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支教社會實踐心得體會(通用5篇)

來源:才華庫 1.08W

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有這樣的時機,要好好記錄下來,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恰當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暑期支教社會實踐心得體會(通用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暑期支教社會實踐心得體會(通用5篇)

暑期支教社會實踐心得體會1

作為一名即將步入大三的學生,抱著鍛鍊自己,服務社會的願望。我報名參加了由學校組織的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的義務支教活動,並有幸成為了其中的一員。今年我們學校暑期社會實踐的主題是:勇擔強國使命,共建和諧家園。月號我們在學校舉行了“年大學生暑期三下鄉啟動儀式”,院黨委書記汪建華,院黨委副書記、院長閆慶生等院上許多重要領導都參加了此次啟動儀式。啟動儀式上院上許多領導為我們授予了隊旗併發放了宣傳資料。啟動儀式結束後,學校還為我們進行了培訓。這一切的一切都讓我感受到的不僅僅是驕傲,更多的則是責任,當時我心裡就想,一定儘自己最大的努力把這次支教活動的任務完成號。在這種的巨大精神動力下,我們在月號上午出發了。

我同我們歷史系的張文遠,趙曉亮,王福東,樑建剛以及化學系的魯振江被分配到了華池縣城壕國中,我們的帶隊老師是歷史系張多勇老師,張老師在去年就是暑期社會實踐的帶隊老師,並且在歷史地理方面有著深刻的研究,而且長期擔任甘肅省優質課的評委,因此我想這一次一定能夠收穫許多課本上學不到的東西。

經過個小時的顛簸,下午五點鐘我們終於到達了華池縣城壕國中。城壕國中是一所農村初級中學,位於華池縣具有深刻歷史淵源的城壕鄉。來到學校首先個人的第一感覺就是學校的環境很好,無論是學校周圍和學校內的自然環境還是學校的文化氛圍都讓人耳目一新,接著我們認識了城壕國中校長趙文存老師,趙校長給我的第一感覺就是厚重,或許是長期居住在大山裡,人也具有了大山的某些特徵。趙校長熱情的為我們安排了宿舍,本來為我們安排了兩間學生宿舍,但我們六個為了圖個熱鬧,我們婉言謝絕了趙校長的好意,我們六個住在了一間宿舍。晚上學校開會安排暑假的補習工作,我們這些準老師也參加了會議,在會上城壕國中副校長賀培啟為我們六個安排了教學任務,並向我們發放了教案的資料。會上趙校長向我們介紹了與會的其它老師,張老師也向學校做出保證一定圓滿完成這次教學任務。面對熱情的各位老師和張老師提出的殷切希望我在心中有暗暗下決心,一定要儘自己最大的努力把這次教學任務完成。我們這次的實踐活動與感受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認真完成教學任務

我們這次擔任的是九年級的教學任務,我和樑建剛負責兩個班的歷史教學、魯振江負責兩個班的化學、張文遠負責兩個班的政治教學、趙曉亮負責兩個班的生物教學、王福東負責兩個班的地理教學,其它課程由城壕國中在校老師擔任。

由於第二天就有課,所以第一天晚上我們就投入備課。正如團委閆書記所說,你知道不一定能講出來,能講出來不一定能講聽清楚,能講清楚不一定能夠講好。在真正即將踏上講臺的這一瞬間我才感覺到了這一句話的準確性。或許那天晚上大家都有和我一樣的感受,我們備課一直備到晚上十一點半。

俗話說,是騾子是馬你得拉出去溜溜。第二天就看我們的了。我們講完以後,張老師還要進行評課。於是我們都聽了彼此的課,下午課外活動上,張老師對我們的課進行了點評。在聽取了其他隊員的課之後,給我感覺都不錯,但在自己講的時候,卻不知道是什麼原因竟然有些怯堂,但講著講著就消除了這種緊張感。張老師長期擔任甘肅省優質課的評委,因此對於上課的方式、方法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張老師對我的評價就是上課的時候過於緊張,但優點是重點把握的好,力爭使學生在當堂就消化了當天所學習的知識,因此總體來說是一堂成功的課。得到張老師的肯定使我的信心大增,從而使我相信在以後我會講的更好。

