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個人心得體會

來源:才華庫 1.14W

我們從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後,寫心得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樣可以幫助我們總結以往思想、工作和學習。那麼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育兒個人心得體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育兒個人心得體會

育兒個人心得體會1

第一,意見一致,旁敲側擊

一個家庭如果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孩子就不知道要聽誰的,就會很痛苦。所以對孩子的教育,父母首先要有一致的看法。而且聰明的父母知道,教孩子最好的方式不是直接說教,而是兩個人透過聊天,專門講一些問題、講一些道理,孩子在旁邊聽了就會吸取經驗,這就是“兒童本位教育”。比如在吃飯的時候,爸爸說,我以後要少吃一點,因為吃多了消化不良。媽媽說,對呀,我現在煮菜也不敢放太多鹽,因為太鹹對身體不好。爸媽這話當然是說給孩子聽的,而且他也聽得懂。

第二,擺正因果,獎罰分明

孩子做對了事情,一定要給他獎勵;孩子做錯了的事情,絕對不能輕易放過。有些父母,孩子做錯了事情說不定還給他獎勵,孩子做對的時候,卻給他難看,把因果關係整個扭曲,孩子就無法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同時父母也要注意一點,孩子做得好,不要公開獎勵,怎樣做呢?我已經講過了,父親透過母親,母親透過父親跟他講出來。比如媽媽跟孩子說:“你這次考的比上次好,爸爸很開心,不要看爸爸表面上無所謂,實際上他很關心你。”孩子就感受到了,但是爸爸沒有講話。彼此交換去講,比直接去講功效要好得多,這種方法可以一直用到孩子長大。

第三,過錯改正,認輸沒門

現在的孩子普遍怕失敗,怕失敗的人什麼都事情不敢嘗試,不敢嘗試永遠不會學習、不會進步。父母要告訴並帶領自己的孩子大膽嘗試,告訴他們中國人沒有“失敗”這兩個字,我們只有疏失,只有過錯。因為人一旦承認失敗,就會“兵敗如山倒”,整個鬥氣都沒了。中國人永遠是前進的,打輸了調過頭來繼續前進,不過換個方向而已。這就是標準中國人,不能認輸。但是我們要承認自己的錯誤、過失,然後彌補、補救。父母從小就要灌輸給孩子這些觀念,並以身作則。

第四,寄託夢想,徒勞無功

有些父母,自己的夢想實現不了,就完全寄託在孩子身上,把他當成做夢的材料。“媽媽這輩子很可惜沒當成畫家,你要好好給我學畫”,這不是強人所難嗎?除非他有興趣和天賦,否則越勉強,他就越苦惱。父母可以做父母的夢,但千萬不要把自己沒完成的事情寄託在孩子身上。因為他是他,你是你,你可以自主,他也要自主。記住,子女是父母所生,不是父母所有。父母對子女沒有所有權,也沒有支配權。孩子不是你口袋裡的錢財,想買什麼就買什麼。子女有自己的興趣、自己的願望、自己的夢想,他的夢不一定是你的夢,不要勉強,否則徒勞無功。

第五,尊重子女,謹言慎行

很多父母經常出於逗孩子的目的,跟他開玩笑,把他當做玩偶,後果是很糟糕的。“像你這麼沒有出息”,就是開玩笑的話,孩子會當真的,他分不清楚什麼是開玩笑,受到你的暗示,就會接受,真的當真了。“我看你將來當工人算了”,他就會接受你的暗示,然後真的去做工人了。我沒有說工人不好,只是說你沒有權利去擺佈他的命運。甚至有些父母給孩子化妝,讓他穿得奇形怪狀,逗別人笑,都是很不對的。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人都是有自尊的,不容許別人隨便侵犯,孩子也是一樣

第六,控制情緒,喜怒有常

做父母的要明白,子女不是你的出氣桶,也不是你的開心果,你不能高興了就捧他,不高興了就給他難看。父母打孩子罵孩子只能有一個目的,讓他知道錯在哪裡,把不好的習慣改掉。如果喜怒無常,設定為了自己的情緒發洩,就不應該了。如果你真的生氣,最好的辦法是暫時出去一下,呼吸一下外面新鮮的空氣,回來就沒事了。當然,孩子有時候也有情緒,需要發洩,他想哭,讓他哭就好了,不能禁止他哭。發洩了也就沒事了,否則越是壓抑他,結果越是適得其反。

