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理想的下午》心得體會8篇

來源:才華庫 6.75K

有了一些收穫以後,常常可以將它們寫成一篇心得體會,這麼做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那麼好的心得體會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閱讀《理想的下午》心得體會8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閱讀《理想的下午》心得體會8篇

閱讀《理想的下午》心得體會8篇1

這幾天,閱讀了舒國治的《理想的下午》。

下午,就著最後一縷陽光,讀完最後一篇《我是如何旅行或者寫作什麼的》。合上書本,一陣愜意自骨子深處緩緩滲出,似乎喝了一杯清茶,乾燥一冬的心霎時得到了滋潤;似乎遇到一縷陽光,侷促一冬的心霎時得到了溫暖;似乎有熨斗從心頭熨帖地走過,被塵俗砥礪得滿是褶皺的心頓時舒展如初……

喜歡它,自從看到這個名字——《理想的下午》。拿著書,不捨得開啟,閉上眼進行想象:理想的下午應該是怎樣的?它至少這樣:暖暖的太陽,一杯清茶,一個知己,一番推心置腹的話,或者什麼也不說,就那麼坐著,一個下午,在不知不覺中度過,誰也沒有感到時間長得難以打發。總之,一個理想的下午定是一個緩慢而溫暖的下午,一個心靈舒展而充滿愜意的下午。

開啟書,端起一杯清茶,坐在陽臺上,讀起。這天,恰有陽光灑下,暖暖的,那一刻,甚至想外出買一把藤椅,總覺得,這書應該坐在藤椅上閱讀。

舒國治的文字,行文簡潔隨意,似乎沒有章法,隨到之處,娓娓道來。但,正是這毫無雕琢之文閱讀起來才讓人如沐春風、如飲甘露。x人的國學造詣確實深厚,既有古樸簡練的文風,又有獨到的簡介,舒國治,用他的文字再次印證了這點。

讀完這本書,最喜歡的是舒國治這人。在《我是如何旅行或者寫作什麼的》這篇文章中,舒國治不寫他人,不寫景物,而是寫自己。寫他的童年,寫他的懶,寫他看電影,寫他怎麼寫作,寫他的任性,言語之間還有著對任性的得意,把一個性情中人刻畫得淋漓盡致。這,也許就是文人的癖好,在芸芸眾生中,保留著屬於自己的氣味……

讀完這本書,最欣賞的是《理性的下午》這篇文。在他的筆下,理想的下午有賴理想的下午人。這類人樂意暫且擱下手邊工作,樂意走出舒適的廳房,關掉柔美的音樂,合上津津有味的書籍,套上鞋往外而去,泛看泛聽,淺淺而嘗,漫漫而走……

讀完這本書,最想去的是x那個“最遠的咖啡館”。那個咖啡館,讓人舒坦,說不出原因的舒坦。讓人一坐就是五六個小時,卻完全沒想到要起來,也沒想到要換地方,像是這世界上沒啥事要處理似的。是的,一個充滿靈氣的地方,總能教人忘記自己有多重要……

讀完這本書,最想修煉成那個“十全老人”。那個吃飯多在家中,肉是點綴,時蔬雜備,葡萄常吃到酸的,香蕉總吃彎瘦的,西瓜不吃無籽的老人;那個住居在瓦頂泥牆房舍中,木窗木門,開門可見山,閉門無需思過的老人;那個行路安步當車,觀風賞光,隨遇而安的老人;那個穿衣惟布,夏著單衫,冬則棉袍的老人;那個度日愛打呵欠、伸懶腰的老人;那個凡寫,必以筆的老人;那個凡看電影,必進電影院的老人;那個聽戲曲音樂,多在現場的老人……

