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學習心得體會(精選6篇)

來源:才華庫 2.74W

. 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穫以後,可以尋思將其寫進心得體會中,這樣我們可以養成良好的總結方法。那麼心得體會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博物館學習心得體會(精選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博物館學習心得體會(精選6篇)

博物館學習心得體會1

晚上8點半,全年級200多人在圖書館門前集合。每個人都是大包小包,還有很多提了箱子。這次去廣州的只有三十多人,去西安的竟有浩浩蕩蕩有一百五十幾人之多。同學們臉上都洋溢著笑容,興奮之情溢於言表。去廣州的同學先上了車,我們互相道別。在通往火車站的路上,校車裡也是一片歡聲笑語。

坐上T2,我們幾乎佔了兩節車廂,感覺很親切。這是我平生第一次去北方,又是去西安這座古城,心裡的新鮮感就別提了。雖說我們上車時已是晚上10點多,我絲毫沒有倦意。同學們都在討論西安的景點和美食,也都沒有睡覺的意思。車廂裡的其他人都向我們這幫學生投來了羨慕的目光。到了下半夜,我在對西安的美好期盼中進入了夢鄉。

26日中午,我們到達了中轉站鄭州。經過幾小時的修整,我們再次上路。這次是慢車,又沒有空調,坐在車裡感覺不是很舒服。不過這絲毫沒有影響我的心情。向車窗外望去,大片的麥田豐收在望。進入陝西境內,只在國小課本上看過的窯洞讓我大開眼界。不遠處的夕陽把天空印染得格外美麗。夜幕漸漸降臨,遠處的燈光時不時引發車廂內的歡呼和掌聲。我們離西安越來越近了。

晚上九點半,我們的終點站西安到了。走出火車站,高達的城牆引入眼簾,彩燈把城牆點綴得格外漂亮。緊接著,大家分批坐上通往臨潼驪鐵賓館的汽車。宕機熱情地向我們介紹西安的美景。他的熱情讓我們提前感受到了陝北人民的淳樸和好客。

在我們工作之前,兵馬俑博物館宣教部的王芸老師先給我們作了實習培訓。她先教我們如何做人,讓我們學會堅強,懂得珍惜緣分,更要珍惜這次難得的機會多多學習。然後她給我們介紹了博物館的相關知識。在培訓最後提醒我們注意安全。

我們一共分成兩組輪流工作,每個組工作一天休息一天,這樣也有利於我們休息調整。我們此次在宣教部和票務部工作。完成規定任務之餘,我們就可以找外國遊客交談,鍛鍊口語。萬事開頭難,我觀察了很多外國遊客,遲遲不敢上前。想了一會,我找上幾個同學,人大力量大嘛!“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這話果然不假。我們幾個終於鼓足勇氣與一位年青人交談起來。我們你問一句我問一句,交談很融洽。在他的同伴到來之後,我們的談話不得不結束了。開了個好頭,以後的工作就水到渠成了。我們碰到了各個國家的遊客,都聊得很愉快。

通過交談,我發現了外國遊客的很多共性。首先,他們很熱情。只要我們和他們打招呼,他們都會笑容滿面地迴應。他們還都會說一兩句中文,如“你好”、“謝謝”,就像大多數中國人都會說“Hello”、“Thankyou”一樣。其次,來到這裡的外國遊客都對中國傳統文化很感興趣。有些外國遊客掌握的中國的歷史文化知識甚至比很多中國人都多。還有很重要地一點,他們都會誇獎我們英語說得好。儘管他們只是出於禮貌,我們還是很開心。這也讓我們增強了自信心。

宣教部的工作是做調查問卷,這項工作需要很好的與人溝通的能力。我們需要找準調查物件,通過察言觀色知道說採訪之人是否願意接受調查,能否提出建設性意見。票務部的工作相對來說比較機械,但是需要良好的工作態度。我們邊檢票邊說“歡迎光臨”或“Haveaniceday”,臉上還要保持微笑。時間一長,臉部肌肉都有些僵硬。總的來說,我們的工作很輕鬆,但要做好還是需要付出很大努力的。我們做的調查表中,遊客們都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議。遊客們的建議涉及了博物館的各個方面。我們都希望這些建議可以對博物館的建設有幫助,讓兵馬俑博物館永葆生機!

