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義教心得體會

來源:才華庫 3.19W

十天的義教雖然短暫卻又難忘。第一次站在講臺上客串老師,雖顯得生手卻也算順利。在這美好而又難忘的十天裡,倒也收穫不少。

大學生義教心得體會

雖然我的以前的數學還不錯,但是我並不是師範類的學生,就讀的專業也非數學,怎麼叫我去教數學啊?!不得已,只好硬著頭皮上了。

一、回想自己國小的知識

我記得很清楚,國小四年級教的乘法交換律、乘法結合律、乘法分配律是是非常重要的,用的頻率很高。於是,我就把要教的內容準備好,並決定義教期間就教這些內容。然而,我錯了。我借來了四年級的教材和資料,才發現:在教那些簡便演算法之前,還需要大數的認識和多位數相乘的技巧為基礎。故,我先前的準備超出了孩子們的能力範圍了。

二、教員間的交流

我沒有了發現後,立即向科組長求救,然後科組長聯絡其他教員。由於很多教員電腦沒有聯網或者還在考試中,還無法見面的我們對與教學方案討論可謂歷盡波折。手機、飛信、QQ等一切能用的手段我們都用了,僅僅決定把方向定在課本上,具體如何分配還得等科組長覺得。最終,我們在見面會上定下了三大塊內容:大數的認識、幾和的認識、口算筆算;同時覺定用第一節課來實驗,要求教員都來聽課。

三、 計劃 趕不上變化

第一節數學是科組長位舉上的,內容是億以內的數。根據資料的資訊,這部分內容在平常的教學任務中是需要6個課時的。我們很好奇這課如何上。結果,下課後,位舉說:“我教的內容比我準備的還多,怎麼辦啊?”然而,第二節課上課時,位舉問:“上節課的內容大家聽明白了嗎?”“聽明白了!”回答得很響亮。“真的'聽明白了嗎?”“明白了。”這回聲音低了不少。這時,我才注意到:學生的接受能力參差不齊!如何才能讓大部分的學生都能接受呢?我開始考慮這個問題。

四、第一節課

我的第一節課的內容是三位數乘以兩位數。為了課堂不枯燥,我準備用一個笑話開始。然而很意外,我講完後沒人反應。不得已,我只好硬生生地直接講教學內容。整堂課氣氛非常沉悶,我教得非常機械、飛力。我想會不會是那些學生不聽課啊?於是,除了必要的板書,我幾乎都在下面巡視、講解。下課後,聽課的老師對我說;“你的聲音太小了。”我這才知道我失敗在哪。下一節課我立馬改正。果然氣氛改變了不少,但積極性不是很高。

五、教學方式要善變

根據教學的 計劃 ,我備一節課就可以上兩個班。然而,實踐告訴我,這是在是太難了。

我在四班上時,氣氛不怎麼活躍,因而我講得比較慢;但在五班就不同了,他們異常活躍,我只是說了一句“會做這道題的都上去”結果幾乎全班人都跑上去,差點為爭空位寫題而打架——在他們班我教得救比較快。因此,我在四班用的是“小老師”的方式,讓學生來改錯;在五班則以小組為單位,派代表與老師比賽的方式來進行(可惜聲音不夠大,場面難以控制)。個人感覺,這一招挺靈的,很能調動氣氛,讓學生主動配合自己。

我除了教數學,我還有第二課堂的心理課。為了改善課堂氣氛,我準備了兩個主題:不一樣的美麗不怕show出來(針對不活躍的班級)、集中注意力(針對活躍的班級)。利用遊戲的形式,引導他們或敢於表現,或在活躍的同時不能忽視自己的首要任務。由於我的教學水平實在是不怎麼樣,只能在班主任或級長助理的協助下勉強完成教學任務。

不足

在義教中我也發現了一些不足和困惑,希望和各位同事探討一下這些問題。

一、我們一般是兩個或更多老師同時教一個班的同一科目,輪流上課可能會給學生造成知識上的混亂;

二、教學的內容應該有更多的準備,只有準備充分,我們心才有底,才能面對各種問題;

三、在義教中我們應該怎樣做才能向學生傳遞我們的理念呢?

在下不才,希望以後大家能用行動回答這些問題。

在義教的這段日子,雖然幾乎每天都六點多要起床了,很辛苦,但是經過這次的實踐,我似乎有點了解了為人師表的內涵。最重要的是,作為非師範生的我有機會在義教裡面大大地鍛鍊了教師技能,如果還有機會,我還會再次去義教。最後祝願雷州的大學生志願聯合會把義教發展地更好,給與更多大學生的鍛鍊平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