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暑期數學培訓心得體會(通用6篇)

來源:才華庫 5.06K

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後,通常就可以寫一篇心得體會將其記下來,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那麼心得體會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小暑期數學培訓心得體會(通用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國小暑期數學培訓心得體會(通用6篇)

國小暑期數學培訓心得體會1

我參加了深圳市寶安區教科培中心在新湖中學組織的暑期國小數學教師的培訓活動。

在這短短的兩天培訓中,先後有幸聽到特級教師黃愛華老師和一線教師周瑞元老師上的兩節精彩的示範課,深受啟發,更有幸聆聽了北京師範大學教授裴娣娜教授、黃愛華老師和李一鳴老師的精彩講座。講座中,裴教授的《教育創新視野下數學學科課堂教學改革的幾個問題》對當課堂教學改革的若干問題做了一個深入淺出的講述;李一鳴老師的《有效課堂的教學細節》從情境、問題、組織詳盡詮釋瞭如何開展有效課堂。在這次培訓中,黃愛華老師《溝通藝術與高效課堂》的講座給我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下面是自己對黃愛華的講座理解結合日常教學的一些體會:

黃老師首先從受學生歡迎的老師所需要的:態度、能力、技巧。而溝通是屬於技巧的範疇。

課堂低效和無效教育的最終原因:師生雙方溝通的低效和無效。

這門課程,黃老師有以下四個框架:

一、設計教學一個重要原則:同理學生

二、展開教學前先建立關係

三、教學過程中的深度對話:提出話題、傾聽表達、找邏輯點、迴圈推進、共同概括、行動延伸。

四、具有互動感語言引導思維

關於同理學生,他先講了同理學生的含義,也就是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考慮問題,並且讓對方知道你是站在他的角度。通常也用換位思考、將心比心、感同身受等詞來形容。

1、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讀懂教材(以《認識角》為例:教材和教參好好研讀)

2、學生理解教師提問並非十分容易的事。

3、學生進入學習環境都會想“為什麼要學這個?”

4、對待後進生的學習更應該感同身受。

國小暑期數學培訓心得體會2

通過培訓我深深感受到了教育局及張局長、孫局長等領導對我們教師的關心,對我們教師的教學水平與個人綜合素質的關注。本次學習不僅澄清了我對一些數學問題的一些模糊認識,而且對我今後如何實踐新課改理念,實現數學課堂教學的最優化起到了很好的指導作用。現將自己的點滴體會總結如下:

一、對教材有了更加深刻的整體認識。

青島版教材的總體特點是情境串引發問題串,讓學生在解決現實情境中問題的過程中引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然後把學到的新知識又作為解決新問題的工具,讓學生把解決問題與知識學習融合在同一過程中。同時在情境圖的解讀過程中滲透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儘管每學期我們都對所教教材進行了解讀,但我們對教材的認識僅停留在本冊教材上,只是對教學內容、教學重難點、教材處理等進行淺層次理解。對其他年級各冊教材與本冊教材之間的關係,知識結構,目標體系知之甚微。通過學習,對青島版教材有了新的認識,新的理解,每單元的知識基礎是什麼,在教材中的地位是什麼,通過學習都已經做到了心中有數。這樣為我在今後每單元的教學中,如何做好與前面知識的銜接,如何向後續知識延伸和拓展。起到了很好的指導作用。

二、明確了每單元、每課教材的教學策略

1、每一個單元的教學,要樹立單元教學思想,抓住關鍵,突出重點。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弄清學生每一個單元已經學習了哪些知識,要學習哪些知識,為哪些後續知識做準備。

2、每一課的教學要讀懂圖中故事和圖中資訊,在讀懂資訊的基礎上提出有價值的數學問題。並且一定要把問題寫在黑板上。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讓學生經歷操作觀察——形象感受——抽象概括等過程,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重視解題方法和解決問題策略的比較和提升。

教師要加大對學生的解決問題思維方式的引領和指導力度,給學生留下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空間,進一步拓寬學生解決問題的渠道,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索能力,提高學生的知識遷移學習能力,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充分發揮教師的作用,幫助學生有效地開展探究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重視自主練習的處理,對每一道練習題目,不僅要能正確解答,而且要更深層次的挖掘練習的含義,有些新知識的學習就放在一些練習題目中。

