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最好教師心得體會

來源:才華庫 1.94W

做最好教師心得體會1

脆弱的心靈需要撫慰,受傷的孩子需要關愛,迷路的學生需要用愛為他們指點迷津。對於一些學生,他們渴望老師深層次的理解與關愛,耐心聆聽他們的真情傾訴,循循善誘地引導他們自控自強,讓他們時時處處感覺到:艱難的日子裡,老師與我同行。而這一切都需要師生間心與心的溝通,搭建起尊重與理解的橋樑。

做最好教師心得體會

對於學生來說,教師的愛是一種神奇而又偉大的力量,這種愛是無私的。因為它是一種理智與心靈的交融,是溝通師生心靈的橋樑。當班主任給學生以真摯的愛,給學生以親近感、信任感、期望感,學生就會對老師產生依戀仰慕的心理,才能向教師敞開內心世界,我們才能“對症下藥”,收到應有的效果。但這一切的基礎都該緣於老師對學生的尊重和理解,不管他是差生或是雙差生,他們都應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愛。這樣才能改變他們。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認為:“人性中最深刻的賦是對被賞識的渴望。”面對學生,老師既是傳道、授業、解惑者,又扮演著家長、朋友等多種角色。老師關愛學生,學生會真誠地喜歡老師、尊重老師,從而更加主動、自覺地學習知識和能力。丘吉爾曾說:“你要別人具有怎樣的優點,你就要這樣去讚美他。”

其次,在對待個性各異的學生時,也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呵護他們的成長。但老師在對於每位學生時需要一個最起碼的尊重與理解,公平的對待每件事、每位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對所有的學生都一視同仁,不僅要關注學習成績好的學生,而且更要對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給予積極關注。公平觀體現教師的道德風尚,是教師之所以成為好教師的起碼要求。一個教師要不厭其煩、循循善誘地教誨學生,除了他可能在個性素質中就具備細膩、沉穩的性格特徵外,更重要的是他能像誇美紐斯一樣堅信:只要木頭沒有完全被毀壞,每一塊木頭都可以雕刻成麥克利神;只要沒有完全敗壞,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一個人。

做最好教師心得體會2

3月11日,我在閱讀《做最好的教師》一書中讀到作者李振西介紹他讀過的書:有古典類/文學類/教育類/人文類/雜誌類等這幾種型別的書籍。每種不低於20種。當我看完這些書名時,感到特別驚訝,在這些書中。我讀過幾本呢?沒有一兩本,真是慚愧,當時心中生出一種念頭:我要讀書,哪怕每天抽出一點時間慢慢讀這些書。作者說他養成了“手不釋卷”的習慣。

作者還總結自己的寫作實踐有幾點體會:

一要日積月累 不能急功近利。這段中用到一個很好的成語:厚積薄發

二是要獨立思考 不能人云亦云。這段說到寫作要發出自己的聲音

三要自然樸實 不能故作高深。這段寫到要讓感情自然地流淌出來。

四是要讀寫結合 不要讀寫分離。這段說讀是吸收、寫是表達,這個結合就是思考

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我有幾點想法:

一每天要讀1—2篇好文章,從中學習到各種知識

二要養成寫讀書筆記的好習慣,記錄好的詞語、成語

三隨時記錄工作情況來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

做最好教師心得體會3

走進李鎮西《做最好的教師》,就走進了他的課堂,走進了他的心靈世界,走進了他的教育生活。掩卷沉思,感受師生之間最真摯的感情,感受教育最純真的浪漫,感受一位教育家樸實的教育情懷。

《做最好的老師》向我們講述了他和孩子們之間所發生的感人故事:受罰站的任安妮、課堂上搞怪的曹辛、讓李老師不惜打人的王紅川、不斷戰勝自己的楊嵩……每一個故事背後,都包含著教育思想的批判、積澱、昇華。莫言因為擅長寫故事而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李老師因擅長寫故事而成為一位教育家。李老師說:“一個班主任一定要讓班級有故事,這故事中有學生的成長,也有教師的智慧。每一天平凡的小事,都可能成為教育的契機,也能夠成為教育的奇蹟。”的確,他把故事演繹到極致,講得有聲有色,創造了教育的奇蹟。

一個個故事,都是鎮西畢生智慧的結晶;一次次捧讀,都是自我心靈的淨化提升。我從書中感受到:在實踐中成長的老師將要經歷那樣多的磨礪,學生對教師的愛戴是多少點滴的累積,教師對學生的付出又是多少歲月裡的嘔心瀝血。

翻開書的第一章,我就被這樣一段話吸引:“一個真誠的教育者同時必定又是一位真誠的人道主義者。素質教育,首先是充滿人情、人道、人性的教育。一個受孩子衷心愛戴的老師,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夠喚醒愛心,只有愛心能夠滋潤童心。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我反覆默讀著這段話,字裡行間都流露著對孩子的關懷。我突然想到了蘇霍姆林斯基說的:學習——這並不是把知識從教師的頭腦轉移到學生的頭腦裡,而首先是教師跟兒童之間的活生生的人的相互關係。“活生生的”這讓我聯想到了愛!愛是鮮活的、富有生氣的,愛是永恆的教育理念,愛心是好教師的基本條件,有愛才會有責任,有愛才有教育。

師愛有一種神奇的魔力,它的那種平易近人並不是我之前所認識到的與學生打成一片,離開了嚴格要求,這樣的愛很容易演變成遷就與放縱,而教育中真正的愛,意味著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一生的責任。我這才領悟到:教育工作者所特有的是愛,是關心學生、理解學生的愛。關心他們的精神世界,學會用他們的思想感情投入生活,和學生一起憂傷、欣喜、激動、沉思,呵護他們單純卻機靈的心,用真心去鼓勵每一位孩子的進步,哪怕只是一點點前進。只有這樣的愛才能走進學生的心靈,才能肩負起一位教師教書育人的責任!