這次的實習機會是十分難得的。正如王老師說的,全國只有我們這群學生有機會來兵馬俑實習。兵馬俑是世界聞名的博物館,我們應該珍惜機會,好好學習。通過實習,我覺得自己學到了很多,可以用以下幾點概括:

1.改變了對英語的認識。眾所周知,英語是一門工具,通過它我們可以更好地與人溝通。經過這次實習,我認識到,英語不是多背幾個單詞,多學幾個語法,多做幾道題目就能學好的。它是交流的橋樑,只有通過與人交流才能發揮其作用。學以致用,也就是這個道理。只有把學到的東西運用到實踐中去,才能得到提高。今後我要抓住任何機會鍛鍊口語,爭取更大的提高。

2.增強與人交流的能力。怎樣開始一段談話也許很容易,但如何繼續談話就是一門藝術了。拿我自己來說,我碰到了一群江蘇老鄉,很容易打開了話匣。我請他們作了幾分調查表,寒暄了幾句之後,我發覺無法繼續和他們交談了。不知說什麼,我只能低頭做問卷。直到他們要走,我才和他們說了句“再見”。這次經歷讓我認識到,今後要多多學習如何與人交流。在後來與人談話中,我注意多談一些他們可能感興趣的話題,很好地繼續了我們的談話。

3.提高了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我遇到了一位法國女孩,她的英文不是很好,說著說著就會冒出一句法語。在這種情況下,我只能試著揣摩她的意思,並用英語向她證實。這樣一來,我們的談話進行得很順利。

4.開闊了眼界。西安不愧為十三朝古都,擁有無數景點: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的兵馬俑、傳說中楊貴妃的沐浴場所華清池、巧奪天工的大唐芙蓉園、歷史悠久的鐘鼓樓、號稱天下第一險的西嶽華山……

這些景點讓我們流連忘返。除了這些文化景點,西安還有著現代的一面。在比較繁華的街上,世界名牌比比皆是,有些在長沙都是沒有的。此外,我還慕名去西安交大和西北工大參觀了一番,認識到了差距,找到了努力的方向。西安交大與中南相比,文化底蘊更濃。這一方面是由於我校歷史不長,還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如何增強我校的文化底蘊?這是我們作為中南學子要認真思考的。我們要在學好專業知識的同時,加強自身修養,在平時的一言一行中提高自己,打造中南學子的新形象!

博物館學習心得體會2

還記得我小時候,每次爸爸說帶我去自然博物館都像是要經歷一次旅行。只是,每次都興致勃勃地來了,卻沒走幾步就覺得又累又沒勁。但即使是這樣,博物館還是讓我感到親切。後來長大了,我愈發喜歡博物館。現在,我也時常會帶著女兒去各種博物館、美術館、科技館看看,在那裡感受歷史,感受自然,感受生命,感受藝術、科技、生活的日新月異。

前幾天心血來潮回憶了一下我帶著孩子走過的展館,一絲幸福感湧上心頭,那些曾經經歷過的點點滴滴,再一次讓心為之一暖。所以今天,我想說說我們去展館的一些小經驗,說不定也可以幫到同樣想激發孩子興趣的花友們。

一、什麼樣的博物館值得去,孩子幾歲開始參觀更合適?

