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閱讀教學的心得體會(精選6篇)

來源:才華庫 2.14W

當我們經過反思,對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恰當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國小閱讀教學的心得體會(精選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國小閱讀教學的心得體會(精選6篇)

國小閱讀教學的心得體會1

課文要理解其中的詞語和句子,才能更好地瞭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和基本思想;要會自覺地使用學過的詞語和組織出所需要的句子,才能更好地準確地表達出真情實感。掌握一定的詞語知識和句子知識,是發展閱讀和寫作的重要基礎。因此,引導學生理解詞語、積累詞語和引導學生運用詞語十分重要,是培養閱讀能力的重要內容。詞語訓練要注意兩點:一是既要重視理解又要重視運用,把學和用結合起來;二是要與閱讀課文與理解文章結合起來。一些常用的詞語,要引導學生在說話和作文中學習使用。一些基本句子形式,要引導學生加深認識,並讓他們口頭或書面造句子,學會使用。在引導學生理解詞語時應讓學生了解這些詞語和句子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意思和用法。有的詞語一讀就懂,不需要講解。有的詞語稍作比較;學生就理解了。教學的重點應放在哪裡?重點應引導學生說,也就口頭運用。為了是學生更好地理解運用祖國豐富的語言,有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把課文中詞語、句式變換說法。

一、指導預習,教方法

預習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一個重要方法,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一環。學生剛上三年級,不會預習,我就把預習拿入課堂,集中上好預習指導課,教給學生預習方法:讀熟課文,要求達到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邊讀邊想,讀後能比較準確地回答出課文的主要內容;要藉助字典認字,理解詞語。

如在教學《孔子拜師》一課時,讓學生按上述預習方法學習課文,當學生熟讀課文,說出課文主要內容,並藉助字典認字,理解詞語,把不理解的句子劃上記號以後,再讓學生回顧剛才的學習過程,讓學生自己歸納出預習的方法和步驟。這樣,在課堂上指導三、四篇課文,學生就基本掌握了預習方法和步驟。

隨著閱讀訓練專案的進行,預習要求也相應提高,在上述訓練的基礎上,再給學生布置方向性預習提綱,讓學生有所遵循,使預習由扶向放過渡。學生課前做了充分預習,不僅提高了教效果,為大量閱讀創造了條件,而且學生通過預習,掌握了預習方法和步驟,提高了自學能力,使閱讀起步訓練有了一個很好的開端。

二、上好精讀課,教學法。

集中識字後的閱讀教材是按單元分組的形式編寫的。教學時,要抓住本單元本組的訓練重點,以精讀帶略讀,以課內帶課外,以一篇帶多篇,有重點地、有計劃地訓練學生,逐步提高獨立閱讀能力。因此,要用主要精力上好精讀課,教給學生讀書方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三、培養閱讀能力要善於啟發學生質疑,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在閱讀教學中,只是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回答,學生總是處於被動的局面。我們要通過篇一篇課文教學使學生學到閱讀知識的方法,形成閱讀能力。逐步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就要想辦法讓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這樣學生就學得比較主動了。

教師可以讓學生預習課文,有不認識的字,讀讀拼音,詞義不懂的,查查字典。真正不能解決的,老師幫助解決。教學中,教師引導、啟發學生把不能理解的地方(如句子、某一自然段、某些內容等)提出來。有的時候,學生確實提不出來,教師就問他們某句話,某個意思懂不懂。這樣讓學生逐步養成閱讀課文時去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並且提出問題來的良好習慣。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儘可能啟發他們互相解答。他們確實解決不了的,才由教師講解。

四、營造良好閱讀氣氛

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眾所周知,良好的環境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前提,可以起到“潤物無聲”的作用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一切可用的條件,為學生的閱讀創造良好的硬環境和軟環境。其中,硬環境就是創設良好的外在閱讀條件,如提供圖書閱覽室,內藏足夠的圖書,配置較大容納量的書桌,教室四壁張貼有關讀書的標語,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軟環境則是指教師在與學生的閱讀交流中建立的一種美好的情感氛圍,如對學生閱讀成果的贊同和肯定等。這樣,就能使他們在閱讀中產生成就感,從而更加積極地擴充自己的閱讀量。

