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育兒的心得體會(精選14篇)

來源:才華庫 6.45K

當我們經過反思,有了新的啟發時,寫心得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麼好的心得體會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寶寶育兒的心得體會(精選14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寶寶育兒的心得體會(精選14篇)

寶寶育兒的心得體會1

坦坦爸說,“孩子頭6個月是母乳餵養,從4個月開始新增輔食到孩子自己吃飯,孩子的食量不算大,但我從來沒有擔心過孩子會餓著。”現在的孩子營養不良的少,營養過剩的多,許多孩子從小就是被家長喂成了小胖墩,不愛運動,身體抵抗力差,容易生病。所以,他在孩子吃飯的問題上從不勉強,能吃多少算多少。

“當然,我們當父母的政策也有階段性差別。兩三歲前,如果覺得他白天吃得不好,臨睡前會給補上一點;大一點後,就在餐桌上講道理說服他吃夠吃飽,但從不強迫他。”

寶寶育兒的心得體會2

坦坦屬虎,但爸爸卻說,“這孩子飲食習慣很像兔子,愛吃青菜,愛吃水果。他不太喜歡吃肉,對魚和雞蛋卻情有獨鍾,平時媽媽經常蒸魚和水蛋保證他的蛋白質攝入。”

上學前,坦坦沒有吃過漢堡、薯條和冰淇淋,別的小朋友吃,他也不動心。原來,從坦坦兩歲起,他爸爸就灌輸健康的理念給孩子,給寶寶看健康科教片,讓孩子明白哪些是健康的飲食習慣。

兩歲多時,爸爸還特意帶他去兒科病房參觀,聽到生病的小朋友被家長數落:“都是貪吃雪糕引起的腹瀉”,“喝太多可樂引起腸胃炎啊”……坦坦感觸深刻。從此後,他一直對這些“垃圾”食品敬而遠之。

寶寶育兒的心得體會3

坦坦爸說,在夏季和冬季,除非氣溫非常高或低,他們才給孩子開冷暖空調。在冬季,坦坦的衣服也比同齡孩子穿得少。父母有意鍛鍊孩子的耐寒能力,坦坦極少感冒,讓爸媽省心不少。

坦坦爸認為,被照顧得無微不至的寶寶反而容易生病。由於缺乏必要的抵抗力和耐寒能力,稍微一點風吹草動,孩子就感冒發燒疾病纏身。對孩子過度呵護,反而降低了孩子對疾病的抵禦能力。

寶寶育兒的心得體會4

很少孩子喜歡跑步,但坦坦喜歡。因為爸爸有這個愛好,每天晚上在小區內跑一陣。坦坦2歲起,就成了爸爸的跑步小同伴。開始時,爸爸要壓著步子等他,慢慢地,他可以挑戰爸爸了。“即使天氣不好,孩子也要堅持去跑步”。

坦坦爸說,“孩子從小的運動量都比較大,喜歡跑步、騎小自行車、玩積木等。我覺得有任何機會讓給孩子玩耍,讓他活動,就讓他盡情去發揮,玩累了,吃飯也香、睡眠質量也高。”

5歲那年,爸爸還把坦坦送去練習武術。半年後,還學會了一套小鷹拳,性格也變得比較堅強。

寶寶育兒的心得體會5

勤洗手是個簡單的衛生習慣,卻常常被人忽略。不過,坦坦父母在他還是BB時就注意培養他這一衛生習慣。1歲以前,坦坦吃飯前,父母都會用毛巾給他擦手,等他會走路之後,父母在吃飯之前一定會帶著他去洗手。

在非典期間,坦坦3歲,每天看見爸爸進門後總是先換衣服,先洗手。這件事情對他有深刻的影響,洗手在他小腦袋裡不僅是預防疾病辦法,也是重要的衛生習慣。

坦坦爸爸的結論是:“坦坦的健康,來自於普通但良好的飲食習慣、生活習慣、衛生習慣。就是這麼簡單。”