讀了這本書,我感受頗多也受益匪淺。在讀此書以前,我一直認為:做好一名老師,只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有滿腔熱情就足夠。現在我才深刻的明白,要承擔起教師的職責,不僅需要我不斷的自我學習增加文化素養,更重要的是要學會用愛心去灌溉。只有充滿對職業和對學生的愛,才能令我肩負起一名教師教書育人的責任。最後,我想引用附錄中的一段話:教育是美麗的——美在理解、美在機智、美在創新!

雖然有人認為,教師辛苦教師累,時間久了,就會產生職業倦怠感。而這種職業倦怠感,讓教師失去了繼續前進的激情和動力,失去了身為教師的職業幸福感。如果教師把學生作為一個人,作為一個生命個體,關注學生的學習生活,實現心靈間的溝通融合,師生演繹的故事才會真摯感人、才會有厚重感。或是與學生一次傾心的談話,一次溫馨的家訪,課間與學生的一次遊戲,與學生一次真誠的書信交流;或是一個眼神,一句鼓勵的話語,一個輕輕拍他肩膀的動作;亦或是學生在你上課前幫你拿取上課用的資料,在節日時送給你他們親手執著的小小禮物……只要你願意,我們每分每秒都可以製造出精彩的教育故事,只要你願意,我們每時每刻都可以成為故事的第一號主角。

李鎮西老師說:“今天看來很普通很尋常的東西,都有可能成為屬於你自己的教育‘文物’:照片,文字,現在還有視訊,這些都應該細心地保留下來。”李老師在工作之餘,筆耕不輟,記錄著教育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這裡麵包含著李老師的教育智慧、文字功底和堅持不懈的意志品質。正是藉助李老師的真摯文筆,我們才有幸分享他的幸福教育生活、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

做一個有故事的老師吧,心存一份敬畏、憐愛和責任,胸懷一種理想、使命和信仰,與學生共同譜寫生命成長的精彩篇章。

做最好教師心得體會4

一、重視理論學習,轉變育人觀念,為課堂模式創新掃清思想障礙

世界上最難駕御的是人的思想。思想是靈魂,是統帥,在不同的思想指導下做事,其結果也大相徑庭。人類社會進入二十一世紀,隨著多元化世界經濟格局的形成,人們的生存觀念和生產生活方式也正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創新與發展成為永恆的主題。教育是培養人才的系統工程,以什麼樣的思想作指導,造就什麼樣的人才,關係著學校教育的成敗,也關係著民族的興衰。從這一高度出發,我們一直把素質教育理論的學習研討作為教師培訓的首要任務常抓不懈,校領導準確把握方向,帶頭學習培訓,積極倡導推進,堅定教師實施新課程的信念。學校建立學習培訓制度,制定了詳細的學習計劃,教研室每月都安排一次教育理論學習研討活動,教師結合自身實際學習交流,加深理解,使素質教育的思想在自己的腦海中變得清晰可感;每個假期都舉辦理論學習培訓班,或組織集體學習討論,或聘請專家來校舉辦專題講座,幫助教師提高認識,轉變觀念;每學年都組織教師參加以新課程理論研討為主要內容的教師繼續教育考試,促使教師用心去學、去悟,明白實施新課程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儘快走進新課程。堅持不懈地學習,使教師對新的課程理論有了較深刻的理解,由最初的排斥、茫然、觀望、患得患失變為接近、探索、接納、積極嘗試,單一呆板、枯燥乏味的教學方式得到了較好的改變,新的課程理念的嘗試應用,使課堂教學煥發出新的活力。

二、落實校本教研,解決實際問題,為課堂教學模式的創新奠定堅實基礎

課程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和學生全面協調發展,新課程實驗的過程就是不斷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因此必須立足於本校實際,不斷研究解決教育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從學科教學和學生實際出發,推進課堂教學模式的不斷創新。

1、以案例研究強化校本教研意識。我們倡導教師要樹立“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的理念,大力推行案例研究,強化教師教學過程的反思意識,在工作中反思,在反思中改進,在改進中提高。要求每位教師在公開課活動之後提交說課稿、教案、教學反思報告、案例分析等資料,並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研討活動,引導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有意識地去發現、去探索、去研究,真正把教學研究變為每位教師自覺的行動,避免為教學而教學,為研究而研究,做到教有所得。