讀完這本書,最想做的是好好賴床,好好任性,不賺不想賺的錢,不做不想做的事,要任性、任性、再任性……

讀完這本書,才知道:人長著兩腿,不只是為了從甲地趕到乙地,更是為了途中……

一個下午,一個人,一杯茶,一本書,很安靜,很溫暖,很充實,很愜意。鬱悶已久的心靈豁然開朗,不由感嘆:這,本身就是一個理想的下午……

閱讀《理想的下午》心得體會8篇2

這本小書按我的速度,本來應該3個小時看完,因為太喜歡舒先生的遣詞,很多篇都是看了再看,愛不釋手。甚至有好幾篇,都有衝動開啟喜馬拉雅錄音功能去誦讀。能有如此衝動,這對我而言,確實一本甚為喜愛的書了。寫這本書的書評,怎麼寫都越不過樑文道為它撰寫的序。很長,我只摘錄幾段:“若選擇住,我不會選紐約……最主要的是它太抽象……我常想,有人喜歡它,便因它抽象;這是紐約了得之處,太多的城市做不到它這點。而我,還沒學會喜歡抽象。”“日本是氣氛之國,無怪世界各國的人皆不能不驚迷於它。”“英國的全境,只得蕭簡二字。而古往今來英國人無不以之為美,以之為德;安於其中,樂在其中。”除了舒國治,我想不出還有誰能簡簡單單地只用兩個字就這麼精準地寫出紐約的抽象、日本的氣氛,以及英國的蕭簡。舒國治眼光銳利,甚至可以說是毒,否則又怎能如此獨到又如此準確地掌握一個地方的特質呢?可是你千萬別以為他是那種禿頂冷沉、漠觀世情的思想家,不,他高高瘦瘦,走起路來像風一般迅捷,十分清爽,而且常帶笑容,隨處安然。他不介意和朋友在高檔的餐館裡暢飲貴价葡萄酒,但他自己的生活在許多都市人看來卻遠遠說不上舒適。住在溽熱的x,他竟然堅持不裝冷氣,家裡也沒有任何多餘的東西,例如電視。

就像他在《十全老人》裡所說的,他的理想生活是容身於瓦頂泥牆房舍中,一樓二樓不礙,不乘電梯,不求在家中登高望景,顧盼縱目。穿衣惟布。夏著單衫,冬則棉袍……件數稀少,常換常滌,不惟夠用,亦便貯放,不佔家中箱櫃,正令居室空淨,心不寄事也。基於同樣的原則,“聽戲曲或音樂,多在現場。且遠久一赴,不需令餘音縈繞耳際,久繫心胸。家中未必備唱器唱片,一如不甚備書籍同義,使令暗合家徒四壁之至理也”。家徒四壁,這是何等的好品位,何等的好生活?今天老把奢華、尊貴掛在嘴邊之輩,恐怕還要再過十多年才能領略其中意趣。舒國治的散文古老,你看他有多無聊,居然用一整篇文章去寫賴床,而且還要討論賴床怎樣才算賴得好:“要賴床賴得好,常在於賴任何事賴得好。亦即,要能待停深久。譬似過日子,過一天就要長長足足地過它一天,而不是過很多的分,很多的秒。”然後他還能分辨一個人是不是賴床的人,因為“早年的賴床,亦可能凝熔為後日的深情。哪怕這深情未必見恤於良人、得識於世道”。“端詳有的臉,可以猜想此人已有長時沒賴床了。也有的臉,像是一輩子不曾賴過床。

賴過床的臉,比較有一番怡然自得之態,像是似有所寄、似有所遙想,卻又不甚費力的那種遙想。”也許是我見識不廣,但我的確好久沒見過有人這麼認真地去寫賴床這樣的題目了,如斯細碎,如斯地無有意義。而且他不故作幽默,沒有埋伏一句引人驚歎叫人發噓的punchline;也不聯絡什麼名人偉業,沒有扯出什麼賴床賴出太平盛世的大道理。他就只是老老實實地寫賴床:“我沒裝電話時,賴床賴得多些。父母在時,賴得可能更多。故為人父母者,應不催促小孩,由其肆意賴床。”舒國治散文的美,是某種感官能力的開啟,常如靈光一閃,以清簡的文字短暫地照亮俗常世界之一隅,就像《哈利·波特》裡面那國王十字車站裡多出來的一個月臺,一般人是看不見的,惟待魔法師隨手一揮,它才赫然敞現。所以,樑文道序的題跋就是:但少閒人。在我看來,東坡先生的意境確還不如舒國治先生這樣純粹到極致。他真真當得起:但少閒人的意境。