寶寶育兒的心得體會6

寶寶出生後隨著腦的迅速發育以及與外界的廣泛接觸,不僅身體在長大,精神活動也開始萌芽,如果寶寶有“精神飢餓”,會累及他們的體格與智力發育。寶寶不能自己調節飢餓心理,所以爸媽們,警惕寶寶的另類飢餓。

心理飢餓

寶寶的最高心理需求,莫過於父母之愛了,尤其是母親之愛。當他們一聽到母親的聲音或看見母親的微笑時,不是伸出小手就是咿咿呀呀地叫著,甚至用哭聲來“要挾”,要求媽媽為他敞開懷抱。如果需要摟抱的願望得到了滿足,哭聲就會戛然而止,臉色隨之“由陰轉晴”甚至“彩霞滿天”。不難明白,父母特別是母親的懷抱稱得上是小寶寶的一種“心理維生素”,對他們良好情緒與個性的形成有很大的影響。

面板飢餓

動物與人都存在著面板飢餓的問題,小寶寶尤為突出。他們渴望得到大人的摟抱,即使長大了也喜歡扯著大人的衣襟或者靠著大人,這就是面板飢餓的表現。面板老是處於“飢餓”狀態的孩子,往往性情抑鬱、孤僻、愛咬嘴脣或啃指甲,有時甚至莫名其妙地用頭或肢體去碰撞牆壁。

母愛是兒童心理健康的重要營養素,而兒童對母愛的需要稱為“面板飢餓”,必須以撫摸、擁抱和親暱來滿足。孩子從初生到3歲是生命過程中的重要階段,母親的愛撫對其心理健康發展至關重要。

新生兒的“面板飢餓”和對母愛的渴望是很強烈的。父母或其他撫育者都應儘量滿足孩子對母愛的需求。如剛出生的嬰兒,最好能讓其赤身裸體靠近母親的胸膛,讓新生兒與母親的肌膚接觸,使他(她)能聽到母親的心跳聲,而不宜捆綁起來(臘燭包式)單獨放在小床裡。

母乳餵養,不僅能滿足孩子的生理需要,而且還能讓孩子飽嘗母愛。哺乳的方式與哺乳者的情緒狀態對乳兒身心也有很大影響,如果母親只把餵奶當作任務,奶著孩子,想別的事,忙別的活,這樣,孩子在情感上也得不到滿足。

感官飢餓

帶過孩子的人都知道,抱著小寶寶走出家門,置身於大自然的廣闊天地時,他們會表現出無比的高興與激動,眼睛不住地看,小嘴不停地說,兩隻小手不停地揮動。奧妙何在?原來大自然的聲、光、色、形等新鮮事物,迎合了他的好奇心與求知慾,滿足了他的“感官飢餓”。

語言飢餓

從孩子呱呱墜地的第一串哭聲到喃喃學語,直至說出一個完整的句子,期間只不過一兩年光陰。其實,這也是人的一種本能要求,即語言資訊的迫切需求。

寶寶育兒的心得體會7

害羞是人的天性,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會害羞。嬰幼兒心理才剛開始發育、成長,害羞在他們身上更常見,每個嬰幼兒都會害羞。適度的害羞是正常的現象,這是嬰幼兒的一種自我保護的行為。但也有些寶寶過於害羞,偏離了正常的軌道,這時候家長就要注意了。對寶寶過度的害羞,家長要善於加以引導。

要想幫助寶寶克服困難,家長必須先清楚瞭解孩子的個性,並承認害羞是自然的事實,不必大驚小怪也不必操之過急。在孩子需要家長支援或協助的時候,給予額外的.注意和體諒。

鼓勵而非逼迫改變,接納寶寶的個性並不表示過度的保護與姑息。當寶寶在試圖突破時,會有些許的尷尬,此時需要父母更多的鼓勵才會再向前走一步。只要寶寶的行為稍有改變,不論表現如何,都要鼓勵讚美他的獨立自主與勇氣。

