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中高中數學教學心得體會(精選10篇)

來源:才華庫 2W

心中有不少心得體會時,可以尋思將其寫進心得體會中,這樣可以幫助我們總結以往思想、工作和學習。那麼好的心得體會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新課標中高中數學教學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新課標中高中數學教學心得體會(精選10篇)

新課標中高中數學教學心得體會 篇1

經過近兩年的高中數學新課程教學。我覺得數學教學的內容多,課時量不夠;習題難,學生做不了;課程結構變化大,要求的教學資源多;對於標準和教材的要求難於把握。

一、我對教材的認識

1、高中新課程數學教材的問題。與我國曆次數學課程改革相比,本次改革無疑力度最大。新課標,與現行高中數學教學大綱比較,無論在基本理念,知識結構、內容安排,還是在實施操作上都有較大的變化。人教版教材比原有教材有較大改變,知識體系上,如三檢視、演算法、統計、定積分等內容的加入,引入與闡釋知識也有很大不同,體現了新課程改的思想。事實上,無論是新的高中課程方案,還是高中數學課程標準,都還只是專家們的一種設計。雖然它經過數百數學家、數學教育家、一線的教師和教研員的研討,但它離實用仍有距離。我們進行實驗,就是希望由此發現問題,並加以解決。

2、對新教材認識存在的問題。實驗產生的問題不能都歸咎於課程標準或教材,也有我們的原因。例如,對“課時不夠”,固然課程標準和教材有值得商榷之處,但反思我們的教學,恐怕有些原因還是出於自身。不少教師習慣參照大學聯考命題,對某些知識點延拓加深。原來教學相對較少、課時較多,可以這樣做。但新課程對內容的處理和教學要求與原有大綱有較大不同,如果仍延緩原有習慣,課時量就可能不夠。又如,過去習慣要求學生完成教材全部習題(包括練習和複習題),但新教材卻有些習題很多學生不會做,於是有人認為教材習題太難。事實上,高中數學課程標準要求,數學課程要適應人性選擇,對具有不同數學水平的學生,要求也應有所不同。例如,教材中的習題和複習題中的A組題應要求所有學生完成,但B組題較難,一般只要求數學基礎較好的學生選做即可,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

3、對必修課程與選修課程的關係及具體內容的界定不夠清晰。例如,高中幾何分“立體幾何”和“解析幾何”兩部分。“立體幾何”分“立體幾何初步”和“空間中的向量與立體幾何”;“解析幾何”分“平面解析幾何初步”和“圓錐曲線與方程”。必修課程僅要求學生掌握“立體幾何初步”和“平面解析幾何初步”,其定位是清楚的。“立體幾何初步”以三個載體(三檢視、直觀圖、點線面的位置關係)幫助學生認識空間圖形及其位置關係,建立空間想象能力,並在幾何直觀的基礎上,初步形成對空間圖形的邏輯推理能力。這對於只希望在人文、社會科學發展的學生來說,已經達到基本要求。而對於希望在理工(包括部分經濟類)等方面發展的學生,還需要學習“空間中的向量與立體幾何”。這部分內容藉助向量定量地處理空間圖形的位置關係與度量問題。向量既是幾何物件,又是代數物件,還有很好的物理背景,自然成為搭建幾何和代數聯絡的一座橋樑。在教學中,我們應關注不同內容定位差異,按照《標準》對不同內容的要求,避免在必修課程要學生達到選修課要求,加重負擔的情況出現。

4、為了更好地深入研究高中數學課程標準,把握好新課程的教學要求。教師在研究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中,應努力領會其基本理念和目標,掌握課程設計思路,熟悉必修課程的內容標準,創造性地使用新教材。新教材的教學從“知識傳授”的傳統模式轉變到“以學生為主體”的參與模式,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和良好的思維品質的養成,注重學生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是其根本所在。在實踐中,應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靈活使用教材,設計新的教學過程,把數學知識轉化為激發學生的“藥引”,引發學生的進取心和求知慾。

二、教學心得體會

總體目標中提出的數學知識(包括數學事實、數學活動經驗)本人認為可以簡單的這樣表述:數學知識是“數與形以及演繹”的知識。所謂數學事實指的是能運用數學及其方法去解決的現實世界的實際問題,數學活動經驗則是通過數學活動逐步積累起來的。

1、基本的數學思想

基本數學思想可以概括為三個方面:即“符號與變換的思想”、“集合與對應的思想”和“公理化與結構的思想”,這三者構成了數學思想的最高層次。對中學而言,大致可分為十個方面:即符號思想、對映思想、化歸思想、分解思想、轉換思想、引數思想、歸納思想、類比思想、演繹思想和模型思想。聖於這些基本思想,在具體的教學中要注意滲透,不必要進行理論概括。而所謂數學方法則與數學思想互為表裡、密切相關,兩者都以一定的知識為基礎,反過來又促進知識的深化及形成能力。方法,是實施思想的技術手段;而思想,則是對應方法的精神實質和理論根據。

2、重視數學思維方法

高中數學應注重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著是數學教育的基本目標之一。數學思維的特性:概括性、問題性、相似性。數學思維的結構和形式:結構是一個多因素的動態關聯絡統,可分成四個方面:數學思維的內容(材料與結果)、基本形式、操作手段(即思維方法)以及個性品質(包括智力與非智力因互素的臨控等);其基本形式可分為邏輯思維、形象思維和直覺思維三種類型。

3、應用數學的意識

這個提法是以前大綱所沒有的,這幾年頗為流行,未見專門的說明。結合當前課改的實際情況,可以理解為“理論聯絡實際”在數學教學中的實踐,或者理解為新大綱理念的“在解決問題中學習”的深化。新舊教材中,都配備有所謂的應用題,有許多內容已經很陳舊,與現實生活相差甚遠。結合實際重新編寫應用題只是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的一部分,而絕非全部;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主要是指在教與學觀念轉變的前提下,突出主動學習、主動探究。教師有責任拓寬學生主動學習的時空,指導學生擷取現實生活中有助於數學學習的花朵、啟迪學生的應用意識,而學生則能自己主動探索,自己提問題、自己想、自己做,從而靈活運用所學知識,以及數學的思想方法去解決問題。