閱讀《理想的下午》心得體會8篇3

讀完這本書實際已經有兩週了,一直沒時間寫下來。直到今天才想起來寫一下,然而時間已經過去,記憶不再回來。所以可能寫的也不盡如人意了。但可以學習此書作者懶之態度,隨性之態度。也大可將這個簡短書評寫完。

作者的生活態度很有意思,隨性、卻萬不能錯過美好的時光;懶惰、卻又懶得十分不同尋常,追求質量、追求美的懶惰。諸如《理想的下午》、《賴床》等文,實屬絕妙。又有散文諸如《十全老人》等文則從其中透露出作者的許多生活和為人處世的觀念,還有身邊的衣食住行也皆是他筆下可以描摹、可以表達他情感之物。

當然,這本書還可以作為遊記來閱讀,中國、x、歐洲、美國、日本……他都有描寫過,不拖拉、不贅述,甚至還推薦其他人的文章、遊記等等。他的描寫從去哪裡玩、要怎麼玩、有什麼好玩的開始到每個地方有什麼特點、那裡的人有什麼特點甚至文化要素等都進行了描寫,讀起來還頗為生動。可以說是一本非常有意思的遊記。

閱讀《理想的下午》心得體會8篇4

回程的火車上,翻開這本書,不算厚,序言還蠻長。讀了三分之一,忽覺一物刺手,原來是一小張硬卡片,白色,上書“做你自己,世界自然會供養你。舒治國。”手寫體,印刷品,應是書籤。彼時,火車還未到達城市,車窗外是過不完的山洞,與黑夜連成一片,能看見的只有廂內燈光和人眼映照的不甚分明。登車前的站臺上,我看到一列疾馳的高鐵尖叫著消失在與我前往的不同方向。那些我沒看到的車上的乘客,應該也沒看到我,這個小小的人,在落了斜陽的夕暉底下,在這能聽得到雞鳴鴨叫的城市之角,剛剛來到,便等著離開。他們沒看到的,我也沒看到。我只能,在書裡,看看。

至今日,大約用了兩個月,閒閒的,卻又是急急的,看完最後一頁。果然是閒人才寫的出的風格:對所遊歷之處的挑挑揀揀的記錄,各式遊覽手冊的比對鑑賞,一地,一物,卻全無一人,一事。閒人翻書,翻看閒人寫書,這本再合適不過。然於我,滿腹匆匆心事,前一刻目光撫著書頁,下一秒眼前便浮著各種計劃和未完成事項了。至末尾兩篇,才略減消了急躁,但很快便結束了。其實想要做閒人很簡單,莫要求取那麼多。但我終是思慮過甚,抵不過撲面的慾望。

閱讀《理想的下午》心得體會8篇5

讀完這本書我便決定要買它了,它值得收藏。讀完本書便給了我全新的感受,就像剛出生的嬰兒來到了一個全新的世界,這一切我都渴望認識。

《理想的下午》就適合在理想的下午去閱讀。坐於窗臺邊,沐浴在陽光之下,品一杯綠茶,便是時候讀它了。不知不覺已過去幾個小時,這時抬頭望著窗外那幾只小鳥嬉戲打鬧,內心便有了一絲暖意。再舉目看看藍天,突現一白色雲柱,仔細一看是飛機所致,頓時便釋然許多。於是又低頭開始閱讀。夕陽餘暉早已灑在了身上,因為高樓林立,無限好的夕陽只能是一點點的光亮,不禁感到些許遺憾。不過看著此書便也覺遺憾消失殆盡了。這便是我理想的下午。