三、知道特殊版塊的的教學方向。

這裡的特殊版塊指的是實踐活動、我學會了嗎、總複習、豐收園等,這些板塊是教師在平常教學中容易忽視或者說教法差異最大的環節。在培訓中,通過幾位教師的講解,解決了我們的困惑,讓教師不再茫然。知道從何入手,從何教學。

本次教材培訓對於我們而言,是一次寶貴的學習機會,令我受益匪淺,使我對教材又有了一個新的認識。新教材不僅關注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還關注學生的基本數學思想和基本數學活動經驗;新教材不僅關注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關注了學生的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為我們以後的教學工作指明的方向。

國小暑期數學培訓心得體會3

為期七天的國小數學培訓結束了,如果要說學習體會的話,那就是學習到了許多教學的方法,解決了一些在教學中的困惑,受到了較大的啟發。學習到的不僅僅是專業知識,同時也是上了一堂很好的人生課,感覺受益匪淺,收穫頗豐。

雖然教國小數學已20多年了,自己也覺得對於教材還是蠻熟悉的,但是聽了專家們的講座,讓我看到了更多教材的內涵。以前,每次上研究課的時候,總是挖空心思,想改變原來教材的內容,想更加與眾不同,更加吸引人。其實,專家在編寫教材時有著一套承上啟下的脈絡。

綜觀目前我的教學,最注重的似乎就是學生的學習成績,簡單的說就是學生的考試分數,它就是我們教師的生命。於是整天圍著學生轉,課內效益不高,就利用課外補,花了大量時間,出現了學生累我更累的局面。

反思我課堂,忽視了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已有的數學經驗。常常以成人的眼光審視嚴謹系統的.數學,並以自己多年習慣了的教學方式將數學“成人化”地呈現在孩子們面前。

如何使我們的數學課堂愈發顯得真實、自然、厚重而又充滿著人情味,作為數學老師的我更要關注的是蘊藏在數學課堂中那些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只有身臨其境的教師和孩子們才能分享的東西,要關注那些伴隨著師生共同進行的探究、交流所衍生的積極的情感體驗。我們不但要傳授知識,而且要善於以自身的智慧不斷喚醒孩子們的學習熱情,點化孩子們的學習方法,豐富孩子們的學習經驗,開啟孩子們的學習智慧。讓我們行動起來,做一位有心的“烹飪師”,讓每一節數學課都成為孩子們“既好吃又有營養”的“數學大餐”!

此外,我還認識到:一節好的數學課,新在理念、巧在設計、贏在實踐、成在後續。一節好的數學課,要做到兩個關注:一是:關注學生,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關注學生的情感需求和認知需求,關注學生的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是一節成功課堂的必要基礎。二是:關注數學:抓住數學的本質進行教學,注重數學思維方法的滲透,讓學生在觀察、操作、推理、驗證的過程中有機會經歷數學化的學習過程,使學生真正體驗到數學,樂學、愛學數學。此外,我認識到:一節好的數學課,不要有“做秀”情結,提倡“簡潔而深刻、清新而厚重”的教學風格,展現思維力度,關注數學方法,體現數學課的靈魂,使數學課上出“數學味”!而教師的“裝糊塗、留空間”也是一種教學的智慧和方法。

我突然感到自己身上的壓力變大了,要想不被淘汰出局,要想最終成為一名合格的骨幹教師,就要更努力地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理論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課堂教學能力等。我覺得我還是一個國小生,要學的東西還很多,和新老師一樣,不能因為自己新而原諒自己教育教學上的不足,因為對學生來說國小教育也只有一次。而這就需要我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努力學習各種教育理論,並勇於到課堂上去實踐,及時對自己的教育教學進行反思、調控我相信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會有所收穫,有所感悟的。

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做的是:

第一,自我反思。從以往的實踐中總結經驗得失。

第二,不斷學習。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書是提高自我素養的良好基奠。一桶水早已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了,我要不斷學習,成為長流水。

第三,交流。他人直言不諱的意見與建議可能是發現不足、認識“廬山真面目”的有效途徑。要聽真言,要想聽真言,更要會聽真言,久而久之對我大有裨益。

國小暑期數學培訓心得體會4

在教學統計與概率時,我認為最重要的是與生活相聯絡,使學生明白為什麼要進行統計,統計有什麼特點,在生活中統計有什麼用處,使學生意識到統計有用,自覺進行統計,從而培養統計意識。

1、使學生經歷統計活動的全過程

要使學生逐步建立統計觀念,最有效的方法是讓他們真正投入到統計活動的全過程中去:提出問題,收集資料,整理資料,分析資料,做出決策,進行交流、評價與改進。從另一個角度看,數學的發展往往也經歷了這樣一個過程,首先是問題的提出,然後是收集與這個問題相關的資訊並進行整理,再根據這些資訊做出一些判斷以解釋或解決開始提出的問題。

提出問題這是特別重要的,沒有問題的統計無異於無病呻吟,不難想象:沒有目的,老師讓學生來數一數有幾朵花、有幾個人等,這樣的統計活動在學生心裡會留下什麼?