五、大膽想象 展開創新的翅膀

想象是思維的體操,是創新的翅膀,是拓展思維空間的內驅力,是人們對頭腦記憶表象進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過程。由此可見,表象越豐富,想象就越開闊、越深刻。愛因斯坦說過:一切創造性勞動都是從創造性的想象開始的。想象是一種立足現實而又跨越時空的思維,它能結合以住的知識與經驗,在頭腦中形成創造性的新形象,把觀念的東西形象化,把形象的東西豐富化,從而使創造活動順利展開。

國小閱讀教學的心得體會2

古人曾雲:“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要想讓學生“不待解說,自曉其義”必突出一個“讀”字,讀的面要廣,讀的人數要多,讀的時間要多,要讀得落地有聲,書聲琅琅才是語文課的主要特點之一。

國小語文閱讀教學以讀為本,要求學生循序漸進地讀書,在學生粗讀課文初步感知其大意之後,著重抓好“讀通課文”的訓練,讓學生讀中感知、讀中感悟、讀中感染,讓每一堂語文課都書聲琅琅,學生長期浸染在琅琅的讀書聲中,既悟情又悟法,將有利於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但是如何讓學生能夠帶著自己的情感去朗讀課文呢?

一、注重體驗,自讀自悟

閱讀教學就是通過觀察語言現象,思考語言文字的內涵,咀嚼語言文字的“滋味”,體驗語言文字的情感。當代的閱讀教學的學習活動不僅著眼於如何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而且注重使學習者能夠在學習過程中得到有效的體驗,積累有益的經驗,實現經驗的再創造。有體驗的讀,就是引向自“悟”,發展個性;就是擯棄繁瑣的分析,注重整體感悟。如教學《火燒雲》中的一段:“天空的雲從西邊一直燒到東邊,紅彤彤的,好像是天空著了火”。我引導學生注意閱讀的體驗,指導學生與文字進行對話:哪一個字用的好?為什麼?有的認為“紅”字用得特別好,有的認為是“火”字,有的認為是“燒”字。學生間展開了激烈的爭議,我引導學生反覆朗讀這句話,最後大家一致認為是“燒”字。接著學生大膽發表了各自的意見:“燒”字讓我們感覺顏色特別美;“燒”字讓我們看出火燒雲在變化;“燒”字讓我們有天空的雲從西到東移動的感覺;……這種自悟自得的閱讀體驗,增強了學生的自主精神和創造精神,有利於發展學生的個性。使學生在閱讀時依託語言文字的形象,加入自我的經驗認識和想像,喚起活生生的形象,體驗到文章蘊涵的人類文化的精華、人文價值以獲取美好的感受。

二、傳情達意,情感共鳴

新課標明確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評價的能力。”而這種“即感受、理解、欣賞、評價的能力”只有通過深入的傳情達意的閱讀體驗才能獲得。即在理解的基礎上,對課文中優美的形象、深刻的意蘊、豐富的情感以及用詞造句的色彩、語言節奏的強弱、情調和風格特色等進行欣賞。“傳情達意”的讀要求讀者流入作品,馳騁想像,與作者產生共鳴。通過欣賞,獲得審美享受、感情陶冶、精神淨化。因此,我在教學中應該積極引導學生傳情達意的深讀課文,沉浸其中,透過語言文字,與作者進行心靈對話,把握文章主旨,感悟做人之道;同時抓住典型語言資訊(如內容精彩之處,語言運用經典之處),領悟語言文字表情達意之精妙,並積累語言。或低聲讀,細吟慢讀,領會所讀作品的內容,在低誦中細細揣摩作者傳情達意的文字技巧和表現方法;或高聲讀,通過高聲誦讀傳達出作品的內在情感和蘊意;或模仿角色讀,即在閱讀人物對話的課文時,引導學生模仿文中人物的角色,揣摩各種人物的語氣、語調、心態和神情,使自己進入角色,高聲、反覆朗誦臺詞,找到身臨其境的感覺。

