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給教師的建議》心得體會

來源:才華庫 3.35W

當我們心中積累了不少感想和見解時,常常可以將它們寫成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我們可以養成良好的總結方法。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恰當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給教師的建議》心得體會,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讀《給教師的建議》心得體會

讀《給教師的建議》心得體會1

作為一名教師,最重要的任務就是使自己的教育教學質量有所提高。我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受益匪淺,從中選出這幾個“建議”談談我的想法。

一、教師,珍惜兒童對你的信任

“教師面對的是兒童極易受到傷害的,極其脆弱的心靈,學校裡的學習不是毫無熱情地把知識從一個頭腦裡裝進另一個頭腦裡,而是師生之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的心靈的接觸。”其實,師生之間的關係應該是平等的,融洽的,教師應該學會蹲下來看學生,使他們感覺到你對他是公平的,信任的。每個孩子都有他的可貴之處,在教師的眼裡學生沒有好壞之分。在學生做得好的時候,我們應該給他們更多的鼓勵;在學生做得不好的時候,我們更要關心和指導他們向正確的方向前進,使他們在認識的道路上更進一步。不要加以指責,在每個人的心靈深處都有很脆弱的地方,孩子也是一樣。其實他們也很痛苦,作為教師就是要時刻給他們啟發和鼓舞,使他們看到自己的進步,使他們有自豪感和尊嚴感。

二、教學相長,取長補短

“如果你發現絕大多數兒童練習本的字跡端正秀麗,錯別字很少,那麼這就是個明顯的徵兆:在這個班級裡學生可以學到許多東西。”

想一想,我這幾個月的教學其實真是這樣的,“練習本”就是學生習慣養成的一面鏡子,也反映著一名教師的教學效果。對於新教師而言,學生習慣的養成是今後有良好教學效果的基礎,我所缺乏的也就是這一點,要時刻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真正得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使得他們在今後的學習中能更省力更有效。

要對同事們的經驗加以研究和觀察,並進行自我觀察,自我分析,自我進修和自我教育。在此基礎上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

“學習優秀經驗,並不是把個別的方法和方式機械地搬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而是要移植其中的思想。向優秀教師學習應當取得某種信念.”

三、教師的教育素養

“關於學校教學大綱的知識對於教師來說,應當只是他的知識的事業中的起碼常識。只有當教師的知識視野比學校教學大綱寬廣得無可比擬的時候,教師才可能成為教育過程的真正能手、藝術家和詩人。”其實,要想達到這樣的境界,我想,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斷地充實自己,完善自己。“讀書,讀書,再讀書,——教師的教育素養的這個方面正是取決於此。”想想自己,在這方面做得確實不好,每天不停地忙於備課、上課、批改,管理班級,總是抱怨沒有時間讀書,但閒暇時又懶得動,而那些教育書籍卻安安靜靜地躺在書架上,早已落滿了灰塵。只有在需要的時候,才想起找一點書來,看看有沒有可以借鑑的文章,有沒有可以參考的教案,此時,想一想實在是可悲!可憐!現在覺得自己還年輕,自己所掌握的知識還足以能“應付”小孩子,然而面對飛速發展的今天,可以說孩子們的視野更加開闊了,我們不得不時刻要求自己要走在前面,那麼惟有讀書才能武裝我們的頭腦,才能讓我們擺脫“坐吃山空”的尷尬境地。而讀書的這種意識更應該是發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望。

年輕的我對於教師這個行業還存在著比較稚嫩的想法,而學習對於我來說是補充自己,使自己成熟的一個最好的方法,我要不斷地學習,積累經驗,使自己能成為一名稱職的教師。

讀《給教師的建議》心得體會2

近來我利用空餘時間讀了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這一本書,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應該學習這些名著,接受專家的建議,來指導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但是說實話,面對這樣一本厚厚的書,我知道我沒有耐性一頁一頁把它讀完,現在我只能簡單地談談我所讀過的章節,以及這些建議給我的啟發:

