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步教學法心得體會

來源:才華庫 1.55W

在教學的過程中,一些好的方法能幫助你更好的進行教學,通過學習優秀的教學方法,得到屬於自己的感悟和理解,下面是四步教學法心得體會,一起來看看吧!

四步教學法心得體會

四步教學法心得體會

我學習了營山縣教學質量工程相關檔案,對檔案中提出的“四步教學法”也進行認真的反思,並在教學實踐中進行了初步嘗試,把近期學習和實踐之心得記錄如下:

一、出示教學目標

教授同年級段學科的教師,共同就教學目標、教材處理、教學程式與方式等問題進行討論,合作設計,達成共識,師師互動,利用教師間知識差異,通過相互切磋,達到互補累積,形成最佳教學方案,設計每堂課的教學目標,九年級所有教學班在學科課堂上所出示的目標基本做到一致。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課堂目標幫助學生了解本節課的知識結構與重難點,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可以在教材上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個別有疑問的地方可以通過隨後的課堂交流與教師總結得到解決。

二、活動探究

交流包括生生互動交流和師生互動交流。生生互動交流是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就教師所設計的問題展開活動,互幫互學,共同提高。師生互動交流是教師向全班學生進行授課演示等時,主要是單項交流方式,即師→生,它有利於教師對資訊進行整體控制,並將資訊同時傳遞給儘量多的人。在課堂交流這個環節中以生生互動為主。在具體的課堂交流環節中教師要注意以下幾點:

1、教師應該採取先進的教學方式。

強調師生間、生生間的交流與合作。倡導學生主動參與、勇於探究、勤於動手。 教師在課堂上由“演講者、表演者”,轉變為“引導者、導演者”。 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當“小老師”。給每一個學生都有展現自己、鍛鍊自己的平臺。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學生自主學習、相互討論,打破老師“給水喝”的局面,使學生學會“找水源”進行喝水。這樣,師生就有可能實現良好的交流。

2、設計好師生交流的有效對話。

師生交流必須有話可談,即必須有共同的“話題”,也就是不斷向對方質疑問難。設定有效的對話主題,提出有效的問題是師生能夠較好交流的前提。否則,師生就無法正常交流。於是,教師備課時一定要設計好對話,切不可“沒話找話”地設計一些“對不對”、“是不是”這樣的無疑而問。

3、教師要找準位置。

《新課程標準》強調: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課堂中的師生交流是建立在師生間平等、尊重、理解的基礎上的,要實現師生的相互交流,教師要徹底摒棄“師者為尊”的傳統意識,給學生以心理安全感,給學生充分尊重,讓尊重走進課堂。

4、 激勵是師生交流的助推器。

課堂是師生交流的主要場所,教師必須激勵學生,用教師情感的推動、激發學生的.自動力,切實做到把“要我學”變為“我要學”。 課堂中,教師真誠的讚美、恰當的評價會讓學生如沐春風,保持旺盛的學習熱情,從而調動自己內在的學習需要,參與到課堂中來。從而師生雙方在教學過程中藉助同對方的交流而不斷地自我發展、自我完善。

三、課堂小結

總結包括兩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在上一環節即交流環節中教師針對學生通過交流所反映出的問題給予補充或總結;另一個方面是教師在本節課內容講授完後的課堂小結,在這裡重點說一下課堂小結。

以往在每節課結束之前,教師總是喜歡這樣問學生:“這節課你們學到了什麼”“這節課你們有哪些收穫”。面對教師千篇一律的提問,面對學生那過於統一、過於概念化的回答,我們常常感到遺憾。而通過同年級段教師集體備課後設計的課堂總結卻一改往日的教條與呆板,讓人耳目一新,這樣的課堂總結既關注了知識技能,又重視了情感態度,使知識性、思想性和藝術性融為一體,給學生以深刻的印象和無窮的回味。

精彩的課堂總結,是教師和學生對一節課的高度梳理和概括,是學生把學到的零散知識進行學科建構並內化為自身知識的一個重要環節,其形式應該是豐富多彩的。比如,有圍繞知識點的“本課學習了哪些新知識”,有圍繞開放性試題思考的“你還能提出什麼問題”,有圍繞解決問題的“我們是如何解決課始提出的問題的”,有圍繞情感態度的“今天這節課你覺得自己發揮得怎麼樣”至於採取哪種方式更合理,更有利於學生的發展,就需要我們根據學生的實際去選擇設計。我想,只要我們對此足夠重視,並潛心研究,我們的課堂總結就會更加精彩,就會收到“課已盡而意無窮”的效果。

四、反饋練習

說到四環節模式的最後一個環節,我想先從這四個字的理解開始說起。所謂“課堂反饋練習”,就是在課堂上對學生本節課所學知識進行檢查測試,以此來評定教學內容是否完成的一個過程,這一界定與洋思中學的“堂堂清”似乎有異曲同工之妙。但是,課堂檢測應檢測什麼、如何實現高效課堂,卻還是一個有待探討的話題。今天,我想結合平時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大家共勉。

課堂檢測的目的是為了檢查學生本節課教學目標的完成情況,並進一步發現並解決學生在自學課文後存在的問題。因此,教師設計的檢測題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以教學重難點為主。反饋練習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有效地設計檢測題

首先習題的設計非常重要,當堂檢測的習題要少而精,必須緊扣當堂檢測的知識點,這樣既使學生明確本節課的重難點。又能訓練學生的思維,檢測學生是否對知識理解,並學以致用。當堂檢測一般包括複習檢測、對新知的針對性檢測、鞏固性檢測、綜合性檢測、拓展性檢測等,它應當貫穿於整個課堂教學活動之中。認真分析教材重、難點,精擬小檢測,緊扣檢測進行新課的講解。小檢測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點,在新課教學時,就要有針對性地對考點,以及考察考點的角度進行講解,使課堂教學與小檢測保持一致。同時注意檢測題簡潔明瞭,重點突出;我們的經驗是一節、最多兩節新課有一次小檢測,題量控制在10—15分鐘;檢測題都是以填空、列舉題的形式,考查學生對重要知識點的記憶。為擬訂科學實用的檢測題,備課組內的老師們既有分工,又加強合作。每位老師各自負責一部分,再交換檢查,查漏補缺。

2、抓好知識過手,做到每課有檢測。

知識過手從平常抓起,進行小檢測前仍然要進行鍼對性地複習,由於題量在10—15分鐘,因此在考前可以留出一定時間讓學生當堂複習,只要認真複習的學生基本上都能做得很好,這樣就增加了檢測的實效性。尤其對於後進生由於檢測範圍小,難度低,他們往往會在小測驗中獲得高分,體會成功的喜悅,這樣的複習和檢測不僅能引導學生背什麼、怎麼背,又能提高他們的信心,也調動了學生學習學科的興趣,平時的知識細水長流地積累下來,到期末複習時教師和學生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上是我在教學中的一些心得,誠摯的期待領導和老師們的指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