4、注重資訊科技與數學課程的整合

高中數學課程應提倡實現資訊科技與課程內容的有機整合,整合的基本原則是有利於學生認識數學的本質。在保證筆算訓練的全體細緻,儘可能的使用科學型計算器、各種數學教育技術平臺,加強數學教學與資訊科技的結合,鼓勵學生運用計算機、計算器等進行探索和發現。

5、建立合理的科學的評價體系

高中數學課程應建立合理的科學的評價體系,包括評價理念、評價內容、評價形式評價體制等方面。既要關注學生的數學學習的結果,也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也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的變化,在數學教育中,評價應建立多元化的目標,關注學生個性與潛能的發展。

通過對新課標的學習,我更深層地體會到新課標的指導思想,深切體會到作為教師,我們應該以學生髮展為本,指導學生合理選擇課程、制定學習計劃;幫助學生打好基礎,提高對數學的整體認識,發展學生的能力和應用意識,注重數學知識與實際的聯絡,注重數學的文化價值,促進學生的科學觀的形成。在日常教學中,就要貫徹新課標的指導思想,更新理念,改進教學方法。

三、幾點教學建議

新課標下的高中數學分必修與選修兩大類,必修有5個模組,這些內容是每一個高中生都要學習的,無論是畢業後進入社會還是進入大學深造都是非常重要的基礎。主要注重打好數學基礎,掌握基本能力。但內容的抽象性、理論性強,在能力要求方面遠高於義務教育階段的國中水平,這些都對老師們的理論和實踐水平提出了前所末有的挑戰,雖然筆者學淺,但在一年的新課改的教學實踐中得到一點心得,給大家幾點建議

1、依據課標要求,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使用教具。

高中數學課程標準是國家對高中學生在數學領域的基本素質的要求,教材則是實現課程目標,實施教學的重要資源,它是依據課標而編寫的。在教學中,應以課標為主,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即用教材教而不是隻教教材。數學教材中存在許多問題,教師應認真理解課標,對教材中不符合課標要求的題目要大膽地刪減;對課標要求的重點內容要作適量的補充;對教材中不符合學生實際的題目要作適當的改編。此外,還應全面瞭解必修與選修內容的聯絡,要把握教材的“度”,不應採取一步到位法,如函式性質的教學,要多次接觸,螺旋上升,實行分層教學。

2、根據實際情況,採取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教學是師生之間的對話、溝通、合作、共建的交往活動。採取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面對新課程,教師應改變舊的教學方式,充分發揮主導作用,成為學生學習知識建構的指導者和促進者。在高中數學新課程的實施中,教師應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營造一個和諧的課堂氣氛,傾聽學生的回答並適度評價,為學生的發展提供時間與空間,激發學生探求新知識的興趣。教師要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引導學生探究學習,領會數學思想方法,構建知識,訓練技能,獲得數學活動的經驗

同時,對於傳統的行之有效的教學經驗,我們應該繼承和發揚。傳統的聽課理解、模仿記憶、練習作業等,仍然是當前高中數學學習的主要形式。可以對傳統的學習方式適當改造,指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鼓勵學生在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中,積極思考,探索規律。這樣既解決了課時不足問題又解決了教材編排存在的漏洞問題。

3、適應新課標的要求,靈活運用資訊科技教學。

多媒體教學相對於傳統教學手段而言,直觀新穎,能有效利用情景演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開發學生的潛能,使有意識的學習活動和無意識的學習活動相結合。不僅豐富了教學內容,也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學生求知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在教學中,把抽象的數學概念作形象化處理,靈活運用多媒體教學尤為重要。如:人教版高中數學必修5“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應用“例題解不等式(ⅹ-1)(ⅹ-2)(ⅹ-3)>0用數學軟體或圖形計算機作出函式y=(ⅹ-1)(ⅹ-2)(ⅹ-3)的影象,並追蹤影象上的點的座標,可以近似直觀看出不等式的解集。如果沒有采用這種解題方法,必須經過三步複雜的解題步驟才能完成,而且影象相當複雜。

“書越來越難教”,這是大多數老師的感慨。如何在新課標下運用新的理念,解決新課標下高中教學存在的問題,真正地達到新課標的要求還需我們不斷努力地摸索出新的教學方式,改變教學理念,提高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我們只有邊實踐邊反思邊改進,努力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才能找到更適合學生終身發展的教學方法。新課程向我們提出了新的挑戰,也給我們帶來了新的機遇,我們應該把握住這次機會,和學生共同進步。

新課標中高中數學教學心得體會 篇2

在假期集中學習的基礎上,繼續學習了《課程標準》,並努力把《數學課程標準》的新思想、新理念與數學課堂教學的新思路、新設想結合起來,轉變思想、相互協作、積極探索,大膽改革數學課堂教學模式。

一、認真學習《課程標準》,切實轉變教學理念

目前,新課程改革雖然已經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學校教育特別是課堂教學的一些問題並沒有因為新課程的實施而得到根本解決。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課堂教學出現了不少新的組織形式,但絕大多數的課在深層次上並沒有發生實質的變化。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模式之所以具有超常的穩定性,主要是以教師為中心,從教師的教出發,並提供了比較明確的可操作程式,教師只要有教材和教參,就能依樣操作,傳統教學模式因此紮根於千百萬教師的日常教學中。其結果是,由於教學中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教學方法等,一般都是從教師教的角度設計的,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往往忽視對學生的學習方法、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等知識以外的素質的培養,教師根據教案教學時,學生接受過程是被動的,致使在教學中“教師只管講,任由學生聽”,“教師講得天花亂墜,學生聽得昏昏欲睡”的教學狀況仍然存在著一定的普遍性,影響了學生未來的發展,影響了教育方針的全面貫徹落實,影響了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所以,從目前教學的實際看,把課堂變成師生共同提出問題、共同解決問題的陣地,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參與課堂研究,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和數學素養,應是新課程中課堂教學改革達到的目標。