2、構建道德課堂與課堂道德。學校教育中的“差生”從何而來?很大程度上是我們自覺不自覺地長期冷淡、放棄的結果,對他們缺乏足夠的耐心去關注、去幫助、去研究,而是把注意力過多地盯在質量——也就是成績上。為了照顧“大局”,只是簡單地將他們棄置在教室的“後排”或“邊緣地帶”,在長期的冷落中,這部分學生的不良習慣得到不斷強化,直至走向我們教育的對立面。對教育工作者來說,這一做法是不道德的,與素質教育背道而馳,與教育公平均衡發展大相徑庭,從長遠看也不利於學生全面持續協調發展。我們倡導構建道德課堂與課堂道德,把教學行為提升到師德高度去看,就是要讓教師明白自己的一舉一動對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從這一高度出發,我們堅持“育人為本、和諧發展,為學生人生髮展奠基”的辦學思想,很冷靜地看待生源問題,關注每一名學生的發展,尤其是中差學生的發展,在加強學科教學的同時,重視教師育人水平的提升,制定了教師育人水平考核評價方案,促使教師把眼光由學業成績轉向學習動機方面,主動去接近他們、研究它們、幫助他們,使他們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化解心理隔閡,樹立學習的自信。這樣,將單一的教學研究拓寬為教育教學研究,雙管齊下,以教風促學風,通過全方位的研究探索,找到一條提高課堂學習效率的有效途徑。

3、以立項課題帶動教育科研。立項教研課題是學校教科研工作的重點,使提升學校教育管理和學科教學質量,促進教師隊伍專業成長的重要手段。學校從教育管理的角度申報了國家級研究課題,廣泛吸納教育教學骨幹共同來研究;同時各學科組從學科教學的角度出發,積極申報省級、市級研究課題,也鼓勵教師個人可申報不同級別的研究課題。學校除了組織好開提結題報告會,重點加強對研究過程的督導,分階段召開不同形式的立項課題階段性研究工作報告會,瞭解掌握研究工作的開展情況,及時做好督促指導工作。研究工作的最終結果是取得實效,為了杜絕教學研究中搞“浮誇風”和“紙上談兵”,各教研組每週一次主題教研活動,每週都有公開課、研討課;教研室每月一次教研工作會議,每月都舉辦專題講座;學校每學年進行一屆全校性優質課競賽、一屆教學論文及案例評選、一屆教學課件評選,教研室把每項工作作為期末考核的依據,嚴格考核兌現,使之進一步制度化,規範化。

做最好教師心得體會5

在家讀了魏書生老師《如何做最好的老師》一書,我的心頭為之震撼。工作已經整整十九個年頭,在歲月的流逝中,我似乎也變得平庸了起來,許多關於教育的暢想與激情被時間打磨的無影無蹤。好險!魏書生老師的思想和做法引起了我的共鳴,我決定向他學習。

所謂“最好的老師”,不是與我敬仰的於漪、錢夢龍、魏書生等老師相比——他們的人格、學識、能力乃至天賦,我是永遠無法企及的,比也白比,但我可以和自己比呀!也就是用今天的我與昨天的我相比——我今天備課是不是比昨天更認真? 我今天上課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 我今天找學生談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誠懇? 我今天處理突發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機智?今天我組織班集體活動是不是比昨天更有趣? 我今天幫助“後進生”是不是比昨天更細心?我今天所積累的教育智慧是不是比昨天更豐富 ?我今天所進行的教育反思是不是比昨天更深刻 ?今天我面對學生的教育教學建議或意見是不是比昨天更虛心? 我今天聽到各種“不理解”後是不是比昨天更冷靜? ……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遺憾,但每天都這樣自己和自己比,堅持不懈,我就不斷地向“最好的老師”的境界靠近。

作為一名教師,我是一個幸運的人。因為我人生當中一直會遇到很好的老師,他們一直鼓勵著我,引領著我。他們不是最富聲名的名師名家,但是在我心目中他們就是最好的老師!在我的記憶裡,我特別崇拜的國小時代畢業班的數學老師張老師,那時的他已四十多歲,上課時從未見過他厲聲呵斥,她的才識、她課堂上深入淺出的講解、時而幽默的話語卻感染著我們每個人。那個時候她會在每節課後出上一道深奧的數學題讓我們回家鑽研,現在想來應該是今天所盛行的奧數培訓,她也經常會講一些數學家的趣味故事,使我們對數學這門學科充滿了興趣。回顧自己的中學生活,仔細梳理下來,最難忘的還是當年在我心中覺得很嚴格認真的老師,如中學時,我的語文楊老師,且不說他那一手漂亮的粉筆字、聲情並茂的朗讀迷住了我們,單單是他那嚴謹治學的態度就足以使我們敬畏。他對我們要求很嚴格,要求我們字跡要寫端正,任何一樣作業完成才能回家,為此,放學後他常常陪那些懶惰的學生補寫作業到黃昏,在他的嚴格要求下,我們懂得了作為一名學生的責任,懂得了做事要持之以恆,他這種嚴謹治學的態度影響著我們每個學生的人生觀。二十多年過去了,同學聚會時,我們每個人都記得這樣一個細節,楊老師擔任我們班的語文教師時第一節課就準確的叫出我們每個新生的名字,“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楊老師對學生的用心使我們吃驚之餘又倍感親切與尊重。這何嘗不是今天我們所倡導的“以人為本”的管理原則呢?中國道家創始人老子有句名言“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意思是做大事必須從小事開始,天下的難事必定從容易的做起。“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楊老師對於細節的關注,使我們學生一開始就和他建立了信任與默契,我們怎能親其師而信其道呢?