在閱讀教學中,面對一篇課文,我一般從文章的整體著眼,從那些牽一髮而動全域性的詞句切入,指導朗讀。如教學《詹天佑》一課時,我直接切入文章的中心句“詹天佑是我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問學生:“你認為這句話的應該用什麼樣的語氣讀?哪些詞應該重讀?”學生試讀之後紛紛舉手回答:“應用讚美的語氣”、“應用自豪的語氣”、“‘傑出’和‘愛國’這兩個詞語應重讀。”於是我請同學們讀此句,重讀“傑出”和“愛國”,讀出自豪和讚美的語氣。這樣一來,不僅激發了學生的思維,掌握了朗讀的技巧,同時也理解了文章的中心,陶冶了學生的情操。國小語文課本里的每一篇文章都伴隨作者深厚的感情,在教學中,我們應該利用課文中的感情因素,通過傳情達意的讀來激起學生情感的共鳴,從而領悟文章中心,深刻體會到作者的心靈深處,並且使學生在情感的感染中受到真善美的薰陶,使他們的語感得以培養,心靈得以美化,情操得以陶冶。傳情達意的讀,要指導學生做到字字不含糊,停頓、重讀和語調的把握有分寸,這樣傳情達意的讀,讀起來才會抑揚頓挫分明,就能“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三、聯絡生活,激勵學習

語文,是聽說讀寫的工具,以語言文字為表現形式的課文是現實生活的反映。因此,語文知識與人們交際的需要密切地聯絡著。所以,閱讀教學藝術的根本目的和出發點也應該是不斷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需要,使其產生學習語文的內在動力。

閱讀教學不能為教課文而教課文,為教知識而教知識,必須緊密聯絡日常生活實踐,特別是讀寫聽說活動,把課文中蘊含的語文知識和語文技能活化為呈現在學生面前的一盤盤美食甘味,使學生真正認識到“學屬所需”、“學有所用”,從而產生學習語文的濃厚興趣,主動自覺地去獲取知識,並積極運用所學知識,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如教授《落花生》一課,我針對學生普遍感到作文選材難這個問題,自始至終圍繞作文選材進行講讀,使學生認識平時留心觀察和勤於積累是獲得寫作素材的重要來源,一堂課講得生動活潑,學生學得津津有味。

閱讀教學離不開讀。只有通過讀才能推敲、揣摩、品味語言,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準確、生動,感受祖國語言的無窮魅力。在閱讀課上,一個好的教師應善於以自己的情感調動起學生的情感,使師生的情感與文章蘊涵的情感相吻合,當喜則喜,該怒則怒,師生一道激動、平靜、愉快、悲哀、得意、緊張、悠閒,讓閱讀“情意”濃濃,充滿著和諧、合作的氛圍。

國小閱讀教學的心得體會3

陰霾,雨季下雨,也一定是美麗的辰光,不經歷風雨,為什麼會看到彩虹。——銘文

窮人的孩子很早就當家了。欣賞完高爾基的自傳體小說—《童年》,有一種深深的敬佩之情。

當我翻書的時候,我一次又一次地“見證”我祖父對阿麗莎的殘忍和專橫。我把心放在喉嚨裡。相比之下,我和阿萊莎比童年還好。

想想我衣服一伸,嘴巴一張,再看看整天生活在這樣一個殘酷可恨的家庭裡的年輕的阿麗莎,過早的意識到這個世界的痛苦和醜陋。有一個差異的世界,有很多人。

幸運的是,阿萊莎有一個慈愛的祖母,樂觀單純的朋友——小茨剛。讓他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邪惡中看到善良,在冷酷中看到人性。

當我躺在床上,當我回想起我祖父的殘忍,當我再次想起我善良的祖母,我會想起那隻鳥的喙、鼻子、金色的紅鬍子、長長的黑色衣服,還有一對綠眼睛的祖父,他們揮舞著長長的樹條紋,把它們從空中拋下,擊打著阿麗莎,還有他猙獰的眼睛和爪子般的指甲。年輕的時候,阿麗莎只能蜷縮著無助地呻吟。祖母在旁邊也無可奈何,一聲聲斥哭響遍了整個天空。

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一個偉人正在崛起。也許,是家庭的迷茫,迫使他過早走向社會,走向獨立。

正如海明威所說:“只有陽光沒有陰影,只有歡樂沒有痛苦,那就不是生活。以最幸福的人的一生為例。這是一根捆繩。”

“成功之花,人們只欽佩她現在的閆明!然而,當初她的蓓蕾浸透了奮鬥的淚水,灑下了犧牲的血雨。”不要嘆氣,佩服別人。因為你沒有經歷風雨,為什麼會看到彩虹?