教育孩子應該輕鬆愉快,掌握把這六個策略,效果一定好。孩子慢慢了解了您的良苦用心之後,也會主動來配合我們。這樣一來,一家人有共同的看法,有共同的步調,家和萬事成,這才是最正當的家庭教育,最美滿的親子關係。

育兒個人心得體會2

我們對孩子的期望:健康的身心、良好的習慣、廣泛的興趣;身心健康是孩子一生幸福的基礎;良好的習慣是一生幸福的保障;廣泛興趣是一生幸福的源泉。

我們家孩子既屬於放養型,自然生長;又屬於群居型,薰陶成長。為什麼說是放養型呢,因為我們在她學習跟生活上基本屬於放權型,讓她自己來選擇。

在學習上我們對她的要求都是在她這個年齡段能做到的,我們不強求她學多少知識,如果她想學我們一定提供條件,如果她不想學我們也不會去逼她。我想在學齡前最重要的是培養良好的習慣。我們平時在家基本不開電視,她跟我們在一起時要麼畫畫要麼看書要麼玩玩具,如果畫畫我們就陪在她身邊上上網,如果看書我們就陪著她也看看書,如果她玩玩具我們就陪著她一起玩一會兒。她跟著她婆婆時那是肯定會看電視的,我想沒有哪個孩子不看電視的,她一個人或者跟她弟弟妹妹在一起時看動畫片,跟著她婆婆在一起時就會跟婆婆看婆婆喜歡的,但她看電視的時間一般都不長,而且看電視她學會了好多字,比如社會寫真、喜羊羊、灰太狼等,都是看電視學會的字;看電視也讓她學會了要尊重別人的喜好。她現在知道婆婆愛看社會寫真、爸爸舅舅姨夫喜歡看球賽、舅媽喜歡看湖南衛視。她跟他們在一起看電視時一般都選擇他們的喜好,但是一到廣告時間肯定是看她的動畫片了。所以適當給孩子看電視也不是沒有好處的。

在生活上我們從來不包辦她的事,她自己的事一般都是她作主。比如今天想穿什麼衣服,明天想去哪玩,是學畫畫還是學樂器,我們都讓她作主。我個人感覺一個孩子如果你把家長的意願強加給她,她也許會接受但那是因為家長的權威作用,我更多地時間是讓她去思考。比如今天想穿什麼衣服她隔天晚上就會把衣服準備好,因為她有過早上再找衣服換來換去結果差點遲到的例子,所以她懂得做事要早準備;還有像我們經常帶她出去嘛,一般出發之前我會做個計劃再列個物品清單,她經常看到我這樣做,後來要去那兒玩時她會很注意去看那兒的天氣預報,也會把自己的物品整理好,如果她自己整理的物品少帶了她就自己承擔後果,或者沒得玩具玩或者沒得零食吃。所以我們在這樣的事上不替她作主,讓她學會思考,學會選擇,學會承擔責任。

為什麼說是群居型呢,因為我們家庭的關係,家裡平時生活在一起的人比較多,跟她同齡的孩子有三四個,她們經常在一起吃飯、在一起玩遊戲。如果其中一個孩子的表現不錯時我們都會去表揚他,這樣就讓其它的孩子有了榜樣,覺得哪樣做是對的哪樣做是錯的。

我們平時工作也比較忙,但是隻要是節假日我們肯定會帶她出去旅遊,從她四個月開始我們就帶她遊山玩水了。我們的旅行一般都是三四戶家庭,這樣她就三四個夥伴了,因為其他孩子都比她大,跟著夥伴們一起旅行經常會讓她學到了新的知識、新的遊戲、新的歌曲什麼的,讓她在旅行中也能快樂成長、快樂學習。所以我們家女兒是在薰陶中成長的。

育兒個人心得體會3

1、做減法。

在很多孩子還只是孩子的時候,爸媽就給他們報了形形色色林林總總的課外班。語文速成班、數學火箭班、英語狂飆班、小提琴重點班、健美操實驗班等等等等。弄的孩子沒有一點點自己的時間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這樣下去有何興趣可言呢?所以家長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孩子,讓孩子完成自己年少時的夢想,而是應該做減法,給孩子自由的時間讓他自由地做自己和自己喜歡的事,哪怕真的是研究盜墓,也許將來這孩子就是祖國的考古專家呢。

