到一邊,翻起書就先讀為快了。

《杯水集》讀書心得

黃湧最初寫詩,我們是詩友;這兩年不約而同地把目光移向了讀書隨筆的寫作,由詩友而成為書友,顯得那麼自然。這大約是因為我們同處於安慶故里之故吧,他在懷寧,那是出陳獨秀、海子的地方;我生於桐城,清朝桐城派的發源地,距懷寧十里之遙,幾年來卻素未謀面,以文字相交,卻常常能體會到面對面閒談之趣;我把他歸功為黃湧文字的魅力。

鍾叔河老先生在《知堂序跋》的編者序中提到讀書的三不易時說,我一直還算喜歡讀書的,然讀書於我亦大不易:一是不易有線,二是不易到手,三是不易讀懂。有時便只好找點書評書話來看看,一舔一眼救饞,掬水降火……鍾先生是前輩高人、出版大家,他的讀書尚且有三不易,我輩更是無從談起了。在忙碌之餘,還好有黃湧的《杯水集》來"一舔一眼救饞,掬水降火",也算是一種福氣了。

正如書名一樣,《杯水集》猶如一杯溫度正好的白開水,忙碌時一吞而盡,所有的疲憊就像被腳下的昭蘇高原的雪水,一衝而散。加班時讀《杯水集》,感覺是最好的休息了。因為讀起來,心裡沒有負擔,讀起來不累,就像是在和多年不見的老友在閒談,平平實實之中蘊藏的是過往歲月發酵的記憶。而這也正是鍾叔河老先生所想看的:只是那些平平實實的文章,它們就像朋友閒談一樣向我介紹,這是一本什麼樣的書,敘述了哪些我們想要知道的或者感到興趣的事物。

《杯水集》便是這樣一本書。比如他讀胡蘭成,讀到的是通透,"改變了對本土文學固有識見";讀豐子愷,讀到的是暖意的滲出:"寒冷的冬夜,獨自坐在家裡,品著一茗清茶,翻閱著豐子愷漫畫和隨筆,自然有股暖意由心扉而滲出。這就是藝術的力量!豐子愷便是那讓我們的心靈多了份暖意的作家。";而他讀我們共同喜歡的作家董橋,也讀出了別一番的情致:"面對董橋,從深秋的一樹紅葉開始。把書本壘得很高,把文章寫得很短,只有董橋的聲音像輕風一樣吹拂著我的心靈。";這些非常個人化、私己的閱讀體驗,構建了本書的框架。這就像是技藝嫻熟的匠人,在和老友分享多年總結的經驗,談至高興處,起身就開始示範。

黃湧的職業是語文教師,或許是職業的緣故,他的小部分文章在平實之外,更多的是一種解說意味,如同語文課上面對學生對某些課文的分析。這在本書關於那些古詩文名篇的'閱讀隨筆中體現得尤為明顯。而作為詩人的黃湧,在本書中也有所體現。具體表現除了文章時常閃現的詩性語言和思想外,幾篇與詩相關的隨筆也顯得與眾不同,這是一個青年文學之路的最好見證。

在這本《杯水集》之前,我的辦公室一抽一屜裡一直放著的是古吳軒出版社出的《止庵序跋》。但收到《杯水集》後,我決定把止庵先生的書替換掉,不為別的,只為《杯水集》於我,還有一種鄉思在其中。這是在讀《鄉音黃梅》等篇時才意識到的,這些有關故鄉的文章,讀著讀著,很多以前認為遺忘的記憶慢慢地正在復甦……

作為同齡人,黃湧和我有著很長一段重合的閱讀記憶。在那些青春的歲月裡,我們讀金庸,讀三一毛一,讀《挪威的森林》,讀胡河清,讀豐子愷,再繼而讀胡適、讀董橋、讀張宗子,直至林文月的《青山青史》、閻連科的《我的現實,我的主義》……而黃湧明顯比我智慧得多,敏一感得多,也勤奮得多,一路讀下來,當年隨著書記錄下的零星感觸,如今已經成為現在捧在手上的這本不薄的《杯水集》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