對於學生來說,最好的老師必定是充滿愛心的老師。愛學生,就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要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須把自己當做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生活在現代學校中的學生,不僅希望教師成為他們步入科學殿堂的引路人,也非常希望教師成為他們真誠、坦率、無話不說的摯友。教師要成為學生的知心朋友,首先必須尊重學生,把學生當做一個具有獨立人格的人來對待,其次要平等對待每位學生,營造民主、寬鬆、和諧學習氛圍,認真聽取學生的意見,滿足學生合理的要求。師愛需要溝通,而溝通的前提是師生的平等,沒有平等就沒有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我們對學生的愛不是居高臨下的“平易近人”,而是發自肺腑的對朋友的愛。之中愛的表達是無微不至的,也是不由自主的:面對學生的問候,我們還他們一張熱情的笑臉;當我們感覺冷時,提醒學生多穿衣服;學生上下樓梯連蹦帶跳,提醒他們注意安全……只有我們把愛心自然而然的獻給學生時,學生才會以相同的愛回報給我們:當我在擦玻璃忙得暈頭轉向,一個學生端來了一杯水;當我在埋頭尋找掉在地上的筆套,一個學生乖巧的把它揀給了我,當我吃力的抱著一大堆作業,一個學生跑來告訴我,老師我來幫你……這樣為學生所信任、所喜歡,我怎樣不感到高興,感到欣慰?贏得學生,方能教育學生;成全學生,才能鑄造學生,我們,還等什麼呢?

一份春華,一份秋實。不知不覺中,在教書育人的道路上我已工作了近19個年頭,我在不斷的讀書、在研修中提升自己,在交流中錘鍊語言基本功,多聽同科教師的課,研究教育大師的課,從他人的教學藝術中品味,反覆研讀文字,再確定教法,力求因材施教,努力形成自己的特色和藝術風格。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我始終堅持最好的老師應是嚴謹治學,不斷反思的老師,我將繼續用自身嚴謹治學的習慣去影響我的學生,將自己的愛奉獻給孩子們。

做最好教師心得體會6

踏上工作崗位十五年了,在這期間我有過悲傷,也有過快樂,有過失敗,也有過成功。十五年一直努力想做一個讓學生喜歡的老師,想做最好的老師。最近有幸拜讀了《做最好的教師》。在沒有閱讀之前,我曾那麼自信地認為自己是“愛”學生的。看完後我捫心自問,我是最好的老師嗎?我真的愛每一位學生嗎?我對學生的“愛”真的是無怨無悔嗎?

閱讀後讓我對熱愛學生的“愛”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愛學生,不僅僅是隻對自己所教的這一年或幾年負責,而是“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一生的負責”。愛學生,不單單是欣賞優秀的學生,而是“懷著一種責任把欣賞與期待投向每一個學生”。畢竟“每一朵花都有開放的權利”,愛學生,不應是對學生的錯誤嚴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和“對學生的寬容”。愛就是“一份純真,一份莊嚴,一份責任感”,就是為學生的‘美麗人生’奠定美好的開端。

作為一名班主任,要搞好教育工作,要有一顆赤誠的愛心,用愛的甘露滋潤孩子們的心田。對於那些在學習、思想、行為等方面存在一定偏差的學生,他們往往被忽視、被冷落,殊不知,學生看起來最不值得愛的時候,恰恰是最需要愛的時候。這樣的學生就像體弱的樹苗,更需要我們班主任給予更多的陽光,更多的呵護,從而促使他們感受到老師的關愛,積極向上,茁壯成長。

我班有一名學生叫李肖然,這孩子有個性、不好惹很難管理,作業總是不按時上交,上課要麼發呆,要麼搗蛋,加之整天抽菸曠課,活像一個“小痞子”。

為了徹底挽救李肖然,使他不掉隊,我制訂了一個可行的方案:

一、情感溝通

做最好的教師要把心裡的情感用語言、行為表達出來,師生間通過精神的交流,達到思想感情上的聯絡和信賴,教師真摯的情感在學生的情緒上就會產生共鳴。為了在保護他的自尊心的前提下,開啟他的心扉。我乘同學們上自習課的時候,悄悄地把他叫進只有我一個人在的辦公室。在交談中,我終於明白了他心中的痛楚—他的父母因為父親的出軌離婚了,現在他隨父親生活,繼母對他很不好,他很想念他的媽媽。這次談話初步瞭解了他的狀況,表明了我的立場,最起碼看出他對我沒有敵對情緒。然後決定從學習習慣入手。對於他上課沒有規矩的缺點,不能指望他一天、兩天就改變,要循序漸進。有了好的表現,就及時表揚、鼓勵;不好了,不是簡單的批評,而是告訴他應該怎麼樣,因為在他的內心中並沒有真正建立作為一名學生的標準。就這樣,一個月過後,經過了我無數次的提醒、鼓勵,他上課不舉手說話的毛病基本上得到了改正。為了呵護好這棵被急風驟雨摧殘的幼苗,我決定繼續實施我的護苗方案。