2、因材施教。

現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會有自己的一些愛好,咱們家長可以鼓勵孩子把自己的愛好和某一科目的文化知識結合起來。我以前高中有個同學特別喜歡小動物,經常去弄一些蟑螂啊烏龜啊啥的。但是自己的文化水平有限,烏龜那麼長壽的動物都被他養死了。孩子爸爸於是跟著孩子一起去逮捕小動物,打暈了拿回家養,並且給孩子買了布豐的書,孩子很快對生物學很感興趣,雖然後來因為把蛇帶到教室把老師嚇傻了而遭到批評,但是孩子的生物一直是最好的。

3、追根溯源。

孩子不喜歡學習的原因很多,很少有生下來骨子裡就厭惡學習,看見書本就心跳加速嘔吐不止的。有的孩子最近不喜歡學習的原因很可能是非常簡單的,比如上課被老師當眾批評了,或者上課當眾批評老師了。比如考試考太差了,或者同桌考的太好了,等等等等。這個時候咱們要跟孩子主動交流,不能嚴刑逼供,嚇唬孩子坦白從寬抗拒從嚴,或者坦白從嚴抗拒從寬。在孩子坦白之後,不管理由多麼匪夷所思,咱們都不能笑,而應該趕緊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4、傾聽。

新進入一個年級,孩子會對一切感到新奇,所以回家會很願意跟爸媽分享,比如班主任長著一張瓜子臉,或者倒瓜子臉,或者爪子臉。比如學校有許多有意思的社團—合唱團、舞蹈團、義和團等等。這個時候家長應該耐心傾聽,並和孩子討論,這對於孩子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政治訊號,他會覺得很有成就感。

5、書桌。

孩子的學習需要一個安靜、乾淨的環境。很少有人能像毛主席那樣在鬧市區讀書,在菜市場寫作業,在麻辣燙攤前背單詞。有的孩子沒有封閉的環境,每當他開始學習的時候,爸爸就開始看爸爸去哪兒,媽媽開始拿出手機大戰殭屍,搞的孩子無心學習。

有的孩子書桌上吃的一大堆,從張君雅小妹妹到兩粒在一起才最好的益達,有的孩子一邊聽音樂一邊做題,桌面上就像一個廢棄多年的垃圾回收站,堆得滿滿當當,想找一塊橡皮還要把所有的東西翻一遍,最後也沒找到。這樣的學習環境和場地是不行的。

6、勞逸結合。

現在有些家長對孩子的期望也沒有太高,只要孩子能像古人那樣懸樑刺股不知疲倦就好了。於是會有家長任意延長孩子的學習時間,比如學習兩小時休息三分鐘這樣的。人的注意力是有時間限度的,如果不以人為本,很可能會讓孩子對學習厭惡、反感,到最後聽見學習兩個字就想吐,這樣的話即使坐在書房,也是身未動,心已遠。

我是很喜歡吃老北京小吃,可是你讓我每天早上一碗豬大腸,中午兩碗滷煮,晚上三碗爆肚,下午茶是一根刺身,夜宵是羊雜湯,我也受不了啊。

7、鼓勵。

我們為什麼願意學習呢,是因為學習能帶來成就感。如果孩子努力到無能為力,拼搏到讓自己都感動,到考試的時候終於還是沒考好,孩子會是什麼心態呢。所以家長們應該根據孩子的情況給孩子設定一些目標,一定要是跳一跳就能夠得著的,不能是跳起來還看不見的。

讓孩子自己去完成,並和孩子一起分享成就感。有個孩子英語作文總是寫不好,他的爸爸就鼓勵他交一個美國德州筆友,孩子高興壞了,終於可以為中美和平貢獻自己的力量了。其實所有的回信都是爸爸自己寫的,一股子山東德州的味兒,但是確實很有用。

8、提問。

為了檢測孩子在學校學的怎麼樣,有家長每天讓孩子複述學過的內容,這個其實是不太適合的。學的時候就夠煩了,再來一遍費時費力。就好比我跟醫生說我被狗咬了,醫生問怎麼咬的,你能不能跟狗再演示一遍。

