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道德法制公開課心得體會

來源:才華庫 1.5W

有了一些收穫以後,不妨將其寫成一篇心得體會,讓自己銘記於心,這樣就可以總結出具體的經驗和想法。怎樣寫好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國小道德法制公開課心得體會,歡迎閱讀與收藏。

20xx年9月8日,我有幸參加了在臨沂市第三實驗國小召開的教科版國小《道德與法制》教材培訓研討會。會議的內容主要分為兩部分:介紹國小《道德與法治》教材修訂情況和教材內容解讀。外出學習是一次很好的和別人交流的難得機會,可以學到很多的東西,也留給了我滿滿的收穫和深深的思考,現將自己的學習心得體會總結如下:

一、《道德與法治》的前世今生

從最初的《政治常識》到今天的《道德與法制》,可以看出教材的編寫將政治內容淡化,強調道德,社會的核心理念就是讓道德迴歸生活。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讓兒童在經歷幼兒園到國小過程中,認同自己,尊重他人(重點強調在家庭和個人領域)。

二、《道德與法制》的教材特點

兩位徐老師都分析了新課程標準下的新教材特點,讓我們對課程標準及教材把握更準確。新教材的突出特點:

1、體現了學生喜歡,圖文並茂,抽象問題直觀形象表達的卡通版面。

2、更加貼近學生生活。

3、將活動型教學中學生的活動過程作為設計的主要依據。

三、《道德與法治》的教學建議

在教學上專家給出了學生觀、教師觀、教材觀三觀並存的建議,學生觀重點突出尊重學生人格,尊重學生差異,允許多樣。教師觀中強調了教師的三個角色扮演即指導者、支持者和合作者。教學目標的制定可因地制宜,課堂不再侷限於教室,它還擴充套件到家庭、社群及其他生活空間,而且體現課前、課中、課後、校內外連續完整的活動過程。教學材料的主要源泉來自兒童的現實生活。因而取捨材料均要以兒童的.生活實際出發,選擇與兒童生活緊密相關、切實需要的內容,以確保內容生活化,絕不再是以本為本。

在這次學習中,據徐老師介紹新教材最明顯的特點就是更進一步強調了“道德教育”與“法治教育”兩大內容。更加註重與孩子的溝通能力,同時也賦予老師跟孩子之間更多的互動。在今後的教學實施中,我將努力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和條件,靈活多樣地運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聯絡本地區和兒童的實際,及時地把社會中的新資訊,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收到課程中去,不斷提高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相結合的教育基底,使教學更加精彩。

熱門標籤