二、撫慰心靈

最好的教師要給學生以長輩式的關懷和愛護,從不以家長式的態度對待學生。為了撫慰他受傷的心靈,讓他儘快走出悲苦的陰影,拾回應有的無慮和活潑。在較長的一段時間裡,我是這樣做的:一是在課下主動親近他,並多與他談心,儘量使自己成為一個他足以信賴的親人角色。有一次早讀課,我發現李肖然趴在桌子上,經詢問得知他早飯沒有吃胃疼,我立刻給他倒來熱水,並給他買了麵包,從他的眼神中我讀到了感激。二是暗地裡組織班委成員,給他送去同學的溫暖,如送些小禮物、邀她做遊戲、一塊完成作業、一起佈置班級文化等。我把他的同桌換成了一個品學兼優的女生,不管是從學習上還是思想上對他起一個帶動作用。三是進行“祕密”的“日記對話”,進行心靈對白。從其他同學那裡我得知他在痴情的暗戀著一位同學,正陷於無法自拔的情感泥潭中,難怪上課心不在焉、悶悶不樂,成績下滑明顯。我通過私信引導他,青少年時期很多看法和想法很不成熟,等將來有了立足社會的本領,再考慮這些人生大問題。現在是人生的關鍵時期,首要任務是把學習成績搞好,後悔過去不如奮鬥將來。我沒有聲張並在班級替他保了密。他給我回信感謝我給予他的尊重和信任,並表示要把心思放在學習上。從此他轉變很多,學習成績也呈上升趨勢。

所有這些,旨在讓他感受老師的愛,讓他感受集體的溫暖,再次融入集體,使曾經受到情感傷害的他走進可避風擋雨的溫馨的港灣。

三、形成品質

當他的情緒趨於穩定的時候,在直接和間接的交流中,我有意識、有目的地向他灌輸諸如剛強、自信、協作、嚮往、奮鬥、善良等精神品質。我在與他心靈對白的同時,輔導他缺漏的知識,並找機會以不同的形式表揚激勵他,讓他懂得,在逆境中的人應怎樣倔強生存,怎樣向命運挑戰的道理。他深受感動,在以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進步很大。但是,學生的進步難免是有反覆的,時隔不久他又原形畢露,恢復了他本來面貌了。一次月考前被某科老師嚴厲批評,他一氣之下,該學科的卷子只寫了名字,以不答試題來宣洩心中的不滿,以此來報復老師。原因是老師得罪了他。我前邊對他所做的所有工作付之東流,一切又恢復了最原始的狀態。但是我心中卻深深的明白,自己怎樣對待這棵剛剛發芽的幼苗,決定著這個孩子的一生。我的放棄也許是一時的,但是對李肖然來講,可以說是對他一生的放棄。也許因為這個放棄,他的未來變得更加的坷坎、曲折。雖然這只是一種可能性,但是作為一名教師的我,沒有退路可言,只能迎難而上,不能放棄。

在學校的一次集體大掃除上,我驚奇的發現,平時愛偷懶的李肖然竟然滿頭大汗的用力去勞動,而且還頗有一番業績呢!於是,我對他說:“小然,你真行啊!真夠棒的!”並號召全班同學向他學習。其實叫他小然是我一時高興對他所用的稱呼,沒想到這個稱呼卻真的拉近了我們之間的距離。之後勞動中,他幹得十分賣勁,再沒見過他偷懶。學習上也比以前努力、刻苦了,從不問問題的他,經常跑到我的身邊來問這問那,上課也愛回答問題了。有一次,他回答問題的次數在全組中排第一名。看著他的變化,我也經常想,難道真的就是因為這一聲親切的稱呼使他改變嗎?當然不是,這也許就是量變向質變的轉化吧。以前所做的都是在積蓄能量,而今這一聲親切的稱呼,使他完成了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雖然這個過程有些慢長,但是畢竟我等到了這一天。

幼小的心靈,最怕早早被扭曲,受傷的幼苗,最需備至的呵護。李肖然同學的變化,折射出班主任工作的方方面面。我們的愛帶來了學生心態的開放,好的意志品質的形成,創造性的釋放。為此,我們教育工作者在自己的教學中要多傾注愛心、耐心、寬容之心,讓他們在被尊重中學會尊重,在被愛中學會愛,從而確立做人的尊嚴與自信,我們堅信:今天彎曲的幼苗在細心呵護、照料下一定會成為明日的參天大樹。

要做最好的老師,就要帶著“愛”這個教育理念行走在教育道路上,愛教育事業,把教育當作自己的一項事業,愛學生,用真正的愛——師愛,去對待學生,為學生的的未來服務!我會一直朝這個目標努力下去!

做最好教師心得體會7

《做最好的教師》這本書的第四講,高老師講了,我們教育學生,就要抓住學生的心理。老師一定要了解學生的心理,值瞭解每一個學生的心理,還要走進每個學生的心裡。我們抓住了學生的心理,對不同的學生進行不同的教育,採用不同的方法。高老師還講到,“贏得家長,教育成功了一半”,我們在對學生的教育中離不開家庭教育,離不開家長的配合。

《做最好的教師》這本書的第三講,高老師講了怎樣教學最有效。通過讀這一講我知道了,老師要上好課,不僅有紮實的專業知識,還要有廣博的通用知識和寬闊的胸懷視野;還要具有豐富的學識修養,要多才多藝;要做到為了給學生一碗水,教師要準備一潭水。要上好課,還要在工作、上課中營造積極的學習生態,培養學生們健康的情感和人格,發展學生與人共處的技巧和能力。有效的課堂是我們每一個老師要做到的,也是評價教師上課水平的重要途徑。

