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主題牆創設心得

來源:才華庫 1.17W

幼兒園的主題牆飾,是幼兒園各班根據主題活動的內容設計和佈置的牆面環境。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班主題牆創設心得,歡迎閱讀。

大班主題牆創設心得

大班主題牆創設心得

【引言】主題教育活動以其多方面整合教育的優勢逐漸成為幼兒園教學的主要形式,主題牆正是其中的一種表現形式,在每一個主題進行的過程中,都要求教師進行主題牆的創設,甚至還會組織觀摩評比,重視程度可想而知。那麼如何讓主題牆真正對幼兒的學習和發展發揮作用呢?

【摘要】幼兒園主題牆的創設,是豐富幼兒園教育環境,優化教學手段,提高教育質量的一個重要途徑。幼兒園主題牆讓教師走出班級環境創設的困惑;讓幼兒成為班級環境創設的主人,並與環境有效地對話,成為幼兒學習的互動平臺,促進幼兒的發展;讓幼兒園課程成為班級環境創設的內容;讓幼兒園成為一個聯動的整體。因而主題牆不僅是一座架在幼兒、教師、家長三者之間的橋樑,它更是幼兒發展、幼兒園課程與班級環境創設三者的有機結合體。因此,創設一面真正能讓幼兒喜歡、能積極互動,並能促進幼兒主動發展的主題牆在我們的教育活動中是至關重要的。

【關鍵詞】主題牆幼兒發展

幼兒園的主題牆是促進幼兒發展不可缺少的“環境”,一直成為幼兒在園生活的重要部分。主題牆無論從內容來源、主題的產生等多方面都日顯生動、直觀、真實地再現了師幼之間,幼兒、教師與家長三者之間近距離的對話;師幼之間親密的關係;幼兒與幼兒之間的情感氛圍。《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提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促進幼兒的發展”,因此,以“幼兒發展為本”,創設幼兒發展所需要的主題牆就顯得尤為重要。有價值的主題牆,從感官上帶給幼兒有關線條、形狀、色彩、構圖等因素的刺激,在情感上帶給他們愉悅感。

一、常見的主題牆型別。

1、裝飾性牆飾。這一類牆飾為數不多。主要一般都是歡迎小朋友、可愛的動物之類的宣傳性的兒童畫。

2、“連環畫”類牆飾。幼兒看完每一幅畫面,就瞭解了故事的情節。這樣的牆飾一開始對幼兒是有吸引力的,但當幼兒熟悉了故事情節後,就不再對牆飾感興趣了。

3、呈現幼兒活動成果的牆飾。教室裡散見著各類幼兒活動成果的展示區,如美術、手工作品展示、幼兒發展表現評價表(幼兒照片邊上貼上幾顆星星或小紅花或者優秀卡等)等。這類牆飾是動態的,不斷在改變的,都讓幼兒積極地參與了。

4、呈現幼兒活動過程的、幼兒能積極參與的、動態的主題性牆飾。

目前幼兒園的牆飾中以第三類牆飾居多。但我認為第四類牆飾作用最大。

 二、常見主題牆創設的方式。

1、個人承包式。班級環境創設由老師一手包辦,起早貪黑幾個日夜,從構思勾畫到剪貼上牆,所有的過程沒有幼兒的參與,只有老師的辛勤勞作。

2、參評式。幼兒園領導將班級環境創設作為評價教師工作能力的一個指標,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再指定日期進行評比。在評比前一天每個老師都對自己的“傑作”保密,到了評比之日全園教師才將所有的作品上牆。

3、通用式。班級環境創設過分注重美的因素,而忽視了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走進一所幼兒園的各個班級,如果沒有班牌的提示,我們很難判斷這是哪個年齡段幼兒的班級。

4、包裝式。環境佈置需要材料,如果幼兒園不提供,教師就無法動手,只好千方百計尋找材料,用形形式式的廢舊物品以怪異的思路進行環境創設,根本沒能將班級環境創設與幼兒園課程之間建立聯絡。

 三、有價值的幼兒園主題牆。

我們幼兒園“三室”合一,教室、寢室和活動室都在同一教室。幼兒活動範圍相對較小,在有限的空間裡怎樣發揮最大的利用價值,我們一直都在思考。

我認為有價值的主題牆要能充分體現以下幾點:

1、豐富性。

主題牆作為幼兒開展活動的足跡呈現平臺,教師在創設時要有全盤考慮的眼光,呈現的主題應該具有課程連續性。可以有三個主題安排,一個是剛剛過去的,但孩子還有延伸或思考的活動,一個是正在進行的主題,另一個是將要進行的主題。在每一個主題中,教師要有選擇的選取內容進行佈置,主題要有脈絡,有標題,人一看就非常清楚和明瞭。

2、藝術性。

主題牆作為班級的一種“活動”牆面裝飾,要賦予創意的設計、智慧的裝扮,而不僅僅只是散落的將幼兒的作品、教學掛圖進行張貼,就算完成了主題牆的.佈置,這樣的教育價值是微小、顯而易見的。教師怎樣做到創意的設計,其中離不開對整個主題位置的思考:採用何種圖案、怎樣擺放等,讓活動的意義真正體現。有時教師的一點小裝飾、小說明,一個小標記,就能讓整個主題煥發光彩,達到視覺和教育的“雙贏”。

3、互動性。

主題牆作為班級的一部分,隨時和幼兒在進行著“溝通”與“交流”。主題牆上呈現的材料應該是教師和幼兒一起收集的完成的,那就讓孩子也參與到創設中來。這樣既可以讓幼兒關注主題牆,而不僅僅是“擺設”,也可以讓幼兒的智慧和教師共享,教師還可以減輕一定的工作負擔,兩全其美。