有人說孩子太小不適合去博物館,有人卻說博物館大小通吃,幾歲都適合。我覺得他們說的都有道理。我家是從兩歲左右開始嘗試去博物館的,隨著年齡的增長,不斷增加頻率和深度,是否選擇帶孩子去展館,去什麼樣的展館,我考慮的維度主要有以下幾個:

1、年齡和路程是否匹配:如果孩子還太小,特別要考慮博物館與家的距離,博物館裡需要徒步的距離。體力如果都跟不上,就更別指望有耐心慢慢參觀了。

2、年齡、興趣和展出內容是否匹配:有的展出內容很好,但缺乏童趣,孩子就會覺得沉悶,如果要看的是文物,那就需要孩子有一點歷史知識背景了。當然,如果家長用心可以做一些有趣的嘗試,這一點是可以改觀的,在後面會細說。

3、展館的參觀環境孩子是否可以接受:如果要去的展館人特別多,孩子身高又矮,什麼都看不到,那孩子的感受可能不會太美好。

綜上所述,帶孩子去展館最好建立在孩子的興趣上,參觀的路線不要讓孩子太累,如果展館的內容太多,可考慮一次只看部分。幾歲可以進展館,這一點並無定論。

二、去展館之前需要做什麼準備工作嗎?

有些功課我覺得是必須要做的,有些則屬於錦上添花,不必強求。我曾經做過的準備工作主要有這些,供大家參考:

1、瞭解展館:

在去展館之前,瞭解展館是必修課。我一般會提前瞭解是否需要提前預約;參觀需要帶的證件;注意事項,比如是否允許拍照,展館的溫度(有的展因展出方對於保護文物的要求會把溫度調的很低)等等;“鎮館之寶”都是什麼;有哪些特展和常規展;正在展出的寶貝哪些是我們可能會感興趣的;有沒有可以參與的現場活動;是否有需要提前預約的專案等等。比如上海博物館,在珍品100中展示了上博的鎮館之寶,每一件寶物都有比較詳細的介紹。比如大家比較熟悉的大克鼎。在她小時候,一般是我瞭解展館之後,把了解到的資訊和她分享。現在她長大了,已經學會自己在公號裡找她想要看的寶貝,自己提前做功課了。有些公號內容不夠全面。比如上海昆博,其中還有一個視訊簡介,比較適合小孩子。現在,在公號裡也有視訊簡介了,看起來更方便。對於國外的博物館,更有必要提前瞭解。有的博物館需要提前一天預約,甚至更早,如果到了當地再約可能就會有預約不上的風險。

2、對即將觀看的展出做更深入的瞭解。

比如,我們第一次去國博是為了去看大英博物館的特展。在出發之前,我和孩子先搜尋了網際網路上大英博物館的特展資訊、“耳朵裡的博物館”關於大英展的攻略,後來又讀了關於大英博物館的書。這些瞭解讓孩子對參觀更加期待。

3、決定是否參加講解活動。

現在,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有很多機構都在搞觀展解說活動,有的機構請的老師非常專業,講解方式又符合孩子的認知。我們曾兩次去北京參加“文話童心”的觀展活動。真的很羨慕大城市的花友啊!

4、設計好玩的活動。

女兒第一次去臺北故宮博物院的時候才剛剛六歲,故宮博物院裡的寶貝特別多,也特別好,我真擔心她沒有耐心可以全部看完。可臺北不像北京,我們可以經常去,可以分成若干次參觀。那要如何激發孩子的興趣,讓她有一個很好的參觀體驗呢?我的辦法是和她一起設計遊戲。這本書展示了臺北故宮裡的100件文物。我和女兒一起看,讓女兒從其中選出30件,作為我們此次臺北行的尋寶物件。女兒特別開心,一再斟酌選擇哪些,最後把選好的文物圖片用她自己的小相機拍下來,作為現場尋寶的參考。這個遊戲讓我們的參觀既有趣又有動力。不僅把整個博物院走了兩整圈,還真正去看了每一件展品。對找到的寶貝更是要好好端詳一番。最後我們有幾件寶貝還是沒有找到,可孩子仍不想放棄,她說:“我們可以去問問那邊的姐姐(工作人員),看看這些寶物都在哪裡。”果然,問詢是有收穫的,這讓我們又找到了一件。而其餘的我們沒找到,都是因為借出在臺南參展。閨女說:“那我們就在展出的這些裡面再找出我們最喜歡的幾件,加進來,湊夠30件寶物吧。”看來,只要有了興趣和動力,那體力問題也是次要的。