學習了高老師的《做最好的教師》這本書的第二講,高老師講到了用愛來教育學生,我覺得用愛教育學生是我們教師的最高境界,平常我們也都這樣說,也都這樣做,但是我們做的遠遠的不夠。我們只有真正的去用愛去教育學生了,在教育的過程中始終堅持用愛心去教育,我相信一定會做好教育的。在以後的工作中我們要堅持用愛教育學生,這樣才能走進學生的心靈。

讀了高金英老師的《做最好的教師》這本書的第一講,我感觸很深,教師怎樣才能感受到快樂和幸福?高老師說的”要看得開、想得透、出得來、放得下,迴歸內心,種好自己的心田,做好自己的事情,做好眼前的事情,盡到眼前能盡的責任”這句話非常好,我想如果我們都能達到這種心境,那麼一定會快樂、幸福。高老師講的要有一顆平常心,用陽光味道感染學生,要有一股靜氣,我想這也是我正缺少的。我在以後的工作中一定會朝著高老師講的去做,讓自己快樂、幸福。

做最好教師心得體會8

8月31號,學校組織我們學習了李鎮西的《做最好的老師》。當時沒有書,會後我特意去網上看了這本書,深有感觸,在那裡寫下我的讀後感。

李老師25年如一日,愛生如子,用他那“激情燃燒的歲月”,譜寫著一幕幕愛的篇章。他把自己融入到班級這個群眾大熔爐裡,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裡面去,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學生的喜怒哀樂,去贏得學生的信任與敬佩。他所具有的這種情感魅力,簡直讓我崇拜。因為他做到的一切,是那樣崇高難能可貴,只能讓人望其項背。所以當低下頭來反思學習自己該如何做一個好老師時,卻是一個沉重的話題了。

我記得哲學家柏拉圖說過一句話:我們這個時代,號召什麼,正證明了他缺乏什麼。當我反思現實時,發現它真的是一個真理。比如三八婦女節的設立,是為了提高婦女的地位,體現男女平等,但男女真正平等了嗎?它的設立正是男女不平等的顯現,真正的強者,從來不需要宣揚的,所以我們沒有男人節!中國幾千年的歷史,男女從來沒有平等過,性別歧視也一向存在。那裡我就不詳細舉例了。相信大家都深有體會。9月10號教師節,剛剛過去三天,那我也來說說教師節吧。在醫生,教師,律師等這些行業中,唯有教師有個教師節,看上去是社會對教師獨有的尊敬,體現教師獨有的尊貴地位,可反觀一下現實是這樣嗎?這個答案很明顯大家都明白。我舉個很小的例子吧,以前有次,校長和我們幾個老師一行人被一個學生家長請去KTV唱歌,那個家長還請了他另外一些朋友,之間有個30歲左右的女人,長得挺漂亮,關鍵是歌唱的挺漂亮,聽說是在KTV裡唱歌工作的。這種場合,大家免不了寒暄,在唱歌之餘,當談到大家的職業時,那位家長也許是出於對我們的恭維,說還是你們老師好啊,社會地位高,受人尊敬,在我們還打著馬虎說哪裡,哪裡的時候,那個漂亮的30多歲的女人脫口而出,不是吧,此刻誰還想去當老師咯,給你當都不當咯。

這個女人出口太快,一時沒意識到在座的我們一行有四五個就是老師,霎時,冷場,雖然那個女人立刻打圓場,但尷尬的氣氛卻一向在上空飄蕩。這就是老師的地位,一個在KTV房工作的人說的話。還有一次,在車上聽到別人談話,一個生意人說最不願做一種人的生意,那就是老師,另一個人是導遊,也呼應說最不願帶的'團也是老師,因為什麼呢?窮酸,斤斤計較。看這就是社會對老師的評價,對老師獨有的尊重。從此以後出門,我再也不敢說自己是老師了。前天看了一篇文章,說是筆者去到日本發現日本沒有教師節,起初,筆者感到很驚訝,但當筆者跟隨他的日本朋友做了一趟地鐵之後他就釋疑了,因為在地鐵上一個老人堅決給年紀輕輕的他讓座,他的朋友給他解釋說因為老人看到他戴了校徽,明白他是教師,他朋友還告訴他,日本有專門的教師商店,所有的商品都對老師打折,商販們把教師光顧自己的生意看作是一種榮耀,日本人最尊重的人就是教師,同時,日本的教師工資制度是教育財政制度中最重要的部分。如果是獲得了學士學位甚至是博士學位的話,去基礎學校任教的月薪是去高等學校任教的幾倍甚至十幾倍。而且日本的教師待遇在全國任何學校都是一樣的。教師之間工資的差別,只存在於工作年限之間,既不存在不同地區,也不存在不同學校,更不存在所謂的先進與落後教師之間。日本中國小教師沒有級別,只有資格新老之別。正因為如此優越的條件,因此日本中國小教師入門的門檻很嚴。

雖然日本沒有“教師節”,但我分明感到,日本的教師天天都在過教師節。關於說到日本沒有教師節,而教師卻受到全社會尊重,並不是崇洋媚外,而是在反思,這天我們大力號召提倡做最好的老師,是不是意味著我們的國家缺少好老師呢?那為什麼又缺少好老師呢?看看我們國家教師的地位,國家在教育中投入的經費,就明白答案了。我們總是要求老師要有奉獻精神,對其有著較高的社會職責期望,然而人不是活著真空中,他是活在各種社會關係中的,有著家庭職責,負擔,有他的喜怒哀樂,在房價物價如此高,工資那樣低入不敷出的狀況下,衣食住行都煩惱時,他怎能安心做一個好老師呢?他自己都活的那樣狼狽卑微,他怎能崇高起來呢?這也是違背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主義了!物質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決定精神層次。我們有句古話,衣食足而知榮辱!