國小閱讀教學的心得體會4

美國教育家杜威說過一句話:“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教育,就意味著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生活!”是啊,給他們一個什麼樣的語文課堂,就是給了什麼樣的生活。

閱讀教學在國小語文教學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對於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長期以來傳統的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統一的要求,劃一的指導,壓抑了學生個性的發展,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差異和學習潛能。重理解輕感悟,重分析輕運用,費時多而收效微,泯滅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束縛了學生的全面發展,使得閱讀教學缺乏靈動與生氣。《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閱讀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新課程下進行個性化閱讀教學是十分重要的。

第一 注重語言文字的訓練,重視學習習慣的培養。老師們在指導學生咀嚼、推敲語言文字,探究語言文字的美妙神奇,並沒有將自己的理解強加給學生,而是根據學生的水平、需要在調整,教學非常真實。她們或通過句式的變換訓練來體會重點詞語,或運用對比法讓學生品詞品句,體會詞句的細微差別,學會準確地運用詞句,或在想像體驗中感悟品味語言……反思我們,為了追求把課文講透,圍繞情節內容進行提問分析和討論談話,佔用了大量的教學時間,這些瑣碎的提問和多餘的分析,取代了我們的語言文字訓練,影響了我們的教學成效。

那麼,如何在我們的課堂中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呢?我覺得,最關鍵的一點是要找準語言文字訓練的點。具體的講,就是在一篇篇課文中選定幾個語言文字訓練的點,我們沒必要教學生學習課文中所有的知識,只能根據既定的訓練目標,精選幾個訓練點,即選幾個供學生訓練用的“例子”,憑藉這個“例子”使學生能舉一反三,逐漸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

第二 教師的導和學生的學落到了實處。落實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落實了學生的學習時間。完全看得出學生由表及裡的理解,看得出學生對語言品味的提高,在教學中重視了學法指導,在讀中領悟了方法。在這裡,省小語理事會理事長於老師提到:教課文,老師要少講少問,將活動時間多留給學生。確實,老師再高明的教也代替不了學生親自體驗的過程,老師的講也不能代替不了學生自己的練習,所以我們不妨放心的將時間留給學生多讀一些,多說一些,多議一些,哪怕是說得不夠好不夠完整,這有什麼呢?這畢竟是學生自己的學習成果啊。如何將老師的導和學生的學落到實處?於老師提到:首先要明確目標,緊扣單元訓練點,關注課文的導讀提示,發現問題及時指導,隨時注意聽,說,讀,寫,思的訓練,關注學生要用心。其次是步驟環節要到位。

第三 注重課堂細節。首先,老師的評價語言非常真實,不做作,充滿“語文味”,她們充分尊重學生的獨特理解,鼓勵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自我解讀,即便學生對文字的理解有偏差,老師也不直接給與否定,而是讓學生繼續探究文字,在文字中主動獲得答案。其次,老師沒以成人的理解表演教學,而是從兒童的視角出發輔導,幫助孩子們學習,語氣、語調兒童化,讓孩子們覺得非常親切,真正體現了老師與學生的平等地位。

教學中,尊重兒童的思維方式,語言充滿童趣,貼近兒童的心理。再次,注重情感的渲染。語調錶情非常煽情。另外,注重個人形象,她們的一舉手,一投足,甚至是一個表情,都賞心悅目。我想,在我們的農村教育中,也應該追求這樣一種端莊的教態。對於我們的學生,尤其是那些被我們遺忘的弱勢群體,我們的一個撫摸,一個握手,一個鼓勵的眼神,對他們是一個多麼大的呵護!參賽老師們不僅僅領悟到了“以生為本”“面向每一個學生”的理念,並且她們已將這種理念化為了一種實際的行動。

語文課堂不僅僅是將課文教給學生,還得思索:如何讓課堂生成更多的東西?在這個問題上,崔巒老師提倡“簡簡單單教語文,紮紮實實求發展”,這個簡單,是指教學內容要簡約,教學環節要簡化,教學方法要簡便,教學態度要親和,教學語言要質樸,教學鼓勵語言要靈活多變,百花齊放。同時,崔老師還提到:語文教學要依託語文教材,落實語言訓練,講究誦讀感悟,豐富語言積累,加強語言運用,關注語言形式。讓我們的語文教學落到實處,處處講究一個“實”字。