中學數學課堂教學如何適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我們認為,必須對中學數學的課堂教學模式加以研究。課堂教學模式一般地能體現課堂教學的全部資訊,如數學思想、數學方法、教學過程、師生關係等,一定的教學模式也可以說是一定的教學思想、教學理論的具體化,是教學理論指導實踐活動的一個途徑。新課程標準中,對培養目標、課程設定及課程實施評價方面提出了更為明確的要求,按照新課程要求,我們把課堂教學改革的目標,定位在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能力,具有科學精神,形成科學態度,學會科學方法,逐步形成適應學習化社會需要的終身學習能力的層次。基於以上認識,我們依據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構建了“由教案走向學案”的教學模式改變,並進行了初步探索。大家都知道,設計好教案是上好一堂課的重要前提。傳統的教案教學普遍存在兩種弊端:一是教學的單向性,以“教師為本”即以教師和課本為中心,更多是考慮如何把課本知識內容講得準確無誤,精彩完美,並做到重點突出,難點到位,而忽視了學生的情緒、學習的主動性和自主性;二是教案的封閉性,即教案是老師自備、自用,是專為教師的“教”而設計。而忽視了學生如何“學”,缺少公開性和透明度。這樣學生在上課前對老師的教學意圖無從瞭解,學生上課只能是一種被動接受,這樣的教學與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提高學生素質的要求是很難適應的。

目前出現的“學案”是建立在教案基礎上的針對學生學習而開發的一種學習方案。它能讓學生知道老師的授課目標、意圖,讓學生學習能有備而來,給學生以知情權、參與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扮演的不僅是組織者、引領者的角色,而且是整體活動程序的調節者和區域性障礙的排除者角色。“學案”在新課程教學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指導預習,也可用於課堂教學,並且系統的學案還是一份很好的自主學習資料。

從“教案”到“學案”的轉變,其本質是教學重心由老師如何“教”轉變為學生如何“學”,必須把教師的教學目標轉化為學生學習的目標,把學習目標設計成學習方案交給學生。

通過以上分析,也就是進一步明確了本課題研究的實效性和必要性。

二、大力抓好課堂教學,全面推進課程改革

課堂教學作為有利於學生主動探索的數學學習環境,把學生在獲得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都能夠充分發展作為教學改革的基本指導思想,倡導“學生自主學習與教師適時指導”的新課程教育理念,推行“情景——探究——實踐”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新模式,把數學教學看成是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積極引導學生自主探索、研究,既注重學習結果、更注重學習過程以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感受和體驗。“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成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與參與者”。本學期中,提倡學生自己提出問題,並嘗試解決問題,這是針對高一教學知識背景不完備,知識體系不健全,課時數不足的現象提出來的。應當說這樣的要求符合新課改精神,對改進教學方法,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課堂效率是大有幫助的。

三、繼續開展集體備課活動,促進教師共同發展通過個人與集體相結合的備課方式,既照顧到各班實際情況,又有利於教師之間的優勢互補,從而整體提高教師們的備課水平。本學期中,我們數學教研組每週進行一次集體備課活動。先讓每一位任教老師獨立鑽研教材,精心設計教案,然後備課組再組織全體數學教師開展研討活動,從板書、教學設計、教學方法、教學語態、課堂的“應急預案”等全方位的進行研討,努力提高了每位教師個人的綜合授課能力。

四、不斷創新評價機制,激勵學生全面發展

由於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對學生的評價已從單一的終結性考試發展為考試與過程性評價相結合,為適應這一轉變,本學期,我校數學組在繼續大力推進數學課堂教學評價改革的同時,把新的教學評價觀(關注並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三維度的有機結合、開拓學生學習的時間和空間、立足於人而不是物化的知識等)貫穿於平時的課堂教學評價中。我們分年級制定了數學學科分類評價標準,從數學思維品質,數學概念與原理的理解、表達和應用,數學運算能力,數學活動與課外學習,數學與日常生活、其他學科等五個方面對學生的數學學。我們採用了學生自評、小組互評、教師點評相結合的評價方法,採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評價方式,靈活地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評價。我們把評價作為全面考察學生的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手段,更多地關注學生已經掌握了什麼,獲得了那些進步,具備了什麼能力,使評價結果更有利於樹立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

五、對新課程教學內容的處理,我認為大體按以下三點來把握

(1)對已刪內容,如所有版本教材都未出現,一般不要再撿回,如指數方程和對數方程的解法、指數不等式和對數不等式的解法、線段的定比分點、已知三角函式值求角、三角方程和反三角函式,極限等。

(2)對有不同處理方式的內容,一般應按所教版本教學。如有不同處理方式在另外版本出現,對解題可能產生影響,則應適當告訴學生。如函式概念的引入,可先講函式,後講對映;也可先講對映,後講函式。

(3)對新增內容,教材不同版本的表達方式和選用例、習題有差異。備課時,如能多參考一些版本,必能幫助加深理解,提高水平和效率。

總之,高中數學新課程的改革,任重而道遠。推進此改革,是目前教育改革和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需要不斷探索,不斷反思,不斷總結,不斷解決問。“學無止境、教無止境、研無止境”是我的工作內容和工作動力,我們在今後的數學教學工作中,將不斷總結已有的成功經驗,並努力吸收、借鑑其他老師的成功做法,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團結協作,為全面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教學質量努力。

新課標中高中數學教學心得體會 篇3

新課改是一種新理念,新思想,這對我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我必須進行各種嘗試,在不的探索中成長。通過這次的培訓,我對新課程有了初步的瞭解,下面就此談幾點體會:

一、整體把握

新課改要求教師能夠做到整體把握課程目標,整體把握數學的素養和能力,整體理解課程內容(如:課程主線和知識結構)等等。作為新教師,對我來說要做到這幾點確實有很大的難度,畢竟無論是知識的掌握,還是能力的培養,都需要經過大量的教學實踐才能熟練掌握。但經過培訓,我或多或少也有一定的收穫,有經驗的老師的講解,一線教師的經驗的傳授,使我心裡開朗了許多。

做到整體把握雖說難度大,但對學生來講,教師能不能做到整體把握對他們影響深遠。因為在整體把握中體現著教師的知識水平和素養能力,只有能做到整體把握的老師,講起課來才能做到有條有理,思路清晰,學生也才能聽得津津有味。因此,我一定會努力進入狀態,做到整體把握!