以前的我對於讀書並不在意,那時的我一方面沒有靜下心去讀一本書,另一方面讀的書也比較少,更偏向於小說情節。所以對讀書的體會當然就少之又少了。如今,讀書逐漸變成了我的一種習慣,一種生活方式。我對於讀書的感觸便越來越深,更加能體會讀書的妙處。它是你對未知世界的一種探索,對於現實生活的一種探索。讀書時,我越發感覺一個個智者和我面對面交談,向我告知一些我渴望的知識,我也在向他們訴說一些我的疑惑和不解。

我喜歡舒國治的漫漫遊走,喜歡他無目的地晃盪,喜歡他“任性”的感覺。當然我也向往他的生活方式,做自己喜歡的事,不做自己不喜歡的事。佩服他十多年的遊蕩,可能也是因為時代原因導致他不願上班,只剩下旅行。他的散文確然有他自己的風格。每每讀之,雖繁瑣小事,卻意味深長,值得回味。我不得不佩服他能把我們往往不經意的生活,描寫的如此有韻味,如此的美好。使我不禁感嘆生活的妙趣。

作者說他喜歡某首藍調的歌名:我愛我過的生活,我過我愛的生活。這便是他的生活境界,值得我細細品味。或許在生活中我們也會做些不經意的小事,就像作者所說的某些有味的生活。但我們往往就是不經意的便忘卻了,並沒有好好去感受那一番獨有的美好和生活情趣。我對此深有感觸。就像你對待小雨,對待陰天,對待烏雲,對待那些看似不好的一切。其實在舒國治眼裡那所有的一切另有一種風味。我深表佩服和認同。

或許好多人看他的生活感覺懶散,放縱,就是無聊的遊蕩。這便是你不懂他的地方了。他可能只會對你說一句:我就是任性。

舒國治,又是一個我愛的作家!

閱讀《理想的下午》心得體會8篇6

標題這話是舒國治說的——一個徹底任性的人。

現今社會,是不大歡迎任性的。任性意味著不守規矩,按自己的意願行事。可是,人類文明走到今日,個人雖自由,但到底是被推搡著向前,願不願意都要走。有人走的急,氣喘吁吁,突然累了,想,不如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好好浪蕩一番。但大多數人只是說說,一覺醒來,照樣趕著公交地鐵去上班,代價太大,承受不起是一個原因,另外,很多人已經不會任性,或者說不敢。怕呀,怕落在後面,趕不上。

“落後就要捱打”,我們從小就是被這麼教育長大的,所有人的夢裡都有這一句。

舒國治好像不怕,他是一走了之,遠走高飛。按理說,三十歲,正是一個人事業發展的重要節點,但舒國治似乎沒有這個概念,上世紀八十年代,一個人跑到美國,並不為淘金,也沒有什麼事業,只是開著車沿公路流浪,一城一鎮,來來去去,別無目的,只是看看,住住,歷時八年。

這種任性,不大在常人身上看到,或者街巷中也有,可惜沒有撰文著書,不為人所知。終於見到一個舒國治,便很令人驚羨了。

當然,不光是羨,也驚。驚的是,竟然還有人可以這樣生活?愈看舒國治的文章,愈驚,愈羨。

舒在大陸的書如今已出了好幾本,大多關於旅行,他所寫作的方向,大抵也在此類。其中最能代表他的生活態度和心思的,是《理想的下午》和《流浪集》,這兩本書裡的文章,大多寫在一九九九、二〇〇〇年前後,原是為報紙雜誌所寫,後來結集。兩本書都有副標題,《理想的下午》是“關於旅行也關於晃盪”,《流浪集》是“也及走路、喝茶與睡覺”。

談及舒國治的文字,很不一樣。第一個不一樣,是遣詞造句的不一樣,他用字用詞半文言,時或還夾著大片英文,這種書寫方式,頗有爭議。有人以為是古意盎然,也有人以為是不古不洋,半吊子,討人嫌。