父母要經常和寶寶溝通和交流,練習主動打招呼、自我介紹的方法和技巧,演練安排在輕鬆的氣氛下進行。讓玩具或者小狗狗充當陌生“人”,讓寶寶學著去示好;平時要多帶寶寶到戶外活動,接觸其他的小朋友和大人,讓他學著父母那樣和別人打招呼;鼓勵寶寶去餐廳時向服務員點餐和索要吸管、碗碟;見到交通警察時鼓勵寶寶向警察叔叔問路等等。練習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害羞通常是因為寶寶缺乏自信。因此要根治害羞,必須改變不自信的內因。父母應協助寶寶找出自己的專長與特點,針對專長部份進行培養。在此過程中要注意的是要尊重孩子的興趣,父母儘量避免過度干涉或強迫孩子不喜歡做的事,以免造成孩子的反感。

過度的害羞對孩子未來的交際會造成阻礙,影響孩子未來的人際關係的發展,因此家長在發現孩子過度害羞的時候,要及時加以引導,逐步改善這種狀況。

寶寶育兒的心得體會8

在嬰兒階段,寶寶還不會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內心情感。寶寶的心理是不斷髮展的,在嬰兒階段,寶寶同樣有其心理的需求,他們會通過語言之外的行為來表達他們的需求。對寶寶的心理需求,父母應予以重視,瞭解嬰幼心理是嬰幼兒護理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寶寶的心理活動一般都會通過各種行為來表現出來,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觀察寶寶的行為變化。當寶寶高興時,通常都會手舞足蹈來表達他們的開心,當寶寶悲傷時,他們會哭,當寶寶無聊時,他們也會通過各種行為來表現。

一般來說,寶寶無聊時有五個比較典型的行為。

1、吮吸啃咬

最初寶貝吮吸啃咬自己的手指和腳丫,與他吮吸啃咬奶瓶和玩具一樣,是把自己當成了可以探索的外在物品,這時家長不必過分干預;但是當寶貝的自我意識漸漸成熟,不必再總是藉助吮吸啃咬作為探索手段的時候,他還可能出現吮吸啃咬行為,這時便是無聊情緒的伴隨行為,家長要給予關注,並幫助糾正不衛生的行為習慣。

2、眼神發呆

充滿活力的眼神傳達了興趣盎然的心態,發呆疲乏的眼神傳達了無所事事的心態。當媽咪發現寶貝的眼神並不是在觀察、在思考、在專注有趣地做遊戲的時候,而是疲乏地坐在那裡、愣愣地站在那裡,寶貝可能是感覺無聊了,需要媽咪的關注了。

3、喧鬧攻擊

無聊的時候不容易找一件有趣的事情做,無聊的寶貝就會用他的不安、喧鬧和攻擊製造新鮮刺激,以吸引家長的注意力,當然他還分辨不清楚自己的哪些行為是文明的,哪些是不文明的,家長要謹防孩子出現不良行為習慣的開端。

4、扣摸身體或衣物

寶貝並不是主動地關注身體,感興趣地觀察衣物,而是下意識地扣、摸、拽、拉、擰、扯身體或衣物,這種無意識的動作也表現寶貝覺得很無聊。

5、安靜不動

與喧鬧攻擊的寶貝相反,有的寶貝無聊的時候特別安靜,不動手不動腳,當然也不動腦,這樣的寶貝最容易被媽咪忽視,誤以為寶貝很乖很省心,實際上這是一種無助無奈的被動狀態,需要媽咪的積極引導。

寶寶的言語能力孩子還在發展過程中,他們還不會用言語來表達自己的情感,但會通過各種行為來表現,比如肢體語言和麵部表情。對寶寶表現出來的行為變化,父母要細心觀察,以便及時瞭解寶寶內心的各種需求。

寶寶育兒的心得體會9

進入秋季,早晚溫差較大,加上氣候乾燥,幼兒容易感冒和喉嚨不適,因此幼兒的衣、食、住、行需要家長注意。

1、衣:由於溫差較大,幼兒早晚應比白天多加一件衣服。對於好動、易出汗的幼兒,在其玩耍時可在其背後墊一塊毛巾或玩後及時給他更換衣服。同時幼兒的鞋子應以輕便的運動鞋為主,少穿皮鞋。