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我積極引進各種教學方法像課堂討論、課堂小演講等來儘量使課堂氣氛活躍,由於我所擔任的是歷史的教學任務,因此我確保使學生在當堂就掌握識記當天所學習的知識。經過測試我發現這一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課堂上我還儘量穿插一些學習方法,並且對差生實行激勵機制,也收到了明顯的效果。

雖然自己的專業知識還不是很紮實,並且知識面還有待加寬,但在這次支教任務中我還是認真完成了自己所擔任的教學任務,並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二、積極參加社會調查

社會調查也是我們這次實踐活動的一個重要方面。在我們義務支教的第二天,張老師帶我們實地考察了學校後面的城壕古城。城壕古城曾是宋朝的一座古城,它的作用是防止西夏的入侵。現在古城仍然不減當年風采,張老師為向我們解釋了古城的馬面,女牆的作用和名稱的由來,使我們把書本上學到的知識真正的和實踐聯絡在了一起。這一次考察收穫不小,因為張老師還教我們如何根據古代的遺蹟遺物來辨認它的文化型別,我們學會了辨認仰韶文化、齊家文化以及宋代的青瓷,真的有一種不虛此行的感覺。

在上早操的時候無意中發現了學生們做的廣播體操好像有點與眾不同,經過打聽才知道這實際上不是廣播體操而是教育部在年月在全國範圍內推廣的《第一套校園集體舞》。我對於這套校園集體舞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因此我對《第一套校園集體舞》推廣的必要性與意義做了調查。調查是以調查問卷的形式進行的,通過調查問卷的形式我調查了城壕國中名科任教師與名學生對《第一套校園集體舞》的理解與它推廣的必要性與意義。通過調查使我感覺到這一套校園集體舞確實有很大的推廣價值,是一種深受廣大師生喜歡的鍛鍊形式,調查後,我還完成了一篇調查報告,作為這一次調查的勞動成果。

三、黨和國家的好政策

由於城壕國中是一所農村寄宿制學校,在與同學們短短的十天時間裡我瞭解到,國家每年不僅對他們的學雜費、書本費都實行免費,而且每學期還發給每位學生髮放多元的伙食補貼。上學不出錢還給發“工資”,而這卻讓我真正感受到了國家的好政策。從中或許也可以看出國家的惠農政策和對教育的重視程度。作為我們這些未來的教師或許更應該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提高自己各個方面的素質,將來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

四、學生們的吃苦精神

在這次社會實踐活動中,城壕國中學生們的吃苦精神也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學們是早上五點鐘就起床,晚上十點多才就寢,但誰也沒有要求他們這麼做。在他們的心裡,只有讀書才是他們走出大山的唯一途徑,因此勤奮學習這四個字便在他們心裡紮下了根。他們的生活也非常艱苦,他們吃的東西都是從家裡帶的,因為是五六天才回一次家,所以帶的乾糧往往就變質了,雖然他們每月還有多元的伙食補貼,但學生們卻把這些錢節省下來買學習用具,因此還經常要吃變了質的食物。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名叫王志強的同學告訴我,他這兩年一共吃了個饅頭,因為她母親告訴他吃饅頭要計數。而這就是他勤奮學習的動力,也因此他的成績一直在全年級名列前茅。

看看這些學生,想想我們自己,真的覺得很慚愧。我們平時對餐廳的飯菜指手畫腳,而我們餐廳的飯對他們來說無疑是一種莫大的奢侈。

有句說得好:實踐出真知。作為一名大學生,要想成為世紀的一名合格人才,必須跨出校門,走向社會,把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應用於實踐,從實踐中不斷分析、總結,從而提高自身解決問題的能力。走向社會,參加實踐,可以幫助我們擺正自己的位置:不盲目自大,也不過分自卑。有的時候我就是缺乏自信,也並不是我一直就這樣,只是人長大後才變成這樣!參加社會實踐,對我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有著很大的幫助,對我們的事業心、社會責任感也有一定的幫助。