二、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新課程的實施過程中,學生主體地位的確立是通過教師的主導作用來實行的,教學中教師的激發作用、啟迪作用、組織作用和薰陶作用是學生主動學習的重要前提,因此教師的角色轉換是關鍵。

在以往的教學中,我們一直在倡導“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常常是“主演加導演”。在教師的主導下,學生只能被動學習。學生要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必須從“主導者”成為“組織者”、“引導者”。數學知識不是獨立於學生之外的“外來物”而是在學生熟悉的事物和情境之中,與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相關聯的內容。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注意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適當引入他們喜歡的活動,如講故事、做遊戲、表演等,使他們產生樂學、好學的動力,從而增強學生探究的慾望,培養起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激發學生的探究性、創新性思維

新課改後,增加了很多探究性的題型,這一反傳統教學中,教師與學生面對面的問答或對話形式,教師牽著學生鼻子走,而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於學生。在探究式教學中,要鼓勵學生的集體參與,並非只有好學生才有能力開展探究,應該給每個學生參與探究的機會。尤其是那些在班級或小組中極少發言的學生,應多給予他們特別的關照和積極的鼓勵,使他們有機會、有信心參與到探究中來。通過探究,可利用學生集思廣益、思維互補、思路開朗、分析透徹、各抒己見的特點,使獲得的概念更清楚、結論更準確。

從學生和教學內容的實際出發,創造性地組織數學智力活動,為學生創設一種動手操作、獨立觀察、引起思考的實際活動,激起學生自主地鑽研和創新,經過群體的交流,完成對資訊的加工過程,使知識變成學生自己的精神財富,讓學生在真實思考和創新的體驗中構建知識,學習方法,增長智慧。

要做到這一點,教師也必須轉變角色,真正從權威的講授者變為與學生共同探討問題的好朋友和引導者。要解決這個問題,應徹底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結構,建立起一套新的課堂教學結構。例如,過去上覆習課,老師系統整理知識,學生聽完後,完成一些相應的習題,總結一下,就算是複習告終了。現在我們則將知識的脈絡由學生分小組獨立整理,練習題在教師的引導下互相設計,交流練習。而且在交流過程中,還允許同學們提出問題,進行答辯,關鍵的環節還要能舉例說明,再加上巧妙的練習設計,使複習課上出情趣,上出深度。讓學生們在學習潛力和學習方法上有出色表現。

此外,要積極營造自然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敞開思想參與學習活動。學生樂意在遊戲和活動中學知識,有著強烈的求知慾望。我提倡辦好三件事:一是保證學生在探討問題時,有寬鬆的氣氛,必要時,可以下位,可以重組小組,甚至大聲爭辯;二是理解學生,允許學生用自然的語言表達思想,交流意見;三是鼓勵學生大膽提出問題,發表與眾不同的見解。這樣就可以大大解放了學生,也大大解放了老師,課堂上呈現出一種積極的、向上的、自然的、和諧的新景象。

總之,這次培訓讓我意識到肩上的擔子很重,我必須努力提高自身的素養和能力,進一步拓寬自己的知識面,為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打下堅實的基礎!

新課標中高中數學教學心得體會 篇4

高中數學課程是義務教育或普通高階中學的一門主要課程,它從國際意識、時代需求、國民素質、個性發展的高度出發,是對於數學與自然界、數學與人類社會的關係,認識數學的科學價值、文化價值,提高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維,發展智力和創新意識具有基礎性的作用。高中數學課程力求將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與課程的框架設計、內容確定以及課程實施有機結合起來。

一、課程的基本理念

總體目標中提出的數學知識(包括數學事實、數學活動經驗)本人認為可以簡單的這樣表述:數學知識是“數與形以及演繹”的知識。所謂數學事實指的是能運用數學及其方法去解決的現實世界的實際問題,數學活動經驗則是通過數學活動逐步積累起來的。

1、基本的數學思想

基本數學思想可以概括為三個方面:即“符號與變換的思想”、“集合與對應的思想”和“公理化與結構的思想”,這三者構成了數學思想的最高層次。

2、重視數學思維方法

高中數學應注重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著是數學教育的基本目標之一。數學思維的特性:概括性、問題性、相似性。數學思維的結構和形式:結構是一個多因素的動態關聯絡統,可分成四個方面:數學思維的內容(材料與結果)、基本形式、操作手段(即思維方法)以及個性品質(包括智力與非智力因互素的臨控等);其基本形式可分為邏輯思維、形象思維和直覺思維三種類型。

3、應用數學的意識

這個提法是以前大綱所沒有的,這幾年頗為流行,未見專門的說明。結合當前課改的實際情況,可以理解為“理論聯絡實際”在數學教學中的實踐,或者理解為新大綱理念的“在解決問題中學習”的深化。

4、注重資訊科技與數學課程的整合

高中數學課程應提倡實現資訊科技與課程內容的有機整合,整合的基本原則是有利於學生認識數學的本質。在保證筆算訓練的全體細緻,儘可能的使用科學型計算器、各種數學教育技術平臺,加強數學教學與資訊科技的結合,鼓勵學生運用計算機、計算器等進行探索和發現。