2、食:多讓幼兒吃一些含維生素豐富的食物,尤其是含維生素A、C多的食物,它們對預防上呼吸道感染有幫助。在秋季,大蒜、蘿蔔、生薑、韭菜都是可以增加幼兒抵抗力的食物,可能幼兒不喜歡吃,但家長可以通過改變食用方法讓幼兒食用,比如在做菜時增加蒜末的新增,平時給幼兒煮點蘿蔔水、生薑水等。對於常在秋季咳嗽的幼兒,家長可以多燉些冰糖生梨水給幼兒吃。秋季也是吃蟹的季節,蟹屬寒性,幼兒的脾胃嫩,不可以多吃。另外,是藥三分毒,不要把服藥作為預防幼兒生病的途徑。

3、住:雖然天氣會逐漸變冷,但在家時還是要保證一定時間的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的流通。幼兒的被子需要經常晒太陽,家長可在每個星期五把幼兒的被子帶回家利用雙休日把被子洗、晒一下。

4、行:秋天最適合戶外運動,家長有時間應多帶幼兒到戶外活動,多晒太陽,晒太陽可以促進提內鈣的吸收,同時也增強幼兒的體質。

寶寶育兒的心得體會10

一:給寶寶多喝水

秋高氣爽,寶寶應該多喝白開水,不宜喝飲料。如果寶寶排斥白開水,可以試著喝些菊花茶、烏梅湯、金銀花露等。在幼兒園裡時,老師尤其要關照小朋友多喝水。通常情況下母乳餵養的寶寶,奶汁中的水分是夠寶寶需要的,如果母乳充足,即使在夏天也不用另外補水。

如果母乳不足,寶寶出汗較多,出現尿黃尿少的情況,應該給寶寶喝一引起溫開水,防止寶貝脫水。給寶寶喝水,不可加糖,防止養成愛吃甜味兒的習慣而拒喝開水。平時多給寶寶吃富含水分的應季水果,如西瓜、梨、橙子等。各種菜湯也是補充水分的重要手段,清湯可以稀釋菜餚的鹽分,並保持寶寶體內水分衡。

二:少吃“上火”食物

刺激食物應該少吃,容易“上火”,如大蒜、姜、韭菜、花椒、辣椒等。少吃偏鹹的食品,因為鹽分太多容易加速體內水分的散失。熱量過高的油炸食品和一些熱性水果,如荔枝、桂圓、橘子等,也應儘量少吃。

三:呵護寶寶面板

和成人相比,寶寶的肌膚無論在功能上或結構上,都有很大的差異。寶寶的面板嬌嫩,血管豐富,所以面板容易損傷和發炎。寶寶調節汗腺的功能還沒有完善,單位面積上出汗多,水分丟失快,面板更容易乾燥。寶寶嬌嫩的面板很難適應空氣的變化。

媽媽在給寶寶擦拭或洗臉時宜選用柔軟的毛巾,不要用力擦洗。每次清洗完畢後,需用含有天然滋潤成分的兒童護膚品。寶寶的嘴脣容易乾裂。媽媽應先用溼熱毛巾敷在寶寶的嘴脣上,使嘴脣充血,然後塗抹潤脣膏。寶寶鼻腔內的黏膜比較容易乾燥,媽媽可用棉籤蘸生理鹽水滋潤鼻腔。

四: 冷水鍛鍊

中醫認為“寒涼傷脾”。即使體質好的寶寶也不能天天吃冷飲。除了限制冷飲以外,從冰箱拿出的飲料、酸奶最好放置在室溫下15分鐘後食用。秋季宜用冷水擦洗以提高寶寶對冷的適應能力。冷水擦洗包括冷水洗手、洗臉、擦身、衝淋和游泳。冷水鍛鍊要循序漸進,先用與體溫接近的水,然後逐漸降低水的溫度。洗完後用乾毛巾擦乾。冷水衝淋適合3歲以上的兒童,動作要迅速,浴後用乾毛巾擦至面板輕度發紅為止。