 四、創設有價值的幼兒園主題牆。

1、讓幼兒成為班級環境創設的主人。

讓幼兒以主人的身份直接參與主題環境創設。教師由原來的動手者轉變為觀察者,傾聽者和支持者。首先,要多關注孩子的興趣點,觀察孩子的需求,激發他們創設主題環境的積極性,多傾聽孩子的所思、所想,給孩子提供適度的支援。其次,將收集的材料和創設環境的過程作為幼兒的學習過程。我們應和幼兒一起收集材料,在這個過程中,應儘量讓幼兒自己去做,自己去想。通過多渠道讓幼兒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通過看、聽、問途徑來獲取資訊和材料。在收集材料後儘量讓幼兒自己協商如何裝飾主題牆,這樣一來孩子間的相互交流更能加深對主題內容的理解,也更進一步的深化了主題內容。如:在大班主題活動“我喜歡的汽車”中,我們努力契合幼兒的興趣點,積極動員幼兒收集日常的廢舊物品如廢紙盒、瓶蓋、“汽車掛曆”等,讓能力強的幼兒運用廢紙盒、瓶蓋等來製作“心目中的汽車”,讓能力弱的幼兒則動手剪貼“汽車掛曆”,共同參與佈置、豐富主題牆飾。這不僅可以向幼兒滲透環保意識,深化環保教育,而且別具一格,充滿生氣,能夠有效地吸引幼兒的“關注點”。再如:在大班主題活動“大自然的語言”中,幼兒較為困惑:植物、動物怎麼會說話呢?針對這個情況,我們讓幼兒自己去找資料。在家長的幫助下,孩子們自己畫圖、塗顏色,父母在下面加以一段文字說明,不到兩天,“大自然語言”就展現在大家的面前。孩子們從中理解了許多的語言:荷花盛開,夏天來到了;小螞蟻搬家

,告訴我們快要下雨了……這些神奇的發現,激發了他們熱愛和探索大自然的興趣。這樣,在主題進行中,與幼兒進行討論,結合幼兒的興趣、意願來佈置主題牆,多給幼兒一份信任、多給幼兒一份權力、多給幼兒一份鼓勵,讓幼兒發揮其應有的作用。讓主題牆真正成為幼兒與教師之間的近距離的對話。這樣的主題牆創設才能發揮其創設本身的意義。陳鶴琴說過:“通過幼兒思想和雙手佈置的環境,可使他對環境中的事物更加認識。”

2、根據課程內容創設主題牆飾。

環境是課程設計與實施的要素。幼兒的認知、情感和社會性的發展始終來自於和環境的相互作用,且幼兒與環境相處的方式也直接影響教育的質量。我們根據預設課程模式,將主題牆飾的創設緊密地與班級的主題教學活動的執行方向相結合。將幼兒關於主題探究的階段性成果、探究過程中遇到的困惑、教師和家長提供的相關的內容支援等內容構成主題牆飾的主體。讓孩子在這種互動過程中得到滿足,豐富對有關主題內涵的理解,並激發對主題的深入探究的興趣。如:在大班“不一樣的我”主題活動中,教學活動“名字的故事”,其目的是讓孩子們認識自己的名字,瞭解自己名字的含義。我們先讓孩子回家與家長一起製作了一張卡片,卡片上寫上孩子的名字及名字的意義,以及一份自我牆報,然後帶回來貼在主題牆上。在這一過程中,幼兒體會到了父母對自己的關愛和期盼,並在自由活動中爭先恐後地去認識自己及自己的名字,向別人介紹自己和自己名字的意義,同時辨認同伴、同伴的名字。再如,在大班孩子即將畢業的時候,孩子們對於幼兒園的一草一木都十分的留戀,老師就可以和孩子們一起製作一個“離園倒計時牌”的主題牆飾,和孩子們一起商量版面顏色的選擇、內容的佈局、牆飾的裝飾等等,在之後的一段時間裡,讓孩子們自己動手,不斷豐富牆飾的內容,讓孩子畫下自己在幼兒園裡的最愛,記錄對老師的不捨,留下與好朋友的合影和電話。在牆飾不斷得到充實的同時,孩子們對幼兒園的愛、對老師、朋友的愛也在不斷地得到昇華。

3、讓主題牆成為一個聯動的整體。

班級是幼兒園課程實踐中一個最基本的工作單位,它可以是相對獨立的,也可以縱橫結合成一個整體。“主題牆”不但是幼兒園的一道亮麗的風景,它更是全園幼兒互相學習、相互促進、整體聯動的理想場所。各個班級在準備“主題牆”時,提倡以年級組為單位集體研討,平行班的老師彼此交換意見,有的主題可以各班獨立創設“主題牆”,老師根據自己班級幼兒的實際情況設定板塊,有所側重;有的主題可以平行班級相互配合,一個班負責一至兩個板塊,並且幼兒作品互動使用。在創設“主題牆”時不要求一次性上牆,課程進行到某個階段可以佈置某個板塊。同一年級組的幼兒可以相互觀摩、欣賞、評價,不同年級組的幼兒也可以在老師的帶領下,去看看其它年級組的“主題牆”。總之,讓“主題牆”使幼兒園成為一個聯動的整體,成為一個和睦向上的大家庭,傳遞幼兒、教師以及家長共同的心聲。瑞吉歐的教育思想告訴我們“牆壁是會說話的”,那就讓我們正視缺失,改正不足,讓“牆壁”說話、讓“牆壁”“好好”說話,讓主題牆真正對幼兒的學習和發展發揮作。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