二、課程設定

1、高中數學課程分為必修課程與選修課程兩部分。

2、設定了數學探究、數學建模、數學文化內容

3、模組的邏輯順序

必修課程是選修課程的基礎,學校應在保證必修課程,選修系列1、2開設的基礎上,開設其他系列課程,以滿足學生的基本選擇需求,並積極開發、利用校外課程資源。教師也應根據自身條件制定個人發展計劃。

三、內容標準

高中課程的內容是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主要部分,其中包括集合、函式、數列、不等式、解三角形、立體幾何初步、平面解析幾何初步等。不同的是在保證打好基礎的同時,進一步強調了這些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和實際應用,而不在技巧與難度上做過高的要求。此外,基礎內容還增加了向量、演算法、概率、統計初步等內容。

四、實施建議

數學課程改革從理念、內容到實施,都有較大變化,要實現相互學課程改革目標的關鍵是教師。所以,我們必須首先轉變觀念,充分認識到課程改革的理念和目標,以及自己在課程宰割中的角色和作用。

通過對新課標的學習,本人更深層地體會到新課標的指導思想,深切體會到作為教師,我們應該以學生髮展為本,指導學生合理選擇課程、制定學習計劃;幫助學生打好基礎,提高對數學的整體認識,發展學生的能力和應用意識,注重數學知識與實際的聯絡,注重數學的文化價值,促進學生的科學觀的形成。在日常教學中,就要貫徹新課標的指導思想,更新理念,改進教學方法,爭取早日成為合格的、成熟的數學教師。

新課標中高中數學教學心得體會 篇5

許多專家都認為:一個學生素質的高低最為重要的標誌是看他能否通過數學學習形成一定的思想方法,並運用它們去解決數學問題以及日常生活問題。而我在多年的數學教學經驗中,也得出一個類似的結論:對大多數學生而言,領悟數學思想方法比具體的數學知識更加重要,因為前者更具有普遍性,在他們未來的生活和工作中能派到用處。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適時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對進一步深化數學課堂教學極其重要,這樣可避免“題海戰”,減輕學生學習負擔,提高學生數學能力,更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必要條件。

一、數學教學中的基本思想

在數學領域中數學思想方法不計其數,每一種數學思想方法都閃爍著人類智慧的火花。但高中生的年齡特點決定有些數學思想方法他們不易接受,而且要想把那麼多的數學思想方法都滲透給學生也不現實。因此,應該有選擇地滲透一些數學思想方法。

1.數形結合思想方法。

數和形是數學研究的兩個主要物件,兩者既有區別又有聯絡,一方面,抽象的數學概念和複雜的數量關係,藉助圖形使之形象化、直觀化、簡單化;另一方面,複雜的幾何形體可以用簡單的數量關係來表示。在數學教學中,由數想形,以形助數的數形結合思想,具有可以使問題直觀呈現的優點,有利於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識記和理解;在解答數學問題時,數形結合,有利於學生分析題中數量之間的關係,豐富表象,引發聯想,啟迪思維,拓寬思路,迅速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抓住數形結合思想教學,不僅能夠提高學生數形轉化能力,還可以提高學生遷移思維能力。

2.集合思想方法。

集合是數學的重要理論和解題工具。高中數學教材中蘊涵著大量的集合思想,集合的思想和概念滲透於數學教學和各個階段,在新課程實施的過程中,集合思想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滲透愈來愈廣泛,其體現形式愈來愈豐富多彩。因此,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不僅僅向學生傳授知識,而且要把含在教材中的集合思想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滲透,這樣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有利於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材採用直觀手段,利用圖形和實物滲透集合的思想方法。

3.化歸思想方法。

化歸是數學中最普遍使用的一種思想方法。它的核心是以可變的觀點對所要解決的問題進行變形,就是在解決數學問題時,不是對問題進行直接進攻,而是採取迂迴的戰術,通過變形把要解決的問題,化歸為某個已經解決的問題,從而求得原問題的解決。其基本思想是:將待解決的問題甲,通過某種轉化過程,歸結為一個已經解決或者比較容易解決的問題乙,然後通過乙問題的解答返回去求得原問題甲的解答。這種化歸思想不同於一般所講的“轉化”、“轉換”,它具有不可逆轉的單向性。它的基本形式有:化難為易,化生為熟,化繁為簡,化整為零,化曲為直等。在高中數學中蘊藏著各種可運用化歸的方法進行解答的內容,讓學生初步學會化歸的思想方法。如:教學圓面積的計算方法,這裡要推匯出圓面積公式,在推導過程中,採用把圓分成若干等份,然後拼成一個近似長方形,從而推匯出圓的面積公式。這裡把圓剪拼成近似長方形的過程,就是把曲線形化歸為直線形的過程。

4.分類思想方法。

分類是根據教學物件的本質屬性的異同按某種標準,將其劃分為不同種類,即根據教學物件的共同性與差異性,把具有相同屬性的歸入一類,把具有不同屬性的歸入另一類進行分析研究。分類是數學發現的重要手段,在教學中,如果對學過的知識恰當地進行分類,就可以使大量紛繁的知識具有條理性。一般分類時要求滿足互斥,無遺漏、最簡便的原則。如整數以能否被2整除為例,可分為奇數和偶數;若以自然數的約數個數來分類,則可分為質數、合數和1。幾何圖形中的分類更常見,如學習“角的分類”時,涉及到許多概念,而這些概念之間的關係滲透著量變到質變的規律。其中幾種角是按照度數的大小,從量變到質變來分類的,由此推理到在三角形中以最大一個角大於、等於和小於90°為分類標準,可分為鈍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銳角三角形。而三角形以邊的長短關係為分類標準,又可分為不等邊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等邊三角形又可分為正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通過分類,建構了知識網路,不同的分類標準會有不同的分類結果,從而產生新的數學概念和數學知識的結構。