五:預防腹瀉

入秋後是輪狀病毒性腹瀉的發病高峰期,又稱秋季腹瀉,主要累及3歲以下寶寶。媽媽一定要把住“入口關”,注意飲食衛生,不吃生冷食品,定期給玩具和食具煮沸消毒。蛋花湯樣大便較具特徵性。發熱較常見,病初嘔吐也多見。有一部分小兒,可先出現發熱和嘔吐,如未出現腹瀉症狀而就診的話,較易誤診。而在嘔吐消失後不久出現蛋花湯樣腹瀉,此時才恍然大悟:秋季腹瀉。對於有這樣發展過程的腹瀉病,不用懷疑,肯定是秋季腹瀉。如果在幼兒園發現寶寶有腹瀉症狀,應立即隔離治療並處理好糞便。

六:營養調理

寶寶營養是每一對父母所關心的話題,寶寶營養一般是指寶寶身體發育所必須的各類維生素。營養的攝取不但在寶寶身體免疫力差的時候尤為重要,而且在日常的生活中也不可忽略。

孩童時期,生長髮育迅速,代謝旺盛,所需的能量和各種營養素相對比成年人高。正是由於兒童對營養物質需求量大,而同時寶寶胃的容量小,飲食結構簡單,因此兒童各種營養缺乏性疾病的患病率非常高。嬰兒營養不良的現象並不少見。

多給寶寶吃牛奶、豆製品、魚、肉等高蛋白飲食。多補充玉米、全麥麵包、小米、黑米等五穀雜糧,以防秋季便祕。富含纖維素的食品,如菠菜、蘿蔔、胡蘿蔔、芹菜、花菜等,也應增加。總之,要葷素搭配,粗細搭配,做到平衡飲食,才能減少秋季發病。

七:及時打預防針

及時預防接種,防範冬春季節高發的傳染病。一般在注射疫苗後至少一個月,才能在寶寶體內產生抵抗傳染病的抗體。

寶寶育兒的心得體會11

1、掌握寶寶的生活規律,做到心中有數,便可放鬆身心。作為年輕媽媽,雖然可以從書籍上學得一些,但具體到自己的寶寶身上,具體到寶寶每一天的生活,則還有許多未知數。尤其是寶寶的吃喝拉撒睡等事,會把媽媽的心繃得緊緊的,不知什麼時候會發生什麼事,以至於分分秒秒都不得放鬆,不得閒暇。我在婆婆的指導下有意識地培養、觀察寶寶的生活規律。在寶寶3個多月的時候,就把屎把尿,吃飯睡覺也較有規律,至今寶寶已蹣跚學步,還從未有一次把大便拉到床上、褲子裡。按規律來,身心放鬆,就不太覺得費時費力了。

2、利用適當的育兒工具,藉助外力,便可自己省力。在寶寶成長的過程中,我自制了嬰兒搖籃、嬰兒背兜,這樣可以一邊看護寶寶,一邊看書、寫文章、做簡單家務。寶寶漸漸進入學步階段,我就為寶寶買了學步車,還把床拉得與牆壁有一段剛好容下寶寶的距離,讓他扶床行步,又不至於摔到地上。這樣媽媽就大可不必時刻兩眼緊盯著寶寶,顯得比較從容。

3、創造安全小環境,危險消除了,便可稍稍放心。寶寶進入爬行階段,我就特別在意寶寶所處環境及活動範圍內的安全。比如,我與老公動手在床的四周加設了可活動性護欄,這樣便可放心讓寶寶隨意爬行,嚴密遮蔽寶寶可能觸及物的稜角,這樣寶寶便可坐在學步車裡隨意馳騁。環境安全就消除了媽媽的分心,這樣自己就可以在寶寶玩耍時休息一下或幹別的事情。

4、要捨得讓寶寶受點委屈,一則解放自己,二則鍛鍊寶寶。由於疼愛寶寶,便捨不得讓寶寶哭叫一聲,摔上一跤,甚至時刻把他抱在懷裡,其實這樣有害無益。反而讓寶寶失去了應有的鍛鍊機會,如果在這些方面狠點心,既於寶寶無害,又讓自己多一份輕鬆。

