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級管理中的勤、嚴、細、實的教育心得體會

來源:才華庫 2.39W

當了班主任方知其中的滋味,工作瑣瑣碎碎的,寫教案,備課,上課,批改作業,講評,再加上一天下來,學生們如數家珍的小報告,我不知道該用怎樣的一個詞來形容,只是覺得我還來不及用心去思考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一天就在忙忙碌碌中度過了。開始當班主任的時候見到別的班主任做什麼自己也跟著做什麼,學校佈置什麼任務就完成什麼任務,也曾向不少經驗豐富的班主任取經,得到的答案是“做好班主任工作別無他法,只靠‘勤、嚴、細、實’四個字。”而一直以來,不少老教師和學校領導都是這麼教導我們。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實踐中,所得到的經驗教訓卻恰恰證明了這種“教導”帶有一定的片面性。

班級管理中的勤、嚴、細、實的教育心得體會

毫無疑問,懶惰是做不好班主任工作的。對班主任來說,勤是一個最根本的要求,到班上要勤,班務管理要勤,安全教育要勤,學生的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要勤,做學生的思想工作要勤奮,與學生家長聯絡要勤……但是,如果“勤”不講求方法,那麼,工作效果就會不盡人意,有時甚至會適得其反。記得,我初當班主任時,每當學生犯錯誤了,或是學習成績下滑了,都會馬上將情況反映給家長。我以為這樣做就一定能督促學生改正錯誤;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初時是挺見效的,反映的次數多了,學生也不聽管了,學生家長也很無奈。

我想,我的這種勤家訪的出發點是好,卻是一種不科學的做法。首先嚴重影響師生關係。老師事事找家長,時時教導,會使學生認為老師小題大做,為難他,從而採取不合作態度,不願與老師交流,產生逆反心理,對抗情緒。因為學校中的教育活動總以師生關係為前提,良好的師生關係是有效進行教育活動的必要條件。心理學研究表明,國小生對老師有著一種特殊的信任感。他們每個人都十分關注老師對自己的態度,他們的行為在很大程度上以老師對自己的態度和情緒反應作為轉移。

其次,勤向家長報告學習成績,會讓家長十分尷尬。畢竟分數並不能完全反映學生的努力程度,用分數的高低來衡量學生是否有進步,這也很不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況且不少家長不懂得教育子女的科學方法,只要有風吹草動,就把子女訓斥一頓甚至用“動粗”的方法來教育子女,這就可能造成對其子女的傷害。再次,有的學生由於基礎較差等種種原因,要求他們短期內向學習成績優秀者看齊也是不現實的,反而會挫敗他們的自信心。可見,班主任與家長建立密切的聯絡,不一定要勤“報告”,更不能勤“告狀”,如有必要反映情況時,應該客觀地反映情況,與家長共同探討教育學生的良策。

俗話說“嚴是愛,鬆是害。”“嚴師出高徒。”對學生嚴格要求是非常必要的。如果對學生採取防微杜絕的教育方式,哪怕是一個小錯誤都要弄個水落石出,有錯必究,弊大於利。一次課上,我叫學生拿出聽寫本來聽寫上一課的字詞,到了收本子時,有一個學生大聲喊:“老師,葉曉珊偷看。”瞬間,幾十雙眼睛盯著那個小女孩,我看著她,看到她睜著大眼睛驚恐地看我。我想大聲叱責她為什麼不誠實。我轉念一想,下面還要講新課,這樣會影響學生聽課。接下來的時間,我發現那個小女孩總低著頭聽課。偶爾抬起頭來,與我的目光相遇,又快速地低下去。課後,我讓那個學生來到我跟前“剛才,你是想看看別人寫對沒有?”我輕聲問道。“我是看了一下,但沒有寫。”她這樣回答我。“哦,原來是這樣,老師相信那些生字難不到你,重新聽一次,你一定能寫對,是嗎?”“是的。”她自信地說。我幸運,我在課堂上沒有當眾嚴厲批評她,更沒有藉此對全班學生進行所謂“大道理”的說教。