此外,還有類比思想、組合思想、極限思想等,在高中數學教學中都應注意有目的、有選擇、適時地進行滲透。

二、高中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方法的策略。

1、在數學內容準備和概念、定理、公式的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方法

概念既是思維的基礎,又是思維的結果。恰當地展示其形成的過程,拉長被壓縮了的“知識鏈”,是對數學抽象與數學模型方法進行點悟的極好素材和契機。在概念的引進過程中,應注意:解釋概念產生的背景,讓學生了解定義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揭示概念的形成過程,讓學生綜合概念定義的本質屬性;鞏固和加深概念理解,讓學生在變式和比較中活化思維。

2、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過程中領悟和掌握數學思想方法

在平時教學中注重依據基本數學思想,在解題時注重與學生分析、探討解題思路與策略,在解題後帶領學生進行回顧,如本題應用哪些知識或概念,利用哪些基本技能,體現了哪些數學思想方法,還有哪些解法(一題多解)還有哪些題可藉助本題的解法(多題一解)。經過長期這樣的訓練,能大大拓寬學生的解題思路。在探索過程中,重要的是讓學生真正領悟隱含於數學問題探索中的數學思想方法,使學生掌握關於數學思想方法的知識,並對這樣的“知識”消化,並吸收具有“個性”的數學思想方法,逐步形成應用數學思想方法指導思想活動。這樣遇到問題時,學生才能胸有成竹,從容對待。

3、在知識的歸納總結和複習中概括數學思想方法

在平時教學複習中,要以思想方法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將各個知識點,引導學生在解題訓練過程中以數學思想為主線,並進行知識點概括與歸納整理,從不同內容、不同角度、不同問題、不同方法中尋找同一思想。把數學思想方法納入教學計劃中,有目的、有步驟地引導學生參與數學思想方法的提練、概括的過程。對於習題的選擇不可以條塊分割、涇渭分明,應在知識網路的交匯處選題,有意識地設計隱含著數學思想方法的習題、高頻率再現,精心安排,恰到好處的點拔。特別是章節複習時,在對知識複習的同時,將統領知識的思想方法概括出來,增加學生對數學思想方法的應用意識,從而有利於學生更透徹地理解所學知識,提高獨立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數學思想方法是數學中最精彩、最本質、最有價值的東西。正如日本著名數學家、教育家米山國藏指出:“科學工作者所需要的數學知識,相對地說是不夠的,而數學的精神、思想與方法卻是絕對必需的;數學知識可以記憶一時,但數學的精神、思想與方法卻永遠發揮作用,可以受益終生,是數學能力之所在,是數學教育根本目的之所在。”總之,數學教學必須著眼於現代化,以適應21世紀教學教育發展和社會的要求。在平時的教學中滲透、提煉數學思想方法,將數學知識真正建立在數學思想方法基礎之上,用現代數學的思想方法指導學生掌握數學的核心內容,並且能將知識和方法用於今後的工作和生活之中。

新課標中高中數學教學心得體會 篇6

數學教學應當有意識、有計劃地設計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體會數學與現實社會的聯絡,加強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不斷豐富解決問題的策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結合有關的教學內容,培養學生如何進行初步的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對簡單的問題進行判斷、推理、逐步學會有條理、有根據地思考問題,同時注意培養思維的敏捷性和靈活性。在這幾年的時間裡我得到了一些教訓,認識到自己有很多不足,並且對高中教學工作有了一些體會。

一、設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積極探究

這種教學設計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對新的知識產生強烈的學習慾望,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的作用,從而挖掘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習慣和探索問題的能力。

1、在教學中既要根據自己的實際,進行合理的教學設計。注重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又把數學與生活實際聯在一起,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使教學設計具有形象性,給學生極大的吸引,抓住了學生認識的特點,形成開放式的教學模式,達到預先教學的效果。

2、給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做到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相結合,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合理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注重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推動學生活動意識。

3、利用合理地提問與討論發揮課堂的群體作用,鍛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達成獨立、主動地學習、積極配合教師共同達成目標。

二、積極提問,貫穿課堂始終

要想學生40分鐘內都會專心聽你的課那是不可能的,他們或多或少會開小差,他們有的可能連書本都不拿出來或不翻開,甚至還會說話打鬧。另外,提問要有均勻性,不能反覆提問某個學生,這樣會使其他學生回答問題的熱情消退的。

三、設計質疑教學,激發學生學習慾望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作為鋪墊。

2、重視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相結合,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3、在教學中提出質疑,讓學生通過檢驗,發展和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使學生積極主動尋找問題,主動獲取新的知識。

4、教學中應創設符合學生邏輯思維方式的問題情境,遵循創造學習的規律使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分析、比較、綜合。

總之,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展。教師要轉變思想,更新教育觀念,由居高臨下的權威轉向與學生平等對話,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教師要走出演講者的角色,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激勵者、引導者、協調者和合作者。教師在學生的學習討論交流過程中,只給予學生恰當的引導與幫助。要讓學生通過親身經歷、體驗數學知識的形成和應用過程來獲取知識,發展能力。

新課標中高中數學教學心得體會 篇7

通過學習《新課標下的高中數學教學設計》這個課程,我明白了這個課程主要是對課程的設計提出的`要求。文章結尾的一段話讓我感觸頗深:“教師要改變以往將知識點簡單拼盤式的教學,將遠期目標和近期目標相結合,讓學生做更大一些的事情,讓學生看清核心概念是很重要的。圍繞核心概念,按照數學思想指引的方向,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通過多種方式將教學過程拉長,有目的、有方法、有實效地進行教學。”

一、讓學生做更大一些的事情。

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學生是課堂的主體,課堂上應當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獨立思考,獨立動手,把從老師那吸取到知識自己再體驗加工最後變成自己的知識,而不是滿堂灌。這樣的話學生對新學的知識可以有深刻地體會,並且能在生活中靈活運用,這樣可以說已經達到了數學的目的了。

