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有關語文課題研究心得體會

來源:才華庫 2.6W

某些事情讓我們心裡有了一些心得後,常常可以將它們寫成一篇心得體會,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麼心得體會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2021有關語文課題研究心得體會,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2021有關語文課題研究心得體會

有關語文課題研究心得體會1

參加了國小語文課題研究培訓活動,對我的啟發很大。是我知道了所謂小課題,指的是以教師自身教學過程中發生的具體問題為研究物件,以問題的解決為研究目標的課題。小課題的特點是切口小、範圍廣、方向明、週期短、投資少、收益高。課題追求有實用價值。即解決日常教育教學當中遇到的問題,或為教育教學中的某個現象尋找答案。這種課題的針對性、時效性都比較強。往往隨問題而來,問題解決了,課題也就結束了。

研究報告、論文不是小課題研究成果的唯一表達方式。還包括:

1、“活動記錄”是教師對教育教學生活事件的定期記錄,是用語言符號和文字梳理自身的行為,記載真實的生活場景,有意識地表達自己。通過撰寫教育日誌,教師可以定期回顧和反思日常的教育教學情境,更多地瞭解自己的思想和行為。

2、“教育筆記”是以自我敘述的方式來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並通過反思來改進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其基本特徵是研究者以敘事講故事的方式表達自己對教育的理解和解釋,它不直接定義教育是什麼,也不直接規定教育應該怎麼做,而是讓你從一個或多個故事中體驗到教育是什麼或者教育應該怎麼做。

3、“教育案例”是教育教學過程中含有問題和疑難情境在內的真實發生的典型性事件。寫作教育案例對教師有以下好處:

①案例寫作為教師提供了一個記錄自己教育教學經歷的.機會;

②案例寫作可以促使教師更為深刻地認識到自己工作中的重點和難點;③案例寫作可以促進教師對自身教學行為進行反思,提升教學專業水平;

④案例寫作為教師之間分享經驗、加強溝通提供了一種有效的方式。

4、“專題反思”是個體對自身教育觀念及行為的認識、監控和調節。美國學者布魯菲爾德認為:“反思性實踐過程的核心是通過不同的視角

來觀察我們是怎樣思考和工作的。”教育反思的型別很多,有專題反思與整體反思,即時反思與延時反思,課前反思、課中反思與課後反思等。

課題研究既是一種綜合性的實踐活動,也是一種特殊的學習活動。積極開展小課題研究,對於改善傳統教學中教與學的主客體的地位,平衡學生知識與能力、理論與實踐的關係,彌補傳統課堂教學的不足,培養教師的研究意識和綜合能力,有非常積極的意義。

有關語文課題研究心得體會2

我參與了我鎮《傳統文化與語文教學》課題的研究。我是語文科教研組長,在研究過程中我負責的工作主要有:參與課題研究、教學實踐等工作。在參與課題研究過程中,對於我來說,感受良多。下面我將從幾個方面談談自己做課題這個過程中的體會:

一、在課題研究中提高了科研理論水平和教學能力

通過這次課題研究,填補了我科研活動零的空白。課題研究,不能只是根據個人的喜好而制定出來的,它需要科學理論做依據,有實踐經驗做支撐,這就迫使自己認真地去學習,研究。在課題研究前期,我們在課題主持人的組織下,通過聽講座,瞭解模式的框架;在教研組活動上,學習了與課題有關的資料,案例。自己也查閱了專家的學術著作,這些都極大地豐富了我的知識量,提高了自身素質。

隨著理論素養的提升,教學實踐能力也不斷增強。尤其體現在文字解讀的深度和教學設計的效度上。課堂上,我努力實踐有效教學,突出年段教學特點,引導學生初讀感知、熟讀感悟、美讀抒情、讀後延伸,提高閱讀教學效益,與學生共享成長。

二、課題研究需要好的研究氛圍。

我慶幸,能成為課題組研究成員之一,能參與到這支高素質的團隊中來。就拿我們低年級“四讀”教學模式來說,從模式的環節,內容的修改到模式名稱的敲定,模式的定稿,經過多次修改。這需要我們課題組通過備課,說課,聽課,評課,反覆地進行討論、分析。我們正是靠在這樣的研究氛圍中不斷地修正觀點與思路,不斷地產生碰撞與求索,研究工作才得以順利開展,取得預期的研究成果。

有了這次課題研究的經驗,我們已經形成了一支科研能力較強的隊伍,我們一定會勇於接受更多的挑戰,為我們共同的教學事業而努力。

有關語文課題研究心得體會3

3月21日,我有幸參加了赤壁市國小語文課題研究活動,成為了赤壁市小語青研中心的一員。整個活動下來,很受感動。感動市教育局周青、江清秀兩位教研員對小語工作的執著與孜孜不倦,感動課題組長們對小語工作的艱辛付出,感動小語工作者們的敬業精神與無私奉獻。通過學習,使我對我們的語文課題有了一個整體認識,對今後的語文課堂教學也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

活動中,江老師的精彩主持,兩位老師的片段教學,三位組長有針對性的課題階段性總結,以及其他教師代表發言,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我將從幾個方面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在課題研究中肯定可以提高科研理論水平和教學能力。

通過這次活動,我明白課題研究不能只是根據個人的喜好而制定出來的,它需要科學理論做依據,有實踐經驗做支撐,這就迫使我們教師自己認真地去學習,研究。聽了幾位課題組長的總結髮言,我知道了:在課題研究前期,在課題主持人的`組織下,通過聽講座,瞭解模式的框架;然後在教研組活動上,學習與課題有關的資料,案例。還要查閱斯霞、崔巒等專家的學術著作,這些都極大地豐富了參與者的知識量,提高了自身素質。隨著理論素養的提升,教學實踐能力也不斷增強。

二、課題的研究氛圍很好。

三個多小時的參與,學習,一點都不覺得累,反而直到結束了還意猶未盡。我慶幸,能成為課題組研究成員之一,能參與到這支高素質的團隊伍中來。就拿我們“低年級語文教學目標與方法”來說,對於一篇課文課時劃分的研究,需要我們課題組通過備課,說課,聽課,評課,反覆地進行討論、分析。

在階段彙報會上,聽取課題組成員的意見,認真修改才提煉出適合低年級學生學習的課時劃分。在這裡,我想要感謝市教研員周青老師和江清秀老師對青語會成員的耐心指導。聽組長邱輝說:每當她遇到困惑時,兩位教研員就會親自對她進行指導,給她指點迷津,使我她如沐春風,增強工作的信心,認真努力地做好每一階段的工作。正是靠在這樣的研究氛圍中不斷地修正觀點與思路,不斷地產生碰撞與求索,研究工作才得以順利開展,取得預期的研究成果。

三、課題研究活動的實踐會讓我成為思考者。

通過課題研究工作的開展,我會向組內成員學習,針對自己的語文課堂教學認真進行反思。把在青研中心學到的好的教學模式,好的教學方法等推廣給其他老師,總結哪裡做得好,哪裡還有待改進,讓我們的語文課堂真正“活”起來。我想:通過自己不斷反思和實踐獲得的經驗,一定會大大提高教學效率。

加入了小語青研會,使我真正的體會到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留意課堂教學中的小小細節,從日常教育教學點滴事情做起,及時反思,及時改進,真正把新課程理念的種子播撒到教學中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神態之中,做到細微深處見真情。我相信,在課題研究活動的過程中,我與我的同仁們一定會共同成長。就讓我們在課題研究的實踐中真正鍛鍊能力,增強自信,提高自己,服務學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