幾年前初讀時,很受震動,畢竟這樣文體少見,少見則多怪,現在看來,確實還不渾融,怎麼看都有刻意感,而一旦文字讓人感覺到刻意,就“隔”了。

第二個不一樣,是寫法不同。他的文章幾乎不同於時下流行的任一旅行書,不重故事,點狀書寫,真正的散,也許是報紙字數的限制,或者是作者意趣有別,總之,想要通過他的文章,瞭解一地的風土人情,或途中所遇人物故事,對不起,沒有,有的,只是他對生活,對旅行的態度。

而舒國治對生活的態度,幾乎盡在這兩個副標題裡:旅行、晃盪、走路、喝茶、睡覺。

總結為一字,是“閒”。他特別推崇閒散的生活方式,他自己就是一個大閒人,平日除了晃盪,好像沒有其他的事。這很容易讓人著迷,也容易使人懷疑,怎麼你就不用上班呢?怎麼你就不用養活自己麼?

當然是要的。但他所需甚少,追求的居家裝修是“家徒四壁”,將物質降到最低,所以也花不了多少錢,也未必買房置業,就更加可以晃盪了。這不僅僅是任性,還得有純厚的心力,否則缺乏安全感,在旁人的眼光中,不禁擔憂而又惶恐了。

舒之所以要一而再的講閒,是因為現代人太忙,忙得不知道閒,不知道生活。舒國治以親身示範:看,果然閒到底,也不會死。現代人如你我,未必真能一徑的閒下去,但讀舒國治的.文章,總好反躬自問:我忙了這些,到底為什麼?

不一定問出了真理真知,但偶爾一問,也是一種砥礪,不要隨波逐流,不要隨波逐流。

舒國治的幾個關鍵詞裡,我最有同感的是走路和睡覺。

我已經不常走路了,x太大,不適合走路,出門,總要借各種交通工具,兩條腿,並不抵事。另外,走的意願也大大降低。回想十幾歲時,常常走路,住校在縣城,每回週末的晚上,一個人,兩個人,走上幾里路,聊天,或者不說話,就是走路,看著已經看過很多次的街景,心裡充盈。原是年少心思多,合是該多走走,但成年人就不思了麼?只是習慣了不走吧。

上回到x,走了半天,前兩月在x時,住在美術館東街,出門也常走路,xx都適合走,x也是。走路與寬闊大路無緣,那原本是給汽車準備的,並不為人,真正和人親的,要老城區,要有街樹,小店,這才好走好停。

最好的旅行方式,就是走路。這樣說的另一面,意思是,走到哪裡都是旅行。我們所生活的城市,也不妨走走看看,不為別的,只是走走看看。

我的生活,有兩個困擾我的主題:餓和困。所以關於睡覺,我是大有話說的,因為大有話說,所以這裡就不說了,打住。

閱讀《理想的下午》心得體會8篇7

假期閱讀了舒國治的《理想的下午》,本書以一種超俗的眼光,與閒散的人生情懷,講旅行、講山水,看待周遭、尋覓佳境。作者以一種“晃盪”漫遊的旅行方式,盡顯生活品味與人生哲理

舒國治,一九五二年生於x。原籍x。是六十年代在西洋電影與搖滾樂薰陶下成長的半城半鄉少年。七十年代初,原習電影,後注心思於文學,曾以短篇小說《村人遇難記》備受文壇矚目。一九八三至一九九〇,七年浪跡美國,此後所寫,多及旅行,自謂是少年貪玩、叛逆的不加壓抑之延伸。而文體自成一格,文白相間,簡淡中深富雅韻,論者鹹認與他的清簡度日有關。常人忽略的清苦生活之美,最受他無盡窺探與詠頌。著有《理想的下午》《門外漢的京都》《流浪集》《x小吃札記》《窮中談吃》等。