二、要改變以往將知識點簡單拼盤式的教學,將遠期目標和近期目標相結合。

以往上課時一般都是注意到這節課目標沒有考慮到以後在其他方面都能用得到,只認為只要暫時掌握這個單元的知識即可,誰知在以後的學習往往都有緊密的聯絡。例如因數倍數的知識點到了分數這方面的就要用到了,由此可以看來許多知識點往往就是個基礎,我們要把這個知識點打好了,那麼在以後的教學中將可以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我對將遠期目標和近期目標相結合,是非常的必要的,我們並不只是單單看現在的還要開未來的,要高瞻遠矚。

三、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通過多種方式將教學過程拉長,有目的、有方法、有實效地進行教學。

這個從實際出發的觀點,非常的認同,每一班每一個學生都具有不同點和相同點,所以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我們要根據學生的個性,知識水平來進行設計,過高讓學生二丈摸不到頭腦,過低讓學生感覺到枯燥無味,沒有一個探索的動力。所以在備課時不但要備課本還要備學生,這樣才能有效地收到教學效果。

總之,在現在的高中數學教學設計中我們要高瞻遠矚,要注意學生的動手能力,能把數學用到生活中去,培養學生樂於鑽研、善於思考、勤於動手的習慣,讓學生有機會在不斷探索與創造的氛圍中發展解決問題的能力,體會數學的價值。

新課標中高中數學教學心得體會 篇8

從數學新課標中,我們發現數學課標中要求並強調數學學科本身要注意的一些規律:實際問題數學模型,並最終利用數學知識來解決;讓學生懂得數學與生活有廣泛而密切的聯絡;這就是課標中提到的人人學習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要獲得不同的發展;在課標中同時強調促進學生全面、全體、長久持續地發展。所以數學課程改革除了要注重數學學科本身的發展規律之外,就是要求實行人的教育,這與素質教育的本質是一致的,所以數學課程的改革就是加強數學學科的素質教育功能,加強數學學科的學科育人功能。具體教學中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授課過程中知識點的設計要少而精,做到重點問題重點講解,且要舉一反三,追本求源,瞄準知識的生長點。上課過程中要注意讓學生進行解題方法及解題過程的總結及整理,並注意知識點的提煉與總結。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都是以學生的積極參與為前提,沒有學生的積極參與,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二、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首先要當好組織者。教師要充分信任學生,相信學生完全有學習的能力,把機會交給學生,俯下身子看學生的學習,平等參與學生的研究。這樣培養學生對數學鑽研並提高合作能力,豐富學生的思維想象能力。其次教師要做一個成功的引路人。一堂新課開始,教師可通過新課匯入的設計、學習氛圍的創設,用學生感興趣教學因素、課堂內外的各種資源來喚起學生對新知識的興趣,讓學生產生學習的意願和動力

三、建立合理的科學的評價體系

國中數學課程既要關注學生的數學學習的結果,也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也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的變化。

四、國中教師在新課程中的角色應是:課程價值的思考者、學科專業的播種者、學生髮展的促進者、合作探究的協作者、資源保障的服務者、終身發展的示範者。我們可通過在汲取學生時代的經驗的同時,通過在職培訓、自身的教學經驗與反思、和同事的日常交流、參與有組織的專業活動來促進我們自身的專業成長。

總之,通過學習使我感受到:新課程下的課堂教學,應是通過師生互動、學生之間的互動,共同發展的課堂。它既注重了知識的生成過程,又注重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和能力的培養。面對新課改,我們不再是知識的權威,課堂上要求必須放下“架子”,讓學生喜歡你,充分發揚教學民主,尊重學生的人格,努力形成新型的、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對教材的處理、教學過程的設計以及評價的方式都要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以提高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宗旨,這才是課改的最終目標

新課標中高中數學教學心得體會 篇9

教育部頒發了義務教務課程標準,提出了“深化教育改革,推進素質教育”的新理念,同時,全國各地紛紛開始了課改實驗,為此,我校數學研組也組織全體數學教師進行課程標準的學習,並要求教師們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將新課標落到實處。通過教學時間和本人的教學昂,下面就學習新數學課程標準,談一談我的一點體和做法:

一、新課程標準下的教學中失身應相互溝通和交流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負責教,學生負責學,以“教”為中心,學生圍繞教師轉。教師是知識的佔有者和傳授者,是權威;教師是課堂的主宰者。教師與學生之間缺乏溝通與交流,課堂中“雙邊活動”變成了“單邊活動”。另外以教為基礎,先教後學。學生只是跟著教師學,學生的學變成了複製。缺乏主動和創造精神。新課程強調,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相應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在新課程標準下的數學教學,對教師而言,意味著上課不僅是傳授知識,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進學習;上課不是單項的輸出而是生命活動,專業成長和自我實現的過程,同時交往也意味著教師角色定位的轉換,教師由教學中的主角轉向“平等中的首席”,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向現代的學生髮展的促進者。當師生之間建立起溫馨的情誼,課堂教學氛圍必然輕鬆學生對資訊的感受性、反映的敏捷性以及思維的活躍程度都出狀態。同時,教師也會從良好的師生關係中,從學生對自己的期待中,受到強力的感染,從而真正體會到教學工義和樂趣。感受性、反映的敏捷性以及思維的活躍程度都處於態。同時,教師也會從良好的師生關係中,從學生對自己的熱待中,受到強烈的感染,從而真正體會到教學工作的意義和樂