國小閱讀教學的心得體會5

這是《中華活頁文選》上的一篇文章。雖然字數少,但是很有紀念意義。

本文主要講述梁實秋在世時,筆者與他同桌進餐,發現患有糖尿病的樑並未接觸任何含糖或澱粉的食物,而是要了一份既有糖又有米的“八寶飯”。原來他知道自己有喜歡的“八寶飯”,所以特別剋制,打算把“名額”留給喜歡的。

作者闡述了閱讀和工作中的“收穫與付出”原則。“獲得”和“給予”往往是相對的。當我們選擇其中一個的時候,往往不得不放棄一些東西。就像梁實秋先生,他決定吃最後的八寶飯,所以在面前特別剋制。

最能體現這一點的是:如果不想少玩一分鐘,更努力學習;我想取得好成績,但不想犧牲自己的發揮時間。手機開著看書,一邊玩一邊擔心作業,怎麼能成功?結果我玩不好,錯過了學習。這句話讓我明白了,無論做什麼,都只有一心一意才能學好。

看完這本書,我學會了一心一意地做事,這樣我就能很好地完成它們。適當安排時間是必要的。玩的時候要玩的開心,放鬆自己。回去上課的時候要認真,小心,全力以赴。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這樣你才“有資格玩”。相反,玩的時候忘了時間,忘了考試,回到書本上依然不能振作的同學,是做不好的。總結起來就是:成功=適度輕鬆,一切努力,目標,計劃。失敗=邊玩邊學,邊學邊玩。上癮=犧牲。先苦後甜。

國小閱讀教學的心得體會6

xx年12月3— 5日,我非常榮幸的在沂南縣教育體育局朱老師的帶領下,參加了全國教育學會國小語文閱讀教學觀摩活動。感謝領導給我這次學習的機會,使我走近名師,讓我聆聽名師的教誨,一睹名師的風彩。兩天的觀摩研討讓我收穫頗多。

12月4日開幕式開始,臨沂市的崔寶平副局長、教科研主任宋玉良,分別作了精彩發言,開幕式結束後虞大明作報告— “漫談新課程背景下語文教學熱點問題”, 虞校長那富有幽默風趣的開場白,令在座的久久難以忘懷。尤其是他的教學評價的激勵性——課堂教學評價,讓我學到了很多教育的機智。讓我明白麵對聰明但會想鬼點子與老師做對的孩子時應如何巧妙地以牙還牙,幽默地處理。讓學生在笑聲中明白自身錯誤;面對孩子犯下錯誤時,應巧妙的為孩子搭建一個臺階,讓孩子再犯錯之後,輕鬆下臺。虞校長的課更是充滿大師級的智慧,讓學生在輕鬆愉悅的課堂情境中自主探究文字,體會 園子的特點,感悟作者自由快樂的童年,憑藉拓展閱讀和啟迪談話,啟用學生用自己的方式書寫美好童年使之永恆的慾望和動力。

武瓊的精彩報告讓我感受到一種生命的活力。在印象中退休的教師應老氣橫秋、滿臉寫滿滄桑,沒想到武老師卻是個活力四射的老太太,無論是在她的精彩報告中還是《七律長征》中都讓人感受到她的活力四射,講到動情處不忘向上揚揚手 。在一個多小時的課堂上讓我學到了很多也思考了很多。

王振會老師執教的《稱讚》也讓我感受很深。王老師在課堂上那種鎮定自若的神態,甜甜的笑臉、甜美的聲音一下子把我們帶入童話的世界裡。她設計的小刺蝟和小獾 的對話指導學生朗讀時包含溫情又富有童趣。王老師在學生回答問題是帶著真誠的笑容,用真誠的話語去稱讚學生,讓學生體會到被稱讚的快樂;再設計寫生字這一環節時王老師對同學書寫的優點進行稱讚,培養學生髮現同學優點樂於稱讚別人的心態。

支玉恆老先生久聞其名,期間也看過他老人家的講課光碟,就沒見其人,今天近距離的一 睹支老的風采真是萬分激動與榮幸。

總而言之,再次感謝領導給我們邀請到小語會這麼多名家,聆聽名家精彩的報告,讓我們走近名師課堂,這對我們今後的教學有很深的幫助,我們將以名師為榜樣,不斷吸收他們的精華,勤懇耕耘,不斷探索收穫明天的希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