聊了這麼多,我想表達的第一個意思就是,中國的好老師少,這麼多年就出了個魏書生,李鎮西,同時,在中國做一個好老師,也難,做最好的老師是一個理想,是一個國家,社會,老師共同努力才能實現的一個理想,而不是隻是對老師的訴求。國家與社會首先就應為老師帶給一個良好的巨集觀環境,要讓全社會崇尚教育,提高教師地位,把教育強國,教育興國真正落實,讓老師能安心做一個好老師,他才會竭盡全能去做好這個老師。一個老師能安心做一個老師,他不必須能做到最好的老師,那是方法問題,甚至還需要天賦,因為教育是門藝術,但一個安不了心做老師的人,肯定做不了最好的老師,因為那是態度問題。所以這是為國者,為領導者務必思考的問題。

其次,是為師者務必做出的努力。一個老師既然選取了老師這個職業,不論是暫時的還是長久的,無論外界環境如何,首先他就要沉下心來,熱愛老師這個職業,這對個人的發展也是至關重要的。不論這份工作是什麼,我們都要幹一行,愛一行,你只有戰勝了你面前的困境,你才能到達你想去的遠方,就像那掉落於井中的驢一樣,應對撲面而來鏟過來的沙,只有及時的抖落,踩在上面,才能最終站到地面上來,擺脫困境。試想如果你做不了一個好老師,幹其它工作,你是不是也做不好呢,因為它也只是工作中的一種。所以如果對教師職業本身缺乏認同感,身在曹營心在漢,工作只是為了完成任務,那這個老師根本就談不上對學生的愛,也就成不了好老師。因為一個好老師的核心品質就是源於對學生的愛。這也許是目前我們所有已經在職的老師該反思的問題,該學習的問題。

做最好教師心得體會9

世界本來就是一個矛盾的集合體,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抉擇,但不需要為壓力過重而苦惱,更不需要為了失敗而哭泣,也不要讓事情來主宰我們,而是要用積極的態度來主導、推動事情往更好的方向進展。

最後李開復博士認為:成功就是不斷超越自己,就是“做最好的自己”。

對此我的理解就是每個人都有成功的機會,形式不同,成功的意義也不同,不要去在乎世俗的模式,只要自己努力去實現理想,並且每天都在向理想靠近,就是成功。成功的標準並不是單一的,社會給每個人提供了不同的舞臺,只要在自己的舞臺上將自己的價值發揮到極限,無論是令人矚目還是平凡普通,都是成功。當然,在現實社會中或許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無法實現的夢想,我們的理想和現實永遠存在著差距。而許多事情是我們無法改變的,我們所能做到的就是改變心態,調節情緒,改變思考方式,不斷超越自己,努力讓自己的生命充分燃燒,做最好的自己。

讀完《做最好的自己》,感到其實做好自己並不難。作為一名職業女性,工作經常陷入一種疲勞的狀態,經常會被學生的問題搞得自己覺得很累,我知道這不應該是年輕老師應有的心態,但是總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總是會被學生不如意的表現所影響,開始經常抱怨這,抱怨那,甚至開始懷疑自己到底適不適合教師這個職業,剛參加工作時的熱情減少了,這種心情影響到我的生活和工作,受李老師的影響,“既然只能當老師,那麼悲悲慼慼是當,高高興興也是當,我當然選擇後者!”

是啊,開心是一天,不開心也是一天,為什麼不天天開心呢?可是,每天出現的讓人頭疼的事情,讓人頭疼的學生,怎麼能高興得起來呢?我經常想:多想孩子們可愛的地方,儘量把課上好,儘量和他們一起玩兒,這樣孩子們就會越來越愛自己,每天生活在一個充滿愛的環境中,又怎麼能不高興呢?

多麼簡單多麼樸素的道理,為什麼我當初就沒想到呢,想想我們在工作學習中難免會與人產生摩擦,如果我們只盯著別人的錯誤,那麼只能讓矛盾越來越激化,但是我們如果想別人的優點,就會使我們很快的冰釋前嫌,問什麼同樣的問題發生在學生與老師的身上就這麼不可調和呢?其實還是緣於“愛”,如果我們給學生多點,再多點的愛,對於他們的錯誤我們都用理解之心,包容之心,責任之心看待,而不去苛求他們像成年人那麼懂事,師生關係會不會更和諧一點呢?在眾多的壓力與競爭下,要保持積極的心態,不論遇上什麼困難都不要氣餒,積極心態戰勝一切困難,一樣可以做到優秀。

事實證明,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做一個最好的自己,都可以做到優秀。我們更不必為自己趕不上別人而太過自責,也不必因為境遇不好而太過感傷,怨天憂人。我們所需要做的,是追隨自己心靈的選擇,不求其他,但求做最好的自己。我們就會變成一個更美好、更大度、更成功的人!