舒國志的文字一清如水,所到之處,行諸文字,寥寥幾筆,便能得其神韻,不由得讓讀者羨慕起來。身在人世間,卻無煙火氣,像個神仙,雲遊四方。

讀舒國志的散文讓人心裡很舒服,沒有感到一絲造作,自然得猶如呼吸飲水,凡常而瑣碎。他從稀鬆平常的生活中,說出了點你想都沒想過的道理,你會忍不住點頭認同,“是啊,事情本來就是這個樣子”,似乎你很久以前也曾想過這一點,只是不知怎的卻把它忘了。

讀舒國志的散文讓人形成出入塵世而不滯著的心境,故而才能道出一些事物的本來面目。故連下午的陣雨也意外的可喜:“理想的下午要有理想的陣雨,霎時雷電交加,雨點輕落,人竟然措手不及,不知所是。然理想的陣雨,要有理想的遮棚,可在其下避上一陣,最好是茶棚,趁機喝碗熱茶,驅一驅浮汗,抹一抹鼻尖浮油,俄頃雨停。一洗天青,人從簷下走出,何其美好的感覺。”而你卻不覺這是故作怪論,強替陣雨說好話,反倒勾起了記憶中的經歷,去其狼狽,存其真趣,自己在心裡細細印證他這番話的味道。

讀舒國志的散文讓人從當前匆忙、紛擾的社會快節奏生活中沉靜下來,恢復一種閒適而又積極的心態。尋找真正寧靜的心靈、自由的空間、溫馨的情感和從容的境界。“理想的下午,有賴理想的下午人,這類人樂意享受外間,樂意暫且擱下手邊工作,樂意走出舒適的廳房,關掉柔美的音樂,合上津津有味的書籍,套上鞋往外而去。也只是漫無目的的走,看看市景,聽聽人生。”於舒國治而言,旅行真諦是一種散漫的“晃盪”,理想的下午是泛看泛聽,淺淺而嘗,漫漫而走,這種漫無目的地晃盪。這一切不是磨蹭,不是懶惰,而是一種生活的品味,意境和自然的迴歸。

願你我都能保有一顆沉靜而不浮躁的“初心”!

閱讀《理想的下午》心得體會8篇8

我討厭散文,但是機緣巧合看了這本書是因為一位好友引用了其中一句話“一個世故風蘊的城市,它的下午定然呈現此一刻或比彼一刻悠然怡悅的氣氛,即使它原本充塞著急急忙忙的工作與匆匆促促的車陣。為了無數個這樣的下午,你我一徑留在城市。然而在隨時可見的下午卻未見得太多正在享用的人。”我覺得這句話正試用於忙裡偷閒的人,偶爾的放縱,讓自己偷得一時懶度過一個愉快的下午。雖然沒什麼可後悔的,因為讀罷此書不過是用了許多平常時光裡面的一兩個鐘頭而已,但我卻更討厭散文了。不為了別的,只因為討厭散文家從骨子裡透出的傲慢。寫散文的時候,思緒至何處,筆鋒就至何處。寫作之人無不時時刻刻透露出這便是我所看所想,而這一切又與你何干;這一切便是我在旅途上看到的:女人的側臉,大陸人在綠皮火車上的鋪蓋,旅店裡的狗,玻璃窗上蒙著灰塵的文具店還有無窮無盡的舊書店,與全世界的人都無關!我討厭的便是這種無邊無際的自我意識。

這種感覺很像是一個心高氣傲的人因為挫敗而垂頭喪氣,這時候一個冷漠的人走過來,前一個人會覺得你的冷漠是對我最大的嘲笑。因而氣急敗壞的第一個人指著第二個人的鼻子說“你是想怎樣。“這時候僅三個字”不怎樣“就能摧毀第一個人。而散文家就時常扮演著第二個人的角色。反過來散文家寫的就是大腦和身體每一個細胞對他所見所聞的感受,但這些人又如此封閉,真是諷刺。

我討厭散文。至少不用假裝喜歡它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