當我讀關於寫教師日記的建議時我感觸很深。蘇霍姆利斯基建議每一位教師都來寫教育日記。教育日記並不是什麼對它提出某些格式要求的官方文獻,而是一種個人的隨筆記錄,在日常工作中就可以記。這些記錄是思考和創造的源泉。我參加工作13年了,每天都是上課、下課、感覺沒什麼可寫。可蘇霍姆林斯基一生都堅持寫教育日記,讀他的一個個故事,心裡有說不出的敬佩,為什麼我就無話可寫呢?其實仔細想想我們身邊並不缺乏可寫的東西,有時候同學之間的一次爭吵,課堂上一次激烈的爭論,老師生病時同學們的一句問候,都可以點燃我們心靈的火花,只是我們沒有及時把它記錄下來。記得2012年臘月二十九晚上,我在家看春晚,我的手機響了,我猜肯定是好朋友發來的祝福簡訊,誰知我打簡訊一看,我猜錯了,上面寫道:“老師祝您新年快樂,身體健康。”我情不自禁地笑了,心裡有一種說不出的感動。接著我給他回覆了一條簡訊:“老師也祝你新年快樂。”接著他馬上回復了我:“謝謝老師.”這是一個很平常的例子,也許大家會說像這樣的小事我每天都會發生。但是當我讀了這本書後,我才明白,為什麼不把這種震撼心靈的事記錄下來呢?原來發生在別人身上的事,在自己身上也發生過呀。都怪自己太粗心,太不善於觀察,不善於總結了。所以從今以後我要做個有心人,孩子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我都要隨時隨地把它記錄下來,儲存下來,若干年後這將是一筆多麼寶貴的`財富呀。這些教育日記不但記錄了學生的點點滴滴,還記錄了教師的成長過程。我想我們把觀察到的和記錄下來的情況加以深入思考,這對教師的工作會有很大幫助的。

《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還給我們提了一個很好的建議:那就是怎樣學習別的教師的經驗。大家都知道在大的集體裡,要比在小型學校裡更容易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因為這裡總有些有經驗的教師。但是學習別人的教育經驗是一件很複雜的事,是一種創造。蘇霍姆林斯基告訴我們學習別人的經驗要注意節約時間,如果你一個挨一個地去聽所有教師的課,那是很難得到教育技巧的。他建議我們首先看看所有低年級教師的學生的練習本,如果發現絕大多數兒童練習本里的字跡端正秀麗,錯別字很少,那麼在這個班裡你就可以學到很多東西。因為學生的練習本是全部教育工作的一面鏡子。關於這一點我深有體會:我們學校裡的優秀教師魏瑞攢老師,她班上的學生百分之九十五寫字都清清楚楚,每次鄉里統測都是第一名。她是怎樣要求學生的,怎樣為學生做好示範的,她的許多經驗、方法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其次要學習別人的優秀經驗,這並不是把個別的方法和方式機械地搬到自己的工作中,而是要移植其中的思想。即,學習別的教師的經驗不是簡單地照搬挪用,而是在觀察思考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及教育物件的現狀,採用“拿來主義”,在吸收別人經驗的基礎上,滲透自己對教育教學的理解,做到移植別人的思想精華而非形體。

每一次縣裡組織聽評課活動,這都是我們學習先進教師經驗的機會。當我們聽一些優秀教師的觀摩課時,常常熱血沸騰,也想回去以後一試拳腳。可回到自己的課堂,卻常常是無從下手,因為生搬硬套的東西永遠不是自己的。教育的行為受教育思想的支配,如果我們不能通過有經驗的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透析他的教學理念,那麼感受必定膚淺,學到的也必定是皮毛,所以我們要把別人的經驗和思想精華融入到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去。

在這條建議的最後,蘇霍姆林斯基告訴我們“你對年長的同事們的經驗研究和觀察得越多,你就越加需要進行自我觀察、自我分析、自我進修和自我教育。在自我觀察、自我分析的基礎上,你就會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學習別的教師的經驗就是讓我們在老教師成功經驗的基礎上,以更快的速度前進。作為新教師,我們要借鑑、學習老教師的教學經驗,更要大膽實踐,大膽創新,這樣才能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相信通過努力,我們新教師會像那些優秀教師一樣優秀的。

通過讀這本書,我對教育的理解加深了,在以後的日子裡,我會繼續閱讀未讀完的章節 ,繼續學習書中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我們要想當一名合格的教師,那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不斷吸取書中的知識,這樣才能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才能得到自身的發展。