書是我們的好朋友,通過它可以“看”到廣闊的世界,“看”到銀河裡的星星,“看”到中華瑰麗的五千年,“看”到風土人情和世間永珍……對我們擴大視野、增長見識、豐富積累、提高素質,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

我國偉大詩人杜甫說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在人人擁有一好書,人人讀一本好書的讀書工程的號召下,我讀了李開復先生的《做最好的自己》。

首先吸引我的是書名,當書到手時我懷著好奇的心情去讀這本書。讀完後不禁覺得神清氣爽,以前也曾讀過一些書,讀後似乎感覺都是一些空話,僅僅留給我一些無謂的說教,沒什麼實質性的幫助。看了這本書後,感覺與眾不同,如何才能做最好的自己?這需要我們每人個人進行思考。是的,更多的時候,大家都在審評對方,研究對手,卻很少有時時間靜下心來了解自己。李博士用平實的語言為我打開了一扇瞭解自己、重新審視自己的心門。他告訴人們:做人不是隻有自省才能更完美,但是不時的自省卻能讓自己更加的清醒;做人不是簡單的樹立理想就可以輕鬆實現,但是沒有理想的人卻一定無所適從;做人一定要有廣闊的胸懷,真正做到嚴於律已,寬以待人才有容天下之大量的非凡氣度;做人要有勇氣,真正敢於追逐自己夢想的人才能讓更多的機會停留在自己身邊……他不僅提出了淺顯易懂的“成功同心圓”說,而且運用了發生在他身邊的大量故事來闡述成功的祕訣。這些故事很值得我學習和品味,從中吸取經驗和教訓,指導我走向成功之路。

其次,每個人對成功的理解不同。相信許多人和我一樣,或許經常有這樣的感覺:不知道什麼才是真正的成功,怎樣才能得到成功,搞不清真正的人生價值是什麼,如何實現。現在看了李老師的“成功”學後,體會到:人和人之間千差萬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不能用同一個模式去衡量所有人的成功,無論是所處地位與名望的高與低,擁有財富的多與少,只有發揮了自己的興趣和特長,又對社會和他人有益,同時還體驗到了無窮的快樂,這就是成功,做到了最好的自己就是成功。

做最好教師心得體會10

懷著激動的心情,我拜讀了著名教育家李鎮西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讀完之後,受益匪淺。

李老師是蘇霍姆林斯基的追隨者,他在書中極力強調“沒有愛,便沒有教育”,“在教師素質的諸多因素中,對學生的奉獻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責任之心等教師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因此,李老師認為,教師的責任首先在於發現並扶正學生心靈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芽,讓它不斷壯大,最後排擠掉自己缺點的雜草。並不是有了愛就有了一切,這種對學生的愛絕不是遷就縱容學生,絕不是放棄嚴格要求和嚴肅的紀律。教育中真正的愛,意味著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一生的負責,這種愛必然包含著對學生的嚴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懲罰。同時,這種愛對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內容,如對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懷著一顆愛才之心;對淘氣、不守紀律的學生懷著一顆寬容之心;對學習較困難的學生懷著一顆關懷之心……這些愛是成為最好老師的基礎。

愛得走進學生的心靈。有這樣一則寓言:一把堅實的大鎖掛在大門上,一根鐵棒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還是無法將它撬開。鑰匙來了,瘦小的身子鑽進鎖孔,只輕輕一轉,大鎖就“啪”的一聲打開了。鐵棒奇怪地問:“為什麼我費了那麼大力氣也打不開,而你輕而易舉地就把它打開了呢?”鑰匙說:“因為我瞭解它的心。”是啊,“愛”就是開啟心靈的鑰匙,愛得有多深,工作就有多細,效果就有多好。對照李鎮西的教育方法,我發現自己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有著很多不當之處。例如:在對待學生的態度上,由於我的性子急燥,常常忍不住對學生髮火,缺乏教育的技巧;有時,對完不成作業的學生,缺少耐心輔導,缺少個別引導。反思後才認識到:愛是一種思想、一種情感、一種氛圍,運用得恰當,它會自然而然的貫穿於教育的每一個環節,也會不聲不響的體現在教育的每一個細節,更會潛移默化的浸潤著每一個學生的心靈。

讀了《做最好的老師》,我還體會到,每一個學生都是一粒種子,都能開花發芽、結果。只是有的發的晚,有的發得早,有的開在初春,有的開在晚秋,有的枝上結果,有的根上結實,有的可作為棟樑之材,有的作為醫藥之用,而有的則以自己的芳香和知識去美化人們的生活,各有各的用途。這就要求我們要用不同的方法,沿著不同的規律去開發。太陽每天都是新的,成長中的學生每天都是新的。

讀李老師的書,彷彿進行了一次精神洗禮。我也願“做最好的老師”!從現在開始,努力做好每一件小事,踏踏實實上好每一堂課,仔仔細細批改每一本作業,認認真真對待每一次談心,開開心心組織每一次活動。爭取今天比昨天做得更好,明天比今天做得更好!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