通過這十天的支教活動,我們隊員同甘共苦,建立了深厚的友誼,我們深刻地認識到了團隊合作的重要性,踏實幹事的必要性。我們圓滿完成了各項任務,因此也受到了實踐地領導和同學的一致好評。雖然在工作過程中我們也有過分歧,但我們知道這是為了更好地完成工作而提出的不同意見。這樣的分歧反而使我們這支隊伍更上進,因為我們每個人都在努力著。正是所有隊員的共同努力,才取得本次活動的圓滿成功。我們真的很高興能有機會參加這樣的實踐活動。

難忘在我們走的時候同學們的眼中閃動的淚花,也難忘城壕國中那些熱情的老師,在短短十天時間中我付出了自己的汗水收穫了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完成了自己“鍛鍊自己,服務社會”的願望,我永遠不會忘記和那些親愛的同學和熱情的老師們一起走過的短暫而充實的日子,謝謝你們的照顧和建議!謝謝你們,相信城壕國中的明天在你們的努力下一定會變得更加美好!

這次實踐活動雖然已經結束了,但它卻在我人生的旅途中留下了一段不平凡的記憶。在以後的日子裡,我會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展現自我,積極向上,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和昂揚的姿態去迎接生活與學習中的挑戰!

暑期支教社會實踐心得體會2

今天是七月十七日,距離支教結束的日子也有好幾天了。一直以來,都沒能靜下心仔細回想在村裡與小朋友們相伴的場景。不知道是我不願意回想,還是說一回到家就自動開啟了懶人模式。總之,一踏上家鄉這片熟悉的土地,我內心的怯懦與逃避就解除了封印,它們一直在我耳邊不斷地暗示我,聲音低沉:“停下吧,停下吧,你腦海中一切難忘的回憶、心中洶湧不息的感情,一旦化為筆下的內容,就像耗完的煙燼,蒼白而無力。”

所以我該怎麼做?我又該從哪裡寫起這段故事?從一開始的相會,還是隨性而發從某個深有感觸的片段寫起?我不知道,統統都不知道。木心有句話,大意是:‘當一個人講起一件事情,反反覆覆周而復始怎麼說也說不清時,那他可能就是真的愛上了。’當時我對這句話不以為然,認為這其中的道理簡直荒唐可笑。可是現在,作為當初輕蔑的回報,我終究也成為一個失語的人了。

在說其他事之前,我想先談談支教期間給我帶來最深影響的兩首歌。一首是「天空之城」,一首是「倔強」。回到家之後,這兩首歌依然在不斷的塑造我的心性、淨化心外的浮躁。不管是得空休閒,還是外出散步,只要聽到它們就好像從清冽的泉眼中汲取了生生不息的活力。其實,與這兩首歌也算是老相識。但少年時代僅僅侷限於好聽的認知在經歷一系列刻入心扉的回憶後,它們已經與我心產生了難以言喻的深刻連結。每次播放天空之城,眼前就出現一片幻象:混濁的空氣中,隱約可見一條幽長小路,路的盡頭就是我朝拜的聖地——天空之城。我的拉普達,很難描述清它到底代表著什麼,但我願意以我一生尋找它存在的每個間隙。可能我身形肥碩,反應遲鈍,擠在狹窄小道上呼吸困難,會撞得頭破血流,摔得遍體鱗傷。可是有什麼關係呢?飛蛾在黑暗中撲向火焰的片刻是毀滅也是光輝,這個片刻之瞬成就了美的永恆。

而我是美的俘虜,也是倔強的踐行者。

閒扯了這麼多,是時候迴歸正題了。

回想起支教期間一幕幕我經歷的、我感受的,溫暖與感動一直襲上心頭,咽得我說不出話。可是身邊的霧靄也從來不會無緣無故的消失,每次寫下這一筆,總會留出下一筆的漫長空白。情感上的不連續,讓我時刻都想逃離,無法坐定,甚至寧願把所有的美麗都深藏在過去,時間吞噬也無妨。