所以我覺得家長可以找機會以一種學習的心態來提問孩子,讓孩子給你講講這題為什麼選A而不是BCD。還有就是鼓勵孩子提問。有的孩子擔心問的問題太難,把老師難住了,會跟老師結下樑子。其實不會的,老師肯定會找到藉口的,比如這題出錯了超綱了條件不全啊啥的來緩解尷尬,所以不用擔心。

9、讓孩子做老師

我們為什麼會喜歡幹某件事呢,除了這事兒能賺錢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這事兒能帶來成就感。而據吳錚老師解剖觀察和考證,現在的教育體系下孩子很難有持續的成就感。

所以家長可以抓住機會,或者製造機會,讓孩子能夠做一回老師,給我們講講某個知識,或者是用某個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我爸媽這一點做的就不錯,總是在看電視的時候把節目調到中央九套英文頻道,然後讓我給他們翻譯主持人都在嘮叨啥,就這樣我從最開始的啥都聽不懂到後來的啥都聽不懂但是照樣可以口若懸河地瞎編,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進步。

10、競賽

達爾文和我都曾經說過,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據吳錚老師考證,人類能延續到現在,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人類有競爭意識。

比如以前我吃飯特別慢,自從高中的時候和同桌合夥去外面吃小炒的時候,我的速度顯著提升。有一段時間我同桌可能沒吃藥,飯前非要禱告一會,禱告完再吃飯,這個時候往往也只剩下飯了。

所以咱們可以和孩子一起學習,一起背單詞,一起讀課文,看看誰獲勝,雖然咱們獲勝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咱們永遠是勝利者。也可以鼓勵孩子找一個物件—不是找物件,而是找一個物件,然後努力趕超。當然對物件的要求要高,不能是整天醉生夢死的,這樣兩個孩子會比著玩,最後也許還會搞物件。

11、計劃

吳錚老師對變態心理學比較有研究,不過往往是被研究。我發現許多同事都喜歡在朋友圈裡信誓旦旦地表示,我要減肥,我要每天跑步,請大家監督。一個讚我跑一米,請大家點贊。你看,這就是利用群體的力量來督促自己。

如此一來,每當自己想放棄的時候腦海中就會有兩個小人在爭吵,一個小人說我昨天立志,今天就放棄,會不會被天下人恥笑啊!另一個小人說,走自己的路,讓別人死去吧!最後也許主人就會堅持繼續鍛鍊。所以咱們的學習計劃可以向家人,同學,朋友和天下人公佈一下。

12、報酬

捫心自問,學習並非為了比較俗氣的回報,比如學好了可以吃雞腿、辣條、拉條子、巧克力拌飯等等。但是有報酬也不是什麼壞事兒。所以我們可以為孩子設定一些獎勵,比如作業完成之後可以看五分鐘電視——看新聞聯播和天氣預報都行。比如作業正確率超過百分之八十,可以有半個小時自由放風時間,只要是不違法的事情,幹什麼都行。這些會對孩子產生很大的誘惑,並且轉化為動力。

13、憧憬未來

如果孩子今年三歲半,那麼跟他討論未來可能沒什麼意義,因為他的未來可能就是抱著兩罐糖,想吃紅糖吃紅糖,想吃白糖吃白糖。如果孩子已經懂事了,那麼我們可以經常和孩子討論一下未來。如果孩子的未來是維護地球的和平,咱們也不要笑,要嚴肅,這個夢想沒毛病,沒瑕疵,是有可能的,沒準孩子以後就進入維和部隊,代表中國去通縣維護社會秩序了。

同時我們要鼓勵孩子,夢想的實現是需要付出汗水、淚水、口水和辛勞的。要把夢想實現,第一步就是要醒來,所以咱們要像穿著沒有鞋底的鞋一樣,每天腳踏實地,努力學習。

14、利用空閒時間

在閒暇的時間,孩子沒有壓力,心情比較好,這個時候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安排一個有意義的活動或者運動,比如下棋。我小時候我爸爸經常鼓勵我沒事的時候把收音機拆下來研究構造,到最後我養成習慣,走哪拆哪,從電扇到電視,再到電路板,一個都不能少。寧可錯拆一千,不能放過一個。可憐我們家的黑白電視每次拆完之後都很難裝上,即使裝上了也會多出兩個螺絲