5、設計寶物卡。

我們在去甘肅省博之前,還嘗試做過寶物卡。主要是我根據省博公號,以及百度詞條資訊製作的。到了現場,孩子會參考卡片對實物加深瞭解。同時還可以用卡片來收集印章,畫簡單的草圖,卡片背面寫幾首詩詞,等車排隊的時候可以隨便讀讀背背,總之用處多多。

6、瞭解國外的博物館。

如果有出國逛博物館的打算,最好也要在國內事先了解一下。瞭解的渠道,一個是維基百科,上面不僅有很詳細的介紹,還有清晰的圖片可以參考,瞭解展出資訊、開放時間、預約通道等等。如果是去歐洲,參觀美術館會比博物館更多,每一座教堂、城堡也都是一座巨大的藝術寶庫。提前瞭解一下西方美術史和建築常識也是不可或缺的。

7、留足參觀時間。

通過對展館的瞭解,預計參觀時間,儘可能多預留一點。

一來是因為在參觀過程中,孩子可能會問很多問題,也許會在一個寶貝前駐足很久,整個參觀速度就會很慢。

二來是因為展館的人流可能超出你的預期,比如國博,進門需要排很長的隊,團隊和散客需要分開排隊,除了一定要記得提前預約,還要看清排隊的位置,切勿排錯。

8、攜帶的物品。

如果要去展館,我一般會為孩子額外準備一個本子(不帶格子)、一支筆和橡皮。如果展館溫度比較低,要額外準備一件外搭。帶齊證件和預約單。其他物品越少越好。

三、參觀過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項?

在參觀過程中,我覺得最要緊的是尊重孩子的意願,給孩子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去觀察、思考。

1、進門前和孩子討論參觀計劃。

在參觀之前我會讓孩子自己設計參觀計劃。要看哪些,不看哪些,重點看哪些,要不要音訊講解,有沒有其他有趣的想法進行互動等等。

2、關於孩子的提問。

提倡現場提問,現場解決。很多展館預留了二維碼,可以掃碼瞭解博物館對文物的介紹。通過網際網路查詢相關資訊。或者去詢問工作人員、講解員、志願者。實在不行,記下來,回去慢慢找資料。

3、鼓勵孩子有啥想法及時分享。

我很喜歡孩子在參觀過程中迸發出來的各種聯想,有時候她會把自己逗得哈哈大笑。

4、如果人太多,可以調整計劃,專注於某個方面。

比如我們在聖彼得大教堂時遇到了超級多的人。當時孩子感覺特別煩躁。我說:“沒關係,你能看到哪些地方,覺得哪裡最有趣,媽媽就陪你看哪裡,我們不去和他們擠。”閨女說:“我最喜歡教堂四周的裝飾圖案,還有雕塑裡的天使。”於是,我們娘倆就找了一個合適的位置觀察起來,她還現場畫下了自己喜歡的裝飾圖案和天使的翅膀。

5、留意博物館裡的兒童區域。

絕大部分展館都沒有替兒童考慮,所以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兒童區域給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

因為這個兒童區域設定在地下一層,很多人沒有留意到。我們去的時候幾乎是空無一人,真是痛痛快快玩了個夠。這裡不僅有可以觸控的各種毛筆、礦石,還有可以讓孩子拿在手上360°觀察的瓷器仿製品。他們把《清明上河圖》做成了找細節的電子遊戲,把故宮變成積木讓孩子任意搭建。

比利時的巧克力博物館雖然不大,但也非常適合孩子,因為有各種巧克力可以隨意品嚐。濃濃的比利時巧克力。為我們現場演示如何製作各種花式巧克力。每天只有固定時間才有,需要提前安排好時間。而比利時漫畫藝術中心簡直就是孩子們的大樂園。