不能這樣,如果這樣,還有什麼資格做一個追夢人。

所以這次,我想嘗試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敘述這一段支教的歲月:一座安寧的小村莊裡,迎來了十一個年青人,村裡人熱情招待、照顧周全,以最好的禮遇招待遠道而來的客人。年青人們被安排住在村中閒置了很長時間但裝置最為齊全的療養所裡。這十一個人一開始大都互不相識,更談不上多麼熟悉,他們帶著各自的想法聚集在此地,但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傳播滿滿的正能量。初見小村,村裡的景色簡單又自然,清一色的農家小院、茂盛卻又雜亂的植被、淺土色湍湍流淌的河流、路邊玩耍的黝黑孩童,還有滿眼的綠色、無邊的田野……這些和城市裡完全不一樣的風景充斥在這群初來乍到的年青人眼中。他們體驗著這些不同,適應著這些不同,感受著這些不同,最終慢慢融入到鄉村生活的原始與簡樸中。

年青人的友誼總是最好建立的,相處的日子一長,生活在同一屋簷下的他們開始熟絡起來。於是你可以看到他們相互取笑的場景,他們體育競技的場景,他們夜間臥談的場景,還有男生朝著誤闖“禁地”的女生怒吼的場景以及女生不以為然肆意調笑催促的場景……沒有了現代化科技的束縛,青春的荷爾蒙毫無芥蒂的旺盛起來。

他們盡情的玩鬧、盡情的釋放,他們也認真的備課。教數學的小夥,仔細地挑選每一道交給小朋友的數學題,題目是否太難?還是太簡單?一切的過程都在心中暗暗揣度;教音樂的女生,把一首歌曲反覆聽了若干遍,挑歌、定歌、抄歌詞、記歌詞,安靜的呆在床邊一角梳理著自己的教學思路;教手工課的兩個女孩子,趁著休息時間演練上課的每個對話、每個手勢,熬著夜趕製手工模版,頂著正午的烈日出去採摘樹葉……每個人都盡心盡力,以一名老師的標準要求自己。

而孩子們,從一開始的懵懵懂懂有所抗拒,慢慢的開始學會珍惜老師們的付出與用心。

第一天的上課是最尷尬的一次,統共只來了七個孩子。孩子們又小又生疏,即使來了也不願和老師配合。他們感到些許意外,情緒上頗受打擊,但還是按著悉心準備的教學方案進行下去。在他們的努力下,漸漸地,孩子們變得越來越多。漸漸地,孩子們變得活躍、樂意開口,從開始的不配合變得願意參與老師的課堂互動。孩子們開始有了自己偏愛的課程,有了自己中意的老師。孩子們甚至會悄悄記著老師放學回家的路線,一路尾隨老師身後,或者不動聲色的超前,在老師們的居住所來個“意料之外”的“偶遇”。

時光的齒輪一直在轉動。習慣了陽光不加掩飾的肆意傾瀉,習慣了卡車開過捲起的陣陣塵土,習慣了鄉村生物猛烈的“熱情招待”,習慣了路邊便池時不時冒出的“自然氣息”,這條從宿舍到教學樓曾經看起來路途遙遠的小道,如今也快要走完了。

孩子們不知情,依舊在放學後跟在喜歡的老師後面,嬉笑吵鬧著要去老師住的地方玩耍。老師們仍然扮著黑臉,吵著嚇著趕走路上逗留的孩子快些回家。

分別進入倒計時,一天,他們在小會議廳裡,利用現有的資源,佈置了一個小型電影院,播放的電影就是宮崎駿的《天空之城》。電影播放,孩子們都出奇的安靜,小孩子大孩子都被動畫裡的純真世界所吸引,他們目不轉睛地看著,開心地笑著。時間恍若靜止,那天的氛圍靜謐柔和,彷佛就已經身處於天空之城。

分別的前一天,萬里無雲,老師和孩子們一起上了音樂課。課堂上,男老師們演唱了排練過多次的五月天的「倔強」。面對臺下的小觀眾,站在臺上的老師還是有些緊張了,合音有些生澀,聲音也不夠穩定,合唱沒有達到最完美的效果。演唱完畢,孩子們熱烈的掌聲驟時連成一片。有失誤又怎麼樣呢?掌聲填補了所有的瑕疵。