二、新課標標準下教師應充分理解和信任學生

以往的教學中,由於教師缺乏對學生自我學習能力的充分信任,時,課上教師說得多、重複的地方多,給學生說的機會並不多。講為主的數學教學過程,佔用了學生髮表自己的看法的時間,使為課堂上的獨奏者,學生只是聽眾、觀眾,這大大地剝奪了學生地位。其實,在走進課堂前,每個學生的頭腦中都充滿著各的先前經驗和積累,他們有對問題的看法和理解,這就要求教程標準下要轉變觀念,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創設有助於學生自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思考、探討、交流,讓他們的問題,讓他們有充分發表自己看法和真實想法的機會。從而認識形成技能,並發展思維,學會學習,促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活潑地、主動地學習。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的:“先生的責教,而在教學生學。”當然,教師作為教學的組織者也不能“放學生說得不全、理解不夠的地方,也要進行必要的引導。以往中,教學在講到某些重難點時,由於對學生學習的潛力估計不中,引導學生逐步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和思維習慣,進而發展各種潛力。教師應時時刻刻把這種觀念滲透到教學設計中,準確把握不同型別的課型特徵,挖掘出教材只是背後所蘊涵的思維方式、方法,通過各種形式鞏固和訓練,最終達到學生能自如地運用,真正“會學”目的。當師生之間建立起溫馨的情誼,課堂教學氛圍必然輕鬆愉快,學生對資訊的感受性、反應的敏捷性以及思維的活躍程度都處於最佳狀態。同時,教師也會從良好的師生關係中,從學生對自己的熱愛與期待中,受到強烈的感染,從而真正體會到教學工作的意義和樂趣。

通過學習新課程標準,我又一次深深地感到學生要全面和諧地發展,教育也要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全面地推進素質教育,學生要全面和諧的發展,數學學科也要隨著各方面的發展而改變內容及教學方法。總之,在新的教育形式下,我們應努力學習。不斷提高自己各方面的水平,讓自己跟上時代的步伐,成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新課標中高中數學教學心得體會 篇10

在李慶海名師的帶領下,工作室成員對《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版本)進行了系統的研讀。新課標的學習,像為我們一線教師亮了燈塔。在燈塔的指引下,我們如何進行課程實施呢?以下是我研讀後的一些感悟:

一、教學目標:重核心素養

在制定教學目標時,把“四基”、“四能”和核心素養進行有機融合。在引導孩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同時,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在分析問題的同時,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在用數學方法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

更高的標準,促使我們備課的時候要注意學生核心素養整體和階段保持一致。我們在制定教學目標時,應該先依據核心素養的內涵和學生的階段性表現,結合教學內容,全面分析單元整體設計目標,再圍繞目標細化課時目標。

如在進行集備《分數的意義》時,我們要先對整個單元教材進行解讀,俯瞰整個單元所有的知識網路,定好單元教學目標。學好《分數的意義》這一內容,對分數單位和單位“1”理解透徹,對於學習真分數假分數很有好處。學好《分數與除法》,分數的基本性質包括後面的約分、通分以及分數和小數的互化也會學得輕鬆。因此把整個單元的重點課定在了《分數的意義》和《分數與除法》,細化體現學生核心素養的目標。

二、教學內容:重結構化

在教學內容上,注重教學內容的結構化。在教學中要重視教學內容的整體分析,幫助學生建立有數學學科本質、利於未來學習的結構化的教學體系。在廣度上,要了解知識的來源和學習需求,和舊知、新知的關聯。這樣學生的學習會感受到學習的必要性和關聯性,對學習產生更大的興趣。在深度上,強化對知識本質的理解,建立有意義的知識結構,這也更容易掌握知識,一脈相承。

如集備《分數的意義》時,就非常強調數體系的結構化。以前學習整數時強調數量,學習分數強調等分,但是計數單位才是構建數的基礎。因此備課時非常重視分數的計數單位就是分數單位。

三、教學方式:重引發思考

在教學中,我們要多去思考和探索引發學生思考的教學方式,注重啟發式,探究式、參與式、互動式等,探索大單元教學,積極開展主題式教學和專案式學習等綜合教學活動等。

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具體談一談以下兩種學習方式的應用:

(一)主題式學習:在測量課程中的開展

測量課程,許多孩子學習起來比較累,特別表現就是量感薄弱。量感包含測量的單位和量的多少,是對測量單位和物體數量的綜合感知。量感薄弱主要體現在三方面:第一是對物體測量的估量缺失,常常不知道如何估量,缺少利用“參照物”進行估量的意識;第二是對測量單位的選擇模糊,尤其是當現實中的物體縮小影印在書本上後,缺少將書本圖片與生活實物對接的意識。第三是對“大量”感知薄弱,難以建立感覺。

究其原因,在傳統測量課程教學中,教學內容以“紙上談兵”為主,孩子沒有在具體的情景中對實物進行親手測量和相關實踐活動,缺乏對知識的體驗和積累,量感薄弱。而且教學模式往往是以教師為主,師組織教學,生接受性學習。學生雖然掌握了學習技能但是缺乏主動提出、設計、解決、反思問題的能力,缺乏解決問題的策略和創新能力。

主題式學習的優點恰好可以彌補傳統課程中測量教學的弱勢。在以主題式活動為載體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經歷瞭解決問題的全過程,獲得數學活動經驗,提高了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它也是解決數學測量內容的抽象性與學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認識水平之間矛盾的重要手段,大量的動手估測活動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直接經驗和感性認識,並且在活動過程中不斷使用比較來進行估測並進行調整的學習策略,增強孩子的量感和數學核心素養。

(二)生問學習:在教學中的開展

在真實的情境中提出能引發數學思考的數學問題,在課堂上引導學生提出合理問題。要讓學生提出好問題,首先要提高學生髮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引導孩子學會觀察比較事物的新、奇特質,問新奇元素;聯絡前後知識的異同,問認知衝突;尋找自主學習後的困難等,問障礙之處。接著,在課堂上解決學生的問題,問題多,我們要抓住關鍵問題,構建課堂活動的框架;細化關鍵活動,突破孩子的疑難;在關鍵練習處設定變式,生生溝通中拓寬學習的思路。孩子們這麼多精彩的問題,有一些沒法在課堂上研究的,可延伸到課後,讓孩子們合作挑戰自己的問題,建立學習圈,分工合作解決問題;開設釋出會,表達補充我們的研究過程和結果;有一些短時間不能解決的問題,做長研究,積累知識來研究。通過提問、解問、拓問,學習就是孩子自己的事了,積極主動的學習讓孩子發揮能動性,提升數學核心素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