要注意經歷活動的全過程。如果一節統計課下來,只是教學生填寫統計表,計算資料,而不感受統計表的作用,學生會對統計感興趣嗎?會產生統計觀念嗎?

2、使學生在現實情境中體會統計對決策的影響

要培養學生從統計的角度思考問題的意識,重要的途徑就是要在教學中結合生活事例展示統計的廣泛應用,使學生在親身經歷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會統計對決策的作用。

例如:全球水資源的匱乏、塑料袋帶來的白色汙染、中國的人口增長與人口控制、以及對學生身邊他們感興趣的事情展開調查。

3、瞭解統計的多種功能

多瞭解統計的作用,引發類比思想,產生解決問題的導向機制。

統計可以對相關事件做出決策、對隨機事件做出預測、對相關觀點做出說明、對出現的現象做出分析。

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體現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新型角色;合理運用小組合作,引導學生親身經歷簡單地資料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資料的過程,共同協商對統計結果作出判斷和預測。注意培養學生交流資訊的能力,能運用數學語言合乎邏輯的進行討論與質疑。教師要注意創設情境,引導學生經歷過程。

國小暑期數學培訓心得體會5

“提出問題是智慧,解決問題是能力。”“發明千千萬,起點是疑問。”這些名言都充分說明了培養學生[此文轉於國中化學資源網]問題意識的重要性。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我特別注意培養學生[此文轉於國中化學資源網]的問題意識,下面結合具體案例說一說在實際教學中的具體做法。

在教學一年級下冊第四單元100以內數的加減法第一個資訊窗時,我是這樣做的:

一、讓學生仔細看圖,圖中告訴你了那些資訊?

學生說出了很多資訊,其中也有無價值的資訊,然後引導學生整理資訊,把有價值的資訊摘錄到黑板上,

(1)已經掛了26個牌子,還剩3個;

(2)給小樹掛牌的有15人;

(3)澆花的有15人;

(4)已經澆了23棵,還剩20棵。

這就是第一步讓學生整理資訊。

二、引導學生根據資訊提出問題。

學生提出了下列問題:一共掛了多少個牌子?一共有多少棵花?掛牌的和澆花的一共有多少人?掛牌的比澆花的多多少人?學生能順利提出這些有價值的數學問題,關鍵是對圖中的資訊進行了梳理,去掉了沒有價值的資訊,根據有價值的數學資訊因而提出了有價值的數學問題。

因此,在低年級的教學中,要想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除了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外,同時還應引導學生對圖中的資訊進行整理,根據有價值的數學資訊才能提出有價值的數學問題,問題意識才能得到培養。

國小暑期數學培訓心得體會6

創設適當的活動情境,以動啟思,以動促思,使學生的思維迅速地由抑制到興歷,由無意到有意讓他們能被教學活動所吸引,積極參與主動投入,從而在活動中萌發創新慾望,激發探知熱情。

昨天,看了有周玉仁教授參與的視訊,其中有一個例子,就是教師拿了一把大尺子,並給同學們每人一把小尺子,問:“我們誰的1cm會更長呀?”同學們回答會說:“老師的更長一些。”“為什麼呀?”“老師的尺子長。”通過猜想,再經過課堂驗證,讓同學們更深刻得感受到單位長度的意義。

視訊中還有一個例子,讓我受益匪淺。老師讓男孩子和女孩子分為兩組,分別感受一個長方形的紙的面積,由於畫的格數不一樣多,使同學們感覺到並不一樣,這是教師問:“為什麼會產生這種結果呢?”學生們思考後,會說:“是我們作為測量單位的方格大小不一樣。”“那怎麼辦?”“我覺得只要把測量的單位統一才行。”通過這樣的猜想,再經過學生們自己動手、自已測量,通過學生測量結果的差異引導學生自己得出結論:測量時要統一測量單位。教師創設的情境,讓學生通過動手啟發思考,人人都參與到活動中來,探知的熱情被極大地激發了出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