音樂課也結束了,拍照,留影。

沒有過多的煽情,雖然心裡的一股衝動已經快要逼近它的沸點。大家還是微笑著,露出了自己最燦爛的表情。

他們,把屬於青春、屬於陽光的笑臉全都定格在了七月最美的時光裡。

而從此以後,

我愛的人都會有雙夏天的眼神。

暑期支教社會實踐心得體會3

一直以來,教師被視為勤勞的園丁,默默奉獻的的蠟燭——蠟炬成灰淚始幹,我並不否認這種說法,因為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的確是勤勞而又默默奉獻的。然而,似乎大多數人,忽略了教學是一個雙向的過程,忽略了教學的另一主體——學生,忽略了學生帶給教師的一些東西。而此次支教,最大的心得就是——教學相長是最佳的教育狀態。

在最初來到xx中心國小之時,我驚訝於這的硬體裝置,倒也不在於它有多麼大的規模,而是在於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而後,對學生慢慢了解,學生們的多才多藝更令我折服——腰鼓的氣勢、口風琴的悠揚、街舞的動感、相聲小品的幽默。這兒,我想是我學到的更多,要多方面地發展自己。掌握一些基本的樂器、才藝是多方面發展的基礎。在參與小朋友們的排練中,我看到了他們身上的那份專注與執著,縱使驕陽似火,汗如雨下,也不像大人們那麼功利,為的只是自己能好好展示。他們身上有純潔,有夢想,有簡單,有容易滿足,有對未來的無限憧憬等優秀品質。似乎,這些東西在我們身上早已尋不見,即便,我們才20歲。我想,這是這些孩子交給我最珍貴的東西,我想讓這些東西以文字的方式被記錄下來,沉澱下來,再慢慢內化為我的品質。無疑,這將是最最珍貴的寶藏。

我在此次支教活動中負責科普的教學。體會較深刻的是,國小的課程設定過於單調,以語文、數學、英語為主體,其它課程為輔助。所以,孩子們接觸科學方面的知識比較少,因而對科普的課程產生了極大的興趣。當然,科普包括了許多方面,諸如地理、物理、生物、化學之類的,但我們能教給小朋友的很少很少,而努力做到的就是貫穿一種理念——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由此引發我的一些思考,是否能使國小的課程設定更加豐富、更加多元化呢?是否能使老師們改變刻板的面孔而成為孩子們的朋友呢?希望如此吧。

不久前看見了一段話,老師不應該成為園丁,把祖國的花朵修剪成他們想要的樣子,而應該是陽光,指引花兒們向上恣意生長成自己的模樣。我想,這個概念應該被老師們所接受,並在教學實際中積極實踐。這樣出來的才是萬花齊綻的花園,而非朵朵花兒一模一樣。

教學相長,是我們不斷追求的目標,是教育的.最佳狀態。而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暑期支教社會實踐心得體會4

支教的十天時間轉瞬即逝,腦海中還是一張鋪滿報紙的架子床,一個小小的辦公桌,和四十三個孩子的笑臉,而他們將是我始終的“朋友”。

此次支教的意義也許並不是我們給孩子們帶去多少知識,而更多的也許是他們給我們帶來了多少想法,多少感動。起初呢作為三年級一班的班主任我是很高興的,因為這樣可以和更多的孩子們更好地接觸,可以和他們打成一片。但是接下來的結果卻超乎我的所料,也許在他們的世界中朋友就只是朋友,所以他們一度沒有把我放在眼裡。但是我認為玩是孩子的天性。而這種天性才是他們的個性。就是在玩中他們才感受到了這個世界,所以我認為做一個朋友比做一個老師能從他們身上了解得更多。

我驚訝他們天馬星空的想象力,或許我們已經喪失了這種天賦。我渴望他們勇敢果斷的行動力,但或許在生活中不斷的壓力讓我們越來越懶惰。我羨慕僅僅一個笑臉的感染力,就是那種天真和純真、還有那份無所謂、沒有心事、沒有煩惱,在他們的世界裡也許笑是最普通的。從他們身上我找到了許多自己丟掉的東西,甚至他們就是曾經的我們,他們比我們有著更加豐富的生活。這次去支教他們才是老師,而我們是一個沒有好好聽課的學生。