6、給孩子足夠的時間。

帶孩子看展學到多少,掌握多少,我並不在意,但我在意孩子有沒有享受其中。如果她在一幅畫前停留,我從不打斷她,從不催她前進。在佛羅倫薩看到《維納斯的誕生》和《春》的時候,閨女在那幅畫前足足站了半個多小時;上博的一個展廳我們就耗費了半天時間;甘肅省博我們前後去了好幾次;寧夏科技館我們連續玩了兩天……

足夠多的時間讓孩子可以沉浸其中,有她自己的思考空間。在龐貝古城靜靜欣賞殘缺卻帶著神祕的雕像。

四、參觀之後還可以做點什麼?

人們經常會在事前做很多準備,參觀完之後就再沒有回顧。而如果能在事後做點事情的話,就可以多一些思考和沉澱。比如:

1、針對孩子提出的問題做討論。

在觀展過程中孩子的問題可能並沒有完全得到解答,那麼事後再討論回顧一下就是非常必要的。一起查查資料,全家來個頭腦風暴,都很不錯。

2、整理拍攝的照片,記錄的資料。

很多博物館不允許拍照,但也有允許拍照不允許開啟閃光燈的博物館。尊重博物館的要求,儘可能留下一些喜歡的影象,事後整理出來隨時翻看將是很好的回顧。

3、寫下(畫出)一些思考和總結。

在整理、記錄的同時,我也會寫一點自己的思考和總結。孩子有時候也會如此。比如,我們看了“從莫奈到蘇拉熱”的畫展之後,女兒就畫了幾幅圖,來總結繪畫發展的軌跡。

同樣的小熊,不同時期有不同的繪畫表達方式:古典主義~印象派~野獸派,最後一個說是向蘇拉熱致敬,把小熊拆成了零件,哈哈。

當然,除了這些,還可以有更多的方式來豐富觀展體驗,比如看看專題紀錄片,讀讀相關書籍等等吧。歡迎大家給我留言分享你的觀展心得。

博物館學習心得體會3

博物館是人類的“文化殿堂”。在越來越多的人走進博物館的當下,發生在“文化殿堂”中的種種不文明現象也日益引起關注。

博物館是歷史與現實之間的“文化橋樑”,以珍藏的實物記錄傳播國家和民族的歷史文化,是無比寶貴的財富。與文字記錄相比,博物館的實物更能直觀體現歷史、表現文明,在公共文化傳播和教育領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來,隨著我國相關措施的不斷出臺和完善,博物館蓬勃發展,這是社會發展進步的反映,也是公眾文化需求多元化的表現。然而,博物館硬體再“高大上”,沒有文明的參觀環境,參觀者在享受“文化大餐”時就會像吞下了蒼蠅。

一些參觀者把博物館等同於一般的旅遊觀光點,以逛景點的心態走進博物館,呼朋喚友、高聲喧譁、隨地坐臥、隨意拍照、亂摸亂碰,不顧別人感受和館內禁令隨意使用閃光燈、自拍杆,卻忽視了保護博物館內應有的靜雅和秩序。甚至發生隨地吐痰、亂扔垃圾等“極端低階”的不文明行為。

一個博物館不管大小,往往濃縮了一座城市、一個行業甚至一個國家的歷史與文化,每次參觀都是一次穿越時空的“歷史觸控”,一次進入“文化殿堂”的精神洗禮。然而,精神的洗禮需要文明細節的滋潤。博物館裡的不文明現象,既說明部分參觀者的文明素養不足,也表明部分博物館管理者考慮不周。一些博物館長期存在重建設輕管理的現象,尤其對短時間內大量湧入的參觀人群,缺乏有效的疏導和管理,往往會在參觀高峰期形成一定程度的“失控”。改善博物館內的參觀環境需要大家一起努力。除參觀者個人自覺外,管理責任尤其重要。當前,旅遊部門實施的不文明行為黑名單制度,故宮等熱門景區在高峰期的限流方案等,都可以在各種博物館的管理中借鑑、使用。只有細化管理,才能引導公眾形成文明的參觀習慣,更好地促進博物館可持續發展,打造和諧有序的“文化殿堂”。

博物館學習心得體會4

有朋友在MSN上笑:鄒老師真勤奮哦,陽光明媚的大週末還在上網伏筆耕耘啊?