寶寶育兒的心得體會12

0~3個月階段

小寶寶的聽覺在胎兒時期就已經幾乎發展成熟了,故當他一出生後,便能開始運用他的聽覺。剛出生的前2、3天,寶寶的外聽道可能還有一些些羊水塞住,不過等到羊水都排乾淨後,家長可以發現孩子對聲音會有某種程度的注意。一直到兩個月左右,孩子會對突然關門的聲音,或東西掉落的聲音相當敏感,如果他正在吃奶,也會停下來,轉而注意聲音來源,另外,孩子會從生活中餵奶、換尿布、親子互動中,意識到某人為主要照顧者,並慢慢去辨認主要照顧者的聲音。

3~6個月階段

在此~6個月期間,孩子會慢慢知道這個聲音是某人發出來的,“噹噹噹”是手搖鈴的聲音,“碰”一聲是關門,即學習將聲音和發音之物連結。此時,孩子也會跟著爸爸媽媽牙牙學語,他會開始學很多語音或他常常的到的聲音,如東西發出的聲音等等。

唱遊時間

方法:關於聽覺啟蒙,建議家長將唱遊時間融入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家長可以挑幾首兒歌、節奏簡單且旋律優美的音樂,及一些有押韻的詩詞、簡單的順口溜,在親子互動的時候,或偶爾抱著他走走、換尿布的時候,由家長哼唱或搖放這些音樂給孩子聽。家長一開始可先挑戰2、3首就好,重複使用一陣子後再作更換。

寶寶育兒的心得體會13

說到閱讀,我也是這1年來深有體會。我小的時候,在農村長大,家裡不富裕,沒有讀過什麼課外書、小人書、故事書、名著等等,每天面對的都是課本,直到上了大學,有圖書館,我才開始讀一些名著,但是感覺自己已經記不住很多東西了。而我的寶寶,我可不想讓他輸在起跑線上。還在樂樂4個月的時候,我就收到了一份搖籃的禮物,2本布書,說實話,孤陋寡聞的我,這之前還不知道有布書這一說呢。樂樂那時與其說是看書,不如說是吃書,其實這也是那個時期的寶寶的特性,他要用嘴來感受這個世界,而布書也正迎合了寶寶的特性。我每天只要有空就會給樂樂講一講書上的東西,天安門前的國旗,有時還唱歌曲“我愛北京天安門”,就這樣,沒過多長時間,我們以說到國旗,樂樂就會把書翻到那一頁了。我家的牆上也貼了很多的掛圖,有動物、水果、汽車、兒歌等等,沒事就抱著樂樂指著上面的東西給他念,一直到1歲左右。我還給樂樂訂了嬰兒畫報、買了很多的小故事書、兒歌、唐詩、大卡等等。

但是,我的努力並沒有見到什麼成效,樂樂說話很晚,總是想說又說不清楚,一直到1歲半,他說的話我們還都不清楚是什麼意思,我真是特別的著急,家人也很著急。但是著急也沒有用啊,去年夏天,樂樂在農村呆了段日子,回來後,給他找了保姆,對於說話的問題,我一直懷疑是因為樂樂的後腦勺被摔了大概5次,比較嚴重的那種,可能影響到他的語言發育了。雖然不會說,但是樂樂特別的喜歡看書,每天看書的時間加起來差不多有3、4個小時,他把翻書似乎當成了一種遊戲。

每天睡覺之前,我或者樂樂姥、樂樂爸都會給他念兒歌、講故事。現在你不給他講都是不行的,這是很長時間來養成的習慣。他每天早上起來,看到床上的書就拿起來讀,樂樂讀書的時候也特別的認真,書對他的教育作用是特別大的。

樂樂認識了很多的字。最開始我發現他認識字是“花”是我給他講故事中的一頁裡出現比較多的字,他在我家牆上的掛圖中,指給我,我真是特別的驚喜,樂樂竟然認識字了。我給他講故事的時候,一般都是念到哪個字,就用手指哪個字,他先認識的都是出現頻率高的那些字,還有就是字型比較大的字。發現樂樂認識這麼多的字,在姥姥的督促下,我買了一盒大卡給樂樂,沒想到就1個星期的時間,樂樂就基本上都認識了,雖然有一些發音並不準確,但是這個速度可是非常之快。