生活中總有發生不完的驚喜爛漫和無可奈何,我們一點一點成長著,一點一點找回自己丟掉的東西,再一點一點學習新的東西。這便是最大的道理吧。就像有些事做一次會記一輩子。

暑期支教社會實踐心得體會5

清晨六點,伴隨著一陣陣悅耳的鬧鈴聲,我們這些支教大學生就已經起床,開始準備今天的日程。夏天的早晨,給人一種清新的感覺,讓我們對今天的支教生活,充滿了憧憬。就像是準備好行囊的旅人,做好準備後開始出發。

一二節課是書法課,我們早早地在教室準備好,迎接學生的到來。宣紙,毛筆,隨著清幽的墨香,帶我們來到了中國的漢字天堂。中國已有六千年的歷史,不僅具有實用性,而且具有藝術性,這是世界上任何一種文字不能比擬的。書法藝術,是中國傳統藝術之一,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寫好漢字是一項國小生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我們今天書法課的主要目的,就是讓孩子們瞭解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領略中國漢字的魅力,讓他們從心底裡愛上漢字,才能學好漢字的書寫。

課堂上,老師從最基本的橫和豎開始,教孩子們怎麼樣去下筆,講臺下,是一雙雙充滿了求知慾望的眼睛,他們聚精會神,我看到了他們對漢字的認真和熱愛。老師們走動在課堂上,手把手的交孩子們,作為一名支教老師,我們都很高興,能用自己傳授的知識,讓未來中國的脊樑愛上自己的母語。“老師,你看我這個寫的好不好?”“姐姐,這麼下筆對麼?”這一聲聲稚嫩的嗓音,讓我們的心都融化了,這就是做為一名志願者的快樂。

歡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很快就下課了,讓我們激動的是,孩子們下課之前寫了祝福的話語送給我們,“祝姐姐年輕漂亮”“祝姐姐身體健康”讓我忍俊不禁的,是一個一年級國小生寫的“祝哥哥花容月貌”,我們在露出微笑的同時,眼裡含滿了淚水,這是欣慰的眼淚,這是幸福的眼淚。

去年10月20日國務院發文要求加快體育產業發展並將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中國足球改革總體方案》2月27日獲得通過,因為足球作為世界第一運動,其在體育產業中的“江湖地位”是顯而易見的,而且足球在提振民心方面的價值與作用,也是任何其它運動所難以比擬的。我們在下午安排了兩節足球課。老師告訴大家踢球,傳球,守門的要領,孩子們就在球場上奔跑起來,揮灑的是汗水。收穫的是快樂。孩子們圍著球,在自由的奔跑,讓我們想起了我們的小時候,也是這樣的無憂無慮。足球不正像是人生麼?經歷過艱難困苦,經歷過風吹雨打,才能到達終點,希望我們的課能讓孩子們喜歡上足球,為將來中國足球的振興添上五彩的一筆。

轉眼間,一天的支教生活又要結束了即使是下課了,孩子們還是緊緊跟在身後,我在他們眼裡看到了不捨和留戀。雖然幾次支教教課的時間,並不能給他們帶去多少知識,但是我知道,我們共同建立了友誼收穫了感情。我們的支教給他們帶去了不僅僅是快樂,更多的是他們對未來的憧憬和希望。

其實對我們而言,這既非堅持也非犧牲,因為在服務中我得到了滿足,看到了人生的價值和生命的意義。我深信,如果能夠找到自己喜歡和熱愛的事情,任何人都不會計較做了多少或多久。有時不禁想,到底是我們幫助了他們,還是他們幫助了我?是他們讓我們這些志願者懂得了,助人為樂才是最大的快樂。

支教生活,是我們做的最好的選擇,讓我們在社會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實現了自己的價值,我們不會停留,我們會一直前進,我們用青春,行走在路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