還有一件事令我感觸很深的,我曾經這樣處理過這樣的一件事:一次早讀時,我照例檢查學生的作業,發現又是葉某某同學沒有交,火氣就禁不止地上來了。我嚴厲地問:“為什麼不寫作業?”他小心翼翼地說:“我做了,但忘了帶,在家裡。”我斷定他在撒謊,想到他家就在學校後面,於是,厲聲說:“好,你馬上回家拿來!”他立馬跑出去了。當他氣喘吁吁地站到我面前時,並把拿來的作業恭敬地遞給我時,我忽然感到我錯了,內心充滿愧疚,我是那麼不相信自己的學生,更為自己的主觀武斷而深感不安。

看來學生有了錯誤,出了毛病,教師對其進行教育同樣需要寬厚,寬容,寬恕,寬嚴結合,不要總把臉孔板起來,要放下老師的架子,用一種謙遜的態度去感受童心。態度不同,方法不同,語言不同,效果也不同,有時,不凡對學生來點“模糊”管理,對學生那些不是原則性的過錯,不妨“糊塗”一下。

細緻,作為班主任工作的一項原則要求,例如,對學生情況的瞭解要細緻,不能張冠李戴;對學生的思想工作要細緻,不能急躁;落實各項管理制度要細緻,不能粗枝大葉。我們這樣想,如果一個學年從頭到尾,事無鉅細,你都一手包辦,這就不利於學生的成長了。其實許多事情都應該讓學生去幹,讓學生去嘗試成功與失敗,在成功中體會喜悅,在失敗中吸取教訓,班主任只要定下原則教給方法就行了。這樣班主任就可以從繁雜的事務中抽身出來,集中精力和時間去解決一些重要的問題。

工作實實在在,相對於虛誇、虛浮,的確是必須提倡的。過去,我和大多數班主任一樣,只注重教育學生不打架,不要損壞公物,不曠課,勤奮學習,關心愛護集體,把一些德育內容忽視了,致使學生的品德內外表現不一,心理承受能力弱。因為一味地務實,就事論事,出現什麼問題解決什麼問題,學校佈置什麼任務就落實什麼任務,到什麼階段就抓什麼,而忽視了一些隱性問題的影響,班主任工作也是難於做好的。班主任應該用較多的精力務“虛”才對,如理想教育、道德情操教育,良好的班風培養等。

我看過《影響一生的100個故事》這本書,書中講到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的“傑出人才”名單的真實故事,令我深受啟發。某日,羅森塔爾和他的助手到一所學校,聲稱是來預測“未來傑出人才”的,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查、研究,最後,他們向學校提供了一份將來有可能成為“傑出人才”的'名單,並鄭重要求校方一這對學生名單嚴格保密,並聲稱,這個名單隻能讓校長和班主任知道,否則就會嚴重影響實驗效果。八個月後,他們再次到這所學校進行復查驗收,並將學生名單公佈於眾。果然,這些學生成了學校全面發展的學生。而且有意思的是,他們之中一些是原本成績較差,表現不良的學生。究竟這“傑出人才”是如何預測出來呢?在全體教師大會上,羅森塔爾揭開了謎底:原來他們上次根本就沒有對學生進行預測,那張名單其實是根據學校學生的花名冊,採用隨機等距離抽樣的方法,即每隔50名同學抽取一個而羅列出來的。因此,在被抽取的學生中,沒有摻雜任何人為的主觀意願。我想因為教師經過心理學家的“虛”暗示與啟發,對那些孩子寄予很大的期望並通過自己實實在在的言行教育學生。這種權威的“虛”暗示使學生在老師的關注下,學習有了顯著進步。看來處理具體問題除了就事論事,實事求是,還要“虛”的發現,留心捕捉各種機會,傳遞自己對他們的的熱切期待,來點“虛”的處理,虛實結合。這樣才能抓住班主任工作的根本,才能統帥班工作的各個方面。

班主任工作是一項異常複雜而科學性很強的工作,需要有“勤、嚴、細、實”的工作熱情,更要在平時的工作中不斷探索,多開動腦筋,靈活變通方法,運用教育學、心理學甚至智謀來管理班級,才能使班級和諧健康發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