要是擱到現在,我老爸一定會跟我說,你若安好,便是晴天,你若安不好,我打死你。而實際上當時我老爸並沒有反對,而且和我一塊研究,後來我的物理電學這一章一直很不錯。

15、加強求知慾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我以前看過一篇傳遍大江南北長城內外的文章,一個好爸爸勝過一百個好老師。我覺得這個說法有點片面,還應該加上一句副標題:一個好媽媽沒準也能勝過一百多個好老師。

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父母也是孩子從小到大模仿的物件。咱們知道小鴨子是有應隨反應的,也就是會跟著他們出生時看見的第一個運動的人或者動物走。如果出生時碰見了一隻王八,他們就會跟著在地上天天爬。

我這裡不是說誰是王八,而是舉一個活生生的例子。所以父母的求知慾如果很強,孩子一定也是這樣。我老媽以前總是在琢磨怎樣才可以把池塘的魚捉到,我和小夥伴於是一起研究方法,從釣魚,到用網捕魚,再到用捕魚器電魚,再到用炮仗炸魚,再到下藥,再到後來被人捉住了打,這其中用到了多少物理化學生物和法律的知識啊。

16、壓力

壓力也是動力的一個重要因素。如果孩子完全沒有壓力,他感覺自己以後完全可以過著飯來伸手衣來張口的日子,那麼他現在就不會有拼搏的理由。所以我們還是要抓住機會來給孩子一定的壓力,比如說看電視看到動物世界的時候,我們可以講講為什麼有的羚羊跑得會比豹子還快。

當然我們不能非常直白地給孩子壓力,比如你要是下次考試考不好,你就等著死吧。這已經是威脅了。我小時候不想學習,我爸爸也不反對,只是讓我拿上刀,和他一起去割麥子。半天下來,我已經頭暈腦脹了,看見啥都想來一刀。

第二天就跟爸爸說,我其實還是很想學習的。爸爸說那你學習吧,如果不好好學習,以後一輩子就要割麥子,你看我就是個例子。這種話非常勵志的,我一口氣做完了三張試卷。

育兒個人心得體會4

一、孕期

對於我來說,育兒其實是從孕期就開始了,我當時就開始讀很多育兒書籍,我是個相信書本的'人,對於許多禁忌都嚴格遵守,還有意識地多聽好聽的音樂,每天念《心經》給寶寶聽。

二、一孩時代

初期,有老人幫忙,孩子除了吃睡,其他的要求也不太多,我一直用親密育兒法,儘自己所能滿足孩子的要求,培養親密感情。孩子一歲後隨著個性逐漸顯露,越來越發現書本不夠用了,書上的問題我沒有遇到,遇到的書上沒有解答或者書上的方法對我的寶寶不管用,我就只能更加深入地去了解我的孩子的個性,用做媽媽的本能去思考怎麼樣去應對,通過在實踐中不斷的嘗試,去解決遇到的問題。

三、雙孩時代

大孩子一歲時我又再次懷孕了,第二個孩子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變化:體力上的辛苦增加了幾個數量級,但精神上反而比原來放的鬆些了。新生兒生理上對媽媽的需要很多,大孩子又要爭寵,所以晚上睡不好,白天很忙,再加上完全沒有自我空間,使我曾一度陷入產後抑鬱,我感覺自己要調整親密育兒的策略了。另一方面,由於有了第一次帶寶寶的經驗,對於許多事情已經有過經歷,像黃疸、出疹子、發燒等,就不再驚慌失措,精神上相對放鬆,對自己做媽媽也更有自信,對自己的育兒方法也越來越清楚。

1、 孩子一定要自己帶,並不意味著全部要自己帶。把事務性的工作儘量壓縮,能夠請別人代勞的,要學會交給其他人。我的體會是每天把孩子交給老人、保姆帶一會兒更好,因為他/她會有同更多人交流的經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色,對寶寶也是很好的體驗。同時給媽媽騰出一點自我空間。

2、 把握和孩子在一起的黃金時間,全心全意。當我開始將孩子“假手於人”的時候,我更注意自己同孩子在一起時的交流,我會放下所有的事情,專心專意陪伴他們,經常在玩兒的時候生出許多新鮮的想法,效果比全天陪伴但是心煩意亂或者同時做其他事要好很多。用心才是王道。