我倒誠實:沒寫東西,呵呵,在看別人寫的,檢查一下自己的不足……

人家繼續:那還是勤奮……

哈哈,其實,陽光明媚的大週末俺既懊惱自己沒有早點起來出去去什麼博物館看看,也沒什麼想法可以寫得出來的,只好在網上看別人的部落格。

主要是看別人寫去博物館的觀感。一般人其實很少去博物館的。只要去各種博物館看看就知道了,各類博物館一般都是沒啥人去,顯得冷冷清清的。

去過的人,一般都是會用圖片和文字的形式把去看的過程寫出來。我看著頗得教訓和啟發:有些博物館,看別人的敘述之後,我其實就不太想去的了,有些則更加有興趣;還有的也太不正規的了,比如人家遇到了找錢給假鈔什麼的,我要去的話,就得小心了,事先準備好零錢;還有的朋友照片照得比我的好,我也研究一下是相機問題,還是角度問題,或者怎麼樣補救光線的不足?還有,大家去的都是一個博物館,但看到的東西,很多的觀感都是不一樣的,為什麼那些我沒有看到想到,怎麼樣使自己的目光和思維得以改進?想法很多,看得多,得到的也多,這裡大致總結一下:

要解決“為了看什麼而去博物館”、“去哪些博物館”、“在博物館怎麼看”、“看完之後如何變成有用的知識”這些問題之後,博物館才真正實現了其社會價值。為實現這個目標,需要一點一滴去做,需要長期努力,還需要回顧和檢討改進。

北京1680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點綴著大大小小140多家博物館。一百多家博物館,市外的風景秀麗、空氣清新;市內的鬧中取靜,不失幽雅。天氣適宜的週末,參觀博物館既能學知識,又能活動活動玩得開心。

博物館參觀竅門是:安排好時間和路線,博物館一般閉館較早,要想一天多去幾個,最好早點起,早出門,並安排好行程;還有就是提前往想去的館點打個電話,落實一下是不是開館,有些博物館正在裝修改造中,如果貿然前往可能撲空,還有就是關注當天的天氣和調整好自己的體能了,呵呵。

再有,一定要安排好行車路線,能節省不少時間和體力!還有要了解博物館大概有多大,根據自己的興趣等判斷大概要花多長時間,附近有沒有其他博物館,回來什麼路線,中午到哪裡吃飯等等。

最後,出發的時候別忘了換一雙舒服的鞋子,女性朋友最好穿平底鞋。北京很多博物院的各個展館比較大,要細緻地觀看一遍,可能要花費好幾個小時,小心別讓自己的腳受委屈。還有,衣服要可以穿脫的,因為很難講那個博物館的溫度會怎麼樣,有的過熱,有些很冷,我都遇到過。

博物館不同於公園:博物館所蘊含的歷史文化知識很多,如果把參觀博物館等同於逛公園,那就錯了。逛公園,為的是單純的欣賞風景,娛樂放鬆身心,那走馬觀花地玩是最主要目的。博物館參觀就不同了,它是以一定的展覽主題為背景,通過觀看和接觸展品,對某一個領域的知識作一定的瞭解,進而擴大視野增加個人的文化素養。參觀博物館是一種知識的薰陶和觀察自然與社會的一種方式,通過這個視窗滲透進歷史、人文、科學知識的源源活水,積累深厚的文化底蘊,所以還得有點認真的態度才行。否則,走馬觀花的看,您的參觀只是為博物館增加人氣,買票參觀的話只是為GDP的增長做貢獻,自己的收穫不大。