樂樂說話抑揚頓挫,語調很好。我每次給樂樂講故事,我都是特別注重語速和語調,就像是國小時分角色朗讀課文一樣,有時為了加深印象,我還做出一些相應的動作、表情,這樣樂樂的注意力也特別的集中,記得也特別的好呢。他說話的時候會把學到的一些模仿出來,比如說:“怎麼辦呢?”他會用問話的語氣,“好吧,就這樣吧”則是用肯定的語氣。

把書中的情景來年西到實際生活中去。就在不久前,樂樂姥姥說帶樂樂下樓,在小花園裡,看到管理人員在給花草澆水,樂樂就上前說“阿姨澆水我幫忙,我給花兒澆澆水,花兒給我陣陣香”這是書上一首兒歌中的句子呢。現在生活中碰到一些書上的情景,樂樂都能聯絡起來,把兒歌背出來,有時我都特別的驚訝。

讀書對寶寶來說是特別重要的,可以幫助寶寶積累詞彙量,可以刺激他的想象力,還能發展他的語言溝通能力。而且你和寶寶說得多,寶寶學的就多溝通能力也就越強了,而且我們都知道,“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道理。不要以為孩子不懂,不會說,就不跟他說,不給他讀書,你不說他又怎麼能會說呢,你不讀,他又跟誰來學習讀書呢?所以,不論多忙,一定要抽出時間來和寶寶一起讀書,增進感情,也給寶寶打下一個良好的學習基礎,養成一個愛讀書的好習慣。

寶寶育兒的心得體會14

我家孩子小巖在一歲半的時候,經常聽周圍的朋友說他們的寶寶不肯吃飯,常常因此煩惱。我倒沒遇到這種情況,一直以來,小巖吃飯方面表現還不錯,接下來說說我的心得吧!

一、自己吃飯。小巖在剛學吃飯的時候,先是大人喂著吃的。時間久了,他想自己動手,於是我們專為他準備了漂亮的碗勺、桌椅,他便學著大人的模樣吃飯了。經常是一頓飯吃完後飯桌、衣服、地上灑的全是飯菜,但是他卻吃的很開心,因為自己可以獨立生活啦。當然我們在邊上也不忘記誇獎"寶寶你真棒"。就這樣小巖漸漸對吃飯感興趣了。

二、飯前儘量不吃零食。一般在我們吃飯前一小時內是不讓吃太多零食的,吃太多的零食或者喝太多的水,他在吃飯時只能吃幾口就飽了。如果他確實很餓,那就少吃一點墊肚子吧,畢竟是孩子,餓著了也不好。

三、讓他參與做飯過程中。每次去買萊,我常常不知道該買什麼菜,這時我便問小巖想吃什麼菜,讓他點菜他當然很樂意的,如果合理我就按他要求買。回家後讓他幫忙擇菜,等菜燒好後他會對自己選的菜感興趣,吃的也香。

四、按時吃飯。我們每天吃飯時間有規律的,當吃飯時間一到,全家一齊聚餐桌吃飯,同時要求孩子吃多少夾多少菜,我們大人也要做到,每人必須要吃完自己的那份。長期下去,他就養成了定時定量吃飯的習慣了。

五、生活中加點小技巧。總有一段時間會發現他貪玩不肯吃飯,我們便想點誘惑他的話。我經常說的話是這些"你想出去玩嗎,吃完飯我帶你出去啊","如果吃飯表現好我們吃完飯後做個小遊戲,好吧","今天有你愛吃的菜哦","再不來吃,我們就把全吃光了"。這時如果他餓就一定會來了,不餓的話怎麼誘惑都不來。這時候也不能強迫他吃呀,不吃就算了,因為吃飯在輕鬆的氣氛中比較容易被接受嘛,不吃餓著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