3、 關於親子班。第一個孩子時,我很熱衷,現在已經是可有可無的態度了。不得不承認,有的親子班很不錯,可以學到一些教孩子的方法,也給孩子提供了交流的平臺。但是相對於收費和花費在上面的時間和精力來講,我覺得有些得不償失。我現在更注重自己專心帶孩子的親子時間,而且帶他們去家附近的公園和小朋友在戶外玩耍,也非常開心。

4、 關於選擇幼稚園。香港的幼兒園入學也很緊張,大家往往剛入幼兒園就開始考慮國小的問題了,針對幼稚園和國小還有很多的面試培訓班,真讓人感覺出了孃胎就開始賽跑了。對於選學校,我一開始也常焦慮,也像其他媽媽一口氣就報十幾家,在不斷面試的過程中,越來越清楚自己想要的學校是什麼樣兒的:離家比較近,課業負擔不太重,有中英雙文的教育等,我也很看重孩子在面試後的感覺,如果孩子表示喜歡某所學校和老師,我就會很大程度上傾向於這個學校了。至於其他媽媽比較看重的學校名氣和升學率,我反而不太重視,因為這些都是和成績掛鉤的,而成績是要靠孩子的時間和努力得來的,我不希望剝奪他/她太多的童年,我覺得保持他/她的想象力和對於學習的興趣是更重要的事情。

5、 關於中英文的教育。我用的方法是從很小的時候就在家裡播放中文、英文的歌曲和故事,重複播放的多了,孩子自然就會複述了,雖然慢了點,但孩子在玩中學,很開心。平時我也注意用中英雙語和孩子交談,讓他們熟悉日常用語。

6、 核心的教育理念。我想就是給予他們足夠的愛、關注和成長空間,讓他們有安全感和自信去探索世界,成長為自己的樣子。

四、家長的自我教育

這個好像才是我想講的重點。

如果人生是一場修煉,那麼養孩子是很重要的一種修行。養育孩子的過程是一種自我成長,會從孩子身上了解自己生命的源起,也深刻體會到父母養育我們的艱辛,更會從中體驗到自我的成長,可以說成為母親之後,我才感到自己真的長大了。除了學會家務事、照顧孩子的種種細節、處理婆媳(母女)關係、培養維繫良好的夫妻感情以及兼顧自己的事業(或理想),在多線操作的同時還要執行良好,確實是個大的挑戰,做到了自然也有很大的成就感和滿足感。如果說生完孩子之後,其他的痛就不叫痛了,那麼養了孩子之後,你會發現所有的困難也沒有那麼難了。

更重要的是,我認識到教育好孩子的本質就是教育好自己,“家長是原件,孩子是影印件”嘛。自從認識到這點之後,我就不再把力氣使在孩子身上了,我開始改自己身上根深蒂固的毛病,從說話走路到脾氣性格,每當我看到孩子胡鬧忍不住要發脾氣的時候,我就會想:“如果我自己都忍不住大叫,怎麼能讓孩子安靜下來呢?”如此一來,我的火氣也就小了一半。奇妙的是,我平靜下來用溫和的語氣同他/她講話的時候,孩子也更聽話了。

我從30歲開始學鋼琴,所有的人都認為我是為了孩子打基礎,這麼說也對,也不完全對,主要是我自己喜歡彈鋼琴。我想要我的孩子明白,有夢想就去追,不管多大年紀、多大阻力;我希望他能看到我的堅持和努力,在遇到困難的時候不要氣餒和害怕,因為媽媽做到的,他通過努力也可以;我希望我能將音樂自然而然地介紹給我的孩子,讓他欣賞到其中的美,如果他能因此而認識到生命的精彩和其他美的事物就更好了。同時,我更注意保持規律的生活和運動,每天堅持讀書並和他分享一些心得,我們都樂在其中。

最後,特別感謝我的父母、公婆、老公,因為教育孩子從來都不是媽媽一個人的事,他們都付出了極大的心血和努力,也感謝他們讓我遇到了更好的自己。當然,還要感謝我的兩個可愛的寶貝,其實他們才是我的人生導師,對不對?!呵呵~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