參觀博物館要想有更大的收穫,參觀前最好做一些相關的知識準備。有些展出可能是我們從來不知道的,會有些深奧枯燥,最好提前查閱一下相關的知識。最好參觀時能將知識和展品實物相結合,最重要的是激發興趣,調動眼睛去觀察,耳朵去聽(最好能找講解員講解或者租用自助導覽裝置),主動地思索問題。目前北京地區許多博物館已煥然一新,早已是散發無窮魅力融聲、光、電、多媒體和互動體驗等多種表現形式於一體的現代化館點,好多博物館提供動手區域(DIY)如果可以也多爭取動手操作,親身體驗。

瞭解博物館的功能和價值,利用博物館資源進行學習,進行知識的深化,要有一定的物質準備,比如水,比如筆記本和筆,比如相機,帶了這些最好存包之後再入館參觀。因為博物館的每件展品都有其豐富的內涵,認真看完整座博物館的展品需要大量時間,因此攜帶包、袋就需要花費相當的'體力。

留意博物館內的提示牌,非動手區的展品不能動手摸,萬一摸壞了俺們陪不起。

一座博物館就是一本厚重的教科書,僅靠一兩個小時的自行參觀,很難有真正的收穫,而通過傾聽講解員的講解,邊聽邊看,參觀效果會更好。最好能聽講解員講解、跟著講解員一起走,聽他們的講解會讓你受益匪淺。

當然聽他們解說之前後,自己也可以一個人安靜地瀏覽一遍,因為解說不會每個展品都解釋的,很多他們會省略,那遇到自己感興趣的展品可以隨意看個夠。然而最愜意的應該是跟解說互動,遇到問題可以隨時求教和討論。

語音導覽器,看情況吧,如果自己看不懂,就要去租的,一般都是租用一次20元左右。

參觀中帶著相機、筆記本等可能更好,因為這樣可以將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拍攝或記錄下來。現在很多博物館不僅允許參觀者攜帶各種各樣的輔助參觀用品進去,而且往往允許照相,前提是不對文物造成傷害即可。到博物院參觀完後,如果有所感、有所得,那麼一定將您的感悟記錄下來,這樣不僅可以深化記憶博物館知識,還可以跟更多人分享你的收穫並進行交流。

個別展覽所展示的展品因版權原因,博物館不允許參觀者拍照。特別是一些臨時展覽和引進展覽,主辦方一般都會明確要求不允許參觀者對展品進行拍照。那其實也沒關係,我看了下,就是再不讓照的,很多照片他們自己的網站上和網友的部落格其實都可以找到很多照片。

此外,部分展品因為材料特殊,如古籍善本、織繡品等文物,都很怕光,在強光的照射下,會加速它們的“衰老”,甚至造成永久性的損壞。因此,沒有很必要,不照也是做好事,遵守博物館的規定也是好人的表現。

先說這麼多,以後想到其它的再補充……

博物館學習心得體會5

今天上午,我和幾位同學代表港北區建設國小去參觀貴港市博物館,為此感到非常的榮幸!這次參觀主題是“行走的課堂:探索文物的奧祕”。

到達博物館門口,從館外觀望,博物館雄偉壯觀,氣勢恢巨集。主館建築南北長73米、東西寬57米、上下高15米,佔地面積3847.65平方米,總建築面積9961.43平方米。真不愧是博物館呀!這麼大的博物館有什麼樣的文物呢?我不禁這樣想。

走進博物館,工作人員為我們童心圓小記者準備了馬甲、帽子、採訪本、筆、小記者證等物品。整理好這些裝備後,我和媽媽跟隨著我們的帶隊老師與講解員姐姐,一同參觀這奇妙的博物館!