讀《給教師的建議》心得體會3

蘇霍姆林斯基的《給老師的建議》,我讀了之後從中受益匪淺,要想做一個好老師,不但但是知識上的給予,更是要付出更多的熱情,來感化每一個學生,挖掘他們的巨大潛能。

首先,我要毫不猶豫地愛我的學生,不管這個學生是誰,不管這個學生成績如何,不管這個學生長相如何、性格如何,我都要公平地,全心全意地愛他們。

學生總是不願意自己被老師忽視、遺忘,希望自己在班上、在老師面前表現一下自己,證明給大家看,我是多麼的優秀。其實這種需要是每個學生的正常的心理需要。

如何去愛,這還是一個很值得我去思索探究學習的一個問題。當我是學生的時候,我常常會有討厭上課的經歷,這往往是因為我討厭這個老師。為什麼會討厭呢?上課枯燥呆板,佈置大量作業、知識含量低、知識範圍窄、知識老化、單純的知識灌輸、教學方法單一、學生學習積極性低等,往往是這一類老師的共同特徵。

所以要研究教學,怎樣讓自己在課堂四十分鐘內最有效的發揮,學生能有最大的收穫不僅僅是知識的接受,還要有學習的熱情、有主動學習的渴望、有探究學習的能力以及有提升內心世界的願望。

課堂的四十分鐘之前,我應該怎樣做呢?這節課我要教給學生什麼?最重要的是什麼?最難教的是什麼?學生最易接受的是什麼?最難接受的是什麼?我應該如何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最大限度地激起學生求知的渴望?”

我的教學設計是否合理、完善,還有沒有更好的設計方案呢?

其他老師又是怎樣設計的呢?哪一點是值得借鑑的呢?別人的為什麼好?好在哪裡?在課堂上如何有效地滲透積極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讓學生有一個美味的精神享受?如果發生突發事件,我有什麼應變措施呢?我都應該認有效地真對待,作好充分的思考與準備,顯然這一步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努力,

但是這一步做的如何也直接關係到我的教學質量、教學效果。作好這一步,是至關重要的,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課堂的四十分鐘,我首先要在精神面貌上作好文章。一個良好的精神面貌展現在學生面前,不僅給自己帶來信心,也可以鼓舞士氣。當我開始進入角色時,依據教學設計進行講學,那是必須的,但我不能死抱設計而不知靈活應變。我還要仔細的觀察我的學生,從他們的眼神、表情、聲音和動作,來判斷自己的課堂情況和學生的接受能力以及快速評價這是否與預期效果吻合。及時適當地調整我的教學設計。學生是否專心上課,精神狀態是否良好,直接影響到我的教學效果,所以,當學生士氣低迷時,我應怎樣鼓勵他們;當課堂氣氛沉,我又應怎樣調動氣氛,讓大家活躍起來;當學生情緒高漲時,我又應怎樣正確引導他們;當學生提出了奇怪的問題,我又難以解答時,我又應該怎樣做;當我的教學設計與學生實際不吻合時,我又該如何改進,當個別同學故意搗亂時,我又應該怎樣做呢;當學生犯錯時,我又能否輕鬆有效地教育好這一學生;我應該怎樣提升我的人格魅力呢?總之,我的課堂應該有一種協調、融洽、輕鬆、互動的氣氛,在這種氛圍下,給我自己、我的學生最大的空間教學的、學習的、思考的、創造的、自由的以達到一種共同的進步。

課堂的四十分鐘之後,我還要適時的從學生那裡得到反饋,而且,我自己還要不斷地反省思索課堂上遇到的問題。教學當中,遇到的事件很多,但可以分為常發事件和偶發事件,常發事件的解決,更多的是依靠一種經驗積累;偶發事件的解決,更多的是取決於我的智慧、機智、應變能力的高低。所以,在不斷總結經驗之後,還要進行教學的研究。教學水平的提高,是在不斷的問題解決中提高。圍繞問題的解決而進行研究,,把普遍的問題、個別的問題進行分類總結,並且把一些值得研究的問題上升為課題,把問題做大、做細、做真,眼光高遠、與時俱進地看待問題。在一邊教學的同時,一邊搞教研,不斷的學習,堅持不懈地鑽研。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