館共有三層樓,每層樓都有不同的展廳。

其中,一樓主要為“羅泊灣一號漢墓復原室”,通過講解員老師的介紹,我們瞭解到復原室是由發掘的羅泊灣一號漢墓整體保護、修復並遷移而來,是嶺南地區同時期墓葬的代表性墓室。復原室完好地展示了墓葬的規模和結構。

二樓為臨時展廳和系列展廳,主要有“西江明珠·古郡遺珍——貴港歷史文物”陳列展,展品大部分是漢代墓葬出土文物,並以漢代陶器和青銅器為主要特色。

三樓是系列展廳和專題展廳,集中介紹了貴港各民族的基本情況及人文歷史。展品裡,形形色色的民族文化工藝品琳琅滿目,人物模型惟妙惟肖,生動形象的展現了我市燦爛輝煌的民俗文化風采。

參觀完展覽廳後,我們小記者最興奮的時刻到了,那就是搶答環節。搶答時,同學們積極舉手。隨後我們觀看了古箏表演,譚老師還現場教我們畫陶器。活動結束時我們集中到博物館門口拍照留念。

通過這次的參觀,我覺得自己收穫到了很多,讓我開闊了視野,更加珍惜現有的文物,更多的是感受這樣博大精深的文化,今後更需要增強自身文化底蘊的培養,身臨其境的去感受更多不同的文化氣息,真正讓自己的心靈得到昇華。

博物館學習心得體會6

一週前就聽老師說學校要組織我們去參觀大慶博物館。聽到這個訊息我興奮極了,可是時間彷彿在作弄我,一週的因此卻變得漫長起來。

終於捱到了前一天,夜晚我想象著博物館的樣子,許久才睡著。一早我就爬起來,興沖沖地來到學校。8點整,一隊大客車開進校園——整整9輛,好壯觀啊!

坐在寬敞的大客車裡,我們全班同學在老師的建議下唱起了歌,從《春天在哪裡》到《讓我們蕩起雙槳》,從《童年》到《踏著鐵人的腳步走》,車廂裡歌聲盪漾,一路歡笑。要到了,透過車窗,一圈紅色建築映入我的眼簾,老師告訴我們,這裡是我們大慶的文化區,左邊是都市計畫館,正對著我們左邊的就是大慶博物館,右邊的是大慶歌劇院、大慶書苑。哇,好漂亮呀!一圈紅色的建築凹字形環抱著一個廣場,就像張開的臂膀在歡迎著我們。

在講解員的帶領下,我們不如館內,迎面就是一組高大的雕塑群,講解員告訴我們說中間的是猛獁象,左邊是東北野牛,右邊的是披毛犀,這些都是大慶地域史前的動物,都是因為地質氣候變化滅絕的物種。通過腳下的環形地坑,我們看到了這些生物的骨骼化石,每一件都可以說是碩大,難怪雕塑中它們都這樣高達威猛呢。

順著電梯來到二樓,這裡是《東北第四紀自然環境》,在這裡我看到模擬數以百萬年前的自然群落實景,老虎、狼、鬣狗、麋鹿等動物的標本佇立期中,看著這些栩栩如生的畫面我似乎自己置身在廣袤的東北大草原上,樹木蔥蘢,野草起伏……

《東北第四紀哺乳動物》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真正看到了猛獁象和披毛犀的完整骨骼化石整齊地排列在展區裡,一排排,一隊隊威武雄壯,突然感覺自己穿越到了史前,參見它們隆重的慶祝儀式。沿著電梯上到三樓,來到《大慶地區古代人類文明》展廳,這裡陳列著各種文物,通過講解員的講解我瞭解了大慶遠古人類、燦爛的青銅文化、遼金元時期民族融合、驛站文化四個專題知識,原來我們的油都大慶的古代先民文化是這樣的豐富多彩呀!

不知不覺地參觀結束了,坐在返回的車上,看著窗外一棟棟高樓林立,一叢叢油井鑽塔轟鳴,突然發現原來我們的大慶原來這麼美麗,這麼可愛!回想起序廳裡坐落的當前中國最大的一對銅質鑄鼎,鼎身鑄就《大慶賦》和《鐵人銘》銘文所記述大慶精神、鐵人精神,不就是大慶人的自豪嗎?

回味中,歌聲又想起來,又是從《童年》到《踏著鐵人的腳步走》,那聲音比來時更嘹亮,感覺比任何時候都自豪,幸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